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四大“首席”展望2020年貨幣政策:貨幣政策契合實體經濟運行需求“定向滴灌”力度增強

本報記者 劉琪

2019年以來,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結構調整紮實推進。央行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要求,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逆週期調節,加強結構調整,將改革和調控、短期和長期、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結合起來,用改革的辦法疏通貨幣政策傳導,促進降低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為實現“六穩”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了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展望即將到來的2020年,根據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貨幣政策如何實現“靈活適度”;在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上,貨幣政策工具又將如何發力等問題上,《證券日報》記者邀請了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湛、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崑崙健康保險資管中心首席宏觀研究員張瑋位等四位“首席”一一進行解析。

《證券日報》:明年貨幣政策的主基調是什麼,如何體現“靈活適度”?

李湛:根據最新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而且政府多次公開表態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刺激政策。

中國需要有更多的措施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而且全球主要發達國家貨幣環境較為寬鬆,部分國家已經進入負利率區間,預計從中長期來看,中國的利率水平大概率呈下行趨勢。

章俊:預計明年的政策組合仍然是“寬貨幣、緊信用、松財政”,貨幣政策將在保持較高前瞻性的同時兼顧及時調整的靈活性。“靈活適度”的定調,一方面意味著政策的定向特徵會更加明顯,貨幣政策將在降低中小民營企業融資成本和配合財政政策推進兩方面精準發力,並在考慮到國內外經濟形勢和物價形勢的基礎上來進行政策預調微調。

另一方面,在目前全球和國內宏觀環境趨穩的情況下,也意味著貨幣政策會在綜合考量全球經濟增長變化的情況下更多的展現出“以我為主”的特徵,從政策操作層面更加聚焦於理順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證券日報》:明年在增加製造業中長期融資、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上,貨幣政策工具將如何發力?

章俊:貨幣政策可以從兩方面發力來增加製造業中長期融資:首先,從數量角度,央行可以適時進行定向和全面降準,進一步降低銀行資金成本,釋放更多廉價的中長期資金來提高銀行主動放貸意願、增強制造業企業融資能力。

其次,在價格的問題上,央行可以通過下調MLF利率來增強報價行降低LPR報價的動力,在疏通政策傳導機制的同時推動LPR報價利率的下調,通過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切實使製造業企業感受到政策利好。

王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更好緩解民營和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意味著2019年此項問題已獲得實質性緩解,但2020年民營和中小微企業經營環境和融資環境還會面臨一定挑戰,“定向滴灌”力度有望進一步增強。具體措施除了定向降準、再貸款再貼現政策外,更廣泛意義上的“三支箭”政策也可能進一步加大力度,不排除央行出臺新的創新型政策工具的可能。我們估計,繼信貸和債券融資支持工具之後,2020年在民營和中小微企業股權融資支持工具方面,監管層也有可能推出有針對性的具體措施。

《證券日報》:明年LPR報價是否還會進一步下行,並且是否存在多次降準甚至降息的可能?

王青:為激勵商業銀行下調LPR報價,提升其貸款投放能力,央行除了將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帶動貨幣市場利率適度下行,降低商業銀行平均邊際資金成本外,2020年還可能再實施2次至3次、共計1.5至2.0個百分點左右的普遍降準,其中,春節前可能會降準0.5個百分點。

需要指出的是,降息降準不等於放棄穩健貨幣政策立場,“穩健”是指貨幣政策鬆緊要與實體經濟運行相匹配。總體上看,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表明2020年宏觀政策需要繼續在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和防風險等多目標之間把握綜合平衡,在加大逆週期調節的同時,也會有定力、有剋制。

張瑋:經濟壓力加大,我國可以採取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更加寬鬆的貨幣政策來穩定中國經濟增長。當然,相信最先看到的還是包括MLF、OMO利率在內的“變相降息”,以及全年1-2次的降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