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何看待玉林師院引進博士在其孩子學校家長群的言論?

lovebenyao


如何看待玉林師院引進博士在其孩子學校家長群的言論?

就在最近幾天,玉林師院引進博士在其孩子家長群裡的言論,受到了廣泛關注,也引起了很多共鳴,說實話,我已反覆遇到了這個問題好幾遍了,本不想或不敢發表拙見的,我真怕有人說,我是師院引進博士,副教授,誰評評我試試!因此,我還是不評其言論的好壞與對錯吧,我只對其言論反映出的問題談下自己的疑惑。

博士作為一名家長反對其他家長在班級家長群裡聊天或談論無關教育的事情,難道不對嗎?

現在有很多家長群都失去了家長群本該有的味道,也失去了家長群最初創立的意義。像在家長群裡聊天,炫富,推銷做微商等等,那還是家長群嗎?更有甚者在家長群裡罵賬挑事,那還建立家長群幹嘛呢?從這一方面考慮,博士教授怒懟聊天家長沒有錯。家長群作為一個交流學生情況、溝通學校和家長的渠道和虛擬場所,就不應該成為家長在此談論家常理短,油鹽醬醋的地方。那麼博士生怒懟聊天家長的言論為何又引發了這麼多的非議呢?

博士生的言談讓人覺得與其身份不一致,是在用一種錯誤的言論對待另一種錯誤的做法,也由此亮瞎了人們對高材生的認識。博士生作為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的人群,是普通民眾非仰視不能看到的人物,應該完全有能力用更加幽默和理性的語言制止家長群成員的無聊做法,而不是像現在一樣惡語相攻,更不能拿自己的身份來藐視群體,而事實也正印證了這樣簡單的處理方式不僅沒達到制止群聊的目的,也把自己推上了風口浪尖。

此事一出,人們關注的重點已不再是家長在家長群裡聊天這件事本身的對錯與是非了,高材生的品行與修養更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與思考。人們思考的是學歷與修養,品行與分數等等的關係。

其實,如果不是因為博士生身份的問題,這件事本身本來就是一件尋常小事,家長群裡家長因誤解或學生間矛盾互懟的事也經常發生。錯就錯在人們對博士生的期望太高了,也許原本人們就應該明白學歷和修養不是成正比的道理吧。也進一步說明了我們在選材用人上注重道德修養的正確性。只希望通過這件事,能引起大家積極的思考,不要在讓這件事本身發酵。我是我用相聲說教育。


我用相聲說教育


我不知道她那麼強烈的優越感從何而來?現在我就扒一扒她的學術底細。

她的言論無疑是失當的,尤其是還搬出自己的身份以勢壓人。歷史學博士而已,我去查了查她的學術成果,表示看不懂,覺得沒啥意思。好像她研究的比較多的是清朝。

又不是於國家有大功勳的人,哪怕是給探月工程這樣的偉大項目生產一顆螺絲釘,也值得我們高看一眼,但是成果只是這一堆沒啥意義的東西,沒必要把尾巴翹到天上。還不如寫一些架空歷史劇本,給大眾添加一些歡樂呢。

我也並非對學術圈一無所知。她這些能查到的學術成果,只有一篇有質量,也就是發表於《安徽史學》那篇。安徽史學是歷史類文獻的核心期刊之一。估計她能評上副教授也是仰仗這篇之功。《安徽史學》雖然是核心期刊,但是在歷史類裡基本是敬陪末座的。至於《河北北方學院學報》,河北北方學院是坐落於地級市張家口的一所本科院校,有碩士授予資格。看她在北方學院學報發表文章的時間和密集程度,難道碩士是在那裡讀的?還是在那裡當過老師?

看學校的介紹,河北北方學院是培養農林人才的地方 一個研究歷史的大才子,光跑這個學校的校報去發表文章幹啥?百思不得其解。但是這也說明了此副教授的學術水平很水吧。

人呀,沒有金剛鑽,自我感覺別太良好,分分鐘被打臉呀。


英語學人


我的觀點一向是不瞭解事情全貌就不要亂髮言,昨天看了相對完整的聊天記錄,我覺得可以有個基本判斷了。

總體來說,儘管有一個巴掌拍不響的說法,我還是認為博士的問題更大一些。

這問題不僅僅指她對別人的傷害,也包括她對自己的傷害。事實上,為了答這道題目,我又把完整記錄覆盤了一遍,結果對博士反倒生出不少唏噓了。

一句話,何必呢?

一、還原家長群罵戰過程。

目前網上關於這事件的描述版本多數是簡略版,所以有人根據這個版本得出結論:事出有因,博士是出於正義目的阻止家長群閒聊的歪風,最多是情緒激動說了幾句粗口而已,不算啥。

但事實上,長達四小時的罵戰,哪可能是一兩分鐘就能看完的簡略版本呈現出來的樣子?

我甚至懷疑我看到的“完整版”都還不算最完整的。就這個版本而言,我的感覺是:博士跟別人活在兩個不同的思維世界中,從她的角度來看,一切都是為了保護自己兼維持正義。但不得不說,她的角度過於偏頗,被情緒裹挾的她,失去了客觀的判斷。

當然這是比較客氣的說法了。如果不論主觀思想,只看客觀表現,可以說博士在這次罵戰中要負主要責任。

還原一下我看到的聊天記錄:

1.四小時罵戰的幾個階段,以及各階段的主要內容。

第一階段:

女博士以髒話阻止家長群聊酒,當時正在聊的家長馬上停止了,老師也強調不要再聊,只有一位家長表示群聊不必有那麼多規矩,於是博士針對這位家長開懟。期間老師和其他家長都試圖打圓場,但女博士不依不饒。在該家長表示停止對罵後,博士繼續追加了一句帶有侮辱對方成分的話,並炫耀了一把自己的身份,引起別的家長不滿,進入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一位本來旁觀和打圓場的家長對博士的姿態不滿,說了一句略帶諷刺的話,該家長旋即成為博士的第二位爭吵對象。爭吵中,該家長表示不滿意可以退群,這話激怒了博士,倆人展開了互相放話“你試試”的對戰。期間其他家長試圖阻止二人,依然無效,直至第三位家長看不過去,說了一句“別太過分”,成功把罵戰引入第三階段。

第三階段:第三位家長站了出來,直接問博士在玉林能怎麼樣。這時情況略混亂,第一位已經消停的家長@了第二位和第三位家長,讓他們不要跟“精神有問題”的人爭論,第二位家長說博士比玉林市長還牛,別人繼續勸架無效,兩位老師期間一度退群又被拉回來。後知後覺的博士繼續就退群的問題“誰敢踢我,你試試”,第三位家長直言她來踢,於是成為博士針對的第三位敵人,直接用讓對方“跳一段脫衣舞”的方式開啟了第四階段。

第四階段:這個階段基本上是博士的獨角戲,大部分家長都不出聲了,博士怒罵整個群,表示“恥與為伍”,不斷下戰書表示“誰敢來踢我,誰敢來撕我”,並特別@了第三位家長。於是第三位家長的丈夫站出來了,發了一串無意義的數字“1234567890”,應該是息事寧人的意思,不料馬上被女博士抓住,直接說對方“你頭頂冒綠光”。本來在博士的“脫衣舞”出口之後再無回應的第三位家長忍無可忍又站出來了,表示博士說自己可以,不允許博士說自己的家人。隨後倆人展開罵戰,進入第五階段。

第五階段:博士和第三位家長展開對罵,互相暗示對方不堪,一個說對方已經離婚,一個說對方有病。期間第三位家長表示要把聊天截圖給博士工作單位的領導看,博士表示無所畏懼。此後博士追問對方是否已經離婚,並且自言自語了一大段自己和孩子如何優秀如何不八卦。第三位家長再次表示不允許博士說自己家人,但沒有接其他話題,博士窮追不捨,於是第三位家長的丈夫再次站出來對博士表示“對我來吧,謝謝”,進入第六階段。

第六階段:其他人都不出聲了,博士的發言對象變成了第三位家長的丈夫。期間博士洋洋灑灑說了一大通自己家的情況,中心思想就是自己一家很圓滿很優秀,自己女兒是全班最優秀的。而第三位家長的丈夫除了“謝謝”基本啥也不說,相當於全程服軟,這才終於“平息”了博士的怒火,不再開懟別人。

第七階段:再沒什麼人說話了,群裡只剩博士一人的獨角戲。博士慷慨激昂地進行了一番自我情況介紹,主旨是自己一家多麼多麼優秀,別人想要針對她,是多麼自不量力。期間只有第三位家長的丈夫發了一個露齒笑的表情符號,再沒任何人打斷博士。在博士睥睨眾生的演講以一句“是你們,嫉妒”結束後,老師發表了一段一切都要為了孩子的總結陳詞,讓大家早點休息。事件至此結束。

其實在那個截圖裡,我看到老師發言之後博士還繼續發了言。但截圖只有她半個頭像,她說了什麼不知道,估計不管怎樣,反正博士就是要說最後一句話吧。

以上只是我自己劃分的粗略還原過程,但已經可以看出誰的問題比較大。接下來對每個階段進行詳細分析,應該會看得更明白:

2.各個階段罵戰的相關參與人表現和主要責任分析。

第一階段:對戰雙方是博士和第一位家長,就叫溫媽媽吧,此外還有兩位聊酒話題的家長A和B,一位覃老師,以及若干吃瓜家長。

直接放圖吧。我標出了一些主要對話,紅色是博士,粉色是溫媽媽,藍色是覃老師,綠色是家長B以及另外一些試圖勸架的吃瓜家長。另外還有棕色的家長和紫色的家長,這兩位此時還是勸架角色,沒想到在後面的階段就成了博士的舌戰對象。

從截圖可以看出各人的表現:

家長A說了幾種酒的名稱,被博士呵斥“夠了”“喝死你們!!!”之後,再也沒有出聲。

家長B回應了一句關於酒的話題,被博士用粗口問候並繼續怒斥“喝死你們?!!!!”之後,也沒再說下去,只是對博士表示剛才只是開個玩笑,可以視為委婉的道歉。

覃老師在博士開口之後,第一時間請家長們停止閒聊,迴歸正題。之後覃老師幾次發言,不是提醒大家停止爭議,就是單獨@博士請她冷靜,請她暫停發言。

其他家長一直在勸架,有的呼籲各方冷靜,有的試圖轉移話題到如何教育孩子的方向。就連中間那兩位後來和博士對吵的家長,在這個階段也只是呼籲大家說話不要太過分,不要扯到孩子。

以上所有人的表現有問題嗎?我認為沒有。他們的發言沒有一絲一毫針對博士,儘管博士出口成髒,但沒有一個人批評她,最多隻是請她冷靜。他們何錯之有?

相反,博士一開口就帶了熊熊怒火,三字經張口就來,“你們”二字,表明針對的是所有人。這樣的態度,到底是別人對不起她還是她對不起別人?

唯一可以討論一下的是溫媽媽的發言了。她對博士提出了意見,歸結為兩點:一個群裡定那麼多規矩不累嗎?信佛的人出口成髒應該嗎?

第一點針對博士的訴求。說真的,雖然很多人都說家長群不該聊喝酒,但我認為一個人群裡,可以聊什麼不可以聊什麼,只要大多數人認可就可以。從聊天記錄看出,似乎除了博士一人,包括老師在內的其他人都對這個群的聊天氛圍沒什麼異議。如果要按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說事,大家不理會博士的訴求都是可以的。

但事實上大家第一時間順應了她的訴求。儘管溫媽媽提出異議,但事實就是老師發言禁止大家閒聊了。事情到此不就可以結束了嗎?博士偏偏要懟溫媽媽,而且是一開口就爆粗的“滾出去”。這更加印證了溫媽媽說她的,出口成髒的問題。

出口成髒,本來有理都會變無理。在人際交往中,被人罵粗口是一種侮辱,懟回去是天經地義的,所以溫媽媽立馬說“你算老幾”——這句話單獨來看也是粗口,但由於是博士爆粗在先,溫媽媽的粗口就顯得情有可原了。更何況,這句話嚴格來說也是有理由的質問:群裡有管理員,有老師,博士越俎代庖自定群聊紀律,放言“我來接管”,這算什麼?她是群管理員嗎?動輒讓成員“滾出去”,她哪來的資格?

在之後的對話中,溫媽媽一直剋制著不再使用粗口,倒是博士的情緒越燃越烈,粗口不斷升級。國罵三家經,“老子抽死你”,源源不絕。到最後溫媽媽都表示不說了,博士還直接說溫媽媽是“陪酒女出身”,這不是赤裸裸的人身攻擊是什麼?

所以,在第一個階段,我就已經不認為博士是佔理的。

第二階段:第二位和博士對戰的是吳媽媽,估計是被博士炫耀自己女兒會直升某中學以及自己覺得群裡某些家長“噁心”的言論刺激到了,站出來諷刺說,那就別讀了,直接升學吧。博士表示雨女無瓜,吳媽媽表示不滿可以退群。這一下又點著了博士,最後倆人互相“你試試”地對峙了半天。

截圖中橙色部分是吳媽媽的,綠色是吃瓜家長。注意這一階段其他人都懶得出聲了,包括老師。直到最後另一位家長看不過眼,用一句“別太過分”進入戰場,就是紫色標出來的那位。

這個階段對話比較簡單。可以看出的是,雙方糾結的點在於誰有資格叫誰退群。說實話,吳媽媽是有些壓不住脾氣,但就博士那副趾高氣揚的姿態,旁觀的壓不住脾氣也是正常的。而且嚴格說起來,吳媽媽說的也沒錯,不滿就可以退群啊,所有群不都是這樣,來去自由的嗎?

但博士是怎樣的表現呢?一聽到退群就暴跳如雷,三字經再次熟練噴出。乍看有點奇怪,不滿意就可以退群這句話,她自己不也說的麼?仔細研究之後我發現,原來博士的意思是,只能她叫別人滾,叫別人退群,別人不能叫她退,哪怕只是說自己退,不是說踢出群(別人不是管理員也沒這權限啊),那都是對她的侮辱。

換言之,在博士看來,不管這個家長群實際是誰在管理,只有她才有資格管理別人,別人都沒資格管理她。這是什麼強悍的邏輯呢?其實有這種想法不奇怪,很多人對老闆不滿,不也是在心裡覺得自己比老闆強麼?但當眾這麼理直氣壯表達出來的,還真是匪夷所思。

博士這麼奇怪的腦回路,叫人怎麼站她那一邊?

第三階段:

這個階段參與人數最多,博士貌似舌戰群儒。但仔細看看她其實是在自說自話,一直陷在吳媽媽要她退群的憤怒中無可自拔,並且展開聯想,把敵對範圍擴大化。

以下是截圖。綠色還是吃瓜家長,藍色是老師,可以看到一直不發言的班主任也出來勸架了。值得注意的是用一句“在玉林你能怎麼樣”的質問引出這個階段的第三位家長,用紫色標出來的蘇媽媽。

溫媽媽和吳媽媽已經努力控制少說話了,但還是忍不住說了幾句,當然是和博士互懟的類型。這也可以理解,抱團心理嘛。而蘇媽媽呢,引出這個階段後本來也沒怎麼說話,可是當博士佔了上風開始有停歇的的勢頭時,她又跳出來威脅要向博士的單位領導彙報,一下子把博士的鬥志再次熊熊點燃。

公平地說,倘若這次罵戰中除了出口成髒的博士,還有誰應該負起火上澆油的責任的話,應該就是這位蘇媽媽了。因為她的問題跟博士是類似的,首先不是因為個人受到攻擊,而是因為“路見不平一聲吼”而參戰,其次跟博士一樣使用了強烈情緒化的貌似代表正義的語言表達,什麼手撕啊、我來當群主我來踢啊之類,結果就跟博士一樣,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顯得有點自以為是。

再加上她是在別人勸架勸得差不多的時候出來“宣示正義”的,估計是認為博士有點服軟了,正好加以打擊,沒想到刺激到博士產生更強烈的反彈,這情形,真有點像火星撞地球了,因為兩個人的思維模式在這時是類似的,都覺得自己很正當,而立場是相反的,那還有什麼不衝突的可能呢?

在這個時候,對這場讓別人都覺得無聊的罵戰火上澆油,無疑也是一種令人生厭的行為。但硬要比較的話,我還是得說兩個人之間,依然是博士的問題更大。首先是她對吳媽媽讓她退群的建議耿耿於懷,念念不忘,執拗地把這個建議曲解成是要踢她出群,對這樣一個小意見上綱上線憤怒不已,一再用“誰敢踢我試試看”的咆哮刷屏,中途逼得兩個老師都不厭其煩地退群了,這種看起來很有些神經質的行為確實會惹來旁人的厭惡,蘇媽媽表達厭惡也是可以理解的。其次是蘇媽媽即使表現出的素質比前面的家長都要低,卻還是低不過博士——博士那一句“來段脫衣舞吧,你的擅長”真的又是一次妥妥的人身攻擊。

這樣的人身攻擊一再出現,任什麼神經質都難以讓人體諒了。

第四階段:截圖如下。這一階段我就不多解說了,大家自己看圖。需要注意的是在這一階段後半部分出現的蘇爸爸,也就是淡藍色標出來的那串數字。他成功把博士的火力吸引到自己身上,成為最後終結罵戰的那個人。

這一階段也比較關鍵,因為博士在這裡貢獻了全程罵戰中最髒的一句話,而且是單獨@蘇媽媽的,在我看來,這句話比什麼陪酒女什麼脫衣舞都要過分,配上博士的身份真是讓人歎為觀止,刷新三觀。

說實話,當我看到這句話時,我覺得再怎麼替博士辯解的理由都顯得蒼白無力了。無論如何,很難把這些村婦罵街式語言跟高素質的博士聯繫起來,難怪旁人保持沉默,因為確實太匪夷所思。可以說,這蘇媽媽在這一階段用“神經病”形容博士,雖然也是素質不夠的表現,但也算如實說出觀感,和博士的下三路人身攻擊有所區別。

而且,蘇媽媽之所以說出這話,也是因為蘇爸爸出現後,博士無理由無差別地對蘇爸爸進行人身攻擊。蘇爸爸只是說了一串無意義的數字,估計原意是想讓大家停止謾罵,不料正限於瘋狂情緒中的博士不分青紅皂白,馬上給他戴了一頂侮辱性的帽子:你頭頂冒綠光。

這是非常無禮的,無論對蘇爸爸還是蘇媽媽都極不尊重。所以蘇媽媽的言辭就算是回擊了,即使用語過分也算以牙還牙,唯一不妥的是言辭中透露出博士“自己帶個孩子”的隱私。但事實上,博士自己早就把女兒拉出來炫耀了,所謂洩露隱私,也是她自己先洩露的。

總之,就這一階段的表現來看,除了博士自己東拉西扯指責所有人,髒話不斷令人側目之外,還真說不出其他被迫以髒話回擊的人,比如蘇媽媽,有什麼責任。

第五階段:這個階段比較簡單,就是博士和蘇媽媽的對罵。內容則轉移到了彼此的婚姻家庭隱私情況。

從截圖可以看出,蘇媽媽在氣憤之下也開始爆粗,而博士則減少了粗口的輸出,轉為一種含蓄的陰陽怪氣,估計跟內容的轉變有關。博士大概覺得沒有離婚的自己比離婚的對方有了一種可以證明的優越感,心理上變得居高臨下,似乎沒那麼氣急敗壞了,粗口也就不那麼必須了。

如果想為博士辯護,勉強可以說這個階段博士和蘇媽媽的表現是半斤八兩的,都是女性之間那種無意義的狹隘虛弱的比較。但考慮到之前博士一再強調自己的高姿態,不得不說博士還是失分的,失在自己樹立的人設的崩塌。

應該點贊蘇爸爸,他以一名男性的理性和擔當站出來,請博士把槍口對準自己,解開了兩個情緒化女人之間的無意義口舌之爭。

第六階段:轉折終於出現了。蘇爸爸冷靜地接下了博士發來的所有槍彈,除了“謝謝”服軟,沒有一句對抗。博士終於可以不被阻攔地說出自己想說的話,包括對別人的指責和對自己一家的吹噓。

既然這個階段沒有人跟博士對抗,博士的情緒該宣洩完了吧?如果就此打住也就算了,畢竟之前不管博士用了多少潑婦才用的髒話,都可以解釋為她情緒失控(雖然不知道她到底受了什麼刺激,失控成那樣)。現在情緒緩和了把,可以消停了吧?

沒想到,博士要表達的東西這麼多。接下來還要發表一段洋洋灑灑的演講。

第七階段:最後這段總算是收官了,因為除了僅僅發了個笑臉的蘇爸爸和最後呼籲大家早點休息的覃老師,再沒有任何人阻礙博士的長篇大論。

經過四小時奮戰的博士,終於贏得說話不被打斷的勝利。那她利用這得來不易的“你們統統閉嘴,聽老孃說”的權利,都說了些什麼呢?

一是向所有人宣稱自己一家的優秀,宣稱別人都是嫉妒她和她的家庭;二是繼續暗示那些要她退群的人自不量力、賤。睚眥必報至此,我實在無話可說。

如果看完這樣的完整版還覺得博士的情緒非常合理正常,我只能說,看來情緒有問題而不自知的人還真不少。

二、博士的自我認知以及心理弱點。

1.從以上還原過程不難看出博士的心理軌跡,大概是這個樣子的:

  • 我很優秀,我是這個群裡最優秀的,因為我的博士、副教授、師院引進人才身份,是比別人都高的。當然,我的女兒也是這個班裡最優秀的。還有她的北京戶口、她將來直升玉高附中的前途,都是這個班裡別人比不上的。
  • 這個群裡的人明明都沒我優秀,偏偏不把我當一回事,真氣人!天天在家長群聊喝酒,像什麼樣!不行,我得制止。我已經忍無可忍了,跟這麼低俗的人為伍,真是羞恥。
  • 居然有人頂嘴?什麼規矩太多不累嗎?氣死我了!我這麼優秀的人開了口,難道不應該是所有人都老實聽我的嗎?居然有這麼沒眼力的人,滾出去!
  • 什麼?居然有人說不滿意退群?這是叫我退群的意思?我這麼優秀,誰比我更有資格當老大?居然敢叫我退群!!!不行,不能再善良了,得有鋒芒。那就槓到底,誰怕誰!
  • 居然還這麼多瞎眼的!都不幫我說話,那就是聯合跟我對抗是嗎?果然是嫉妒我的優秀啊!優秀的人絕對不能向這些噁心的人低頭,有多少打多少!叫你們以為我好欺負!
  • 什麼?居然還有個噁心的,要向師院領導告我的狀?來來來,讓我都告訴你們,我是什麼人,你們有資格跟我比嗎?有資格跟我鬥嗎?真是,平時太善良了,讓著你們這群噁心的傢伙,今天我就讓你們都看看,你們是什麼貨色,跟我能有一點可比性?
  • 這個群裡噁心的人就是多啊,總有那麼些敢對我放話的。行,來一個我滅一個!別以為我優秀就好欺負,讓你們看看我的戰鬥力。你個陪酒女,你個脫衣舞娘,你個綠帽大王,呵呵,來呀!還有誰敢上?來一個我罵死一個,讓你們知道我的厲害。你們的隱私我都知道,我不說是我善良。但你們惹了我,我就讓你們的齷齪都曝光!
  • 怎麼樣?沒人敢再出聲了把?就是些噁心齷齪的傢伙,不給他們點顏色看看就不行。那我就乾脆把我的身份都公開了吧,讓你們知道我優秀到什麼程度,讓你們有點自知之明,以後別亂編派我的不幸,你們不配!

在模擬博士心理時,我儘量不用任何髒話。其實如果把粗言穢語加進去,這樣的心理模擬就更可信,更能說明博士在罵戰中的表現。在這樣的心理基礎上,博士的一切表現都很可以理解:她是在奮力戰鬥啊,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為了維護正義的秩序。不跟那些低俗的家長鬥,豈不是向惡勢力低頭?所謂出口成髒,粗話不斷,那也是因為面對惡勢力,要有鎮得住的氣勢啊!

問題在於,這僅僅是博士自己的心理視角。從客觀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心理設想符合事實嗎?我想廣大吃瓜群眾都心裡有數吧。

那個家長群的家長真的覺得博士的身份跟高端很優秀嗎?真的都很嫉妒她嗎?真的都是因為嫉妒才針對她嗎?

倘若不是,博士一切建立在這個心理假設前提之上的表現都變得可笑至極。

我不代表別人,至少我自己是絕對不會嫉妒這樣的博士的。我還有點同情她,作為博士,她的邏輯之混亂,實在有些對不起她自我標榜的身份。

2.盤點一下博士在整個罵戰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心理弱點。

所謂言多必失,博士因為控制不住情緒而洋洋灑灑說了很多,清晰地反映出她腦子裡的聯想軌跡。這些聯想,足夠暴露博士認知上的一些問題。

關於身份與優秀的關係:

博士非常希望證明自己的優秀,而她沒有別的方法可以證明,或者她不認為別的方法可以證明。在她看來,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博士學歷和職副教授身份。於是這就成了她最重視的東西,最在乎的標籤。

這是博士一切心理的基礎。

從聊天記錄可以看出,其實從頭到尾沒有人問博士是什麼身份,家長群裡個個都知道她是某某媽媽,也壓根沒人想問她還有沒有別的稱呼。什麼社科院博士、玉林師院引進的專門人才、副教授,這些都是博士自己說出來的,而且是非常沒有必要地說出來,給人感覺就是她想掛出這些身份牌子很久了,奈何總是沒機會掛。現在趁著這股情緒之上的勢頭,乾脆一股腦地掛出來,至少在沒人支持自己的情況下,自己在內心深處給自己一個大大的擁抱——面對這些牌子,估計博士內心是非常珍而重之的。

有幾個細節可以證明博士對這種標籤的重視,以及在她的認知裡,這種高知身份與優秀一詞的同義關係。

一個細節是在沒人問起且沒有必要的情況下,博士報出了自己丈夫的詳細學歷出身。另一個細節是在同樣在沒人問起且沒有必要的情況下,博士提到了某位“趙老師”,估計是另一位家長吧。這位趙老師在博士嘴裡是跟她同等優秀的存在,證據依然是趙老師的高學歷。

當然還有自己的女兒,能夠直升玉高附中,這種話題也要沒必要地連提兩次。所有這些都說明,博士心裡,所謂優秀不優秀,重點看身份。如果有名校出身、高學歷、高校教授、學術界人才這些標籤,那就是頂級優秀了。

而且博士一廂情願地認為,不僅她這麼想,所有人都是這麼認為的。之所以嘴上不承認,只是因為嫉妒。

這其實是錯得離譜的認知。

首先人的優秀與否跟身份標籤,哪怕是學歷標籤,都是沒有關係的。這一點就不多說了,懂的人自然懂。如果不懂,只說一條:優秀意味著有素質和自我剋制,滿口髒話、自我吹噓,算是有素質嗎?

其次,並不是人人都像博士那麼以為的。看聊天記錄中,最先接受博士意見,呼籲大家停止閒聊的覃老師,事實上也是@博士最多,叫博士停止發聲最多的人,說明老師看得很清楚,別的家長閒聊是不對,而這個自詡優秀的博士更不對。

關於自我意識、自信和自卑:

這一條跟上面那一條是緊密相連的。所謂缺什麼就渴求什麼。博士特別強調自己的優秀,我懷疑可能是她平時很少從別人那裡得到認可。

太渴望別人說自己優秀,別人偏偏不說,博士心理失衡,只能強行解釋,別人不說,那是因為別人嫉妒。

渴望被認可而得不到是很不舒服的,結果就是自我意識會特別強烈,時刻顧影自憐,不管別人是怎樣的表現,都要往自己身上扯。

用大白話說,就是把自己看得太重,總幻想別人都在時刻關注自己。

別人不理會博士,不一定是嫉妒,也有可能就是不關心而已,但博士就認定別人是嫉妒。就像她說某些家長推測她離婚了,所以她要站出來說明,自己沒離婚,孩子爸爸在北京,自己家是高知家庭——言下之意,別因為嫉妒,編派我的不幸!我又優秀又幸福,你們嫉妒也沒用!

問題是,誰能證明所謂某些家長“很想打聽我是不是離婚了”這件事,是真實存在還是博士自己的臆想?也可能人家根本不關心博士的家庭情況,是博士自己想多了呢?

退一步說,就算真的有愛八卦的家長想知道博士是否離婚了,作為優秀人才的博士,需要在意這些低俗人士的八卦,需要向他們回應嗎?

博士自己臆測別人想八卦她的婚姻,然後找機會義正詞嚴地向眾人展示她的美滿家庭,給人的感覺總像是博士自己很想炫耀她的家庭啊。有必要嗎?就像炫耀她的身份一樣。

還有一個細節,很能說明博士的掌控欲。那就是她對“退群”的敏感。

先是自己自說自話地宣佈群聊紀律,宣稱如不遵從那她就來接管。接著對別人一句“不滿意就退群”暴跳如雷,足足吼了幾小時,就為了這口她咽不下去的氣:誰敢叫我退群?

普通人會覺得很莫名奇妙:不就是一個微信群嗎?至於激動成這樣?不滿意就退群,難道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嗎?況且博士本來就不是群主,大咧咧地替群主宣佈紀律、宣稱自己來接管群主,本來就是對群主極不尊重。群主有涵養不計較也就算了,怎麼別人讓博士退群她的反應這麼奇怪?別說不是踢她走,就算群主踢她那也是群主的權利啊。博士的表現就好像她是皇帝,別人逼她退位似的,實在讓人理解無能。

只能說明兩點:一是她覺得憑自己優秀的身份標籤,別人應該天然地把貴賓位留給自己,哪怕只是一個微信群,那也不能沒有地位;二是博士可能現實中沒有得到過或遭遇過真正的權位跌宕,以致於對一個區區微信群的成員位置都那麼在意不已。

總之,因為極度需要被認可,別人不認可,就只能自己來,用貶低別人、抬高自己的方式來。寫到這裡我有些不想寫了,因為想起了聊天記錄裡博士那一句“誰還有勇氣來撕我?試試看,蘭老師給他機會”。——當時還想,蘭老師又是誰?現在反應過來,大概就是作為師院副教授的博士平時對學生的自稱吧。學生自然在博士面前是低姿態的,不會像這些不懂事的家長這樣氣得博士七竅生煙,所以博士在對罵中不自覺地使用了平時在學生面前的自稱,這樣在心理上比較容易得到控制感。

博士平時在事業上是有多麼不如意,才會在微信群這些小地方如此尋找存在感啊?

就像聊天記錄裡她那句莫名其妙的“各位還保持沉默的,如果覺得我錯了,就保持沉默吧”——這是想拉人下場的意思嗎?但又預設立場,沉默就是認為她錯,所以發聲必須支持她?否則不許開口?這自相矛盾的表達想說明啥?

博士這樣的做法,不會為自己贏得羨慕嫉妒,最多隻能贏得同情憐憫,而這應該不是博士想要的。

關於對孩子的保護:

撐著寫完吧。作為母親,這是我對博士的表現中最不滿意的地方了。

家長群閒聊不閒聊的不是重點,重點是不要影響孩子。這一點,群裡的老師強調了好幾次,一些吃瓜家長也提醒了好幾次,就連博士自己,也宣稱“我肯定不會傷害小孩”。

實際上呢?

蘇媽媽可能素質確實沒那麼高,她是第一個點出師院以及博士“自己帶著孩子”的人,就事論事,不管博士多麼出口成髒,蘇媽媽這些話也算扯人隱私了。

然而博士的回應更讓我吃驚。她對蘇媽媽說:黃某某說,你離婚了。

顯然,博士胸有成竹,打算用離婚作為蘇媽媽的七寸狠打。問題是,黃某某是誰,博士為什麼要拉上這人?

後面博士又提了一次黃某某,還強調“冤有頭債有主”,又說是孩子班上的同學說的。類似的話提了好幾遍,還此地無銀地說“我們從來不打聽這些八卦”。照此看來,黃某某應該是班上某個孩子。

不得不說,博士這個做法,我覺得很下作。

大人不管怎樣撕得難看,都不應該把小孩子當成擋箭牌拉下水。小孩天真無邪有啥說啥,大人煞有介事拿來“冤有頭債有主,是那小孩說的不是我說的”,惡不噁心?博士大概腦子真的進水了,以為這樣能凸顯自己的話都是有根據有來源的,不是自己亂說的,殊不知這樣在家長群裡把一個小孩點名擺上臺,簡直是突破她自詡的“善良”的底線。

我相信博士自己是沒這個意識的。要不然她也不會幾次三番賣弄自己女兒的優秀了,這些表現真的讓人懷疑博士完全不通世務。不知道這樣的吹噓只會給孩子帶來壞的影響嗎?

還包括蘇爸爸正式要求和博士對壘時,博士第一時間說出口的那句“你知道多少人當著我面罵你閨女嗎”。雖然後來她因為蘇爸爸的低姿態而改了口風,說那孩子很正義,很不錯,但這不能掩蓋她這句最先出口的話中,顯示出的對孩子的惡意。

博士應該是久經罵戰了,自以為深知對手軟肋,一出口就要抓住對方咽喉,所以對蘇爸爸一開口就說了這話。她應該是瞭解蘇媽媽和蘇爸爸之間的八卦的,自認為這句話最能滅掉蘇爸爸的氣焰。殊不知這句話看似打壓蘇爸爸,其實也是在直觀展示蘇小朋友的“不受歡迎”——這樣在家長群說一個孩子,我覺得沒有比這更大的惡意了。

在博士的意識裡,只要有人對她說話,那就是要和她對仗,那她就要像一隻炸毛的雞,第一時間進入戰備狀態,迅速地用一句“絕殺”先發制人——孩子是蘇爸爸的軟肋,那就用孩子打壓他。

博士根本不會考慮孩子的感受。她只想贏,嘴上一定要贏。為了贏別的家長,孩子就是最好的武器。不管有意還是無意,反正這時她的情緒蓋過一切,包括對孩子的影響。

就算別的都可以體諒,但是對孩子不善良這一點,已經讓我在這個事件中無法給博士辯解了。

三、有些身份是束縛,會讓人失去判斷力。

這個事件中讓我略略驚訝的是,好些宣稱看過完整版的人,依然選擇站隊博士。其實我也理解博士為什麼會那樣,一如現在流行的那句“未經他人苦,不勸人大度”,博士當然是內心忍無可忍了才會有那樣的情緒化表現。

情緒化不等於有道理,更不等於正義。所謂大度也是有邊界的。被傷害了但選擇原諒,那叫大度。但被傷害了就去傷害其他人,那叫大度?

更何況這個事件中,看不出別的家長怎麼傷害的博士,最多是蘇媽媽嘴碎一點態度差一點而已,其他人都沒有任何問題。尤其是蘇爸爸,看穿了博士的情緒,主動站出來充當了博士的人肉垃圾桶,全程不加任何辯駁,就連博士對自己女兒的惡意都承受下來,這才讓博士的憤怒落了地,結束了群裡四小時的烏煙瘴氣。這情形就像就像一個聰明的下屬面對歇斯底里的上司,冷靜讓其咆哮完畢,解決問題。問題是蘇爸爸本不必這麼做的,他並不是博士的下屬,也沒有站出來解決紛爭的義務。但他站出來了,這就叫有擔當。

反觀博士,全程因為自己的假想敵策略,把群裡全體都傷害了,大度的是那些不出聲任由她謾罵的家長吧。其實博士這樣也是在傷害自己,但她可能意識不到。她太珍愛自己身上的高知標籤了,殊不知有些身份標籤是會迷惑人的心智的,久而久之會讓人失去基本的判斷力。

典型例子如皇帝的新衣。

這個問題不展開講了,太累。這可能是我寫得最長的一篇問答。本來還有一些其他的零碎想法,現在只想草草結束,反正從上面的詳盡分析裡,觀點已經表達得夠明白。

以上是頭條號“海闊天空詩酒花”的回答。歡迎在今日頭條app關注“海闊天空詩酒花”,圖文、問答、視頻,海闊天空隨便聊。


海闊天空詩酒花


博士身份的那位言語就很過激,作為老師,你可以看不慣別人,但無端罵人就是她的不對。

聊天記錄裡,她表示自己是玉林師院引進的博士,別人懟她或撕她都不配,只是因為博士的身份抬高自己的身價就覺得了不起,太看得起自己了,沒有人因為你的身份獲益,也沒有人因為你的身份需要幫助,大家都只是言論自由,你可以選擇充耳不聞、或是視而不見,但是一上來就言語過激的去罵別人,也不怕有失自己博士的身份。

有人說博士也是人,也會罵人,也有情緒。但是一個身居高學歷段位的人自己的情緒都控制不了,就衝上去罵人,也真是讓大眾見識了,有些高學歷的人不等於也有高素質。

覺得自己很優秀,老公是清華土木系本科畢業、自己是玉林師院引進博士,兒子是帝都戶口就了不起,還好是在玉林比,來帝都試試。

開口就罵人,覺得別人段位低不配撕你,我想說,如果你段位真的高,還在乎別人的那些聊天和說什麼嗎?拉下你的高段位在群裡開口大罵不正表示你的段位也僅止於此嗎?有理說理,罵人就是不對。



書寫雨


有可能是因為那個家長群裡面有記者,不然我覺得這件事情沒有必要搞得這麼火爆。本身這個玉林引進的博士的言論也沒有特別的過激,只是在講話的過程中夾雜了一兩句不痛不癢的髒話罷了。

在家長群裡面通常來說只是接受老師對家長的要求以及通知。家長在家長群裡面聊水話是會引起一部分人的反感。

估計那位博士不知道怎麼樣設置微信群聊的聊天信息接收方式,她可能不懂怎麼樣設置不提醒。所以一個晚上收到的微信群聊的提示都是這些家長的水話,再加上她本身就是帝都之人,對於南方省份的喝酒文化不甚瞭解,以蠻夷視之,所以在懟人的時候,還要彰顯一下自己是帝都身份。

實際上罵的這些內容都是人之常情,這件事情之後,她應該也會認識到自己表達上面的不當之處,最起碼她應該讓自己的女兒教一下自己如何屏蔽微信群聊的消息。把微信群聊設置成只接收不通知,然後再把重要的群定製,這樣就可以做到不吵也不錯過重要信息。

這件事情本身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所以玉林師院也就不會對她做出什麼懲罰。不知道混在這個群裡面的記者家長到底是什麼心態?難道是認為把這件事情捅出來,這個博士家長會倒黴嗎?

假設捅出這件事情的記者是正義的,那麼他為什麼不主動站出來維護一下家長群裡面的秩序,而不是放任這些痞裡痞氣的家長講一些不痛不癢的水話呢?

家長群也是育人的地方,有時候孩子也會看家長群裡面的內容,有一些家長在家長群裡面不斷講水話,有時候還會講一些黃段子,這樣對於整個群裡面的氛圍以及對孩子的教育都是有很大的問題的。

如果你的孩子正在看家長群裡面的內容,結果看到某個家長髮了一個黃段子或者是色情的圖片,你也會感到很反感。

敢於站出來指責那些講水話的家長,肯定是在正義的一面的,但是在表達正義的時候,卻用了不恰當的語言,這是這個博士的過失之處。看待這件事情的時候,不能因為他是博士就要求他一定要用高雅的語言去表達他的意思。

我相信普通人如果在家長群裡面被別的家長群起懟了4個小時也不會表達的那麼文明。


外語那點事


打個比方,飛機上,如果一名乘客搶佔別人座位,大打出手,機組管理人員視而不見,然後所有人都在評判這二個車主,這合理嗎?

因此,個人認為,吵架者固然有各自原因,口吐髒話也許為積蓄已久、也許有個人素質原因,不管如何都與他人無干,不必評頭論足。

但是,就事論事,第一責任方應該是微信群的規則執行者,即群主:

1、未規範群內的發言規則,一勞永逸

既然是家校交流群,就應該在日常有人閒聊、尤其是聊天內容低俗時站出來提醒,一旦規範了群裡的發言,僅能討論與學習有關的事情,那麼相應的矛盾就不會產生,從而杜絕因矛盾激化造成類似問題的出現。

2、未及時處理,避免事態激化

出了問題後,群主就應該第一時間將肇事相關人等踢出大群,單獨協調,或者拉一個小群單獨處理,避免事態進一步擴大,造成更惡劣的影響。



師說中小學教育


不要過分抄作此類問題,博士也是人,也有感情有家庭。我們不能因一句話就否定她是位優秀的好知識分子,媒體也不能炒作,讀者也不能站在所謂高道德去打擊一位好老師,我們大玉林應該對人才有包容之心,才能立足全國。


九洲奔馬


如果不是博士,也許就沒有人會關注這件事。現在的人或多或少都會有幾個群,有的群是共同熟悉的人,有共同愛好,聊聊家常裡短,開開玩笑,調節生活的壓力,輕鬆愉快。有的群大家不太熟,因為某個原因而進工作群,家長群,社區群等等,如果還是這樣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就不妥了,你把群友當作你傾訴的對象,還要人家願意聽才行,人家多次提醒不要在群裡說與本群無關的話題,仍然我行我素,是對他人的不尊重。輕描淡寫一句道歉就行了,還要看看人家接受不?然而人家說你就受不了,不依不饒,把人家曝光又是你的素質體現?這是不是侵犯隱私權?


小牛萌36983708


博士也就是某個專業領域多學了一點,由於精力過於集中,其它領域少見或者白痴也在所難免。社會這所大學遲早都會畢業的,只是學費付出多少而已。


果業風雲


某博士為人師表,稱副教授,其言有失體統,大丟臉面,不宜再為人師。其為社科院博士,卻是如此素質,是如何培養的?某師院求才若渴,卻也不能求才不問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