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 “七佛圣地”龙兴寺

听鉴彭州 |“七佛圣地”龙兴寺

听鉴彭州 |“七佛圣地”龙兴寺

千百年来,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诸教汇聚彭州,和谐相存。彭州因此雅享“五教汇聚之所”的美称。

在彭州诸多古寺庙中最能代表彭州宗教发展历程、彰显彭州宗教兴衰变迁、影响至深至远的当属千年古刹——龙兴寺。

听鉴彭州 |“七佛圣地”龙兴寺听鉴彭州 |“七佛圣地”龙兴寺

↓↓点击下方音频,一起听鉴彭州↓↓↓

听鉴彭州 |“七佛圣地”龙兴寺

千年古刹龙兴寺

听鉴彭州,跟着耳朵去旅行……

冬日的阳光和煦地笼罩着彭州,沃野平畴、楼台殿宇、古刹丛林等都渗显出钟灵毓秀的辉煌、隽美秀丽的典雅。伴随着古郡的发展足迹,彭州宗教也兴衰有度,大德辈出。最能代表彭州宗教发展历程、彰显彭州宗教兴衰变迁、影响至深至远的当属千年古刹龙兴寺。

大家好,我是启东,今天的《听鉴彭州》就给大家讲讲有关“七佛圣地”龙兴寺的那些事儿。

相传,龙兴寺始建于东晋义熙年间,初名大空禅院,千百年来历经沧桑,几度兴衰,曾先后五次易名,直到唐玄宗即位后,于开元二十六年颁令:“敕天下诸郡立龙兴、开元二寺。”彭州龙兴寺之名才由此确定。

龙兴寺从初建到如今1600年间,高僧大德纷至沓来,先后有数十名高僧在此驻锡,或为住持,其中东晋浮图澄禅师、梁代志公禅师、唐代悟达国师和道因禅师、五代预知禅师、宋代圆悟国师、明代智中一天国师七位高僧最为有名,龙兴寺为此被称“七佛圣地”,享誉西蜀。

龙兴寺主体建筑为天王、大佛、大雄宝殿和藏经楼四重,均排列在南北向中轴线上,布局规整,风格古朴,加上客堂、祖堂、戒堂、方丈室、僧房、五观堂等共150余间,是一组完整的佛寺建筑群。

1949年,正当蒋介石坐镇成都部署川西平原决战的关键时刻,国民党川康将领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毅然来到彭县,齐聚龙兴寺共谋起义大计,一时龙兴寺成了起义军总部。作为川军前辈的能海法师恰好在此讲经,也参与其中,当时龙兴寺僧人不分昼夜,殷勤接待安排食宿。12月7日,刘、邓、潘三将军在彭县发出起义通电,川省战局为之大变,27日成都和平解放,三将军离彭时对龙兴寺僧人说:“感谢你们支持起义,取得圆满成功,我们要上报毛

主席、朱总司令,特别保护好龙兴寺”。

解放后,龙兴寺庙改为彭县第一中学校园。“文化大革命”期间佛像彻底被毁,又因学校连年的改建,原有殿堂房舍除刘、邓、潘三将军起义签字所在地藏经楼外其余都被拆掉,整个寺庙已面目全非。

直到1989年10月,彭县政府把龙兴寺藏经楼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6月,因藏经楼年久失修,破损严重,市政府决定重新修缮。经过一年的精心修建,于1997年6月完工。新修缮后的藏经楼完全保存了原楼的古朴风貌,其神韵依旧,光彩焕发,香火更盛。

自古造庙,寺塔相依。说起龙兴寺的龙兴舍利宝塔,彭州人有说不完的话题。

相传古印度摩羯陀国孔雀王朝的阿育王立佛教为国教,朝夕事佛。在释迦牟尼去世200多年后将佛骨分为8.4万份,并驱使鬼神效力,在世界各地于同一天建塔8.4万座,用以供奉佛骨舍利。其中在中国建有真身舍利宝塔19座,彭州龙兴舍利宝塔便是其中之一。而龙兴舍利宝塔的实际建塔时间,近年来,考古学家、建筑学家们通过观察结构和风格,以及塔砖砖型,综合而论,认定龙兴舍利宝塔建于唐玄宗大中年间,而字砖、檐马、朱雀衔铃等皆是利用的梁代大空禅院之物。据此推断,龙兴舍利宝塔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龙兴舍利宝塔由于建在松软的冲积层上,采用黄泥浆砌砖,而砖的规格又参差不齐,新旧质地悬殊,造型又为正方直筒楼层,缺乏横向拉力。因此,明末时就垮掉东北一角,清乾隆时塔体更坏,中部纵裂,形成两峰并立之势,人称“天彭破塔”,成为巴蜀一大奇观。民国十一年,南半部塔体垮塌,仅存北部一隅,所存一隅成曲线,远眺如弓,近观似龙,自成一景。1981年,一苏姓彭州人登上塔顶,一夜之间拆毁六层塔身,使原高41.6米的宝塔仅存18.74米,塔基也开始裂缝,龙兴舍利宝塔这座千年古塔濒临绝迹之危。

九十年代初,四川佛门高僧向有关部门建议重建寺塔,1994年4月19日(农历三月初九),新龙兴舍利宝塔的奠基仪式举行。龙兴寺举行为期十天的法会,祈祷建塔吉祥顺利。

1998年底,历时近四年,重建后的龙兴舍利宝塔全部竣工。该塔形制依龙兴寺内原舍利宝塔模型而建,塔高81米,取佛家“九九归一”之意,是我国乃至东南亚目前的第一高塔,同时也是四川省唯一一座与印度佛院加耶塔样式最接近的金刚宝座舍利塔。至此,龙兴舍利宝塔几经风霜,终于又恢复了“永镇天彭第一奇”的雄姿。

历经坎坷,负载沧桑,承接着1600年的兴衰宠辱,静静地、安祥地回忆着十六个世纪的沧海桑田。龙兴寺犹如一个饱览世事的长者,更像一个脱俗入定的高僧,兴盛也罢,衰弱也罢,总是淡定随缘,荣辱不惊……

朋友们,今天我们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您也喜欢本期“听鉴彭州”,请在文末为我们点亮“在看”。

祝大家周末愉快,再见!

七佛驻锡话沧桑

听鉴彭州 |“七佛圣地”龙兴寺

相传,龙兴寺始建于东晋义熙年间,初名大空禅院。梁武帝永定二年(公元558年)志公禅师扩建寺院,后又经隋朝,不断培修,渐具规模。至唐代,武则天称帝,迎奉之僧进《大云经疏》,称有一女身乃佛之转世,当取唐代之,女身即当今神皇。武后览罢大悦,诏令天下:诸州各置大云寺一所。公元691年,已历时200多年的大空寺更名大云寺。

听鉴彭州 |“七佛圣地”龙兴寺

神龙元年,武后染病,中宗复位,唐室中兴,诏告天下各地建造中兴寺替国行道,彭州大云寺又改名中兴寺。神龙三年,中宗忌讳“中兴”,又令天下中兴寺易名龙兴寺。玄宗即位后,于开元二十六年颁令:“敕天下诸郡立龙兴、开元二寺。”彭州龙兴寺之名由此确定。

听鉴彭州 |“七佛圣地”龙兴寺

到唐武宗时,龙兴寺遭遇立寺400多年的第一次劫难。唐武宗即位时,全国寺院约5万所,僧侣过多,且不纳税,尽寄食于人,致使国税不景,经济受损。会昌五年,武宗下诏灭佛,限期拆毁寺庙,强令僧尼还俗,史称“会昌法难”。在此浩劫中,龙兴寺也不能幸免,一时“钟声绝耳,楼台为薪。”

听鉴彭州 |“七佛圣地”龙兴寺

直到宣宗即位,又恢复崇信佛教,全国各地营建佛寺,一时又“斤斧之声不绝。”龙兴寺也由预知禅师主持重建,还依寺造塔,寺塔同建,共同起到“弘扬佛法”的作用。当时的彭州刺史陈会专门为此撰有《彭州九陇县再建龙兴寺碑》,以纪其事,载入史籍。

听鉴彭州 |“七佛圣地”龙兴寺

北宋时有寺僧平润常讲《圆觉经》,龙兴寺一度称为圆觉禅院,其徒保聪请文学家苏洵撰有《彭州圆觉禅院记》。明洪武十七年僧智润进行重修,锦城张贲撰有记事碑立于塔旁。明末战乱,寺庙受到破坏。清初兴建后,到道光时,龙兴寺已庑序倾圮,林木萧疏。同治初,县令傅培梅始新建大殿5间,两序24间,钟鼓楼2座,培修天王殿3间,新筑照墙、围垣100余丈,山门2间,并补修塔座。

听鉴彭州 |“七佛圣地”龙兴寺

龙兴寺千百年来历经沧桑,几度兴衰,先后五易其名,从初建到如今1600年间,高僧大德纷至沓来,先后有数十名高僧在此驻锡,或为住持,其中东晋浮图澄禅师、梁代志公禅师、唐代悟达国师和道因禅师、五代预知禅师、宋代圆悟国师、明代智中一天国师七位高僧最为有名,龙兴寺为此被称“七佛圣地”。

听鉴彭州 |“七佛圣地”龙兴寺

永镇天彭第一奇

听鉴彭州 |“七佛圣地”龙兴寺

自古造庙,寺塔相依。相传古印度摩羯陀国孔雀王朝的阿育王立佛教为国教,朝夕事佛。在释迦牟尼去世200多年后将佛骨分为8.4万份,并驱使鬼神效力,在世界各地于同一天建塔8.4万座,用以供奉佛骨舍利。其中在中国建有真身舍利宝塔19座,彭州龙兴寺便是其中之一。

听鉴彭州 |“七佛圣地”龙兴寺

龙兴寺塔由于建身于松软的冲积层上,采用黄泥浆砌砖,而砖的规格又参差不齐,新旧质地悬殊,造型又为正方直筒楼层,缺乏横向拉力。因此,明末时就垮掉东北一角,清朝乾隆时塔体更坏,中部纵裂,形成两峰并立之势,历久如故,人称“天彭破塔”,文人墨客题咏不绝,诸如“灿烂霞光悬宝镜,嵯峨叠砌赛丹梯”“破塔穿空俯一州,恍疑开峡度金牛”等,成为巴蜀一大奇观。

听鉴彭州 |“七佛圣地”龙兴寺

民国十一年,南半部塔体垮塌,仅存北部一隅,所存一隅成曲线,远眺如弓,近观似龙,自成一景。1981年,一苏姓彭州人登上塔顶,一夜之间拆毁六层塔身,使原高41.6米的宝塔仅存18.74米,塔基也开始裂缝,龙兴舍利宝塔这座千年古塔濒临绝迹之危。

听鉴彭州 |“七佛圣地”龙兴寺

九十年代初,经各方人士共同努力,拆除旧塔、重建新塔,1998年底,新建的龙兴舍利宝塔全部竣工。新建的龙兴寺舍利宝塔分塔座、塔身和塔顶三部分。塔座为30米见方的正方形,高3米;塔身四面均有塔窟,每窟供奉佛像,外嵌玻璃,共供有大小玉雕、铜铸佛像1080尊;塔顶为铜质鎏金,内藏佛教经典法物法器。塔底四面分别供奉3米多高汉白玉佛像,雕琢精细,栩栩如生。塔内有五个展厅,双向楼梯直达70米高的顶台。

听鉴彭州 |“七佛圣地”龙兴寺

新塔形制依龙兴寺内原舍利宝塔模型而建,塔高81米,取佛家“九九归一”之意,是我国乃至东南亚目前的第一高塔,同时也是四川省唯一一座与印度佛院加耶塔样式最接近的金刚宝座舍利塔。龙兴寺内的古塔几经风霜,如今又恢复了“永镇天彭第一奇”的雄姿。

千年古刹展新姿

听鉴彭州 |“七佛圣地”龙兴寺

佛教寺庙的大门历来被称作山门。站在塔子坝广场,面北而观,山门两边护墙端庄地镶嵌着“祗园精舍”四字。祇园精舍是古印度舍卫国的须达长者奉献给

佛陀的一座精舍,佛陀至少在这里度过二十四个雨季,教化度众无数,因此祇园精舍名闻遐迩。龙兴寺以此示众,可见其教化济世的用意。

听鉴彭州 |“七佛圣地”龙兴寺

一进山门,迎面便是袒胸露腹、笑容可掬的弥勒金身,大肚和尚的洞悉世事、容忍豁达启迪着世人。弥勒佛两侧彩塑着顶盔贯甲、高丈余、威武的四大天王像,各具神态,两面相视,佛门称为“四大金刚”,象征守护佛法的天神。大佛殿也称中佛殿或三大士殿

,正中为3米高的观音,左为文殊,右为普贤塑像。其背后是韦驮,身着武士装,手执金刚杵,护卫着对面大雄宝殿的释迦牟尼佛。
听鉴彭州 |“七佛圣地”龙兴寺

正殿大雄宝殿是最主要最庞大的建筑,正中供释迦牟尼大佛,后面是南海观世音全景像,两旁悬挂邑人赵茂生画师所绘十八罗汉长条画像。大殿正前方有民国十三年(1924年)送赠主持寺务的超凡方丈的全金匾颜体“大雄宝殿”一通,佛像前有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为正乘和尚赠的“拈花入座”匾和“真如灭谛”“弘宗演教”等匾额。此外钟、鼓、木鱼等法器,均按佛教仪轨陈设,是寺僧早晚上殿和礼佛的地方。

听鉴彭州 |“七佛圣地”龙兴寺

藏经楼是一幢楼殿结合建筑物,清光绪时由新都宝光寺真印禅师仿宝光寺藏经楼而建,一楼一底,重檐歇山式屋顶,为石木结构,面阔7间,29.4米,进深4间19.4米,通高13米,楼上前为7尊如来佛,正中塑千手观音,背面是济公长老塑像,两边塑十八罗汉,“紫云阁”匾悬挂正中,墙上挂着裱好的清代竹禅书写的《金刚经》和所画的观音三十二应身像。

听鉴彭州 |“七佛圣地”龙兴寺

解放后,龙兴寺庙改为彭县第一中学校园。“文化大革命”期间佛像彻底被毁,又因学校连年的改建,整个寺庙面目全非。直到

1989年10月,彭县政府把龙兴寺藏经楼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6月,因藏经楼年久失修,破损严重,市政府决定重新修缮。经过一年的精心修建,新修缮后的藏经楼完全保存了原楼的古朴风貌,其神韵依旧,光彩焕发,香火更盛。

听鉴彭州 |“七佛圣地”龙兴寺

如今,龙兴寺又在经历新一轮的改造。

正门处将设置龙兴寺广场;东侧将改造女子学校;

北侧将新建彭州博物馆,并设置龙兴寺北广场;

西侧将打造人造水景,并引入高端商业业态。

在一代代彭州人的努力下,

1600多岁高龄的古老龙兴寺,

正变得越来越年轻有活力;

而龙兴寺也见证着千百年来,

彭州人越来越高品质的幸福生活……

听鉴彭州 |“七佛圣地”龙兴寺
听鉴彭州 |“七佛圣地”龙兴寺

本期声音导游

听鉴彭州 |“七佛圣地”龙兴寺

谭启东

前《宜宾新闻》主持人

现任职于天府中药城招商部

听鉴彭州 |“七佛圣地”龙兴寺

“声音导游”征集令:

报名条件:只要你喜欢朗读、表述清晰,热爱彭州、热爱生活,愿意传播心中的美好,那就不要犹豫,赶紧来报名吧!

报名方式:提供一份个人简历(姓名+职业+联系方式+个人照片)和一段3分钟以内的朗读音频,发送到邮箱:2840955915@

qq.com

欢迎每一位热爱朗读的彭友前来报名

期待你们的声音~

听鉴彭州 |“七佛圣地”龙兴寺听鉴彭州 |“七佛圣地”龙兴寺

想了解更多要闻和资讯,请关注品鉴彭州APP↓↓↓

听鉴彭州 |“七佛圣地”龙兴寺

期数:1660期

文字:《品鉴彭州》杂志 刘倩

音频:谭启东

图片:张勇 赵远平 雷田文 刘晓冀 文德军 市住建局 《品鉴彭州》杂志

亲,读完文章,记得在页面最下方点赞哦!谢谢

关注和支持!

有一种美好生活,叫彭州!

亲爱的小伙伴们,“品鉴彭州”微信面向全网征集优秀稿件啦!

投稿邮箱:2840955915@qq.com

主办:彭州市委宣传部

主编:王玉岩

副主编:叶韬 冯艳丽

编辑: 孙小洁 刘代萱 邓茹月 魏悦

出品:彭州市融媒体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