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世界银行:新兴经济体创纪录55万亿美元债务需要保障,你怎么看?

琅琊榜首张大仙


世界银行要求新兴经济体防御。

55万亿美元债务不是关键,关键数据应该是债务占这些国家GDP比重的170%,在八年内增长了54个百分点。在低收入国家,债务占GDP的比例已从2010年的48%攀升到67%。大家都知道债务不是个绝对负担,而是个相对负担。GDP如果可以支持,那么借债没关系,未来可以还。如果债务超过GDP增长的比重超过60%,就要考虑到债务的利息积累可能超过借债投资带来的收益。

也就是,如果GDP增长跟不上,债务利息会超过企业创造利润的能力,有可能这些国家即使不借贷,也会不停的增加债务直到债券奔溃。

不过现阶段全世界债务严重不只是新兴国家。美国国债接近110%的GDP占比,日本占比200%。欧盟原来规定了硬条件,就是一国国债比例不能超过GDP的60%。每年赤字不超过GDP的3%。而如今在欧盟只有德国达标。

整个世界都在过度借贷,为什么世界银行拿新兴经济体说事。

因为世界银行是有钱人的银行

美国人主导世界银行,日本人主导亚洲开发银行,我国主导亚投行。世行更像是发达国家的传声方式。美、日、欧的问题更加严重,借债更多,甚至于负利率。

世行呼吁,新兴经济体需要展开经济防御。如果不行就不要过度扩张债务。但这不是新兴国家单独的问题。我们要小心的反而是那些比例重大经济体的债务谨慎问题。


财经纸老虎


世界银行在周四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说, 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债务,在2018年升至创纪录的55万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70%,在八年内增长了54个百分点。世界银行警告说,这些经济体半个世纪以来规模最大、速度最快、范围最广的债务积累意味着,决策者必须迅速加强防范金融冲击的措施。

近年来越南、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出现了高速增长,但是这种增长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债务增长基础之上的。一旦控制债务的增长,经济增速便可能会出现断崖式下跌。而如果不控制债务增长,金融风险将越来越高,一旦遭遇金融冲击,就容易出现金融危机,引发经济衰退,还会被发达国家割韭菜。

新兴经济体之所以会面临这种尴尬的局面,问题的根源在于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忽视了对收入分配的改善。经济的扩张,就是“有效需求”的扩张。随着经济的增长,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内部消费需求会越来越不足,投资需求也会随之萎缩。如果不能扩大外需,就只能靠增加债务来增加“有效需求”。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的经济陷入停滞,新兴经济体的外需增长疲软,贫富差距又在不断扩大,债务规模自然会出现快速增长。如果不能改善收入分配,一切都将会是徒劳的。


大方妹几


首先让大家明白什么是新兴经济体?

新兴经济体,是指某一国家或地区经济蓬勃发展,成为新兴的经济实体,但目前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英国《经济学家》将新兴经济体分成两个梯队。

第一梯队为中国、巴西、印度和俄罗斯、南非,也称“金砖国家”;第二梯队包括墨西哥、韩国、菲律宾、土耳其、印度尼西亚、埃及、阿根廷、波兰、匈牙利、马来西亚等“新钻”国家。

然后是,由发达国家带来的债务影响

发达国家债务危机影响更加深远的是对新兴经济体既有发展模式的冲击。总体看,大部分新兴经济体发展模式可以概括为在“后发效益”的基础上,以丰裕资源或要素作为比较优势参与全球分工,以出口驱动整体经济增长。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为许多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带来了长达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但同时也蕴藏了两大结构性风险:经济结构失衡和对外依赖趋势的加重。当前,发达国家债务危机通过出口收缩和信贷紧缩打击了新兴经济体经济的同时,也使一些国家“高出口、高投资、高举债”的对外依附型增长模式受到重大冲击。

  根据汇丰的调查,由于发达国家需求疲软令制造业产出下滑,被调查的18个新兴经济体中有11个新订单减少,整体采购活动在近四年来也首次下降,这直接导致贸易收支状况出现恶化。从经常账户和财政余额占GDP比重这两项指标来看,目前“金砖国家”中印度、南非、巴西处于“双赤字”情况,其中印度的情况尤为严峻,2011年印度财政赤字占GDP比重高达8%,经常账户逆差占GDP比重达2.5%,而如果衡量债务占GDP比重指标的话,巴西和印度两国为新兴经济体中政府债务比例最高的。IMF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末,印度政府债务总额占GDP之比已达68.1%,巴西为66.2%,均已远超新兴经济体37.6%的平均水平。由于财政赤字高企,经济增长乏力,标普先后将南非和印度的主权评级展望由“稳定”调降至“负面”,并将印度的主权信用评级调至BBB-级。此外,越南、菲律宾、土耳其、罗马尼亚、乌克兰等新兴市场国家也饱受“双赤字”困扰。因此,不排除个别新兴国家由于外部冲击触发债务危机的可能性。

  金融风险方面,新兴经济体银行资产质量问题开始逐步暴露。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直接融资市场的有限体量,新兴经济体多数存在经济“过度银行化”特征,特别是储蓄率较高的亚洲,表现为银行资产负债表快速膨胀、信贷占GDP比率较高等。目前来看,新兴经济体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正在上升。9月27日,穆迪宣布下调阿根廷30家银行信用评级;8月,穆迪下调了越南最大私营银行亚洲商业银行的评级,而越南银行业的总坏账率已经从2008年的3%大幅攀升至10%;二季度,印度央行对100家银行的调查结果显示,银行坏账已经对印度金融系统构成了最大风险,新兴经济体尾部金融风险不容小视。

  需要高度重视的是,经济、债务和金融风险稍有不慎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对于新兴经济体而言,短期内亟须管控可能产生的风险,而长期看,加快调整失衡的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模式已经刻不容缓。





财经风云


自从二战期间世界各国纷纷退出了金本位制度,只有美国在此后坚持着。可是,到了1971年还是没有撑住金本位制度,尼克松总统宣布废除了“布雷顿森林协议”,美元也取消了同黄金挂钩(1盎司=35美元)。

世界上再也没有国家为货币的印发做保障,只有国家信用才是唯一的保障。

可国家信用的保障也不起效果,在次贷危机来临之时,冰岛由于国债高达GDP的500%,最后也是以国家倒闭而告终;还有津巴布韦,在1980年时的津巴布韦币几乎与美元相当,可是在经济危机爆发后,贬值到2万亿吃一个早餐的境地;以及委内瑞拉在通货膨胀后,货币一年内就贬值了100万%。所有的这些都是根本没有物质做保障,而国家信用才是唯一的保障,还有一些也存储微乎其微黄金储备也无用。

西方发达国家也是在不断地放水,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更是在2008年以来也是开足马力,大量印制钞票。债务也是从占GDP的110%增长到占GDP的170%。其债务额度达到了55万亿美元。这几乎是世界总财富100万美元的一半以上。

可是,没有约束的货币扩张政策就如同吸毒上瘾一样,这是一个不劳而获的最佳方式。

通过在左边口袋填写国债纸条,而在右边口袋就可以按动印钞机按钮。哪天要是心血来潮,把左边口袋的借贷和右边口袋的货币一对冲,还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把债务也抹掉了。只可惜,市场里的钱却是一天天地多了起来。一些有钱人或企业通过融资赚钱来弥补货币的贬值,可是,大部分的小老百姓就遭殃了。自己手里的钱被不知不觉地稀释了,还不知道到底被谁给偷走了!

要是正常的贬值幅度还好,因为这样自己也会又一个心理预期。最怕的是每当出现重点的经济状况和投资热情,就会开大马上加快债务的制造,看上去是为了普天大众,像一个人的火车站,机场变成了养鸡场等等。但实际就是为了缓解经济增长率下滑。但是,一旦无法支撑经济运行的节奏和债务的数额,就可能出现大规模的金融危机,整个经济一片狼藉,财富也就付诸东流,就如柯南一梦,醒来后发现已经两手空空!


鞅论财经


全世界国家是借钱成瘾,似乎能够借到钱就是赢家,因此各个国家都在不断的发债借钱。

世界银行在周四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说, 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债务在2018年升至创纪录的55万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70%,在八年内增长了54个百分点。在低收入国家,债务占产出的比例已从2010年的48%攀升到67%。

根据欧盟标准债务应该控制在GDP 的100%以内,可是国家越穷,借钱越没有底线,一些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借钱发展,成为一个时髦,就在于有的国家就是不想还钱,虽然短期不至于出现债务违约,但最终会出现债务违约,

一些发展中国家债务极不透明,国内政治局势也十分不稳定在,政权更迭频繁,造成债务风险极大,到时候债务减计就成为一个必然,债务将由全球投资者买单,

国家经济发展是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尤其是一些内战频繁的国家,基础设施遭遇巨大破坏,长期战乱债台高筑,居民生活水平低下,还债能力更加低下。

债务水平攀升,外汇储备严重不足,这是一国经济金融不稳定的根源,决策者应优先考虑债务透明度,更好地管理借款,以支持经济增长和投资,而不是不管不顾,先借钱发展再说,还款暂时不管不顾。

一旦出现债务违约,意味着通胀来临,财政紧缩,是会损害本国经济的。欧洲五国就被债务拖进了深渊,引发国内民众巨大愤怒,罢工不断,抗议不断。


杜坤维


货币发行需要锚定物,否则就没有信用可言。国际金融秩序已经被玩坏了,凭实力借的钱,也可以凭实力不还,哈哈,坐等中国央行的数字货币吧!


经济热点评


关键是看偿还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