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元稹有诗词云: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什么意思?

仁医刘郎YC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出自元稹的《遣悲怀三首·其二》,全诗如下: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身后意 一作:身后事)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这是元稹在妻子韦丛去世后,为亡妻写的一系列悼亡诗中的一句。

元稹24岁时被授予校书郎,娶20岁的世家名门闺秀韦丛,夫妻共同生活了七年,元稹31岁时,韦丛因病去世,元稹悲伤不已,为亡妻写了一系列悼亡诗。在诗中,回忆了与妻子贫贱相依,不离不弃的琐粹生活,可以看出元稹对妻子韦丛情真意切,心怀感激。

《遣悲怀三首·其二》主要描写了妻子去世后,元稹自己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

首联说曾经戏言自己和妻子身后的安排,没想到这么快就到来眼前,从“戏言“二字可以推断出夫妻二人日常感情甚笃,“戏言“的内容我们可以猜得出可能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生前同枕,死后同穴”等话。令元稹万万没想到的是,短短几年,这样的戏言竟然成真。

颔联接着说自己对待妻子遗物的态度:将妻子生前穿过的衣裳施舍出去;将妻子做过的针线活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不忍打开。元稹之所以这么做,明显是怕自己睹物思人,他想用这种办法来断绝自己对妻子的思念,然而,这些做法恰恰证明他根本就无法消除自己对妻子的思念。

颈联先写自己对待昔日婢仆的态度,因思念妻子,对曾经伺候过妻子的婢仆格外怜爱。读到这一句,谁还能再怀疑元稹对妻子的真情呢?所谓“爱屋及乌”,在那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里,是什么样的深情厚谊能让元稹对伺候过妻子的婢仆充满怜爱呢?就是因为她们曾经无怨无悔地陪伴照顾过妻子,看见她们,就像看见妻子一样。

妻子在时,元稹刚刚踏上仕途不久,日子还过得捉襟见肘,如今日子好转,并不缺钱,梦见妻子时,却见妻子的穿着一如既往般艰朴,于是每次多多烧些纸钱给妻子,希望妻子过得更好一些。字里行间,处处真情流露,元稹始终对妻子充满感激。

最后一句,把元稹对妻子的深情升华到了另一个高度,这也是这句成为名句的原因。生死离别本是人世间最普通不过的事情,没有谁能避免,然而,对元稹来说,曾经同甘共苦的夫妻一旦离别,对活着的他来说更加悲哀。

元稹的为人颇受后世诟病,原因不外乎她对表妹和薛涛的始乱终弃,但是,在正史的记载中,并没有一字有对元稹这些事情的描述,这些都是来自野史。我认为,即使这些记载是真的,也不能抹杀元稹对妻子的真情厚谊,从元稹的《遣悲怀三首》到《离思》,字里行间处处都是他的真情流露,如果没有真挚深厚的感情,是写不出如此真实的文字的。如果仅仅是无病呻吟,也难以感动千千万万的后来人。


石径斜


元稹,著名情诗王子之一。他的情诗中,写给亡妻的悼亡诗尤其情真意切,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题主提到的这两句诗同样也是悼亡诗,出自《遣悲怀三首(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元稹妻子韦从

公元802年,一介书生元稹攀上了高枝,迎娶了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儿韦从。韦从虽出身名门,但心甘情愿嫁给元稹过穷日子。可惜好景不长,结婚7年后,韦从病故。大约2年后,元稹思念亡妻,含泪写下三首悼亡诗,这是其中第二首。

原诗解读

当年“我们”开玩笑,谈及种种死去的情景,不幸言中,今天都成为残酷的现实。因为害怕睹物思人,你穿过的衣服,“我”都送给了别人,基本上看不到了;你缝补衣服用过的针线“我”还保持着,但是一直不敢打开,生怕又悲痛难忍。

因为对你的爱,“我”对侍奉过你的婢女、仆役也有深情的怜爱。常常梦到你,梦醒后便给你少一些纸钱。“我”也知道生死离别是在所难免,但是想到你以前陪“我”度过的那些穷苦日子,就会十分悲伤。

赏析

从诗句来看,满满的情真意切。玩笑不幸变成现实,送掉了衣服又还保留针线,复杂的心情刻画得细腻而深刻。爱屋及乌,因爱亡妻而怜爱下人。现在日子好过了,但是亡妻没能一起享受,想弥补她却终究不能如愿,只能送上一些纸钱。

题主问题所涉及的尾联,我们重点看看。“诚知此恨人人有”,一声叹息,写尽了元稹对亡妻深深的愧疚和遗憾:对他的亏欠永远无法弥补,尤其是作为多年的贫贱夫妻,妻子下嫁,没过上好日子就匆匆离去。元稹把夫妻之间的遗憾扩展到贫贱夫妻的悲哀,内涵得到提升,有意无意之间提醒了世间的贫贱夫妻要珍惜对方,珍惜现在。

扩展:诗中的痴情男,却言行不一

从全诗看,元稹真是个痴情种,妻子去世两年了还是思念不已。然而,大家可能想不到,写这首诗的时候他已经续娶了一位叫安仙宾的女子,而在安仙宾之前,他还跟大唐才女薛涛搅到一块,最后抛弃薛涛娶了安仙宾。

更狗血的是,妻子去世不久,他写下“取次花丛懒回顾”(看到别的女子,我都没心思看),然而他主动搭上薛涛的时候离妻子去世仅有半年,不得不说,元稹对妻子仅仅是愧疚而已,他对妻子的爱并没有诗中体现的那么浓烈,那么真挚。


零点拾韵


问题:唐朝元稹有诗词云: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什么意思?


前言

元稹有三首七言律诗悼念自己的亡妻,即《遣悲怀三首》,和杜甫的《秋兴八首》类似,这几首诗不要割裂开欣赏。

其实题主的问题中,最令人思索的是“恨”这个字,这个人人有的恨是什么意思呢?


一、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诗词中常有这种文法,前面设局,后面回答。

我先欣赏一下这组诗的第二首: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元稹对于亡妻的留恋与不舍。佳人逝去,但是当年的说过的那些话还历历在目,仿佛都应验了一样。衣服都已经施舍出去,针线还保留着。因为爱屋及乌,所以对于仆人婢女还依旧爱惜,梦中回忆夫人,醒后烧纸钱。

后面两句是的探讨: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这个恨,是指阴阳两隔的生离死别。后面“贫贱夫妻百事哀“,从上下句的结构来说,似乎也是一种对于恨的解释。

这首诗中,并没有写“贫贱 ”的状况,如果单单看这首诗,其实““贫贱夫妻百事哀“是有些突兀的。

但是作为组诗来说,这句却是联系两首诗的纽带,因为“贫贱”生活其实是第一首写的。


二、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遣悲怀的第一首,写了当年“贫贱夫妻”的生活: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这首诗中间四句写了当年小夫妻生活的窘迫,为了喝酒需要卖掉老婆的金钗,吃的是野菜,烧的是树上飘下的落叶。

第二句写的“百事乖”,与第二首的“百事哀”,有相似处,乖,指事事不顺。作为朱门千金,嫁给了元稹这个穷小子,生活的质量一落千丈。

因为“乖”,所以“哀”,但是这种哀更像是元稹自己对于妻子的愧疚。对于任劳任怨、不辞辛苦的妻子,元稹深情地用了一个“甘”字: 野蔬充膳甘长藿。

妻子的早逝,令元稹叹息: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同时更为遗憾的是,元稹俸钱过十万以后,妻子应该享福的时候,却只能“与君营奠复营斋”了。

第一首写了贫贱夫妻的生活,与元稹对于妻子的愧疚。这也是“此恨”中的一层情感。



三、邓攸无子寻知命

元稹第三首遣悲怀写道: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元稹的妻子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儿,20岁时嫁给22岁的元稹(元稹二十二岁), 小夫妻渡过了七年艰苦却幸福的生活。当元稹的事业开始起步时,韦丛离世。

元稹在第三首诗中,透露出了另一个遗憾的事情:邓攸无子寻知命。从诗中的典故可以看出,韦丛与元稹之间,并没有留下子嗣。

韩愈在给韦丛写的《墓志铭》中,也没有写韦丛是否有子:

选婿得今御史河南元稹。稹时始以选校书秘书省中,其后遂以能直言策第一,拜左拾遗,果直言失官;又起为御史,举职无所顾。夫人固前受教于贤父母,得其良夫,又及教于先姑氏,率所事所言皆从仪法。年二十七,以元和四年七月九日卒。卒三月,得其年之十月十三日葬咸阳,《监察御史元君妻京兆韦氏夫人墓志铭》

元稹在其他的诗中,写过自己夭折的女儿,有一首写道:嘱云唯此女,自叹总无儿。



结束语

元稹的三首诗中,写了自己与妻子的生离死别之恨,还写了同苦不同甘的愧疚,也写了没有子嗣的遗憾。这是元稹和韦丛的三重恨。

诚知此恨人人有,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规律,贫贱夫妻“百事哀”,就有元稹夫妻生活特有的痕迹了。

@老街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