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3 《知否》之明蘭:少年時期的傷害,是成長過程裡很難過去的坎

01

因為衛小娘的離世,明蘭瞬間長大,明白了世情冷暖,更是明白了人心險惡——看似和和氣氣一家人,因為嫡庶之別,有著太多的齷齪。

幸好,盛老太太是個明白人,自然知道沒有了母親的明蘭,無論是將明蘭寄養在哪裡,都得不到最好的照顧。

為了照顧明蘭,她把明蘭接到了自己身邊,讓盛紘偏愛墨蘭的打算徹底落了空。

一直想不明白,盛紘為什麼會那麼偏心,如果不是老太太堅持,也許明蘭連書都沒得讀。雖然愚笨如我,也聽說過封建社會的嫡庶之爭,但是同樣是女兒,卻這樣卻別對待,在我的立場上,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覺得有點說不過去。

不得不說,沒媽的孩子真的很可憐。

因為小時候不堪回首的過往,隨著年歲漸長,自然明白自己在家裡的處境,也就一直貫徹著小時候母親對她“不要冒尖出頭”的教誨。

誠然,少一輩的幾個姐妹中,除了已經出嫁的華蘭之外,墨蘭的母親最受盛紘寵愛,連帶著墨蘭也最得寵;如蘭是盛府嫡女,地位遠比其他姐妹高得多。

相比而言,明蘭只有她自己,雖然她一直在老太太身邊長大,但是老太太畢竟不是盛紘的生母,盛紘對老太太的尊敬,也只不過因為礙於老太太當年的主母之位,並非發自真心的孝順。

《知否》之明蘭:少年時期的傷害,是成長過程裡很難過去的坎

視頻截圖

02

從小到大,在盛家這個等級森嚴的家庭裡,明蘭一直謹小慎微地活著,生怕一個不小心衝撞了別人,重蹈母親的覆轍。

所以,就算在學堂裡,她也什麼不爭。

說實話,我甚至懷疑,明蘭的字之所以寫得不好,也是因為害怕“冒尖出頭”遭來別人的嫉恨。

裝傻的人,其實未必就是真傻,這句話放在明蘭身上最為合適不過了。

那次齊衡丟了隨身的帕子,變得緊張萬分,餘嫣然百思不得其解,可是明蘭三言兩語就說出問題的嚴重性。

而且,當大娘子從素琴那裡搜出了帕子,為了盛府的面子,就對素琴大加責罰。一番簡單推理,明蘭斷定素琴一定是個背鍋俠,並且想好的萬全的法子去解救素琴。

這樣的心機智慧,就連齊衡也要說一聲佩服。

很多時候,為了劇情需要,很多故事的主角旁邊,都有一個笨拙的配角,來增加主角的光環,《知否》也不例外。

小桃這個丫鬟,就是這樣的存在。

尤其是那次,明蘭因為字寫得不好,被罰抄書的時候,如蘭讓她給自己繡荷包,小桃說可以用繡荷包去跟如蘭交易,但是明蘭馬上就指出這繡荷包的事情不能來交易,因為繡荷包這件事就是如蘭用自己嫡女的身份說下的命令。

“我這兩個姐姐,我不敢求她們做什麼,只要她們不害我,就是對我最好了。”這樣的通透,看起來都讓人覺得心酸。

03

因為自知身份地位的差異,就算在感情上,明蘭也不與人相爭。

齊衡和她們三姐妹一起讀書,如蘭和墨蘭都親切地喚他元若哥哥,明蘭卻一直稱他小公爺,可以拉開兩人之間的距離,免得遭人嫉恨。

面對小公爺這個京城第一美男子,少女明蘭自然很喜歡,可是她知道,如蘭和墨蘭也喜歡這個男子,為了保全自我,她自然不願與之相爭。

只是,齊衡最喜歡的卻是明蘭。

明蘭被罰抄書那一次,齊衡主動提出要幫明蘭,更是為了緩解明蘭的思鄉之苦,給明蘭送去了菱角。

不僅如此,他更是送給了明蘭兩支名貴的筆,說筆好一些就會把字寫好,其實,我們誰都看得出來,這些話不過是藉口而已,真實的情況是他喜歡上了她。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幸福,明蘭不僅沒有欣喜若狂,而是更加理智地看待兩人之間的關係——

“有的事不行就是不行,天生就是不行,最好是別指望。”

“小公爺就像是雄鷹,雄鷹矯健,是飛在崇山峻嶺上;我只是屋簷下的雨燕,遠遠看一眼就行了,既然沒生在同一個窩裡,也別指望能與他同行。”

小小年紀的姑娘,本該是豆蔻年華充滿幻想,可是在面對個人感情的時候,卻有這樣冷靜理智的分析,這樣不當有的成熟,出現在明蘭身上,著實令人心疼。

《知否》之明蘭:少年時期的傷害,是成長過程裡很難過去的坎

視頻截圖

04

只是齊衡沒有想到,他送給明蘭禮物這件事,正好被如蘭看在了眼裡。

作為盛家的嫡女,看到眼前這一幕,自然不甘心,因為連她這個嫡女都沒有得到的東西,竟然被明蘭這個從來不被她放在眼裡的人給得到了。

不過說真的,我總感覺在如蘭那裡,根本就沒有把明蘭當作對手。

可是當如蘭看到墨蘭的時候,卻是一種棋逢對手的感覺,一個勁地互掐。不僅互掐,如蘭還把齊衡送給明蘭的毛筆奪過來作為懟人的道具。

看到如蘭拿出毛筆四處敲打的時候,連我這個局外人都覺得看不下去了——實在不知道盛家大娘子是怎麼教育孩子的,連最基本的處世道理都不懂。

面對這樣的欺負,明蘭不僅沒有反駁,還順著墨蘭的話說,就算自己拿這再好的筆,都不可能把字寫好,看著這樣委曲求全的明蘭,我的眼睛瞬間就酸了。

看著兩人的火藥味越來越濃,明蘭馬上做了決定,把兩支筆轉送給如蘭和墨蘭,一人一支。

曾暗自揣測,明蘭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心裡一定痛苦萬分。因為她說過,自己不敢對齊衡心存幻想,所以齊衡送她的這份禮物,對她來說,更是一份心裡寄託。

可是在這樣的家庭裡,為了護得自己一世周全,也只好把自己的這份心頭所愛轉送給別人,這樣抉擇,並不是一般人能做出來的。

05

看著此時的明蘭,總是不自覺地想起衛小娘,因為此時的她,跟她的的母親,著實太像了。

有人說,原生家庭的所有遭遇,都會刻在孩子的骨子裡,無論將來的他們怎麼成長,環境怎麼改變,那些童年的痕跡,都會始終存在,永遠銷蝕不了。

所以,那些生活在幸福家庭的孩子,大多陽光自信,因為他們從小都相信,這個美好的世界,就是因為他們而存在的。

而那些從小生活不幸家庭的孩子,那些年幼時受過的傷害,也會和他們如影隨影,就算將來他們被善待了,他們的個性也很難改變。

其實我自己也是這樣,因為年少讀書時,曾經無數次被人嘲笑諷刺,所以直到現在,源自我骨子裡的自卑始終在影響著我,就算有能力做好某件事的時候,也總會瞻前顧後,害怕一不小心又成為眾人嘲笑的中心。

我們承認後天會改變一個人,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很多從小不被善待的孩子,等到成年之後,也很難用善意去對待這個世界。

就算有,也是因為有人用愛撫平了他們內心的傷痛。

幸好時代變了,盛明蘭的悲劇不會再重演,但是每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大都有著這樣那樣的傷痛,無法言說的傷痛。

只願每個孩子,都能被善良以待,這樣的世界,才會是最好的世界。

《知否》之明蘭:少年時期的傷害,是成長過程裡很難過去的坎

視頻截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