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长沙南城和河西哪个地方发展潜力大?

玩转湖南


要想看长沙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趋势,首先要对长沙城市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基于城市规划本质来判断未来走势。

长沙从建城起,城市的传统中心就在河东,民间也一直有所谓“西文东市”的说法。从目前长沙的行政区划上来看,长沙下辖六区两市一县有六个半在湘江东岸,两个半在河西(望城区跨越了湘江东西两岸)。从各县区2018年经济发展水平来看,除开离城区较远的浏阳和宁乡,长沙东强西弱的格局也非常明显。为解决东西差异,发展河西是实现长沙成为沿江城市发展两岸齐飞模式的基本保障。

我们来看长沙城市发展的空间问题。向北望城区一家独大,其辖区面积大于原长沙老五区总和,不论东西岸均有巨大空间;开福区北部都还有大把土地,加上以后长沙县可能并区,其北部乡镇范围更为广阔,城北的发展用地不是问题,问题是长沙暂时不会大规模向北,毕竟长沙作为湖南省会,位置本身就过于偏东北,而北边的平江、汨罗、湘阴发展水平一般,融城距离过长。东边长沙县整体还未纳入城区,辖区面积比望城区更大,目前其发展的主要在靠近长沙城区和株洲的南部如朗梨、干杉、黄兴以及东部的黄花。自从长沙县把最南边的跳马、暮云交给雨花区、天心区以后,长沙市区算是“无缝”和株洲、湘潭城区对接上了,也是解了雨花区和天心区发展用地紧张的局面,为城区向南边发展提供了空间储备。河西原本就一个岳麓区,早期发展水平非常一般,仅沿岳麓山脚开发。在合并望城南边含浦、坪塘等飞地后,获得了向南发展的大量空间。加上后期改区的望城,河西目前城区下辖面积已经赶上河东,考虑到河西河东的发展时间不同,目前河西可供开发的用地空间明显多于河东。

回到这个问题。如下图,河西经历了从岳麓一个行政区到设立国家级高新区,再到两性示范的先导区,合并改区望城到现在的国家级湘江新区,这三十年时间各种头衔层出不穷、热闹非凡。尤其是近十年,在这片曾经广袤但“荒芜”的土地上快速形成了洋湖、滨江、梅溪湖、大王山等新片区发展模式,构成了河西的新城区,造城速度不可谓不快。单从新城区开发速度、建设强度和规划质量来说,无疑比河东的老城区要更快、更强、更高。不过就河西城市发展来看,未来要形成连片,难点就是如何挑战自然山体阻断,尤其是横在河西城区中心位置的岳麓山。从点上看,现实中河西的新片区开发目前都是高起点规划,但看面的话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河西城市发展的大问题。在建成的城区内真正南北主干道只有最东边的潇湘大道,河西城区发展缺乏连通南北的中轴线,造城各板块之间通勤压力巨大,长久来看不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而河东的城南部分发展不仅有同样的山体地形限制,军用大托机场的存在更是直接冰封了南城方圆几十平方公里的建设。长沙向南是历届省市两级政府的目标,长株潭融城的发展规划提出已经超过三十年。随着省政府南迁的引领,南边发展曾经显现出了短期的繁荣,但很快偃旗息鼓,这算是城市两级政府的心病。目前来看湖南的城市群发展速度明显落后于武汉、郑州等中部城市,如果不打造一个分工协作的城市群,会直接影响长沙乃至湖南竞争力。省委省政府再次高度重视长株潭城市群的建设,随着大托机场搬迁提上日程,“绿心、绿肺”的地方法规临近尾声,我们可以看到洞株快速、长株潭城铁已经相继投运,芙蓉路高架、长株磁浮列车陆续规划建设,昭山易家湾路网建设规模加强,这一切预示着三市一体化正朝着城区全面融合的方向转变。

所以在战略层面上看,河西与南城发展的重要性不分高下。河西的发展是再造一个新长沙,南城的发展则是融合一个城市群,为引领湖南经济发展立标杆。短期内河西因为后发优势在城市建设成果上会给大家更多感官上的冲击。但城市发展不能仅靠地产、基础设施建设拉动,产业布局决定未来城市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从这点上看河西产业化的基础与布局还偏弱,如何吸纳更多实体经济是未来城市建设的关键,毕竟大产业才能把人吸引来、留得住。也是基于这个原因,长远上来说南城未来的发展可能更稳健和坚实。当然不论河西还是南城,作为长沙的一份子,期待能两翼齐飞,共同发展。


聂喆906


土生土长长沙的爱热闹一直住河东,儿子在河西买了200余平米房叫我去住也懒得去嫌不热闹,无奈儿子求我帮忙照看孙子去了,一住三年了。真的不是过去的河西了,发展成为大河西了。人说梅溪湖怎么样好,那真的只是一个点,从河西到望城早就没有城交结合部了,已经无缝对接了,吃住玩购物都不比河东差。望城的名称应该改成《旺城》。大河西还在发展,河西高铁长沙西也是大手笔,河西城建面积不会小余河东。儿子不赶我走就住在河西算了。


青鸟看客


本来呢,南城应该发展潜力要大好多,因为那里是长株潭融城的主要建设阵地。但因为管理机制的问题,融城话题提了十多年,至今除了统一了区号和建设了城际铁路外,还是停留在规划上,没有实质的突破。所以南城的发展到暮云即打止了!汽车南站以南也没有动静了!

而河西呢,却因为突然一个大规划的上位——湖南湘江新区!这个与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同级别的国家级高新产业区,一下子打破了长沙发展的格局,激发了长沙城扩张的动力!短短三年,梅溪湖片区、洋湖片区、长沙西交通枢纽等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就在本月,宁乡撤县建市正式挂牌、湘江新区金融中心开建、梅溪湖二期规划出台、长沙西高铁枢纽规划出台,让河西片区从规模和质量上一下子超越河东老城三区,连梅溪湖的房价都一下子飙升为长沙楼市新贵。被坊间传为富人聚居区!

而且大力开发河西,对于长沙整个城市布局更合理。多少年来,长沙就是一个狭长的城市:宽不过几公里,长却有几十公里,这对于一个城市的规划发展很不利。大河西的建设,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让长沙市城区从长条形逐渐变成圆形!

而这一切都还只是开始,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二十年内,大河西(湘江新区)将是长沙市乃至湖南省城市建设、经济建设、产业发展的重点地区!

所以,河西肯定比南城发展潜力大,而且是巨大!


大庸妹儿


【长沙南城和河西哪个地方发展潜力大?】

其实长沙整个大的发展方向就是往南发展,按道理来讲,南城应该发展潜力要大很多,因为那里是长株潭融城的主要建设阵地。但是为什么现在大家看到的都是往西发展呢?

长株潭一体融城话题喊了十多年了,至今除了统一了区号和建设了城际铁路外,还是停留在规划上,没有实质的突破。南城除了个省政府就真找不出什么亮点了,汽车南站以南压根就没多大动静。

长沙的河东分为北城,东城,南城,过了湘江就通通称为河西。按传统分类来讲,城南多聚集传统行业,交通,农业,贸易,制造业。城西多属于新兴行业,IT,金融,文化。河西的话大学扎堆在那边,还是偏科技文化一点,我觉得河西潜力要相对大些。

河西王府井、金茂广场、渔人码头、湘江九号 这些商业虽然比不上市中心 ,但是比南城我觉得还是好不少的 。滨江新城往西是市政府,往东很快能到主城区,商业上奥克斯是河西目前最火的综合体。多家银行总部在洽谈入住,未来可能是河西发展最好的区域。

湘江新区是中部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再加上望城撤县设区,可以说河西未来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快,越来越繁华。

梅溪湖,就目前来说,这里是长沙环境最好,逼格最高的片区,政府大量砸钱开发。在麓谷集中了大量的高新企业,还有很多互联网企业入住,这些企业员工在梅溪湖置业的就不少。

整体来讲长沙是要往南发展,但是要让长沙变成特大城市,不是一个往南发展就可以的,应该会往几个方向全面扩张。河西有很多大企业,核心地带都很繁华,南城交通比河西好,但是南城的企业太少,虽然高铁站等都在南,人流量大是大,但不是常住人口,虽然建筑很多,但是没什么人。





浏阳木头哥


以前我就住在长沙市的天心区南湖路,交通压力大,规划不见人意,后来由于孩子们上学的原因,住到了河西(岳麓区),现在也是湘江新区(七个国家级的新区之一),规划相对来说比河东南城要好一些,加上国家级的高新开发区,很多企业也蒸蒸日上,自然环境也相对来说比河东要好。包括岳麓山大学城,孩子们的上学等都比以前上升了很多台阶。所以从我个人角度来看,河西要比河东南城发展要好。








华山祥福


这个问题应该把河西改成梅溪湖。因为河西是相对于河东来讲的,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用在长沙的发展是再恰当不过了。梅溪湖国际新城和南部新城(长株潭融城区域)应该是平行的区域,可以做一个比较。

梅溪湖位于湘江新区核心区,大型市政项目倾斜是情理中的事。芙蓉大剧院、省新图馆、湘雅六医院等等。这是长沙市整体发展布局规划需要。随着长沙汽车西站综合枢纽的建成、长株潭城铁的贯通,以及未来长沙高铁西站和沿江湖南金融中心的崛起,梅溪湖区域的中央商务、生态宜居、国际范新城的特征会越来越明显。况且梅溪湖区域的成长就是近几年的事,成果显著、有目共睹。特别是梅溪湖的房价,成为整个长沙房价走势的晴雨表,代表长沙市国际化进程的崭新形象。

长沙南城与梅溪湖定位不同。南城向南依托大交通和大商业:高铁新城、红星商圈和长株潭商圈。高铁新城位于全国交通枢纽高铁南站周边区域,是目前长沙炙手可热的板块不用多讲。红星商圈是长沙实力最强的三大商圈之一(五一、高桥、红星),综合交通枢纽汽车南站就位于红星商圈。商圈核心区房价早已过万。德思勤、通程、步步高、红星大市场以及建设中的复地星光天地等,使得长沙红星商圈成为最有希望和五一商圈匹敌的区域。

长株潭商圈随着地铁和城铁的开通发展迅猛,2016年至今,区域内居民呈爆发式增长,本人就住在长株潭商圈。南城的交通和商业地位都是不可取代的。但是南城西部沿江区域因机场限高,规划和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土地利用价值不是很高,进而带来市政配套项目滞后的现状。这些都是开发商重点考虑的问题。但是,南城交通龙头地位不可取代,商业的繁荣已成定势。大型综合、专业市场纷纷布局,对接株潭、辐射中南。一个层次分明的大南城商圈即将成型。

随着城市汽车南站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长株潭商圈与红星商圈将联成一体,成为南城发展和长株潭一体化的桥头堡。长株潭商圈的友阿奥莱、鑫远、环宇城等大型商业火爆南城,湘雅五医院、道路建设等市政、民生配套速度加快。

综合以上,河西的梅溪湖区域和河东的长株潭融城区域都是长沙市战略规划重点发展的区域,只是定位上的区别。这两个区域发展前景看好、潜力巨大。至于孰优孰劣,见仁见智,因为需求不同。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只有抓住天时、占据地利、汇聚人和,方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湘江日记


从韶山到浏阳镇头途经暮云拉通一条高等级公路式的城市主干道,搬迁几所高校过来智慧开发,智慧大道加速长株潭融城。

国防科技大学迁址韶山。湖南科技大学迁址鹤岭。长沙理工大学兼并吉利汽车职业学院。湖南师范大学迁址暮云。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迁址长株潭绿心。湖南农业大学迁址镇头。

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工业大学各建城市主干道对接智慧大道。

长株潭深处内陆,搞超大型重工业不太理想,只能走加利福尼亚模式的智慧路线。


聂敏104888541


我认为,河西以汽车西站为中心,代表的是长沙的湘江新区带来的发展机遇;南城以汽车南站为中心,代表的是长株潭一体化带来的机遇。

湘江新区是国家级新区,自成立以来发展的速度大家是有目共睹。在汽车西站周边,越来越多的变化让我们看到了这里的发展前景。梅溪湖、恒大童世界、华谊电影小镇、湘江欢乐城、湘军文化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加速推进。地铁2号线拉通了长沙的河东河西,也带来了更多的人才和机遇。

长株潭一体化实力不容小觑。2017年长株潭城铁开通,三地居民可以坐车城铁上下班,带来了人流、物流、财富流。在汽车南站周边,长株潭城铁洞井站途经汽车南站、洞井铺,可与长沙地铁7号线换乘,带来的机遇也是拭目以待。南部片区围绕建设长株潭融城核心区、城市群生态绿心样板区、全国两型发展示范区,将加快长株潭商圈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生态旅游、文化、康养等高端服务业。

所以,两个区域的发展都是不相伯仲。


笔随我心


目前来看,更看好河西。

1,长沙一直以来的城建和发展主要重心都在河东。而河东河西仅仅一江之隔,发展起来其实非常快,就看政府对发展重心的倾斜度而已。

2,城南原本是长株潭一体化融城的核心区域,虽然三城在一体化上也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实际的效果,但因为并没有行政一体化,三城主管部门都有自己的数据考核。绿心的存在从城市宜居来说非常好的设计,但从城市发展来说,确确实实是人为设置的障碍。

3,河西除了少量山地不适宜开发,大多都非常适合城市开发。河东区域最大的问题就是建成区设计不怎么合理,不适合如今的交通和人流,当然还是相当宜居的。而河西可以说大部分都还是一张白纸,可以用新的设计理念重新规划。就如很多地方重新设计的新城一样,虽说短期内人气不旺,但长期来看,还是很不错的。

4,河西目前最大的短板是缺少大的交通枢纽,没有机场,没有火车站,没有向长沙南站那样的高铁站。长沙西站板块发展起来慢慢的会在一定程度上补上这块短板。


长沙人不知道的长沙事


南城原本属于长沙县,后来划给天心区,很多规划从新修改设计,市领导班子换届,等等原因导致发展滞后。此时河西抓住了机遇,又有市政府新领导班子的大力支持,发展迅猛。目前省政府领导说出长沙乃省会城市要有担当和胸怀多照顾兄弟城市,南城才有了新的规划,几条快速路通往株洲湘潭也进入前期建设阶段,南城也迎来了发展机遇,新汽车南站,湘雅五医院正在建设中,长株潭商圈,长沙人才服务产业,地理信息产业,广告产业快速发展,期待天心领导班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打扫屋子再请客,南城才有更多的高端产业聚集,为长株潭融城打下基础。超越武汉只是时间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