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守护这山这水 惠及那山那人

2019年,我们走过了不平凡的路程,克服经济发展下行, 820泥石流灾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持续团结奋进,接力拼搏,取得了经济持续发展,民生持续改善,民族团结坚强有力、社会持续和谐稳定的辉煌成就。为了全面展现过去一年我州取得的成就,本台在州两会召开前夕推出《走过2019年》专栏,全方面、多角度地报道2019年取得的辉煌成就。

《走过2019》| 守护这山这水 惠及那山那人

“生态是阿坝最大的资源”,在拥有25个自然保护区、4个森林公园、3个国家级地质公园和9个风景名胜区的阿坝,无论是花开时节,还是秋冬时分,您都可以感受到生态建设带来的红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样的发展理念已经在阿坝根植于心,践行于行。

《走过2019》| 守护这山这水 惠及那山那人

《走过2019》| 守护这山这水 惠及那山那人


有着“中国西部高原之肾”之称的若尔盖大草原,九曲黄河第一湾从这里流过,这里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被很多人熟知的“花湖”静谧地躺在怀中。这样若诗若画的美景,源于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夏日的阿坝,风光迤逦。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投射到若尔盖大草原时,这块川西北高原的绿洲,正敞开怀抱迎接着四面八方的游客。


《走过2019》| 守护这山这水 惠及那山那人


今日的热闹景象让我们很难和昨天的漫漫黄沙联系到一起。在上世纪70年代,湿地水土流失加剧,流动、半流动沙丘面积逐年扩大。特别是在土地沙化相对严重的乡镇,高大雄浑的沙丘,终年移动不止,数万名牧民赖以生存的家园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威胁。

“要想风沙住 ,就得多栽树”,目睹着曾经美丽的草原逐渐变成沙漠,草原儿女亟不可待。一场与漫漫黄沙争夺生存权和发展权的斗争从未停止。


自主治理和专项治理的结合让8万多公顷的“黄色”面积逐步减小,而与之相对应的绿色版图却在不断扩大。

绿色发展装点人民幸福,重建实践彰显生态理念。就在今年8月8号,“8.8”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18个重大项目主体完工,即将陆续投入使用。这些项目涉及基础设施、旅游产业、地灾治理等各方面。但在建设过程中无一例外,都把生态保护放在了首位。就在前几天,记者来到了九绵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之一的平地螺旋隧道施工现场,这里紧挨勿角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隧道在设计时就抛弃了传统方案,只为减少对保护区的影响。

《走过2019》| 守护这山这水 惠及那山那人

牺牲生态换发展的项目不引进,破坏生态求进度的工程不开工,这是九寨沟灾后恢复重建遵循的最重要的原则。震后,九寨沟县专门成立了生态文明审查组,组织环保、旅游、文化、规划等各个领域的专家严把生态关。

《走过2019》| 守护这山这水 惠及那山那人

《走过2019》| 守护这山这水 惠及那山那人


世界自然遗产地和全球著名景区的灾后重建,这在国内尚属首次。在没有成熟经验可借鉴的基础上,九寨沟县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新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修复保护和旅游业提档升级齐推进的新路,并获批成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基地。

《走过2019》| 守护这山这水 惠及那山那人

《走过2019》| 守护这山这水 惠及那山那人


不论是草原的从黄到绿,还是九寨的补妆归来,都是阿坝对“两山理论”的最好践行。更胜往昔的风采,绿富同兴的协奏,带来的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阿坝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不论是当地的群众,还是游玩的客人,都在绿水青山的怀抱中,享受着越来越多的绿色福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