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滨州经开区打碎铁饭碗实行全员聘任,首期合同签3年,是好是坏?

周二,滨州经开区开全市之先河,召开了打碎铁饭碗实行全员聘任上岗的动员会,一经报道引发了各界关注,特别是在公务员群体中震动更大。

专注报道滨州动态的公众账号,甚至为动员会现场画面题图压上了醒目的“表情凝重”四个大字,与民间的拍手叫好相比,这个表情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体制内人员对机构改革涉及自身的疑虑。

滨州经开区打碎铁饭碗实行全员聘任,首期合同签3年,是好是坏?

其实,聘任制公务员根本就不是新事物,根据人民日报的梳理,早在2002年,地处东北的吉林就开始试行,此后引发了改革前沿深圳、珠海等地效仿。略显意外的是,几年后政府雇员尝试归于沉寂,先发之地吉林也不再推广,但这一模式在各地却不乏追随者。

关于聘任制公务员争议最多的一次发生在2004年的深圳,在一向被誉为改革开放圣地的这里,推行公务员体制改革3年来,聘任雇员数千人,却从未主动解聘一人。引发舆论热议后,专家们也悲观地解读,缺少淘汰压力的公务员聘任制改革或将沦为空壳。

滨州经开区打碎铁饭碗实行全员聘任,首期合同签3年,是好是坏?

说起滨州经开区本次“从领导到职员全部改为‘合同制’”的改革,其实是对今年以来山东全省重新部署开发区工作的回应,本轮改革方案公布前,经开区已经将下辖杜店、沙河、里则三个街道办的社会管理职能重新归还市辖区滨城,冗员也提前进行了分流安置。

即便放眼省内,经开区的本轮人事机制调整也算不上靠前,至少潍坊、威海、德州、枣庄、淄博、泰安、烟台、聊城、莱山、龙口、招远等地早已落实。

媒体关于经开区改革报道中提到,改革后,“领导班子实行‘年度考核+任期考核’,考核结果与成员绩效年薪直接挂钩”,“三年聘期结束后,所有人员全部重新竞聘上岗”,最终“真正实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

滨州经开区打碎铁饭碗实行全员聘任,首期合同签3年,是好是坏?

那么,改革成果如何检验?如何避免改革喧嚣过后归于沉寂?如何防止热度消退后身份重新回炉?笔者认为,诚然如同此前深圳回应舆论所言,人事改革不是为了裁员,但缺乏淘汰硬性标准的考核制度绝对起不到震慑效应。

首聘3年,续聘5年,再聘无限期,一直聘下去的雇员改革,同终身制的公务员也没有本质区别。毕竟,前些年还存在社保机制的衔接问题,如今社保统一改革后已经没有阻力,先行者深圳“零辞退”的尴尬或许不会在经开区重现。

滨州经开区打碎铁饭碗实行全员聘任,首期合同签3年,是好是坏?

不过,改革之艰难却非朝夕见功。以身边为例,领山东之先的全国第三家跨媒体集团,跃出事业单位窠臼,历经10余年市场化锤炼,仍未完全理顺。时至今日,很多人还是希望重归“政府下属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老路。与之相较,经开区这样一家“国家级开发区”,羁绊更多,但“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

希望在错了1992年改革春风后,滨州经开区能抓住本轮山东改革变局,后发先至,引领建设富强滨州新征程。


参考资料|人民日报、滨州日报、看滨州公号、经开区官网等

更多滨州深度分析文章请关注“滨州札记”公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