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词人用以景衬情的方法铺叙景物,以景物量的积累显示情感的深厚

王国维说:“古今人词之以意胜者,莫若欧阳公。以境胜者,莫若秦少游

。”(《人间词乙稿·序》)这与李清照所说秦词“专主情致”,冯煦所说“少游,词心也”似乎相矛盾,其实并无龃龉。少游词注重词心的抒发,而词心的抒发可以有不同的方式。柳永以前词多为小令。小令的抒情方式比较直接,往往以决绝语感人肺腑。如韦庄《思帝乡》云:“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或以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李后主最擅此法,如“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词人用以景衬情的方法铺叙景物,以景物量的积累显示情感的深厚

诗词意境

欧阳修也擅此法,如“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踏莎行》)这种艺术表现可以称为“”。到柳永慢词铺叙手法流行之后,词人多取以景衬情的方法,层层铺叙景物,以景物量的积累显示情感的深厚。如柳永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种手法可以称为“”。到了秦观,吸取前辈词人的艺术经验与艺术成果,他也喜欢用“”的方法,如“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飞红万点愁如海”,“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浣溪沙》)。他也常取直接言情的办法。如“天还知道,和天也瘦”,“恨悠悠,几时休”。

词人用以景衬情的方法铺叙景物,以景物量的积累显示情感的深厚

唯美诗词意境

这些小令作法在他手中运用十分娴熟,目的是借重小令以韵取胜的长处;而他的词在艺术表现上的主要特点是“”即以景现情,这就是王国维所称道的“以境胜”。试看其《八六子》词: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濛濛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词人用以景衬情的方法铺叙景物,以景物量的积累显示情感的深厚

诗歌鸟语花香唯美意境

此为前期作品,写与情人之离别。开笔倚亭远望,起得陡健,周济评为“神来之作”(《宋四家词选眉批》),际摆出了写景的架式,然后写所见春草,以草喻离愁,前人小令惯技,秦观在慢词中运用娴熟,看出慢词胎息于小令。接下来铺叙景事:柳外青,水边红袂,而一“”字领起,化景事为情思,再以情语“怆然暗惊作结”。下片开头又是情语“无端天与娉婷”,无理而妙,再以“夜月幽梦春风柔情”作情景交炼语,“欢娱随流水”正点离愁,却又以景物流水来烘托,结以“飞花弄晚、残雨笼晴”、“黄鹂数声”的晚春之景,有力地表现出怨恨不尽之意。《草堂诗》余隽评道:“全篇句句写个怨意,句句未曾露个怨字。”

词人用以景衬情的方法铺叙景物,以景物量的积累显示情感的深厚

景物流水

其原因即在以景现情,宋代张炎早就指出此词“情景交炼,得言外意”(《词源》)而此词究竟所抒何情?从表层看,显为男女离情,而从全词那样惆怅落寞的氛围看,凄婉缠绵,感慨良深,又不止于此,故清末黄蓼园说:“寄托耶,怀人耶,词旨缠绵,音调凄婉如此。”(《蓼园词评》我们再看他的后期名作《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词人用以景衬情的方法铺叙景物,以景物量的积累显示情感的深厚

杜鹃叫声

此词作于郴州,写贬谪后之心情。开头三句写一种朦胧的愿望,桃源当是词人之理想胜地,但是雾楼月渡,失了寻觅的梯航。比起前词,景物描写更客观,只一“

”字透现出主观之情,再以孤馆春寒、斜阳日暮、杜鹃声沉的凄厉之景烘托生命的无奈到底是怎样一种具体的情,并未明言,看来是多种情感的复合体。下片开头写寄信,似乎具体到离情了,但到底是男女之情还是朋友之谊,仍未明言,仍然是复合的情感,而目的还在表现自己驿馆的孤独。最后以郴江流去反衬这种孤独,“幸自”、“为谁”,凸现出历尽沧桑后的苍凉、沉重与无望。胡仔引惠洪《冷斋夜话》说:“东坡绝爱其尾两句,自书於扇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苕溪渔隐丛话》引《冷斋夜话》)《草堂诗余正集》说:“少游坐党籍,安置郴州,谓郴江与山相守,而不能不流,自喻最凄切。”

词人用以景衬情的方法铺叙景物,以景物量的积累显示情感的深厚

诗词中男女情

徐轨却认为“不如‘杜鹃声里斜阳暮’,尤堪肠断”(《词苑丛谈》)。王国维说:“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凄厉矣。东坡赏其后二语,犹为皮相。”(《人间词话》)苏轼及草堂所赏在“以意胜”,郴江流去实为自喻,是“”的表现王国维徐所赏在“以境胜”,杜鹃斜阳之景,不言情而情愈深厚,所以王国维认为词境由凄婉变为凄厉,正是知言。少游词“”的手法运用随经历的坎坷而愈显娴熟,如他的后期词《好事近》: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醉卧古藤荫下,了不知南北。


词人用以景衬情的方法铺叙景物,以景物量的积累显示情感的深厚

诗词中唯美意境

写景纪行,春路春雨春花春色,小溪深处黄鹂千百,本为大好春色,他简单写来,并未加一语暗示,却给人一种穷途末路的苍凉况味。这种笔力笔势堪称奇绝。下片写飞云变化,倏如龙蛇,忽而空碧,开阔的视野中蕴含绝大的哲理。最后写自己醉卧古藤荫下,了不知南北!是苍凉,是了悟,还是旷达?或是更为沉痛?已不可知。

词人用以景衬情的方法铺叙景物,以景物量的积累显示情感的深厚

春天的唯美意境

​周济说:“造语奇警,不似少游寻常手笔。”(《宋四家词选眉批》)我认为少游词作情感有一个渐变过程,随阅历的增长,情感越来越深沉,其表现也就越隐蔽,情语越来越少那种“和天也瘦”的呼唤再也不会出现了;而景语越来越多,越来越苍凉高古,以至全篇景语,以深沉的意境来点染烘托苍凉的境遇与心情,其情感本身也透过离别相思而深入到身世之慨。王国维称其词“以境胜”,确具慧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