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股票資產正在取代房產,成為財富增值最好的工具


股票資產正在取代房產,成為財富增值最好的工具



站在2020年初,回顧2019年的各類資產表現,股市的表現一騎絕塵。

代表性的滬深300指數2019年年漲幅達到36%。

而其它我們日常能接觸到的資產,表現就並不是那麼理想了。

黃金漲幅26%,3個月銀行理財平均收益4.14%,國債指數上漲3.9%,餘額寶收益2.36%,1年期存款利率只有2%。

很多投資人過去青睞的固定收益投資產品,比如信託和P2P,不僅收益率下降,而且風險大幅度提升。

信託受困於打破剛兌、資管新規、控制地產業務規模,整體規模收縮明顯。基礎產業類信託同比提升,整體年化利率是下滑的。P2P爆雷不斷,血本無歸之事時有發生。

而我們很關注的房產類投資,全國百城的二手房價價格平均上漲3.3%。

在中國過去的20年,房產的增值可以說財富增長的最主要來源。但是從2019年來看,房產和股市的收益率有了較明顯的差距。

那麼這是一個短期的現象,還是一個趨勢性的變化呢?

股票資產正在取代房產,成為財富增值最好的工具

過去資金流入樓市

當我們投資一個資產的時候,這個資產的增值收到兩個因素的影響。

一個是資產自帶的收益。

這點很容易理解。企業每年的盈利、房子的租金、銀行存款的利息,這些都是資產自身自帶的收益,會逐年累積到投資的資產當中。

第二個是資產外在價值的變化。

比如我們平常在討論某個資產的價格暴漲此類的,往往是資產的外在價值發生了很大變化。

為什麼過去20年,房產投資的收益如此之高?

原因不是房子本身的租金回報率提升了,而是房產的增值很快,過去10年的年均房價漲幅是11%。同時房子又含有天然高槓杆屬性(貸款買房),造成了房產的投資收益非常高。

過去房子的增值要歸因於過去的貨幣增速。

錢放出來多了,跟水一樣都流到了房產資產當中。

從過去10年來看,中國廣義貨幣M2的年均增速為13%,高於同期8%的GDP增速。

為什麼錢都流去了房地產裡呢?

房子是實物資產,有自住需求,城市供給有限,是抵抗高通脹的絕佳投資品種。而股票屬於金融資產,本身股票的供給就很充足,並不稀缺。

其次在高成長和高貨幣發年代,有許多超過10%收益的保本型金融投資品種,甚至民間借貸等高息借貸也是沒有太大的本金沉沒風險。貨幣超發的時候,貸款以極高的利息借給別人也是常有的事。

相比之下,股票資產就沒有比較優勢。

現在資金會流入股市

現在情況有所不同了,貨幣政策穩健了。貨幣供給被嚴格控制了,進入到房地產產業鏈的資金被控制,房住不炒的政策在延續,這意味著房產投資的收益下滑。

同時,我們現在已經看不到收益超過10%的信託產品了。過去收益率更高的民間借貸、P2P、資管產品,在眾多血本無歸的案例面前,都不是能令人安心的投資工具了。

在這種投資格局下,最增值的房產資產受限,從而股票資產的內在收益優勢就凸顯了。

銀行存款有2%的回報率,1年期國債的預期回報率為2.36%,1年期銀行理財的預期回報率為4%,持有一線城市房產的年化預期租金回報率為1.6%。

而如果你用滬深300成分股的總利潤除以總市值,就會發現如果持有滬深300指數的股票,未來1年企業預期盈利是8%。

也就是說,如果你簡單地持有滬深300指數這樣,代表市場平均水平的股票資產,理論上能獲得遠超其它資產的收益率。如果能持有優質的,能長期創造絕對收益的基金,這個數字會更高。

貨幣超發使得房產增值、股票貶值的現象,在美國19世紀7年代也發生過。反而在貨幣增速放緩,經濟增速減慢後的80年代至今,在溫和貨幣政策和通脹下,出現了長達40年的大緩和時代和股票牛市。

如今我們的貨幣政策既不放鬆也不收緊,慢慢滴灌,沒有了大類資產暴漲的貨幣環境。內在收益極有優勢的股票市場,會吸引更多的資金流入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