01.07 全球航母大都选择中型舰载机,米格29替代苏33体现中型机哪些优势


全球航母大都选择中型舰载机,米格29替代苏33体现中型机哪些优势


米格-29是一款是与苏-27同时代的战机,是当时一个项目(先进战术战斗机计划PFI)的两型战机,用高低搭配赋予各自相应的使命。作为上世纪60年代就提出的机型项目,米格-29的早期型号早已落后于这个时代。前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对米格-29进行了大规模升级改造,其中的改造项目之一就是舰载型米格-29K。


全球航母大都选择中型舰载机,米格29替代苏33体现中型机哪些优势


早在2004年,印度就订购了多达几十架的米格-29K,用作购自俄罗斯的“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的舰载战斗机,后来俄罗斯现役唯一的航母“库兹涅佐夫”号也换装了米格-29K舰载战斗机。在很多观察者看来,俄罗斯换装米格-29K是无奈之举,因为当时存量的苏-33已经老化,生产线也已经关停,这时已经成功外销的米格-29K成为可以获得的即战力。


全球航母大都选择中型舰载机,米格29替代苏33体现中型机哪些优势

苏-33


与此同时,在更大的趋势里,中型舰载机已经被验证更具实用性,所以米格-29K替换苏-33不过是一种顺势而为。通过米格-29K对苏-33的替换,来分析航母中型舰载战斗机相较于重型舰载战斗机所具备的优势。


全球航母大都选择中型舰载机,米格29替代苏33体现中型机哪些优势


第一,中型舰载机具备更小的尺寸和重量,有利于提高航母舰载机的搭载量。以米格-29K与苏-33的比较为例来进行说明,米格29的长度、翼展、高度分别为17.37米、11.4米、4.73米,空重11,000千克,苏-33的长度、翼展、高度分别为21.19米、14.7米、5.93米,空重18400千克。

米格-29的长度、翼展、高度分别比苏-33小3.82米、3.3米(机器折叠后尺寸差距会缩小)、1.2米,空重轻7400千克,相同的空间和载重吨位,对米格-29K的搭载量会显著高于苏-33。在没有陆地机场支援的海上,数量的优势可以压倒并不明显的质量优势。


全球航母大都选择中型舰载机,米格29替代苏33体现中型机哪些优势

米格-29K


第二,中型舰载机具备更快的出动速度和更高的出动效率。重量轻的另一个优势在于灵活,出动速度更快,尺寸小意味着飞行甲板能容纳更多的舰载机,连续出动的间隔时间更短,二者共同作用下使得中型舰载机拥有更高的出动效率,单位时间里能够放飞更多的飞机,形成更强的整体战斗力。


全球航母大都选择中型舰载机,米格29替代苏33体现中型机哪些优势


第三,对滑跃起飞航母而言,中型战机具备更大的载弹量。这种结论似乎听起来不可思议,以苏-33为例,加上燃油在内的载荷可达14600千克,远高于米格-29K的9000千克,其实不然,滑跃起飞对于最大起飞重量有严格限制,“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的这一数据大约在25吨,苏-33空重就已经达到18.4吨,加上燃油重量,载弹量相当有限。

而米格-29K就完全不一样,最大起飞重量不过20吨出头,理论上可以满载出动,能进行更强的火力输出。


全球航母大都选择中型舰载机,米格29替代苏33体现中型机哪些优势


上面对中型舰载机的优势进了简单分析,能看出中型舰载机更适合当下的航母需求,已经成为国际主流趋势,比如F/A-18、阵风M、F-35C等都属中型战机,重型战机只剩东方大国的15型了。


全球航母大都选择中型舰载机,米格29替代苏33体现中型机哪些优势


除了中型化,世界舰载战机的发展趋势还在往无人化、多功能化、通用化等方向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又会呈现另一番场景。反过来,随着技术的进步,也可能出现逆趋势的现象,比如随着电磁弹射的成熟,重型战机的出动效率问题就会得到有效解决,重型舰载机的优势将会得到更好的发挥,又会形成一种新趋势。


全球航母大都选择中型舰载机,米格29替代苏33体现中型机哪些优势


世界总是在不断变化的,优势和劣势都是在一定时间内相对而言的,当关键因素发生改变又会形成另外一种格局,在发展趋势上要顺势而为,在规律运用上却事在人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