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家喻户晓的老人鞋足力健,是如何做营销的?

一开始做老人鞋,张京康确实是奔着钱去的。

2014年,几年前亏掉的3000万全部还完,手上又攒了一些资金。

这回,张京康想找一个三年内做到10个亿的生意,要符合刚需、高频、蓝海三个条件。

想到最后只有两个,刀削面和老人鞋。

三十岁之后离开山西老家跑遍全国,张京康至今很少吃到一碗味道正宗的刀削面。但刀削面规模化复制的难度很高,被张京康暂时搁置了。

老人鞋的机会却在张京康脑子里日益清晰:“大家可能普遍觉得大街上的鞋老年人都可以随便穿,老年人并不‘缺’鞋。但其实对老年人而言,为什么鞋子不合脚、为什么鞋码越穿越大,他们自己也不清楚。老年人真正的需求没人去发现。”

2014年下半年,他与青岛双星合作,推出“六超老人鞋”,主打超舒适、超防滑、超轻便、超透气、超柔软、超耐磨六个功能。 很快,市场给出超预期的反馈。

在当地报纸、电视等主流媒体投放六超鞋广告后,老人们直接跑到张京康的办公室里买鞋。有一次在郑州搞活动,人多得电梯都挤不上来。最高峰时,一个月卖出几十万双。

张京康意识到,老人对鞋的需求比想象得大得多,这起码是一个百亿级的市场。

2015年初的一天下午,他在众多商标中一眼选中“足力健”,当即买下这个商标,之后,北京孝夕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然后马上成立了消费者研究部,后来演变为用户研究中心,一开始就2个人,现在扩张到近30人的团队,一直是由张京康主抓。

他们用最“笨”的方法,去社区、公园里跟老人聊天,去顾客家里拜访,邀请顾客开座谈会,几年下来积累了数万个调研数据。 足力健的许多产品和营销做法都是从用户调研里获得启发的。

当时团队跟老人聊天中得知,老人在冬天真正想穿的是一双不冻脚的鞋。但保暖和真正不冻脚是两种不同的需求层面,试过各种各样的办法,包括所谓高科技的东西,比如发热鞋垫,都没有效果。最后在用户调研中得知,大东北冬天之所以不冻脚,是因为穿羊毛做的鞋。

家喻户晓的老人鞋足力健,是如何做营销的?

家喻户晓的老人鞋足力健,是如何做营销的?

2016年冬天,足力健推出羊毛鞋1.0版,成功了。

此时足力健开始在内部提出“千亿市场无王者”的口号。那时,他们认为国内有2.6亿老人,人均一年消费2双,老人鞋的市场规模最起码500-600亿。

出国考察,发现国外老人也很需要专门设计的老人鞋,全球市场算起来肯定超过千亿规模。 根据足力健的研究,现在中国老人一年对鞋的人均消费量大概是2.5-3双,老人鞋的需求仍在快速增长中。

创立之初,足力健就在电视上大打广告,知名度迅速在目标客户——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里普及,创业之初定下的业绩目标很快达成。

但张京康并不建议人家学这种模式,因为从广告词、脚本策划、请代言人再到电视投放,都是他亲自主抓,别人学不会。 有一次张京康和副总裁李仲颐在一个小山村里脑暴广告词,写完了交给李仲颐提意见,张京康再改。

两人就这样来回磨很多遍,磨出了现在这句“不挤脚、不怕滑、不累脚”的大白话。

有人批评这句广告词太俗、太Low,张京康不以为然:“确实没有科技感,没有端着的感觉,但老百姓一听就明白啊,一听就知道是他们要的东西。” 请老明星做代言人是足力健被模仿最多的。在决定请张凯丽做代言之前,团队问过很多老人,当时不管是用户自己选名字,还是在几个特定名字中选,都是张凯丽最高票胜出,于是决定找张凯丽代言。

家喻户晓的老人鞋足力健,是如何做营销的?

家喻户晓的老人鞋足力健,是如何做营销的?


但张凯丽不肯轻易出山。

她对产品的品质特别看重,而且内心里也不愿意承认自己已经“老”到需要穿老人鞋了。

前后沟通半年有余,先是把鞋送给张凯丽的父母、亲戚试穿,然后又请张凯丽自己亲自感受体验,当时50多岁的张凯丽终于正式成为足力健老人鞋的代言人。

2016年9月12日,张凯丽代言的足力健广告正式在央视戏曲频道播出。 在张京康积累十几年的营销经验里,当时中国老人信任度最高的广告就是中央电视台。

除了央视,足力健还在北京卫视、江苏卫视、浙江卫视、安徽卫视、山东卫视、四川卫视、河南卫视等地方主流电视台投放广告。 “中国90%以上的老人都会看养生堂,我在上面冠名三年,是别人花十年才能达到的效果。” 足力健投出去几个亿,带回来的销售收入是广告费的几倍。

大手笔花钱的背后,是对在中国营销界几乎被奉为“圣经”的定位理论的践行: “品牌必须建立在品类的基础之上,只有做到品类第一,消费者才会记住你,认知度才会高”。足力健也要做细分领域的老大,让消费者形成“足力健=老人鞋”的认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