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董寶珍:地產銀行一樣低估 選哪個?死後50年還能很好的那個行業

各位投資者大家好!

前兩天我到鄭州去了,整個河南蒸蒸日上。鄭州的經濟軟硬件環境是非常的超預期的。在鄭州跟投資者交流後,我們晚間又與當地投資界的朋友交流。

其中鄭州的袁先生和我討論的一個問題,我覺得其中包含了很深刻的投資原則。今日與大家分享,袁先生在鄭州從事風投,現在轉而到二級市場做價投,所以不幹風投了,他主要發現風投好像是跟賭博也差不了多少,完全沒有確定性。

袁先生說他投資幾十個項目,他一開始也知道絕大部分會血本無歸。但是,這幾十個項目到底哪個能成功他也不知道。需要和這幾十個經營者溝通,又累確定性又差,完全沒有主動把控力,最後偶爾成功一兩家折算下來也沒有多高的收益率。所以目前放棄了風投,轉到二級市場做價投。他買的股票。也是藍籌股。

根據他的計算,認為目前的藍籌股就是4年收回本錢,這個生意是高確定的好生意,遠比做風投回報高,且確定性高,必定知道有分紅,由低估值所帶來的分紅收益和估值修復收益確定無疑,與風投的完全是投飛鏢似的賭不一樣,所以袁先生非常願意深入的在二級市場上轉型為一個價投。

期間袁先生跟我提到了房地產股的投資價值,他說香港上市的長江實業目前市淨率0.5倍,市盈率6、7倍,而長江實業他的負債率不足10%,絕大部分地產項目都是自有資金,且長江實業的資產在全球配置也不會遭遇某一區域的房地產泡沫,所以袁先生認為

目前投資房地產也是一個低估值、高回報的項目,包括一些國內的房地產股,目前也出現了類似於大盤藍籌那樣的投資機會。

袁先生尋求我的意見,我不太理解房地產的價值從何而來,因為我知道任何房子的構成原材料,無論是水泥、磚頭、沙子、玻璃和鋼材,均不是稀缺的,價格也都不貴,但是為什麼把這些不稀缺的東西整合在一起搞成房子價格就幾十倍、上百倍地上漲,我實在想不出增值的源泉在哪裡,所以我對中國房地產一直不太理解,所以也沒法提供意見。

但是袁先生說,低估值之後有投資價值,尋求我的意見,於是我就向袁先生提了一個問題,我問50年之後,你認為中國房地產業的需求狀況是什麼樣的?會比現在越來越需求強勁嗎?50年後的銀行業的需求狀況是怎麼樣子的?50年後銀行業的信貸規模需求狀況比現在會好嗎?

袁先生回答,當然50年後的房地產肯定是不如現在火爆,可能趨於飽和,但是50年後的銀行可以想象到時的貨幣規模要比現在大得多得多,可能吃一碗麵條需要1萬塊錢。銀行的信貸規模要大幅增長,肯定是50年後的銀行業務,狀況要遠好於50年後的房地產。

得到袁先生回答,我就闡述了一個投資理論,就是說你必須在投資決策的時候,先從遠處想,先從長期想標的物,長期來看它的生產經營需求,形勢越來越好,至少是50年之後,它的經營狀況和現在差不多。如果沒有長期的經營確定性、短期的低估是不能介入的。這就是為什麼投資於中國的藍籌銀行,但是我並沒有投資煤礦,因為煤礦目前的估值水平也很低,而且我的山西朋友告訴我現在到山西的煤礦買煤提前打預付款,很多煤礦的賬上現金已經超過了它的市值。

所以我的山西朋友說煤礦6、7倍市盈率,也是一個很好的低估值項目,但是我的意思是我也不投資煤礦。因為在50年後,煤礦會不會枯竭呢?更重要說50年後人類的能源結構會不會變化,到時候會不會全部由天然氣替代,或者索性就全部使用新型的核能來替代了煤炭,這種可能性是不能完全排除的。所以你可以說現在的煤礦低估值、低市盈率、經營形勢非常好,但是煤礦生意它的長期確定性不如銀行大,因為你不用說50年,100年後銀行還在經營貨幣,誰都顛覆不了。

網貸想顛覆銀行,結果自己一地雞毛。這就是我想表達的一個最重要的投資原則,你看眼下的經營狀況,眼下的估值當然是必須的,但是你必須把它放在極長的視角中評估和看待,

不考慮長期的,只看眼前的決策是很危險的。

我講一個格雷厄姆的話,你必須立足永恆的視角看待眼前的狀況,眼前是不是低估,應該講幾倍市盈率都算低估,但是同樣是幾倍市盈率,為什麼銀行業相對的更值得重視,因為你到50年之後,銀行、煤礦、房地產這幾家就有差距,現在你甚至可以看出某些房地產可能低於銀行的估值0.5倍市淨率的長江實業,但是你要知道,30年50年之後他就拉開距離了。

一開始分析研究,選擇一個公司的時候,必須立足長期,如果存在著不可預期或者長期鐵板釘釘就將會不確定。那麼,當下除非極限低估,除非0.01倍市淨率,否則是不能的。我們必須要有這樣一種本能的思維方式,只有長期有確定性的我才投你,我才進一步也思考眼下的低估值。剛才我說到煤炭股,其實我早年還買過一個上海電力,上海電力它也是燃煤發電,將來如果用天然氣替代了煤炭,甚至用核能發電,上海電力還會在只要上海是中國經濟的中心,上海需要電力,那麼上海電力哪怕能源結構變化,它也還是能經營下去,所以上海電力的長期確定性是高於煤炭的。

當然你可能說以後的能源方式革命到連電力都不需要了,那就另當別論了。但是至少上海電力是長期確定性高於煤炭的。於是就回到了我們討論地產股背後的投資原則,確定性,而且這種確定性是長期確定性,在生意50年100年之後絕對不會消失,也絕對不會需求萎縮,也絕對不會被顛覆,也絕對不會出現各種情況,而且50年後100年後只有一種情況肯定比現在好。肯定是不會弱於現在,那麼按照這個條件來選擇的話,其實就是煤炭、房地產都不滿足,只有銀行滿足。

有人會說有一種技術把信貸給取代了,我覺得只有共產主義能取代信貸,所以你在當下都是幾倍市盈率,而且有些煤炭經營狀況更好,其實它就是不如銀行的,為什麼?不是眼前不如,是它背後的生意模式的長期確定性不如,還是回到格雷厄姆,你必須立足於永恆的視角看待當下。相應的中國有句話,“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你必須謀長遠,長遠是這種生意模式的未來長期確定性,這就是我和鄭州的袁先生溝通時談到的一個重要的投資原則。

袁先生退出風投原因是投風投不確定,看看孫正義就明白了。他講了很多國內的大風投也很難受,偶爾一個項目掙了幾個億,但其實他投了50個項目,有48個破產,有一個保本,只有一個掙大錢,總體下來他不特別掙錢,而且在這種情況下他沒有自主性,都是被動隨機的,說跟賭博完全一樣有點過分,基本上是賭博。幾十個標的物,人人跟你談一輪,你一年就忙很累,他認為不如價投,二級市場價投是有很高確定性的,尤其是幾倍市盈率的。

不只看幾倍市盈率,不只是眼前的低估值,還要看它長期的,還要看他背後生意模式的長期確定性。這就是我跟大家分享的一個思想,你需要看背後的長期的生意模式的確定性。其實你想想煤炭股、房地產股和銀行眼下都很低估,而且低估幅度誰也不比誰差。

但是怎麼區分哪一個有投資價值,就得看長期,如果低估又延續了30年、50年,你被迫把投資傳給孫子的時候,你孫子接受了房地產股,接受了煤炭股,它的困難就會大一些。而銀行股即便傳給孫子,他也可能到時候至少是不會遜色於現在,甚至相當大程度是越來越好的。所以這就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

寫在最後:

一年五倍者如過江之鯽,五年一倍者寥如晨星。點擊頭像關注,來確幸股票APP,查看更多幹貨,找到做中長線的夥伴兒~

董寶珍:地產銀行一樣低估 選哪個?死後50年還能很好的那個行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