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劉向陽:健康促進者的平衡“術數”

劉向陽:健康促進者的平衡“術數”

“我從小是一個哮喘病的患者,遺傳了父母很多疾病的基因,比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劉向陽並不介意在眾人面前分享自己的健康隱私。

十歲左右的時候,為了讓母親少受累,他主動承擔了家裡的活計,包括拉架子車等重體力勞動,結果把自己拉傷了,“第三至第九胸椎都有不同程度的旋轉,第九胸椎最嚴重。”

從小吃苦的人,格外嗜甜。成年後的劉向陽做事拼命,想要品嚐成功的甜頭——不服、竭盡全力、執著於目標,是世人白手起家的精神標配。這是劉向陽事業迅速攀升獲得世俗成功的原因,卻也是身體出現消極連鎖反應的起點——疲憊感裹挾著生活,全憑一股子對自己的狠勁兒咬牙強撐。

30多歲的劉向陽便渾身“傷病”,藥不能停,沒體會過什麼是健康生活。但他不信命。

自我覺醒

18年前,奧倫達部落·原鄉小鎮在北京延慶創建,因社群文化著稱,在業界被譽為“社群之父”。這是劉向陽在一手打造的康養度假區,也是他進行大健康先鋒探索的大本營與試驗田。

然而,關於健康的一切探索,都緣起於他自己。

劉向陽是氣鬱體質,該體質由於長期情志不暢,氣機鬱滯,極易導致性格敏感,心緒不穩。但他挖掘不到內心“不舒服”的緣由,即便意識到也無力紓解。慢慢地,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全找上門來,而當時劉向陽還不到40歲。

2006年,劉向陽業餘時出了一首單曲,名為《人生很難》。如今回憶及此,他感慨:“當時確實很難。”言罷又剖析道,“其實是自己不敢面對,如果面對了就不難了。”

20世紀初,劉向陽開始廣泛接觸各種能帶來健康的“解藥”。奧倫達部落誕生時的2011年,大家都在談大健康,蠢蠢欲動但又無從下手。劉向陽也在琢磨:奧倫達小鎮要成為幸福之地,前提應該是健康。

同一時期,劉向陽身邊數位鄰朋好友因為重疾而使生活陷入失序狀態,健康生活的平衡一旦被打破便很難恢復。出於對生命的敬畏,劉向陽把健康加入奧倫達幸福系統裡的決心愈發堅定。

在關於健康的自我覺醒過程中,太極成為劉向陽身體狀態逆轉的關鍵。練習太極的過程中,他會配合其他運動及科學飲食,“但最後發現,心態調整對控制血糖指標很重要。”劉向陽說,中國傳統文化的陰陽平衡思想改變了他。

劉向陽:健康促進者的平衡“術數”

▲劉向陽還是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太極文化國際傳播大使。

《黃帝內經》有云:法於陰陽,和於術數。太極於形,和諧於心。術為方法,數即數字;術數本指方略。劉向陽善用思想規範行為,於是把“太極於形”改讀為“太極於行”,他的外在行動遵循太極陰陽,皆出於心的需要,以“和”為重,“但以前不是,以前總是根據世俗選擇走,什麼賺錢最多、什麼最有名、什麼有競爭力就選什麼,忽略了心的感受。”劉向陽承認這十六個字對其幫助之巨,當下的工作和生活,都保持在平衡、和諧的狀態。

以“吃動心”為框架的奧倫達大健康理論由此構建,劉向陽以更廣義的健康之名,推進心身平衡。劉向陽目前體重120斤,與大學畢業時相當,各項身體指標均顯示正常,不再需要依靠藥物控制指標。這時候的劉向陽開始有了新目標——他想與100歲的自己握手。

劉向陽的平衡“術數”得到了專業人士認可。達拉斯國際醫療健康服務集團首席執行官、醫學博士邵新立評價自己與劉向陽先生目標一致:“只有心理平衡、吃得平衡、運動平衡,才能夠活得長壽,活得健康。”

不計成本的探索

認識到心理能量和反噬力量之巨的劉向陽,把所學所得應用於奧倫達部落的產品上,深耕奧倫達部落的社群文化,視其為“吃動心”的心基礎。“在高壓的工作狀態下,人像機器一樣轉,內心的生活夢想被壓了下去。”劉向陽想把業主的“心”先解放出來。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全球每4個人中就有1人在其一生中的某個時段產生某種心理疾病。早在2002年,國際心理治療大會就保守估計:中國大概有1.9億人在一生中需要接受心理諮詢或治療。有人統計,與情緒有關的疾病達200多種,正應了那句“病由心生”。

劉向陽在奧倫達部落·原鄉小鎮建立了一座心身健康(醫學)博物館,並執意把“心”置於“身”前。博物館內設有PNI醫學中心,PNI是Psychoneuroimmunology(心理神經免疫學)的縮寫,是從腦-思維、心-情緒、身-行為三個模式探討與免疫功能相互影響的綜合領域,也是探索人類心身健康奧秘的前沿學科。它研究了神經系統如何將心理因素轉化為影響健康的生理機制。

劉向陽:健康促進者的平衡“術數”

▲心身健康(醫學)博物館

這與著名心血管病專家、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臟中心主任胡大一的探索不謀而合,兩人相交數年,都在推廣“心身健康”。胡大一針對心血管疾病防治提出了五大處方:藥物、運動、營養、心理、行為。“只有把生物醫學、運動醫學、營養學、心身醫學、行為醫學有機融合,改變不健康的行為,才能實現對慢病的良好防控,達到人類健康的目的。”

胡大一認為“心身是互動的”,焦慮與抑鬱情緒容易出現胸悶、胸疼、後背疼、心悸氣短乏力等與冠心病相似的症狀,因此病患首選心內科就診。隨著一系列血壓、心電圖、CT檢查,患者很容易收到“安裝支架”的建議。“根本沒問清他的癥結!”從醫三十餘年的胡大一痛心至極,“癥結很可能是在精神焦慮或抑鬱。”

劉向陽:健康促進者的平衡“術數”

▲胡大一在第四屆泊愛心身醫學高峰論壇上發言

劉向陽就是個曾被多位醫生要求植入支架的冠心病患者,但他不願接受這樣的安排,四處尋找解決之道。直至2018年5月底,劉向陽在美國達拉斯的Cooper Clinic健康診所找到答案,待他做完心臟有關診察後,90歲的“有氧運動之父”Cooper告訴他:檢查結果OK,不用裝支架,健康生活到90歲並不難。——前提是調整生活模式。

劉向陽聞之動容落淚,愈加堅定“吃動心”對健康促進的重要作用,在奧倫達大健康體系不計成本地投資大健康,搭建出預防醫學、精準康復和基礎醫療三大核心板塊。劉向陽引入臺灣超優質醫療資源的家庭醫生服務體系、新自然飲食的營養學體系;併購瑞士Sorehsa AG公司,將其旗下MTT(醫學訓練療法)業務全線引入中國,落地奧倫達的心身健康(醫學)博物館。

在該體系下,人們可以完成核磁共振在內的一系列基礎檢查,也能享有家庭醫生的居家照護。2019年,奧倫達推出“三級處方”健康促進模式,人們可以通過在線測試“中醫理論下的九種體質”得到關於“吃動心”等方面的一級建議處方;如果需要針對健康問題進行進一步干預,則可以前往心身健康(醫學)博物館進行完整的深度檢測,由此得到多學科給出的二級處方;而三級處方則是在此基礎上實現“五師共管”(指家庭醫師、中醫師、營養師、諮詢師、訓練師對當事人的共同管理)的整合性連續照護模式。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全科醫學學系主任遲春花一直強調社區管理和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在聽過劉向陽的介紹後,頗受觸動:“大家都說管住嘴、邁開腿,其實怎麼管、怎麼邁,大家都不知道,所以可做的事情太多了。我覺得劉向陽先生倡導的大健康理念得大力推廣。”

劉向陽:健康促進者的平衡“術數”

▲遲春花在第四屆泊愛心身醫學高峰論壇上發言

2019年,奧倫達在三大核心板塊的基礎上,將傳統文化融入醫養體系,率先展開健康促進方面的探索。從臺灣知名醫院來到奧倫達並負責搭建家庭醫生體系的楊鈺雯評價劉向陽先生是個有遠見的人,因為他致力於把人們對健康的獲得推到更前端。家庭醫生是奧倫達大健康體系的抓手,被劉向陽視為健康的守門員。

交叉驗證

最先驗證“健康促進”理念的是奧倫達內部。高層管理群率先體驗並獲取二級和三級處方,開始嚴守“吃動心”健康生活準則。

“一個習慣的養成至少需要半年,到目前為止,我已經堅持了兩年。”奧倫達部落執行總裁王華強先生患有重度脂肪肝,病情已跟隨自己15年,起初被家庭醫生要求跑步時,王華強覺得身體極沉,“不想跑,也跑不動”,全靠毅力支撐。直至半年後,他才感受到跑步竟是一件愉悅的事。

如今的王華強身體狀態與20年前剛畢業時相當,心率平均每分鐘60餘次,被視為奧倫達跑團的榜樣。一個雨雪後的清晨,業主李燕看著溼滑的地面開始猶豫,想借天氣犯個懶,結果在朋友圈看到王華強分享的跑步信息,於是坐不住了。“那一次跑得超爽。”她陷入回憶,“那一天非常美好。”

劉向陽:健康促進者的平衡“術數”

▲奧倫達跑團在奧倫達部落SOREHSA康養公園

李燕退休後長住奧倫達部落·原鄉小鎮已有一年半,充實的生活為她重新定義了“忙碌”——芭蕾、瑜伽、跑步、朗誦、種花,把她的日間辰光全佔滿了。兒子半開玩笑說,自己見母親大人也需要提前預約。

豐富的生活為李燕創造了大量朋友圈素材,但突然某一天,李燕決定不發朋友圈了。“因為拉仇恨。”李燕談及此笑了,“老領導說我‘動搖軍心’;原單位30歲出頭的年輕人跟我說,‘姐,(看得)我都想退休了’。”

健康的飲食習慣、規律的運動健身,為李燕帶來顯見的變化——70公斤的體重落回57公斤,一年未見的密友驚呼不敢認。更大的改變卻是來自內心。在PNI經歷了兩個月後,李燕內心積壓了很多年的東西被挖了出來,原本在談話中善作觀望角色的她,變得熱情而主動,“比如我有幸福感、我有喜悅,就願意分享給周圍的人”,李燕終於能夠正視自己,這是她極為看重卻長久缺失的能力。

劉向陽:健康促進者的平衡“術數”

▲李燕

“PNI其實在做自己內心的探索,讓人們對生活有更多的選擇、更多的把控,真實地活出自己。”PNI醫學中心主任王春梅是李燕的“心”醫師,她通過引導客戶覺察自己的心智模式,去打破混沌的慣性,“你知道了,才可以去改變。”

王春梅認為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醫生,只有內心接受後,才能把外在資源真正用於健康促進。所以在李燕的三級處方中,心身很難分開——儘管李燕當時並不在意心理層面的處方,但事實證明,整合式的吃動心改變了她的生命狀態。

劉向陽:健康促進者的平衡“術數”

▲王春梅

被交叉驗證有效的“吃動心”大健康理論和孕育該理論的奧倫達,聚焦了外界的目光。

“我發現越研究奧倫達越有味道,值得我們學習。”李虎是北京同仁堂粹和養老的戰略拓展部總監,專注醫養領域多年,見過眾多機構,但奧倫達是真正把醫養做起來的。“大家理念相近,並且互相認可,包括對健康的認識和健康生活方式的管理。”

同仁堂自2015年進入醫養產業算起,已有五個年頭,2017年同仁堂“粹和康養”品牌的成立,意味著同仁堂健康養老全國戰略的全面實施。同樣在做“大健康”的李虎深知“奧倫達能做到這個程度有多難”,更讓他意外的是奧倫達員工對於醫養服務的理解和執行力,他很服氣。

相近的理念、共同的願景、過硬的實力、互補的業務空間,最終促成了奧倫達與同仁堂的合作。同仁堂粹和康養生活館將在奧倫達落成,滿足健康促進新需求。

2019年,劉向陽又要了結一樁心事。

他一直記掛的心臟支架過度治療問題或許有解法了。胡大一教授在第四屆泊愛心身醫學國際高峰論壇上對媒體表示,支架本身是好技術,但必須要明確掌握適應症。“支架不可能預防心肌梗死。”但事實上國內心臟介入手術數量在11年內增長20倍,患者裝有七八個支架的情況並不是個例,這讓胡大一覺得荒唐。對於病情穩定的患者,通過合理用藥、運動康復、平衡營養、精神心理、睡眠等處方管理,可以不採用介入治療。

德國在20年前就研究心臟支架過度治療的問題。Sorehsa AG的CEO Antoni Mora正在利用德國醫生資源破解僵局,把冠心病診療中心落在奧倫達心身健康(醫學)博物館。

劉向陽:健康促進者的平衡“術數”

(▲Antoni Mora與劉向陽一見如故,很快發現彼此想法相近。這個每天要做200個俯臥撐的人,在劉向陽的影響下,也練起了太極。)

患者在奧倫達的專業設備上做完檢查後,結果會被髮送至德國醫生面前,然後通過患者、奧倫達、德國專家三方會診的方式,最終得出是否需要安放支架的結論。奧倫達希望採用預防以及保守治療的方式來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非得采用支架造成的風險,並把這種風險最小化。

Antoni Mora稱讚積極促成此事的劉向陽是個“非常好的企業家、領袖”,並能感受到他的遠見卓識。

健康可“傳染”

受劉向陽的影響,來中國兩年的Antoni Mora很早就練起了太極,再加上日常運動,他目前的體重與18歲時一樣。

每當有人問Antoni Mora是做什麼工作的,他都會略帶神秘地告訴對方同一個答案:“我的工作是讓大家動起來……”

在奧倫達的大健康體系中,像Antoni Mora和李燕這樣的人被稱為HTO(Health Tribe Organizer)健康促進者。劉向陽希望搭建一個健康促進生態系統,上面有各種類型的HTO,讓每個人都來促進健康。這與國家大力倡導的“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理念完全吻合。

劉向陽埋頭在這條路上走了十餘年,專注而有滋有味,卻很少關注其他人怎麼做大健康、怎麼做醫養。和其他醫養品牌最大的不同是,奧倫達的每一條健康理念都是被劉向陽親自驗證過的,“我並不是告訴你這個事有用,而是因為我經歷過,它就是有用。”任何憑空質疑者的說辭都無法入耳,“你沒試過怎麼會知道呢?我只相信我自己的經歷。”

劉向陽一心想為人們帶來健康的可能性,直到2019年10月19日打坐冥思時,他突然想通一件事:錢是身外之物,取於社會,也應在生命結束前回饋社會,唯有於此才能徹底解脫。

實現更廣範圍的健康傳承比財富傳承更有意義。劉向陽認為,健康是可以“傳染”的。

奧倫達部落心身健康事業部副總裁薛青在首屆全科醫學與健康促進大會上發言稱,奧倫達部落擁有自己的HTO培訓機制,同時向全社會招募與培訓HTO,使更多人有能力照顧到身邊人的健康。全民HTO化是奧倫達部落的目標,幫助每個家庭實現初級健康管理,做到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

2018年,曾有挪威醫學專家在瞭解奧倫達後,多次對劉向陽發出邀請,請他把奧倫達部落複製到挪威,在當地小鎮傳播吃動心的健康理念。

國際專家的評論紛至沓來。“經多國聯合研究,高血壓可以通過科學運動,健康飲食,平衡的心態等健康生活方式降壓,收舒壓降低8-6mm,就會造福億萬高血壓患者,美國已經開始實踐這項研究,奧倫達部落在健康促進方面可以起到樣板和引領作用,值得推廣,因為世界需要知道奧倫達。”來自美國賓大佩爾曼醫學院的醫學終身教授、前美國內科學院主席傑克-恩迪在第四屆泊愛心身醫學高峰論壇上表示。他給劉向陽“佈置”了個任務:讓更多人知道奧倫達式的健康生活方式。

劉向陽:健康促進者的平衡“術數”

▲傑克-恩迪在第四屆泊愛心身醫學高峰論壇上發言

因為這份難能可貴的肯定與理解,劉向陽現場紅了眼眶,朗聲應承下來:“一定不遺餘力。這就是我們要做的事。”傑克-恩迪可能不知道,劉向陽本就是奧倫達的首位健康促進者。

緣起初心,自有術數。奧倫達的健康基因來自劉向陽,而劉向陽的大健康構想緣於他二十多年的求索與影響。正如HTO的定義所描述的那樣:健康促進者是用生命來影響生命,真正活出健康的理念,去影響和帶動身邊的更多人獲得健康的生活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