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6 八旗管领:清代辛者库人与包衣制度简史

在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风潮之时,圣祖玄烨曾经训斥责骂皇八子胤禩:你处心积虑、钻营皇储,不过是辛者库贱妇所生,没有资格觊觎帝位。这句话对亲儿子来说,可谓相当恶毒、不讲情面了,戳中了胤禩出身低微的软肋。

八旗管领:清代辛者库人与包衣制度简史

皇八子胤禩

那么,老八胤禩母亲卫氏家世如何呢?胤禩的母亲卫氏出身于满洲正黄旗,父亲是正五品内管领阿布鼐,属内务府辛者库人。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卫氏生下胤禩,但没有资格带。三十九年十二月,才被册封为良嫔,不久后晋封为良妃,是清朝首个出身内务府管领而得封妃位的后妃,可谓旗下辛者库家族中的佼佼者。但是相比于军功显赫的旗主家庭,政治地位无疑比较卑贱,故而胤禩在这方面一直是比较自卑的,行为上只能如屡薄冰。

流放宁古塔和发配辛者库是清代常见的两种惩罚,也被各类影视剧不断演绎建构。整个清代200多年,包衣是一种特殊的家仆,在性质上属于人身领属制度。从包衣成员的来源和管理上,清代早期可分为佐领下人、管领下人和庄头人三类。其中,上三旗的包衣由朝廷内务府管辖,服侍皇室;下五旗的包衣分属下五旗的王公贵族,服侍所在的旗下。康雍时代的年羹尧,隶属于汉军镶黄旗,就是包衣中的佼佼者。

八旗管领:清代辛者库人与包衣制度简史

年羹尧

辛者库为满语Sin Jeku之音译,在史籍文献中亦称为身者库、新者库或薪者库。辛者库人是包衣最重要的来源之一,就是上文所说管领下人,分为内在和外入。内在就是原有的辛者库人,外入就是后来罚入的辛者库人。与典型的包衣制度类似,辛者库可以分为内务府辛者库,即上三旗辛者库,称为内管领;王公府第之辛者库,即下五旗辛者库,称为府属管领。

辛者库制度存在一个源流与演变。天命七年(1622)正月初五日,清太祖努尔哈赤谕:辽东所获养猪之汉人,及绣匠等有用之汉人,收入辛者库牛录。清廷入关之后,辛者库人(sin jeku)即被称为管领下食月米之人,意为“斤(金)斗粮食”,这个组织下的奴仆被称作sin jeku jetere aha,即“食斤斗粮食的奴仆”。可见,辛者库的最初形态,是对异族、战俘、工匠和罪犯的统一管理组织,并非是单纯的贱民机构,而是一种制度。

八旗管领:清代辛者库人与包衣制度简史

八旗通志

后金政权确立之后,统治者将犯罪的官员发入辛者库,是一个游牧民族的惯例,可以看作犯罪株连和奴隶制的延申。一开始,罚入辛者库仅仅针对旗人,后来扩展到汉人。根据《八旗通志初集》记载:天聪四年二等参将雍舜,曾缘事革,没入辛者库,给贝勒家。

康雍时期,不少犯罪的旗人及家属被罚入辛者库为奴,此后“入辛者库”成为此时惩处犯罪旗人的重要方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辛者库演变为八旗之下的一种旗人组织——管领。实际上,清代辛者库人绝大多数并非罪籍,且可以入朝为官,自称奴才是一种荣耀,表示是自己人、亲切。

身份制度是一种禁锢,老子英雄儿好汉,父亲卖葱儿卖蒜。但是,在制度框架下,也有不少如鱼得水者。根据各类档案及资料显示,辛者库出身者职务很多样,不少还位居人臣高位,或者领了肥缺,比如大学士(百龄),内务府总管(来保),都统(迓图),杭州织造(孙文成),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元梦)。辛者库的秀女,也属于旗籍范畴,可以进入宫廷服务,给家族带来巨大的资源,幸运的还可以晋身为帝王嫔妃。根据嘉庆《大清会典》中的记载:

凡管领下俱为辛者库人,其无官地者,十岁以上为一口,月给粮三斗六升;十岁以下为半口,月给粮一斗八升;至从前缘罪入辛者库人,其口粮一体支给。

辛者库人与包衣奴才不同,那些罚没辛者库的官员,不可保留私人财产,必须听从主人调遣管理。据宗室奕赓的《寄褚备谈》一书的记载:辛者库乃半个佐领下食口粮人也,起初原系家奴,向例不许为官,内府俱贱视之。

八旗管领:清代辛者库人与包衣制度简史

影视剧的罚入辛者库

很明显,辛者库管领低于包衣佐领,口粮配给只有包衣奴才的一半。的确,相比于旗主身份来说,管领下的辛者库人是一种低贱的奴仆,与主人有着较强的人身隶属与依附关系,主荣俱荣主损俱损。当官的辛者库人与包衣奴才共同构成了清代官场派系的基础。 成为皇子、旗主、贵族们角逐权力的先锋官。

老百姓是仰望权力集团及其附属者的。在民间社会,“食辛者库”一度还演变为身份的象征,是很多底层民众梦寐以求的事情,并不是电视剧中演绎的那么惨。在康雍时期,缘罪发入辛者库人有两种类型:随派管领和安插庄屯。不同类型的辛者库人的地位存在显著差异。康熙年间,有庄头请求稽查各管领下人,“何项之人给食辛者库,何项之人不给食辛者库”,这种说法暗示了辛者库仅为管领下人中的部分群体。同时,管领下的非辛者库人包括了诸披甲人和有自耕田之庄头人等。

八旗管领:清代辛者库人与包衣制度简史

宫廷洗马桶

当然,有混得好的辛者库,也有混的差的辛者库,只有少数人是幸运的。大部分辛者库进入皇宫及王公府第之后,一般从事那些贱役苦差、备各公事需用驱使,如糊饰扫尘、三殿除草、清除积雪、运送米面粮油、担水、运牛乳、木柴及玉泉山水、造办酱醋、饼饵、茶汤及淘洗果品,司管灯火、采买杂物、承应各处祭祀、看守陵墓、牧放牛羊驼马等,人身自由比较小。《延禧攻略》中,魏璎珞被曾罚为辛者库贱奴。

在旗人奴才群体中,包衣、辛者库人、贱民奴婢、旗下家奴构成了四个层级,包衣最优越,辛者库次之,后两者是最低微的,家族人完全没有资格当选秀女和成为主子,也不具备抬旗的条件。而与包衣子女可以和主子通婚不同,辛者库妇人多数处理杂务,比如制作祭品、针线活、打洗脸水等。宫廷及王公贵族府邸的管领下妇人,多数为日常清洁起居的职责,子女也必须侍奉主子,自主性比较低。如果没有被主人相中,出头机会相对比较低。

八旗管领:清代辛者库人与包衣制度简史

大清会典

康熙之后,辛者库人还包括了各个地方旗人中的鳏寡孤独、无力耕种者、无自耕田之庄头人、城内及陵上匠役人、因罪抄家罚入旗下者,抄家犯罪者往往以汉族人居多,享受照顾者以旗人居多,发展为一种相当复杂的社会系统。整体来说,上三旗辛者库人高于下五旗辛者库人,京师辛者库人高于盛京辛者库人,城内辛者库人高于皇庄辛者库人。

乾隆之后,八旗制度衰落,生计艰难,管领下人中的辛者库人比例越来越高,到了嘉庆时代,干脆就把管领下人称为辛者库人,家奴性质愈发淡化。根据《内务府则例·会计司》记载:

盛京三旗辛者库人及福陵、昭陵辛者库人丁,十岁以上者为一口,月给粮一斤斗;五岁以上者为半口,月给粮半斤斗。

如此可见,辛者库发展为对八旗制度的弹性保护,也是维持着旗人生计的福利制度,是朝廷经济支出的大项之一。

八旗管领:清代辛者库人与包衣制度简史

丫鬟小姐们

锐意改革的雍正皇帝登基之后,清查土地,整顿吏治,大量官员被罚入辛者库,也促进了辛者库人数量的增多,而且从奴隶性质向劳役惩罚转变,辛者库人慢慢有了政治权益,可以为官捐纳,改变身份了。因此,到了乾隆年间,除了皇宫之外的辛者库,成员构成已经相当复杂:

王公等府属佐领,有分给之满洲、盛京随来之满洲、乌喇满洲、辛者库满洲、辛者库汉人、旧汉人、旗鼓佐领下汉人、另记档案汉人、匠役汉人、校尉汉人、投充汉人、抚顺汉人各名色不同。

总而言之,辛者库作为清代朝廷一个旗人管理体制,与包衣制度逐步合流,共同维持着八旗及佐领这个帝国集团。清代政治早期的游牧性、原始性,到了嘉庆之后逐步消退,在制度模式上成为中国传统的集大成和落日余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