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探寻云南古建筑:大理古城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海拔2090米,东邻楚雄州,南靠普洱市、临沧市,西与保山市、怒江州相连,北接丽江市。

探寻云南古建筑:大理古城

大理市,大理白族自治州地级行政区首府。管辖8个县以及漾濞、巍山、南涧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大理市是古代南诏国和大理国的都城,作为古代云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长达五百余年。1982年,大理被中国政府列为第一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探寻云南古建筑: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东临碧波荡漾的洱海,西倚常年青翠的苍山,形成了“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的城市格局。从779年南诏王异牟寻迁都阳苴咩城,已有1200年的建造历史。

探寻云南古建筑:大理古城

探寻云南古建筑:大理古城

洱海

现存的大理古城是以明朝初年在阳苴咩城的基础上恢复的,城呈方形,开四门,上建城楼,下有卫城,更有南北三条溪水作为天然屏障,城墙外层是砖砌的;城内由南到北横贯着五条大街,自西向东纵穿了八条街巷,整个城市呈棋盘式布局。

探寻云南古建筑:大理古城

探寻云南古建筑:大理古城

建筑布局

大理古城东西宽约1000余米,南北长约2000余米,城池的布局为棋盘式,南北城门相互对称,而东西城门相错,南北有五条街,东西有八条街构成了大理城主要道路格局。城市的中心偏西,南北轴线不居中,形成了西重东轻的城市布局。而东西城门相错,是采用了白族建筑中的“东西南北不取中正”的原则。

探寻云南古建筑:大理古城

探寻云南古建筑:大理古城

城内房屋皆土木结构瓦顶民居,街道大多由青石板铺设而成。城内建筑风格统一、尺度合宜、市容古朴。街道四周街街流水,户户养花。街巷中的一些老宅,花木扶疏,“三家一眼井,一户几盆花”的景象。城内依然保存着大量的明清以及民国时期的建筑,寺庙、书院、教堂等古建筑点缀其间,如蒋公祠,杜文秀帅府遗迹,天主教堂等古迹。

探寻云南古建筑:大理古城

探寻云南古建筑:大理古城

最古老的建筑--南城门

大理古城中最古老的建筑是南城门,距今600多年的历史,城楼为重檐歇山顶建筑,是古代殿式建筑的典型代表,是大理古城的象征和标志。

探寻云南古建筑:大理古城

城门上“大理”两字最早来源于南诏国第十一世王“世隆”的国号,当时世隆极力倡导佛教,广建寺庙,兴起学习中原汉文化之风,想以礼治国,所以当时的“礼”是礼貌的礼。现墨迹为大文豪郭沫若先生于1961年亲笔题写。

探寻云南古建筑:大理古城

文献楼

文献楼位于大理古城南门外一公里,素有古城第一门之称。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楼额悬挂云南提督偏图于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所题的“文献名邦”匾额,故名文献楼。文献楼是官府迎送达官贵人的门户。文献楼为两层歇山式土木石结构的镝楼,具有典型的白族建筑特色。

探寻云南古建筑:大理古城

古城的中轴线--复兴路

复兴路作为古城的中轴线,贯穿南北,商业氛围浓郁。同时,南门、杜文秀府、古南诏的“天下第一楼”五华楼、文庙等众多景点都在这条中轴线上。复兴路两边的的建筑,仍保存着少数民族的特色。

探寻云南古建筑:大理古城

探寻云南古建筑:大理古城

1922年古城街道

杜文秀元帅府

杜文秀元帅府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原为云南提督府衙门。1856至1872年杜文秀起义军占领大理城时,在此地设元帅府。起义失败后恢复为云南堤督衙门。现仅存议事大厅、大门、南城墙、二门。议事厅殿上挂有杜文秀手书对联:天生英雄夺回汉朝世界,地出豪杰戳破胡儿乾坤。

探寻云南古建筑:大理古城

杜文秀(1828—1872),永昌(今保山)回族人。1856年10月17日被推举为云南回族穆斯林起义大元帅,建立政权。1872年,清军进攻大理,杜文秀于1872年12月26日被杀,起义失败。杜文秀墓现位于大理下兑村,原墓建于1872年,1983年重修。

探寻云南古建筑:大理古城

五华楼

大理五华楼又叫五花楼,是古代南诏王的国宾馆,官方聚会宴请贵宾的地方,高达五层,可容万人站立。大理五华楼最早修建于唐代,历经千年沧桑,多次被焚毁和重建。现五华楼重建于1998年,是一座高二十多米的四层建筑,第一层为台座,上面三层为楼。

探寻云南古建筑:大理古城

探寻云南古建筑:大理古城

1922年,外国人洛克拍摄的大理五华楼

南诏

南诏国(738年-902年),古代国名,是八世纪崛起于云贵高原的古代王国,由蒙舍部落首领皮罗阁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建立。隋末唐初洱海地区有六个实力较强的小国,被称为六诏。公元737年南诏王在唐王朝的支持下,统一了六诏,建立了南诏国,历时253年。

探寻云南古建筑:大理古城

和中后唐并存的南诏国

文庙

大理文庙始建于明代初期,几经变迁和拆毁,2014年恢复重建。大理文庙是大理古代兼具府、县双重身份的先师庙,是大理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大理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文献名邦”的历史见证,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和建筑价值。

探寻云南古建筑:大理古城

文庙主要建筑完成于明洪武年间,后经多年修葺,扩建,形成了规模宏伟的古建筑群。大理文庙现在只余大成门后古建筑保存完好。大理文庙的建筑造型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体现了晚清大理殿堂式建筑风格,具有大理白族建筑艺术的特点,是独具特色的珍贵历史文化遗存。

探寻云南古建筑:大理古城

文庙,是纪念祭祀我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在历代王朝更迭中又被称作文庙、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文宣王庙,尤以文庙之名更为普遍。孔庙或文庙其数量之多、规制之高,建筑技术与艺术之精美,在我国古代建筑类型中,堪称是最为突出的一种,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探寻云南古建筑:大理古城

山东曲阜孔庙(文庙)

基督教堂

大理古城教堂位于复兴路与平等路交叉处,始建于1904年6月,当时称为 “中华基督教礼拜堂”。教堂主体结构为土木结构、四撇水瓦屋顶,保持着西欧教堂的风格,又具有浓郁的白族建筑特色,是一座中西结合式教堂。

探寻云南古建筑:大理古城

教堂南北向长26米,宽12米,能容纳200多人同时礼拜,教堂内有着浓厚的宗教文化氛围,中间横匾上写着“斯为上帝驻驿之所务宜肃静”,横匾中下方有一块方形木板写有 “爱”字。教堂钟楼悬挂一大钟,重约150公斤,伦敦制造。

探寻云南古建筑:大理古城

5.武庙是古城内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供奉关羽,是武文化和财富崇拜的象征。武庙又称关帝庙,是祭祀以忠义传世的三国名将关羽的庙宇。大理古城武庙是本主武庙,它始建于明朝洪武十七年,几乎与古城同龄。庙宇曾多次毁于兵灾,又历经恢复。现在武庙是在史存武庙基础上恢复重建的。

探寻云南古建筑:大理古城

武庙照壁,已经屹立了600多年,它长21米、高8米,是当年大理尚“武”精神的见证者。照壁具有装饰、辟邪和反射阳光的作用,白族人用智慧留住了阳光。

探寻云南古建筑:大理古城

关羽,三国名将,一位武功盖世、高风亮节,集中、孝、节、义于一身的历史人物。他还有“治病救灾、驱恶辟邪”,“庇护商贾、招财进宝”的神力,所以被奉为武财神。大理的这座关羽的座像是世界上最高的关羽坐像,有5.6米高。一般关羽的坐像有两种姿式,一种是手持青龙偃月刀,另一种就是现在看到的叫夜读春秋。关帝庙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并与后人尊称的“文圣人”孔夫子齐名,被人们称之为武圣关公。

探寻云南古建筑:大理古城

红龙井

红龙井,位于大理古城西南部,西起古城西城墙,东连古城复兴路,全长仅数百米。红龙井有条清溪常年流淌,形成“清泉石上流”的美景。

探寻云南古建筑:大理古城

红龙井还建了“玉白菜”、“十二生肖”、“叠水台”、“石拱桥”等景观,清渠边栽种柳树、桂花、柏树、榕树等树木,到了秋季桂花开放,秋风中送来阵阵桂花香气,使红龙井显得更加优雅脱俗,是大理古城建设中最成功的典范。

探寻云南古建筑:大理古城

蒋公祠

蒋公祠是祭祀清代将领蒋宗汉的祠堂。 清王朝为褒奖蒋宗汉镇压杜文秀起义等功,谥壮勤,于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在四牌坊下建祠,称蒋公祠,辛亥革命后改为鹤庆会馆。现为中和幼儿园。蒋公祠建筑为南北向,祠一进两院,入门为广场。中为过厅,后为正殿,东西厢房各三间,后院四面存耳房各二间,总面积1100平方米。

探寻云南古建筑:大理古城

大理天主教堂

大理古城天主教堂坐落在大理古城人民路一静谧的胡同里,建于1927年。 天主教正式传入云南是在明末清初之际。古朴中融合着中国传统和白族建筑艺术风格的教堂——圣三堂,以建筑结构造型的独特风格、雕刻艺术之精湛、中西建筑之交融而蜚声海内外。

探寻云南古建筑:大理古城

教堂从正面看酷似一条遨游的巨龙,昂首摆尾;从侧面看像一艘硕大的船。教堂北面墙壁布满了古老而优秀的西洋画,南面墙壁被一幅幅俊秀的中国山水水墨画所镶嵌,正面三幅画,中间一幅是教堂的微缩,记载了它的历史和风采。整个教堂墙壁有六十多幅画,两种不同的文化艺术,两种不同的建筑风格在这里巧妙而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美妙的享受。室内面积600平方米,可容纳500多人。

探寻云南古建筑:大理古城

天主教、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的关系与区别

探寻云南古建筑:大理古城

三月街

“月街”,即大理三月街,又名“观音市,也叫大理三月会,现在叫三月街民族节,是白族盛大的节日和街期。三月街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民族传统盛会,它既是云南西部最为古老而繁荣的贸易集市,也是大理州各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民间文艺体育大交流的盛大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开始在大理古城西门外举行,会期七天至十天。2008年6月7日,大理三月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探寻云南古建筑:大理古城

探寻云南古建筑:大理古城

探寻云南古建筑:大理古城

三月街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民族传统盛会,三月街街场在大理市古城西城门外,街场占地90亩。其主要内容是:

1.进行物质交流,包括大宗药材的交易,其次是大牲畜买卖,再次是云南各地的土特产品都在月街上销售;最后是其他生产生活用品交易。

探寻云南古建筑:大理古城

2.举行规模宏大的民族体育交流活动和文艺表演活动,包括在月街街场举行各民族赛马、射箭、摔跤、射击比赛,大型民族文艺表演、民间文艺调演等。

探寻云南古建筑:大理古城

3.各少数民族美食品尝的盛会,月街上,别具地方民族特色风味的各种小吃让前来赴街的人留连忘返。小吃大体分为生、冷、熟食三大类。

探寻云南古建筑:大理古城

4.月街期间,大理古城各户置花木于门前,搭“花山”于街市。

探寻云南古建筑: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民居

建筑是一部凝固的历史,历史文化是建筑的灵魂中国的建筑由于地域、民族的不同,建筑的形式、风格、装饰受当地文化的影响,也各有特点,这些风格和特点是建筑的灵魂。

探寻云南古建筑:大理古城

大理民居建筑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合理的建筑布局,在布局方面较有代表性的是利用当地石材建造的冬暖夏凉的土库房,气派通畅、布局合理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阁楼等。

“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是白族民居建筑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型式。三坊每坊皆三间二层,正房一坊朝南,面对照壁,主要供老人居住;东、西厢房二坊由下辈居住。正房三间的两侧,各有“漏角屋”两间,也是二层,但进深与高度皆比正房稍小,前面形成一个小天井或“一线天”以利采光、通风及排雨水。

探寻云南古建筑:大理古城

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布局模型

探寻云南古建筑:大理古城

探寻云南古建筑:大理古城

四合五天井

“四合五天井”是一种比较标准的中国式四合院。各个漏角的天井根据耳房功能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辅助功能区,然后再连接到中央大天井。比如作为入口的小天井是入口天井,可以在里面做影壁,做假山水池、景观。厨房的小天井则可以晾晒食材和堆放柴火,十足一个地主家的派头。

探寻云南古建筑:大理古城

白族民居:四合五天井布局模型

探寻云南古建筑:大理古城

探寻云南古建筑:大理古城

走马楼

而所谓走马楼,是指二合,三合或是四合的院落,省去漏角,把房屋交汇在一起,而且常修有连通各楼的走廊。人们觉得走廊四周连通,甚至骑马都可以通过,故称走马楼

探寻云南古建筑:大理古城

探寻云南古建筑:大理古城

探寻云南古建筑:大理古城

2.清淡素雅的色调,青瓦白墙是民居建筑的主色调,与苍洱景观溶入一体,相得益彰。富丽堂皇的大门装饰和庄重灵气的照壁装饰。流畅的建筑屋面装饰,形式多样的屋脊。丰富多彩的后檐墙装饰及两二山墙间的腰檐装饰,特别是内涵丰富的山墙装饰和山尖的装饰。精雕细凿的建筑门、窗、露明构件吊柱、雀替、花板、花枋、走廊、天花的装饰及精湛的石雕、砖雕工艺,形成大理地区具有浓郁地方民族文化特色的建筑特点。

探寻云南古建筑:大理古城

探寻云南古建筑:大理古城

3.大理民居建筑中的封火山墙面积大,大理先民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许多形式多样的山墙装饰造型,山花装饰是大理民居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具有鲜明的个性。

探寻云南古建筑:大理古城

4.门楼是白族建筑的精华。特别是大户人家的三滴水门楼,集白族建筑艺术之大成。白族门楼的基本造型有“一滴水”和“三滴水”两种。“一滴水”门楼即普通的坡屋面式,为一般民居所用;“三滴水”门楼则宏伟壮观,有精致的斗拱重叠,双层上翘,飞檐串角,殿阁式的造型,再以泥塑、木雕、彩画等材料组成一座串角飞檐。白族民间把“三滴水”门楼称为庭院的“龙头”。门楼是整个白族民居建筑中的精华部分,也是最能体现白族文化的建筑。

探寻云南古建筑:大理古城

三滴水,滴水是古建筑瓦作术语名称,俗称滴子,筒板瓦屋面瓦件之一。底瓦垄的檐头瓦,比普通板瓦多一个如意形的“滴唇”,用以防止雨水的回流。三滴水:是指古建筑三层檐屋顶形式建筑的名称,多用于歇山式楼阁建筑。

探寻云南古建筑: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一座兼具自然美景和人文气息的古城,舒适而又几乎没有都市气息早已被文青们瞄准了,属热门隐居地,可谓丝们的天堂文青们的乌托邦小清新们的天空之城,这是一座文化包容性很强的古城。山水环绕,淳朴安详是公认的田园城市, 被认为是最美隐居之地。

探寻云南古建筑:大理古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