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2020:尋找確定的成長性

2020年成長性最確定的一定是5G產業鏈以及新能源領域。

前兩年,我總是願意把來年的投資策略寫成點什麼拿出來發表,以前發表在某媒體,算是一種確認。今年遲遲沒有寫。


後來是因為一個朋友總是問我白酒股的事情,所以我就順著朋友的路子在分析白酒的同時,把2020年的投資展望做個簡單的分享。


白酒股,我沒有你們那麼樂觀。


白酒股,最大的好處是確定性。白酒這種消費品行業,形象一旦建立,會形成固化,而且現金流比較穩定,通常很難大幅波動。未來中國經濟中長期放緩的背景下,其他諸多行業都難以找到像白酒、醬油等這樣的高確定性溢價。這才是中長期資金(包括外資)這兩年青睞白酒企業的根本原因。


但是,白酒經過過去5年的上漲,估值已經非常高了。市盈率普遍在20-30倍之間。考慮到成長性,這是一個不低的估值水平。換句話說,即使未來再上漲,加上對於2020年業績的確認,估值能夠上漲多少呢?還有,白酒能夠維持20%以上的營收增長嗎?利潤增長呢?


所以,我們看到Wind的白酒指數,月線上出現了明顯的頭部跡象。

未來能否突破前期高點,存在疑慮。即使在11月份MSCI擴容的時候,白酒指數也沒能夠突破前高。


接下來我們不妨詳細分析一下這個行業的一些財務表現。我知道很多投資者的確在糾結白酒。


白酒企業目前是分化的。很多投資者被貴州茅臺帶跑了。茅臺盈利好,未必其他企業就好。為了便於說明,我把19家白酒企業裡面的ST皇臺給去掉,其經營極其不正常。


白酒的分化,從營銷費用上非常明顯。比方,貴州茅臺,每年34%左右的ROE,躺著可以賺錢。據瞭解,中國的白酒企業,大概只有茅臺,是不用推銷的,這是極其強大的護城河。財務報表上體現也很明顯,茅臺每年的銷售費用佔營收的比例極少會超過5%。其他企業,哪怕五糧液,這一比例平均值也超過13%。從2010年至今,酒鬼酒、水井坊、古井貢酒、老白乾酒等,銷售費用佔比在25-30%之間。品牌規模越小,往往越依賴營銷。有家酒廠比較特別,就是今世緣,這家公司的營銷費用佔比總體是逐年下降的,在當前白酒中低端競爭激烈的時候,這種自斷胳膊的行為,很難獲得市場份額以及投資者認同。

我相信你能得到很有意思的結論。比方水井坊的股價最近大跌,五糧液、洋河股份等總體維持穩定。背後是品牌度。有人總說洋河股份是落難王子,這事你還得再仔細考察,投資要追求客觀數據(我沒仔細研究這個公司,就是財務數據就事論事)。


上面我們說的是每家白酒企業的營銷費用情況,如果把全部白酒企業的營銷費用從2012年至今做個簡單的平均,你就會發現,整體是上升的。如下圖,2012-2014年,塑化劑以及政策因素打擊了白酒企業,當時都得拼命花錢買消費者。後來逐步趨於正常。

2020:尋找確定的成長性

營銷費用的確有效,白酒企業的銷售額不斷增長。剔除2012-2014年的不正常狀態,白酒企業的整體營收增長率從2011年的40%回落到2018年的23%,今年前三季度只有14%.

2020:尋找確定的成長性

也就是說,營銷費用對於銷售增長的推動作用在邊際弱化。當我們把上面的數據跟白酒的產量放到一起考察的時候,你會得到更加明確的結論,我們看看白酒企業產量總體歷史趨勢。

從2011年以來,白酒企業的產量就一直處於下降中,2018年至今也在下降中。產量的下降,肯定是因為銷量的下降。其實,你如果去研究具體上市公司,結論一定是完全一致的。


這個事實反映了什麼問題呢?那就是過去兩年推動白酒企業營收增長的有兩個核心因素,一個是漲價,一個是拼命營銷。我們知道銷售收入=單價X銷量。那麼銷量下降的情況下,你要保證更高的收入,只能依賴單價提升,這是基本算術題。


接下來,如果你想認真考察白酒企業的未來潛力,你只要再看看存貨和應收款週轉天數就知道了。存貨週轉天數,就是備貨期,應收賬款週轉天數就是經銷商賬期,你也會發現這兩個指標呈現明顯的延長趨勢。其中,備貨期從原來的432天增長到現在的613天。經銷商賬期從原來的4天延長到現在的6天。


經銷商周期好說,這個延長還算合理,不過也說明了白酒企業挺糾結的,不想給人家太長的賬期,但是不給銷售達不成,只好一天天放鬆口徑。


再說說備貨期的延長,有可能被解釋為人家白酒企業故意的,酒是沉的好。但是你看茅臺的週轉率在下降,反映供不應求。類似青青稞酒、酒鬼酒的“發酵期”延長了得有一年還多。這不符合產品實際情況的。


朋友比較關心的今世緣,從原來的312天延長到628天。學過財務的都知道,這意味著對資金的佔用,經營效率的下降最終會損害公司盈利能力。今世緣的淨利率看上去上升的,是依賴大幅削減管理費用實現的,如果沒有管理費用的大幅削減,今世緣的淨利率一定是下降的。而我們知道,管理費用的下降空間很有限的。這也就解釋了這家公司市值不能增長的原因。


白酒股的問題,我覺得到這裡說的差不多了。產銷量兩端受到了限制,依賴提價和營銷擴大銷售,未來難以維持,儘管具備護城河,穩定的品象等優勢,但是在前述因素的制約下,未來的成長空間很有限。當然,如果你實在要投資白酒股,那就是龍頭,茅臺、五糧液等,其他的就算了吧。


對了,提示一點,如果你把考察白酒整體企業的ROE的時候,最好把茅臺和五糧液、瀘州老窖等幾個去掉(龍頭確實現在業績表現穩定),會完美的印證我上面的這個結論。這個結果我其實自己算了,但是不列出來了,算是個作業,各位自己回去試試吧。


換言之,白酒繼續投資,具備穩定性,但是要想獲得超額收益,非常困難。那麼2020年應該投資什麼呢?我個人認為應該尋找確定的成長性。這裡其實是兩個關鍵詞:確定性+成長性。


很多行業具備很好的確定性,比方,公用事業,比方食品飲料等,但是這些行業,要麼盈利能力低下,如公用事業,要麼估值有透支的潛在可能,如食品飲料。


所以,還是得尋找成長性才好。要在確定性的行業裡面找到高成長性的標的。


我個人認為如下的幾個行業值得你 格外關注。


首先,是5G。據工信部,信通研究院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5G投資額將達到9000億元。2019年的投資者目前缺乏統計資料,但是從三大運營商的角度看,2019年的5G投資也就是330億。5G這塊,首先應該是設備投資。沒有設備投入,沒有基站的投入,哪裡來的信號,怎麼能把消費者引導到使用5G手機,以及未來的自動駕駛呢?


另外跟5G相關的就是兩個消息,一是,據調查,中國是全球對新科技接受度最高的國家,有70%的受訪者願意接受新鮮事物,這一比例遠高於美國、日本、歐洲等國家。這顯然有利於5G手機的推廣;一是中國政府正在規劃推動各地的信息消費,這本身意味著指向新一代通信技術。中國是政策主導的市場。


5G這塊是巨大的市場,設備、面板、遊戲、服務器、芯片與半導體、手機產業鏈條(消費電子),有望被全面激活。


其次,能源。瘋爺以為,能源是構建人民幣聲望、國家長遠競爭優勢的核心環節之一,承載著構築未來新型科技經濟形態的重要職能。但是制約國內能源發展的因素,除了能源短缺,還有能源消費的結構化變革。能源作為中國價格改革的最後堡壘,在2019年已經被打破,2020年會被更大的力度推進。中國要想成功消納新能源生產量,成為全球領先的能源科技國家,就必須放開能源的管制。基於此,能源領域存在巨大的政策套利機會。這得看你會不會選股。這塊內容是收費的,如果你想進一步瞭解的話。


再次,新能源汽車。這個問題我在裡面說過多次。打算長期持有的,整個產業鏈,現在合著眼睛買,時間跨度可以長達2-3年,當然得買龍頭,現在分化很嚴重。說實在的,到現在,新能源電池也就是鋰電池技術已經成熟了,現在就是工藝改進問題,除非出現突破性的技術革新,寧德時代、比亞迪、LG化學、松下等競爭格局穩定了,其他的廠商生存不易。


汽車整車呢,在明年政府擴大新能源汽車銷售的背景下,一定意味著傳統燃油車的銷售空間被壓縮。所以,很多券商給不少汽車整車廠商吹牛逼,可能吹大了。這塊得看營收結構,要找新能源汽車銷量佔比大的那種。


最後,說說基建裡面的水泥。這塊也是確定的成長性。有幾個因素吧。水泥行業是過去幾年市場化去產能做的較好的行業,不像鋼鐵煤炭那般僵硬,所以更加徹底;水泥還有特點,就是大約6個月保質期,所以通常沒什麼庫存,一旦下游基建開工,銷量產量馬上來了。當然,所有的都離不開需求。經濟下行壓力大,明年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不小,承擔著穩定經濟發展預期的職能,所以,這一定會帶動水泥的需求。這塊建議要圍繞大灣區、長三角去尋找,其他的地域的就算了,尤其大灣區。


關於經濟的展望,現在面臨較好的環境,資金面實際趨向寬鬆。有的說央行沒降準啊。兄嘚,我給你看幾個公告:


(1) 恆生銀行定增發行1000億,募集資金1000億元;

(2) 平安銀行發行500億元永續債,補充一級資本;

(3) 南京銀行發行145億二級資本債,補充一級資本;

(4) 此前,工行(800億)、中行(300億)、建行(400億)、農行(1200億)二級資本債或者永續債完成發行,都是補充一級資本。


上述這些總金額,3445億元,這些其實是豐沛的資金來源。


根據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銀行的資產擴張能力基於資本充足率,比方,資本充足率是10%,意味著,你有1塊錢,可以形成10塊錢的風險資產,換句話說是10倍的槓桿。中國商業銀行3季度末資本充足率是14.54%。那麼意味著,6.9倍的槓桿。即使按照這個數據測算,上述3445億元的資本補充,意味著商業銀行系統可以形成2.37萬億的總風險資產。事實上,如果從滿足監管要求的角度,就是12.5%的資本充足率出發,意味著可以撬動更多的風險資產。


上述數據也就較好的解釋了近來企業債發行不缺買主的現象。由此,我們也就理解了,整個的貨幣釋放流程。


銀行擴充資本,滿足對外提供資金能力和風險要求;銀行購買各類型債券、發放信貸等,支持企業和居民個人經營和信貸需求。銀行發行債券或者股份,資金的來源正是股市(民間+國企)、債市以及中央匯金等機構,當市場缺錢的時候,央行再以MLF等形式向商業銀行提供資金拆借,滿足流動性要求。從上市角度看,央行降準降息可能已經不太遠了。


通過這種路徑的資金投放,最終一定帶來經濟的回暖。時滯大約4-6個月。所以,個人認為,一季度經濟觸底大概率,經濟前景不用悲觀,至少暫時看是這樣。本文來源-- 子辰資本論


2020:尋找確定的成長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