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希特勒点名让日本攻打印度,日军10万大军,为啥打一仗就不敢打了?

冯忠泽


希特勒点名让日本攻打印度,日军10万大军,为啥打一仗就不敢打了?(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二战时期,日军把战火燃遍亚洲及其东南亚的很多国家,可以说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但是让人不解的是,残暴无情的日军却只在印度打了一仗就吓跑了,从此再也不敢踏入。

印度军队实力我们是知道的,装备落后,人员素质差,建国后曾被我们狠狠的教训过一番,很多人就很好奇,为何军日如此舍得派重兵侵略我们,而作为中国邻国的印度只是虚晃一枪就败退撤军了呢?

其实日本人的真正对手是英国人。

1943年苏德库尔斯克战役与日美瓜岛战役结束后,法西斯轴心国丧失了战场主动权,为了扭转不利局面,德国希望日本能在东南亚做些什么来帮助他们。希特勒点名让日本派遣军队进攻印度,以便遏制盟军的行动。

1944年3至7月日军对印度的英帕尔地区发动进攻,此战日军派出强悍的第15军出战,总兵力高达9.2万人。英印军派出第14集团军的第4、第33军迎战,并有中国远征军协同作战,该战役被称为英帕尔战役。

英帕尔是印度东部与缅甸交界地区的一座边境城市,位于吉大港通往印度东部阿萨姆邦的交通干线上。该城周围是曼尼普尔山脉,近郊是长40英里,宽20英里的英帕尔平原。 自英军兵败缅甸撤退至此后,英国人就把英帕尔建成了一个巨大的军事和后勤补给基地。

1944年3月8日,号称“小东条英机”的牟田口廉,率领第15军的3个师团共约10万人的兵力,赶着作为肉食给养品的大批活牛、活羊,渡过了印缅边界地区的钦敦江,拉开了英帕尔会战的序幕。

牟田口廉口出狂言,狂妄的说:“陆军现已达到天下无敌的地步,太阳旗将宣告我们在印度肯定胜利的日子为期不远了。”

日军第33师团和第15师团形成了对英帕尔的南北夹击态势后,4月上旬,牟田口廉让第33师团为主攻部队,逐步从东南向英帕尔推进。4月10日,日军攻占了英帕尔东南面的伯莱尔公路上的谢阿姆山口,英印军被迫退守直接俯瞰着公路干线的坦努帕尔。牟田口廉也认为胜利已经在望,企图在坦努帕尔突破防线。但是,由于日军忽视后勤保障,他的部队经连日激战,疲惫不堪,官兵们缺乏给养,口粮从出发时的6两降到4两、3两、1.5两,甚至0.3两,战斗力大为下降。而英印军却大不一样,他们每天除了获得基本生活物资外,还能得到诸如香烟、甜酒之类的物品。

日本的袭击恰逢印度雨季,暴雨使道路变得泥泞,日军开始传播疟疾和痢疾等疾病,据统计,日军至少有3万人感染此病。

图:牟田口廉

牟田口廉自作聪明的用猪马牛羊来作为运送物资的载体,这个操作我们乍一看却是没毛病,既省下了人力,在粮食都吃干净后还能吃动物的肉。此方法一提出,就被全军将士们所采纳,认为这位指挥官真是大智若愚啊!可是在现实的实践中,却因为这个方法出了大乱子。原来这些牲口在托送行李的时候还是好好的,可是远方一旦有了枪响,动物们就会各自逃窜,而它们身上的物质也因为牲口们的“跑路”而不知了去向。

英军第33旅旅长刘易斯.皮尤后来回忆当时日军的狼狈情形时说:"我旅置身于那些随带着大量伤病员撤退的日军部队及其最近的目的地--乌克鲁尔之间。敌军已不存任何希望,他们得不到食物,得不到药品,什么也得不到了。他们衰弱不堪,嘴里塞满野草。......在路上深可陷足的泥浆里,漂浮着日本兵的尸体。四下里零乱丢散的装备,正是不体面溃败的见证。......那些当初想成为印度征服者的士兵,现在从炮火下得以逃身,带着一身的疾病,正沿着无数条丛林小道,痛苦地向前挣扎前进着......。"

图:会战中被饿死的日本士兵

100000名日本士兵参加袭击印度这一仗,却只剩下3万人活着。此仗一败,日本再也不敢攻击印度了。

日本人对希特勒是非常佩服,认为他是一个有能力的有野心的有抱负的人。然而希特勒对日本人的评论却令人瞠目结舌,评论日本人就是一头猪,希特勒认为,正式因为日本的无能和愚蠢,才导致轴心国集团走向了灭亡。





葛大小姐


我是無月,感谢你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其实日本远征印度,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疯狂失去理智的又一表现。

纳粹德国为什么要日本攻打印度

日本攻打印度,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计划,而是随着战争的推进,轴心国临时的方案。

当时,纳粹德国的进攻已经被遏制,英美联军和苏联都开始在各自的战线上展开了反攻。

纳粹德国已经显示出了形势不妙的兆头,为了扭转这一被动局势,纳粹德国指定了疯狂的进攻印度计划,交给了疯狂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来执行。

纳粹德国计划日本先攻下印度,然后进一步向中东进军,对英军产生掣肘,削弱英美联军的进攻态势,最终为纳粹德国扭转局势打下基础。

日本疯了

日本为了这个计划,进行了讨论,最终,疯子们决定攻下印度。

当时的日本想要进攻印度是非常的不容易的,因为印度远的很,日本需要绕过中南半岛才可以到达印度。

但是疯狂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使劲一切手段,把部队拉到了印度。

1942年3月,日军便迅速占领了印度领土安达曼-尼科巴群岛。

中国人的功劳

到了1943年底的时候,日军开始攻取印度东部边境城市英帕尔,结果在英帕尔战役,被英国人打败了。

这场战役英国人之所以可以胜利,其实得感谢我们中国。

当时,丘吉尔看出了轴心国的阴谋,为了阻止日军通过印度这个跳板,对中东产生威胁,从而破坏在欧洲的军事行动,丘吉尔选择了与当时的民国政府沟通。

在了解到整个情况后,当时的中国尽管已经深受日寇的萘毒,但仍然努力对日寇的远征印度计划进行了阻挠。

首先,在日寇的补给线上,中国军人展开了积极的袭扰,导致远征印度的日寇最终弹尽粮绝。

而,中国更是派遣远征军进入印度,帮助英军作战对抗日寇。

中国前前后后付出了30万的兵力,终于将日寇的阴谋粉碎,当时,仅有不到一万人的日寇狼狈逃出了印度。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我是方圆,我来回答;

这场战役应该就是二战史上著名的“英帕尔战役”。

这场战役中,日军动用十万人攻向印度,却遭到大败,具体原因是什么呢?我们下面一起来看看。

1942年8月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印度各地引起了多次冲突,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英印当局近在镇压这场运动中打死了900多人,这大大导致了英印统治者与印度民族注意者及印度人民的关系趋向紧张。

所以在当时,英印部队中的印度士兵的军心已经动摇,他们都不愿意杀害自己的同胞,当时有超过4.2万人的印度士兵投到了鲍斯所领导的“印度国民军”旗下,反过来帮助日本人打英国人。

1944年3月8日,印度国民军的部队与缅甸日军一起发动了“英帕尔战役”,其目的就是为了打开印度的东大门,以便使得英印军队在英帕尔战役中取胜。

随后东南亚战局发生变化,盟军转入反攻,印度的危机才宣告结束。但是它所造成的影响却是在战后才真正显示出来。

以上便是英帕尔战役发生的一个大致背景。我们之所以要说这个背景,实际上是为了我们下文对一个人的出场而做铺垫。

此人是谁呢?

他便是英帕尔战役缅甸日军的领导者——牟田口廉也。

这个人的特点是,不重视客观形势,而只重视“必胜的信念”,具有主观主义的倾向。这是日本著名作家‘池田信夫’对他的评价。

我们知道,1944年3月英帕尔战役开始以后,随着战局的不断变化,其战况也变得越来越恶化起来,日军补给十分困难。按道理来说,此时的日军在面对这样的情况,就应该采取驻守防御的方式。但是日军却讨厌那种所谓的渐渐陷于不利局面的态势,于是便想用“决战”的方式一举挽回其败局。

这也就是所谓的“大胆作战”倾向。

如果你仔细观察二战史你会发现,日军所采用的这一战术倾向,实际上在二战末端就变得越来越明显。

此外,当时的缅甸与印度之间相距1000多公里,在没有任何后勤保障和补给的情况下,让十万人的部队在行军路线上自行补给。

其结果就是,在还没有到达目的地之前,就已经有很多士兵饿死了。但是当牟田口廉也还向时任首相兼参谋总长的东条英机请示时,东条英机还表示支持。并且一致认为“战斗不到最后一刻就不知道鹿死谁手”。

但是,所造成的的结果就是,26000人战死,三万多人饿死病死,兵力折损过半。而牟田口却没有被怪罪,反而一直苟延残喘到了战后。

英帕尔战役起于1944年3月15日,同年7月10日,日军大本营下令停止,这场战役历时四个月之久,以日军伤亡6.5万人,英印军伤亡1.6万人告终。

至于日军失败的原因,除了我们以上所说的,没有充足的补给以外,实际上最重要的,也是最核心的原因则是,日军内部组织决策的混乱性,以致于根本无法做出任何决策。

要知道,当时作为最高司令长官的日本天皇是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权力的,而天皇下属的参谋才是实际指挥作战的组织机构。

它们之间的工作流程大概是这样:参谋作为顾问只是通过自己所掌握的情报来下达命令,且不用负任何责任。接着,参谋通过参谋本部再不负责任地把命令下达给各方面的军队,让后军队再按命令实行……

不过虽说这样的组织容易形成决策混乱,但如果这中间若出现个别独裁式的领导人物的话,那么他所形成的的“气场”,就很容易影响整个组织机构,从而改变其方略。而我们上文所说的牟田口廉也正是这样的人。

但是,不重视客观形势,反而重视“必胜信念”的精神满足,这势必就会给军队带来重大创伤。

当然了,不考虑客观形势,而只是反复强调“预期”,这其实也不是牟田口的专利,它同时也是旧日本军的主观主义传统在作祟。

虽然士气会变得很高涨,但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也是无法取得胜利的。要知道,当时的英军可是日军的两倍,并且日军还是翻山越岭前来作战的,英军以逸待劳,自然能够取胜。

综上,便是日军在“英帕尔战役”中失败的原因。我们简单总结一下可归纳为5个小点:

  1. 日军兵力不足;

  2. 日军没有补给保障;

  3. 英军以逸待劳,而日军则是长途跋涉;

  4. 日军将领牟田口不重视客观形势,只是以“必胜信念”为主导。

  5. 日军高层决策的混乱性;

资料参考:《安倍经济学的妄想》、《英国通史》、《二战全史》等;

方圆文史


日本和印度打的这场战争,名字叫做英帕尔战役。这场战争被评选为英国影响力最大、得票最多的战役。

这场日本和印度打的唯一一场战争,开始的很草率,结束的也很鲁莽。

希特勒点名让日本攻打印度,日军10万大军,为啥打一仗就不敢打了?主要是被打得太痛太惨了。

战役基本信息

  • 名称:英帕尔战役
  • 地点:英帕尔
  • 时间:1944年3月至7月
  • 结果:日军战败
  • 交战各方:日本,第15军(牟田口廉也),英国,第14集团军(蒙巴顿)
  • 各方兵力:盟军150000人,日军 92000人
  • 伤亡情况:英(1.6万)、印军 4万人伤亡,日军 6.5万 人伤亡
  • 主要指挥官:牟田口廉也、蒙巴顿

这场战争发生的时间是1944年,当时轴心国已经失去了主动地位。日本深陷于太平洋战场与中国战场,德国在欧洲战场也不好过。

于是希特勒希望日本可以在亚洲重新开辟一处战场,牵扯住盟国在亚洲的势力。当时德国和日本的算盘打得非常好,德国希望日本能够打穿印度,最后和他们在欧洲汇合。

日军在开始发动进攻时约有10万人,结果有53000多人在战斗中死亡或失踪,败退回原来进攻的出发地,不再具有一个战役兵团的战斗力,整个日军从此走上失败的末日。

日本军方后来总结:“缅甸战局以悲剧性的英帕尔战役为转折,走向全盘崩溃的命运。”

战役的影响

这之后,缅甸日军主力遭到毁灭性打击,缅甸战局的主动权完全转入盟军手中,

不仅完全解除了印度被攻击的威胁,而且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大陆战争局势,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走心写好每一个问答,让提问者满意而归。认真做好历史知识传播者,让读史成为乐趣。一个做事认真的历史号,如果您看完本篇后对您有帮助或者喜欢,可以点击红色+号关注“煮酒品历史”,我会每天为您更新分享更多的历史知识、故事、干货和问答,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都可在下方评论和我互动,感谢大家阅读。

日军被打得这么痛这么惨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日本攻打印度时,他们的对手并不是印度人,而是英国人

我们应该知道,当时的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

甚至,因1942年8月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印度各地引起的冲突,已使英印统治者大失印度人的民心,当日本向印度进军时,英印部队中的印度士兵已超过4.2万多人跑过来帮助日本人打英国人。

日本人为什么要进攻印度呢?

因为,这是“希特勒点名”要求的。

1943年库尔斯克与瓜岛战役结束后,轴心国已丧失了战场主动权,希特勒为了扭转不利局面,在自己心有余而力不逮的情况下,要求日军在印度发动场攻势,打乱盟军部署,获得重新扭转战局机会。

而日本方面为分散南方美军的进攻,摧毁英国最重要的海外基地,实现日德会师,就想占领印度,即于1944年1月7日以“大陆指第1776号”的指令,下达了代号为“乌”号的英帕尔作战计划。

日军担任指挥的是人称“小东条”的牟田口廉也中将。

战争狂——“小东条”的牟田口廉也。

“七七事变”时,他担任侵华日军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第一联队联队长,于7月7日当天下达了向中国守军开火的命令,是挑起“七七事变”冲突的直接罪魁。8日凌晨,在遭到中国方面拒绝日军入宛平城搜查时,他在卢沟桥打响了第一炮,亲手点燃了战火。

就因为这个,天皇裕仁亲授其金鹰三级勋章,晋升为少将。不久,又晋升为中将,编入南方军,参加太平洋作战。

牟田口廉也(日语:牟田口廉也1888年10月7日-1966年8月2日),日本军官、二战时期日本陆军中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2期毕业,日本陆军大学第29期毕业。牟田口廉也曾参与过西伯利亚干涉,后任日本驻法国武官。“七七事变”时,牟田口廉也任侵华日军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第一联队联队长,军衔为大佐。7月7日当天,由于驻屯军步兵旅团旅团长河边正三少将未在北京,

牟田口廉也虽然好战,脑子却不灵光。我们看他的少将、中将军衔得来的缘由,就知这里面的含金量是要打折扣的。

牟田口廉也的好战除了反映在打响卢沟桥第一炮的行动上之外,更多表现在他的口头上。

战争狂发布过的高论

英帕尔战役发起之前,他仰天吹嘘说:“说起大东亚战争,那是我的责任。在卢沟桥下令开第一枪的是我,因此,我必须设法尽早解决这场战争。”

当时,小畑参谋长以后勤补给不足理由,反对发动此次作战。

牟田口廉也冷笑说:“没有补给,就不能打仗?真是笑话!日本军队能够忍受任何艰难困苦。粮食可以从敌人那里夺取。”

应该说,牟田口廉也对后勤补给不够重视,也是日本的国情和日军的凶残勇猛所给整成的。

日本属于岛国,国内资源远不足以支撑发动这样横跨几国的大规模作战,他们主要依靠的,就是以战养战,在“从敌人那里夺取”。

而日本士兵凶残勇猛,一直以来,也都达到了这一目标。

但这一次却是例外。

实力强劲的对手——威廉•约瑟夫•斯利姆

因为他们遇上的对手是英军第14集团军指挥官威廉•约瑟夫•斯利姆中将。

斯利姆作战经验丰富,胆大心细,善于捕捉敌人的弱点。

威廉·约瑟夫·斯利姆(William Joseph Slim,1891---1970),1945年6月,斯利姆升迁东南亚战区盟军地面部队(即第11集团军群)司令。1946年,斯利姆回到英国担任帝国国防学院院长。1948年,斯利姆被召回服现役,出任帝国总参谋长。1953年,斯利姆被封为子爵并奉女王之命出任澳大利亚总督至1960年。1956年,斯利姆出版回忆录《转败为此》。1970年12月14日,在伦敦逝世。

在这场战役中,他抓住了日军补给线不足的弱点,牢牢占据了战争的主动,把日军耗垮、耗死。

所以,当日军粮尽弹绝、饥饿交加之时,相内祯助大佐回想起出战前牟田口说过的话——“关于此次作战,我们已经详细地讨论过各个细节,并全部解决了。

因此,成功应该是显而易见的”,不由得怨气冲天,怼天怼地怼牟田口,说:“军司令官阁下讨论的细节里,似乎没有把敌人的抵抗计算在内。”

实际上,在渡钦顿江之前,第31师团佐藤师团长看着只带三天口粮的士兵,就预感到失败,心中既恼怒又悲哀,对士兵“慷慨训示”说:“诸位,今夜我们要开始横渡钦顿江了。

在此之前,我有话要对大家说明白,请好好听着!只要不发生奇迹,诸位的性命将会在即将发起的此次作战中丧失。但是,不是倒在枪弹之下,你们中的大部分人将会饿死在阿拉干山里。请做好心理准备!”

可笑的是,坐镇后方的牟田口在收到,前线日军部队的要求补充粮食的电报后,他的回复竟然是:“日本人自古以来就是草食民族。你们被那么茂密的丛林包围,居然报告缺乏食物?这算怎么回事!”

当听说佐藤师团长因为补给跟不上,已经离军脱逃后,他召集了司令部全体人员进行训话:“诸位,佐藤师团长违背军令,擅自抛弃了科希马战线。因为没有食物无法战斗,就擅自撤退。这样的人还能称之为‘皇军’么?

‘皇军’即便没有了食物,也必须继续战斗的。没有武器弹药和食物就不能打仗?这决不能成为正当的理由!……没有子弹的话,不是还有刺刀么?没有刺刀的话,还有拳头呢。

没有拳头的话,可以用脚踢的。就算这些都没了,不是还可以用牙齿咬么?……不要忘记日本男子应该有的大和魂!日本是神州,神灵必定会保佑我们的……”

而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东南亚一带打美军、打英军,打得得心应手。其中的英军,丢了香港、丢了新加坡、丢了缅甸……

所以,牟田口廉也认为英军丢掉印度是理所当然的事,开战前宣称:“陆军现已达到天下无敌的地步,太阳旗将宣告我们在印度肯定胜利的日子为期不远了。”

他甚至大放厥词,不给自己留后路,称:“如果此次英帕尔作战不成功,无法晋升为陆军大将,我决不会返回日本的。”

战略决策的失误,导致日军作战苦不堪言

牟田口廉也这边卖牙花卖得口爽,前线的日军却苦不堪言。

英军第33旅旅长刘易斯•皮尤回忆说:“我旅置身于那些随带着大量伤病员撤退的日军部队及其最近的目的地——乌克鲁尔之间。敌军已不存任何希望,他们得不到食物,得不到药品,什么也得不到了。他们衰弱不堪,嘴里塞满野草。”

最终,日军因为饥荒和疾病,仓皇后退,被英军撵着屁股打,尸横遍野,溃不成军。

英军士兵这样描述自己目睹到战败者的情景:“到处是赤脚露体的尸体,士兵像骷骸一样躺在泥地上;行驶中遭到轰炸的运输车和烧毁的坦克;被精疲力竭的士兵扔得满地都是的枪支弹药和军事装备。”

牟田口为自己回国找借口,说:“我不认为英帕尔作战是一次失败的战役。正是因为攻打了英帕尔,才使得敌人没有夺取整个缅甸。如果当时没有攻打印帕尔的话,缅甸战区现在可不得了呢。”

当时英国人抗击日本,仍然感觉不托底,要求重庆政府给反攻缅北的驻印军增加兵力以牵制日军,于是三个师的国军空运而来,催生了新一军和新六军的分拆。

这还不算,美英又同时给重庆施加压力,要求驻在云南的中国远征军卫立煌所部立即开始反攻滇西,进一步分散缅甸日军的兵力,本来不太情愿的重庆方面只得同意。

于是20万中国远征军开始强渡怒江。正是在两支中国军队的苦战下,日寇缅甸方面军已经无力再给第15军增加援兵,牟田口廉也的部队形成了孤军,一支没有任何辎重补给的孤军。

1944年7月3日,日军大本营下令放弃乌号作战,就算没有命令,前线日军也没法打了,缅甸日军已再无组织进攻之力量,它面对着美英军、中美联军(驻印军)、中国远征军的三路大反攻,已经处于自身难保的境地,当然不可能对印度构成什么威胁。

日本军官牟田口的无耻之罪

直到晚年,牟田口的心智才趋于成熟,认识到自己当年的幼稚,写下了谢罪书。

但不管如何,日军视之如瘟神,称其为“鬼畜牟田口”。

而作为战胜方将军的斯利姆,于1945年晋升上将,1948年接替蒙哥马利元帅成为帝国总参谋长。

英帕尔战役,应该是英军史上最伟大的战役。只不过,在英美两巨头相爱相杀的明争暗斗下,美国人希望能打破英国的国际殖民体系,竭力这场意义重大的胜利低调处理,以至于在世界战史上名气不扬。

历史上的影响:

英帕尔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次著名战役,西方和日本的军史学家评价这是日本历史上在陆战中遭到最惨重失败的一次战役,日军在开始发动进攻时约有10万人,结果有53000多人在战斗中死亡或失踪,并且败退回原来进攻的出发地。英帕尔会战后,作为日军驻缅方面军主力部队的15军,已不再具有一个战役兵团的战斗力了。

盟军在印缅战场,从此转入了总进攻的战略阶段。日军走上了失败的末日。

参考资料:《英国通史》、《二战全史》等;

关注我,@煮酒品历史,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大家谈古论今,以古鉴今,提升硬核实力,增强社会竞争力。


烈焰糖糖品历史


日本和印度打的这场战争,名字叫做英帕尔战役。战争开始的很草率,结束的也很鲁莽。最后以日本战败告终,这也是和印度打的唯一一次战争。


这场战争发生的时间是1943年,当时轴心国已经失去了主动地位。日本深陷于太平洋战场与中国战场,德国在欧洲战场也不好过。

于是希特勒希望日本可以在亚洲重新开辟一处战场,牵扯住盟国在亚洲的势力。当时德国和日本的算盘打得非常好,德国希望日本能够打穿印度,最后和他们在欧洲汇合。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日本大本营在1944年召开了代号为乌的作战计划。日本方面以牟田口廉作为指挥官,组建起了缅甸军十五军,包括了第十五,第三十一,第三十三三个师团。

当时印度作为英国的殖民地,日本虽说是和印度打,实际上还是和英国对撞。英国方面的指挥官斯利姆,指挥了第四,第十五,第三十三军。

日军一路上势如破竹,很快就到达了印度和缅甸的交界地——英帕尔地区。日军率领了超过10万人的部队,似乎要势必拿下这场战役。为了解决口粮问题,他们的后勤部队还赶了大批的牛羊。

英帕尔战役的序幕战役发生在钦敦江畔,当时日本的指挥官牟田口廉,看着奔腾的江面上说道:日本陆军天下无敌,印度战场即将会插上我们日本人的旗帜。



当盟军司令官蒙巴顿得知日本即将渡过钦敦江的时候,大胆的决定把驻扎在钦敦江附近的部队收回,把日本人放在距离英帕尔比较近的位置。为何会有这个决定?后面显示这个决定非常正确。

日本人虽然轻而易举的渡过了钦敦江,但是和英国盟军开打的时候,却发现了问题重重。战场被控制在了英帕尔和钦敦江之间,前面是英国超强的火力覆盖,后面就是宽阔的江面,让他们被迫退无可退。

与此同时钦敦江即将迎来雨季,原先一些干枯的河床逐渐变得汹涌。当时的情况要求日本必须速战速决,否则很有可能面临的将是就算战败之后,也很难退回去。

在战争刚开始没多久之后,其实日本人还是占据优势地位。当时英国司令官蒙巴顿将军紧急求助美国支援,美国借给了蒙巴顿45架达科他运输机,这也是驼峰航线的主力运输机。

靠着这些运输机的机动性,非常容易的支援到各个战场。因此从刚开始的弱势地位,到后来慢慢的扭转了局势。当然日本的败退不仅仅是因为英国得到了支援,关键是日本的后勤出了问题。

之前也有说到,日本为了获得新鲜的食物,他们可是赶着一大群牛羊上的战场。但是当时从缅甸穿越印度的过程当中,有一片非常大的原始森林。因此造成大量的战士患病,牛羊的死亡更是严重。


刚开始的时候口粮还能保证每次6两,后来越吃越少,到最后甚至是一两都不到。连饭都吃不饱,哪有力气去打仗?因此虽然日本前期势如破竹,但是到了后期后劲不足。

因此战争被拖得越来越长,最后不得不进入了雨季。然而就在雨季来临之后,日本部队超过3万多人感染上了疟疾,霍乱等疾病。再加上药物供应不足,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些人死亡。

饥饿与疾病的缠绕,也是大规模作战当中最害怕的两种情况。迫使日本指挥官牟田口廉开始考虑撤退的问题,但是打进来可能好打,想出去就有点困难了。

日本整个撤退混乱无比,因为饥饿和疾病威胁着部队的安全,让所有的士兵都无心打仗。另外一边英国穷追猛打,一路上到处都是日军的尸体。由于得不到吃的,很多人死的时候,嘴里面含的都是野草。

比较搞笑的是,日本好不容易退回到了缅甸地区,为了不让缅甸人看出来们打了败仗。他们特意在钦敦江休整了一段时间,昂首挺胸的从缅甸穿过,似乎他们是打了胜仗归来。
这里要再补充一点日本指挥官牟田口,是他打响了卢沟桥战役的第一枪,也是挑起七七事变的罪魁祸首。然而经过这场失败的英帕尔战役之后,牟田口廉被撤了职。晚年居住在东京,据说还写过谢罪书。


史之策


二战时期印度作为英国最重要的殖民地提供了英国40%的经济来源,如果重创了印度那么会对英国造成很大的损伤。印度这块殖民地对英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英国的对手德国非常明白这一个道理,而印度距离德国十分遥远只能够让同盟国日本前去攻打。

那么为什么日本的10万大军和印度英军打了一仗就再也没有攻打过印度呢?这个问题众说纷纭先来说一个最不靠谱的说法神话传说。

我看过最不靠谱的一个说法就是日本人被印度的神给吓跑了,这个说法我们听听就好不必当真。话说日本人在攻打印度途中遇到了一个神庙,日本人搜查一番之后发现没什么值钱的东西,神庙中只有一座神像。


日本人发现这个神像十分的诡异,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座神像好像都在盯着他们,于是不信邪的日本人就把这座神像给砸毁了。毕竟他们做过不少这种事,打砸抢他们在我国做的可不少。

在把这个神像砸毁之后,这九万日本人遇到了十分离奇的遭遇。许多日本人莫名的死亡,在经过沼泽地时有数千人被鳄鱼咬死,还有很多人像是被恶灵附身一样隐约随时会癫狂。

这些表现异样的日本人最终的结局都逃不过死亡,日本人突然想起了会不会是那座神像的惩罚?

看到身边的同伴离奇的死亡,很多日本人受不了这种折磨自杀了,最终九万人只有一万人能够回到日本。

首先这种说法是不能信的,难道只有印度有神吗?我国的各种神像可不比印度少,要是神能显灵侵略我国的日本人早死完了。

其实只要想想就知道这个说法不靠谱,数千人被鳄鱼咬死,几个人倒是有可能上千人绝无可能。

无利可图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日本只打了一次就不打了呢?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场战役的发生时间是在1944年3月至7月,距离他们投降也就一年多的时间。

战争后期的日本资源是非常欠缺的,石油资源也被美国给封锁了他们并不能随意的挥霍资源。印度没有油田打下印度对他们来说也没有好处,优先级不如有丰富石油资源的东南亚。

日本攻打印度的原因是为了缓解德国的一部分压力和截断盟军对我军的支援,没想到把自己给搭进去了。


退一万步来说即便日本还能勉强支撑两年,他们也是不会去攻打印度的,因为没有利益可图。

除非日本人能够稳下阵脚在东南亚得到大量石油资源,为了扩张版图他们才会选择再次攻打印度。

损失惨重

这场战役是日本在二战期间损伤最惨的一次战役,这场战役打的真的是非常的“漂亮”。9万人真正战死的有三万两千人,大部分死于疾病或者饿死只有一万两千人得以生还。

这场战役日本之所以输得这么惨是因为他们没有做足充分的准备,日本大部分陆军在我国进入了泥潭太平洋战争也没有优势,在这种情况下日本还去选择攻打印度怎么可能会赢。

英国人充分利用了日军空中力量薄弱的弱点,对日军的补给线狂轰乱炸,给日军造成了很大的补给困难。


加上日军指挥官一顿花里胡哨的操作,把自己给作死了。牟田口廉也一上任就把自己的部下提拔了上来,任用自己人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可是这些人对印度和缅甸的局势一无所知。作战计划?当然是靠想象了。


他的作死操作还不止如此,他还解职位了三名重要的师团长。这三个师团长是日本天皇亲自任命的,按理来说他是没有权利解职的,可他非要这么做造成了军心动摇。

这次战役的失败主要责任可以说是指挥的失误,可牟田口廉也直到死都不肯承认是自己的失误。

这场战役的失败让缅甸日军元气大伤难以恢复,在缅甸战场上节节败退直到投降。


这本来是一场日本人和英国人的战斗,没怎么出力的印度人却成了受益者因为参加了这次战斗,在之后的独立得到了国际支持得以顺利独立。

日本之所以只打了印度一次就不打了是因为没有利益可图,加上损失惨重在东南亚地区的日军很难组织起第2次进攻。再之后他们就投降了,想打也打不了了。


李青蒿


印度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国家,在当时人口都有上亿了,却被东印度公司几千个人所统治者可以说是全世界的笑话,而当时的日本经过了军国主义的改造,已经是非常的疯狂,这两个肯定是不能进行比较的。

虽然在印度是有英国人在这里的,但是和当时强悍的日本人相比,印度也只能够是日本的爪牙,但是其中最重要的是有两个关键的地方,导致了日本不能够吞没印度。


首先是由于地形的原因,日本需要跨过中南半岛,才能够到达印度,中南半岛是山川两河,地形不利于日本进攻

在1941年这一年里,日本已经是进行了疯狂的进攻,可以说是向全世界开战,但是日本在占领中南半岛之后,又向印度开始了进攻,当时英国人非常的恐慌,要是中东这个这个地方被吞没掉的话,那么英国的实力将会大大的被削弱,日本占领了印度,会增强他的力量,可以说是非常恐怖的。

但是日本要占领印度的话,首先要占领中南半岛,在这里是山脉横纵,很多当地的居民是不可以投降,有一些游击部队就隐藏在山上,日本对这些人无可奈何,总是给日本造出了很大的损失,日本的机器化部队也不容易穿过这个地方,还要通过海军的话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日本陆和海军不怎么配合,所以给日本的计划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但是日本人还是坚持了下去,向印度开始发起了进攻。

1942年3月,日军便迅速占领了印度领土安达曼-尼科巴群岛。而1943年底,攻取印度东部边境城市英帕尔,结果在英帕尔战役,被英国人打败了,但是日本人来势汹汹,当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就知道,要是让日本成功的话,必然会导致盟军的失败,所以当时就向中国人发起了祈求。



大家都知道,但是中国可以说是自己已经被日本占领了很多的地方,没有一丝的力气,可是这样子,蒋介石还是发动了一些部队,总共10万人在孙立人将军的带领下,为了保证日本不破坏中国对外的通道,所以就答应了盟军的要求。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人拼命的抵抗,把日本的人的步伐给拖住了,日本人扑灭印度的野心也就没有了。

当时英国人也非常危险,像日本人这种不怕死的军队,已经将了一些英国人给团团包围了有几千人,这些英国人都是从小就享受着荣华富贵,都无法和日本人相比,最后被围困在里面,一个个都饿得饥荒似的。




后来有一支中国部队奉命去攻打日本人终于是将他们解放了,同时也保持仗着中国对外的交通线不被日军破坏,能够让盟军的物资进入到中国。中国后来是投入了30万的,不一定在这里面消失,灭了6万多日军可以说是极其的惨烈,在当时环境是非常恶劣的,但是中国军队依然是坚持了下来。

在印度东部加尔克汉德省境内,有一座公墓叫“印度兰伽中国抗日远征军烈士公墓”,在这里是埋葬了几千名中国的士兵,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奉献,最终是导致了日本无法吞灭印度,最终日本人投降了。


汪公说



答:“为啥打一仗就不敢打了?”提这样的问题,智商让人有点着急。

“不敢”,就是害怕呗。

为啥“为啥打一仗就害怕了?”

因为被打得太惨、太痛,无力还手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心理阴影面积巨大,一想起来就会做噩梦。

那么,日军这一仗,被打得有多痛多惨呢?

这样子说吧,日军在开始发动进攻时约有10万人,结果有53000多人在战斗中死亡或失踪,并且败退回原来进攻的出发地,已不再具有一个战役兵团的战斗力,从此走上了失败的末日。

日本军方总结:“缅甸战局以悲剧性的英帕尔战役为转折,走向全盘崩溃的命运。”

这之后,缅甸日军主力遭到毁灭性打击,缅甸战局的主动权完全转入盟军手中,不仅完全解除了印度被攻击的威胁,而且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大陆战争局势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那么,日军为什么被打得这么痛这么惨呢?

我来简单掰扯掰扯。

首先,日本攻打印度时,他们的对手并不是印度人,而是英国人。

我们应该知道,当时的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

而因1942年8月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印度各地引起的冲突,已使英印统治者大失印度人的民心,当日本向印度进军时,英印部队中的印度士兵已超过4.2万多人跑过来帮助日本人打英国人。

日本人为什么要进攻印度呢?

的确是“希特勒点名”要求的。

原因是1943年库尔斯克与瓜岛战役结束后,轴心国已丧失了战场主动权,希特勒为了扭转不利局面,在自己心有余而力不逮的情况下,要求日军在印度发动场攻势,打乱盟军部署,获得重新扭转战局机会。

而日本方面为分散南方美军的进攻,占领印度,摧毁英国最重要的海外基地,实现日德会师, 即于1944年1月7日以“大陆指第1776号”的指令,下达了代号为“乌”号的英帕尔作战计划。

日军担任指挥的是人称“小东条”的牟田口廉也中将。

此人是个战争狂。

“七七事变”时,他担任侵华日军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第一联队联队长,于7月7日当天下达了向中国守军开火的命令,是挑起“七七事变”冲突的直接罪魁。8日凌晨遭到中国方面拒绝日军入宛平城搜查时,他在卢沟桥打响了第一炮,亲手点燃了战火。

就因为这个,天皇裕仁亲授其金鹰三级勋章,晋升为少将。不久,又晋升为中将,编入南方军,参加太平洋作战。

牟田口廉也虽然好战,脑子却不灵光。

我们看他的少将、中将军衔得来的缘由,就知这里面的含金量是要打折扣的。

牟田口廉也的好战除了反映在打响卢沟桥第一炮的行动上之外,更多表现在他的口头上。

我们来看看他发布过的高论。

英帕尔战役发起之前,仰天吹嘘说:“说起大东亚战争,那是我的责任。在卢沟桥下令开第一枪的是我,因此,我必须设法尽早解决这场战争。”

当小畑参谋长以后勤补给不足理由,反对发动此次作战。

牟田口廉也冷笑说:“没有补给,就不能打仗?真是笑话!日本军队能够忍受任何艰难困苦。粮食可以从敌人那里夺取。”

应该说,牟田口廉也对后勤补给不够重视,也是日本的国情和日军的凶残所给养成的。

日本属于岛国,国内资源远不足以支撑发动这样横跨几国的大规模作战,他们主要依靠的,就是以战养战,在“从敌人那里夺取”。

而日本士兵凶残勇猛,一直以来,也的确达到了这一目标。

但这一次却是例外。

因为他们遇上的对手是英军第14集团军指挥官威廉•约瑟夫•斯利姆中将。

斯利姆作战经验丰富,胆大心细,善于捕捉敌人的弱点。

在这场战役中,他抓住了日军补给线不足的弱点,牢牢占据了战争的主动,把日军耗垮、耗死。

所以,当日军粮尽弹绝、饥饿交加之时,相内祯助大佐回想起出战前牟田口说过的话——“关于此次作战,我们已经详细地讨论过各个细节,并全部解决了。因此,成功应该是显而易见的”,不由得怨气冲天,怼天怼地怼牟田口,说:“军司令官阁下讨论的细节里,似乎没有把敌人的抵抗计算在内。”

实际上,在渡钦顿江之前,第31师团佐藤师团长看着只带三天口粮的士兵,就预感到失败,心中既恼怒又悲哀,对士兵“慷慨训示”说:“诸位,今夜我们要开始横渡钦顿江了。在此之前,我有话要对大家说明白,请好好听着!只要不发生奇迹,诸位的性命将会在即将发起的此次作战中丧失。但是,不是倒在枪弹之下,你们中的大部分人将会饿死在阿拉干山里。请做好心理准备!”

可笑的是,坐镇后方的牟田口在收到前线日军部队的要求补充粮食的电报后,他的回复竟然是:“日本人自古以来就是草食民族。你们被那么茂密的丛林包围,居然报告缺乏食物?这算怎么回事!”

当听说佐藤师团长因为补给跟不上,已经离军脱逃后,他召集了司令部全体人员进行训话:“诸位,佐藤师团长违背军令,擅自抛弃了科希马战线。因为没有食物无法战斗,就擅自撤退。这样的人还能称之为‘皇军’么?‘皇军’即便没有了食物,也必须继续战斗的。没有武器弹药和食物就不能打仗?这决不能成为正当的理由!……没有子弹的话,不是还有刺刀么?没有刺刀的话,还有拳头呢。没有拳头的话,可以用脚踢的。就算这些都没了,不是还可以用牙齿咬么?……不要忘记日本男子应该有的大和魂!日本是神州,神灵必定会保佑我们的……”

而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东南亚一带打美军、打英军,打得得心应手。其中的英军,丢了香港、丢了新加坡、丢了缅甸……

所以,牟田口廉也认为英军丢掉印度是理所当然的事,开战前宣称:“陆军现已达到天下无敌的地步,太阳旗将宣告我们在印度肯定胜利的日子为期不远了。”

他甚至大放厥词,不给自己留后路,称:“如果此次英帕尔作战不成功,无法晋升为陆军大将,我决不会返回日本的。”

牟田口廉也这边卖牙花卖得口爽,前线的日军却苦不堪言。

英军第33旅旅长刘易斯•皮尤回忆说:“我旅置身于那些随带着大量伤病员撤退的日军部队及其最近的目的地——乌克鲁尔之间。敌军已不存任何希望,他们得不到食物,得不到药品,什么也得不到了。他们衰弱不堪,嘴里塞满野草。”

最终,日军因为饥荒和疾病,仓皇后退,被英军撵着屁股打,尸横遍野,溃不成军。

英军士兵这样描述自己目睹到战败者的情景:“到处是赤脚露体的尸体,士兵像骷骸一样躺在泥地上;行驶中遭到轰炸的运输车和烧毁的坦克;被精疲力竭的士兵扔得满地都是的枪支弹药和军事装备。”

牟田口为自己回国找借口,说:“我不认为英帕尔作战是一次失败的战役。正是因为攻打了英帕尔,才使得敌人没有夺取整个缅甸。如果当时没有攻打印帕尔的话,缅甸战区现在可不得了呢。”

人怎么无耻到这种地步呢?

直到晚年,牟田口的心智才趋于成熟,认识到自己当年的幼稚,写下了谢罪书。

但不管如何,日军视之如瘟神,称其为“鬼畜牟田口”。

而作为战胜方将军的斯利姆,于1945年晋升上将,1948年接替蒙哥马利元帅成为帝国总参谋长。

英帕尔战役,应该是英军史上最伟大的战役。

只不过,在英美两巨头相爱相杀的明争暗斗下,美国人希望能打破英国的国际殖民体系,竭力这场意义重大的胜利低调处理,以至于在世界战史上名气不扬。

但是,近年来,英国国立军人博物馆曾展开过一项民众调查,根据战役产生的政治、历史和文化影响,以及双方的投入的军力和战略战术等指标,评选英国影响力最大的战役,得票最多的,就是“英帕尔-科希马战役”(Imphal-Kohima Battle)。


覃仕勇说史


1944年3~7月日军对印度的英帕尔地区发动进攻,此战日军派出强悍的第15军出战,总兵力高达9.2万人。英军派出第14集团军的第4、第33军迎战,并有中国远征军协同作战,该战役被称为英帕尔战役。此战前后经历四个月,最终日军惨败并撤退,伤亡高达6.5万人,之后日军再没有进攻过印度!

1943年苏德库尔斯克战役与日美瓜岛战役结束后,法西斯轴心国丧失了战场主动权,为了扭转不利局面,希特勒要求日军在印度发动一场攻势,以打乱盟军部署,获得重新扭转战局机会。日寇为了分散南方美军的进攻,减少太平洋战场的压力,切断中印公路,改善其在缅甸的防御态势,制定了进攻印度的英帕尔作战计划!

英帕尔是印度东部与缅甸交界地区的一座边境城市,位于吉大港通往印度东部阿萨姆邦的交通干线上。该城周围是曼尼普尔山脉,近郊是长40英里,宽20英里的英帕尔平原。 自英军兵败缅甸撤退至此后,英国人就把英帕尔建成了一个巨大的军事和后勤补给基地。迪马布尔是当时盟军的重要补济站,一旦日寇攻下英帕尔,那么就可以直接威胁迪马布尔补济基地。

1944年3月8日,日军第15军中将牟田口廉也率领第15军的3个师团共约10万人的兵力,渡过了印缅边界地区的钦敦江,向盟军发起主动进攻。日寇第5飞行师向该次战役提供空中支援,3月中旬日军对英印联军形成了南北夹击之势。英国斯利姆将军指挥第14集团军下辖的第4、第15、第33军正面迎敌,美国通过战略运输机向英军提供了兵员与武器装备。

日寇千里丛林奔袭英军,战线长而补济不足,特别是缺医少药;雨季到来后,日军士兵有3万多人染上了疟疾、痢疾、霍乱、流感等疾病,尤其是伤寒蔓延得十分猖獗。强弩之末的日寇不得不败退,英印联军则开始追击败逃之敌,此役日军真正战死者不多,得病而死者众多。

英军第33旅旅长刘易斯·皮尤回忆此战时讲道:敌军已不存任何希望,他们得不到食物,得不到药品,什么也得不到了;他们衰弱不堪,嘴里塞满野草。日寇溃逃后,一路上因伤饿而死的士兵到处都是,日寇从来没有这样的惨败。日军为了不给缅甸人留下惨败的印象,特意在江西岸短暂休整了一下。一些人看见日军昂首挺胸的模样,还以为他们打了胜仗。

英帕尔战役后,日寇再也没有向印度发动进攻,在他们看来英军武器先进,但是战心不足。日军是败在丛林的大雨中,是败在丛林的瘴气中,十万大军出战,仅三万人活着回来,战损率高达70%,这是日军无法抹去的恶梦与伤痛。


大秦铁鹰剑士


不是打一仗就不敢打了,而是打的这一仗所投入的资源已经是日本方面竭尽全力,最后能够满足的那些军队了!此时的日本军队已经是油灯枯竭,日本国内山穷水尽,要想打赢这一仗很困难,所以在尽最大的努力之下,日本人还是集结了10万多的兵力,这是日本人最后能够使用的出的底牌了!日本人也是打算最后一搏,看看能不能拿下印度,如果不能,那接下来干什么事情都没用了。

对于希特勒来说,这个时候他的处境绝对并不算的上是特别好,1944年,此时此刻,前苏联和英美联军对希特勒形成的包夹已经初见雏形,即便是盟军没有登陆诺曼底,此时此刻,希特勒建立的大西洋壁垒已经算得上是向全世界说明,德国接下来将会面临两线作战的窘境。

其实令大家没有办法想到的就是希特勒是一个国际形势的分析大师,对于希特勒来讲,他分析国际形势,有自己的一套理念,也正是因为他对于国际形势的精确判断,才让德国快速摆脱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战争阴影,从中走出,并且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作者之后快速崛起在没有任何阻力的情况之下,达成了慕尼黑阴谋,这一切不得不说是希特勒的对于国际形势的精确判断,要不是最后英国和法国人因为波兰的问题,跟希特勒闹翻,或许希特勒这一条路能够一路走黑下去。

虽然德国人接下来很有可能会面临战败的结局,但是希特勒更愿意的的事,造成一种另类的国际局势,让英国所建立的世界格局最后崩溃,然后让前苏联和美国再无世界构架的情况之下产生冲突,造成第三次世界大战,这个条件是由谁设定的呢?

希特勒,希特勒这个人并没有死在柏林战役里面,上个世纪80年代,阿根廷的国家档案管起火,结果造成一张照片流露出来,这张照片的日期是1954年拍的,这一张照片的主角就是希特勒,希特勒在1954年就在阿根廷,根据阿根廷方面的消息,希特勒在阿根廷一直等待着第三次世界大战,可以想象的就是希特勒肯定会对自己接下来德国战败要重新崛起设定一个国际形势,那有什么比彻底摧毁英国人的殖民地体系来的更加有效?英国人的殖民地体系的那皇冠的明珠就是印度!

但是此时此刻,德国人已经管不到印度了,那就让日本人去办这件事情,彻底摧毁英国在印度殖民地所拥有的军事体系,让印度从中解放出来,搅乱这个世界,这就是希特勒的最终目的。

日本人这个时候也有自己的问题,他的大量的兵力被牵制在了中国和太平洋战场上面,能够调遣出来的精锐力量已经不多了,攻打缅甸的时候,甚至都已经把日本天皇身边的近卫师团都已经调来了,(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兵力才堪堪够用,所以在日本的将领牟田口廉极力的鼓吹之下,日本人决定最后再努一把力,看看能不能拿下印度,印度毕竟有那么多的人口那么多的资源拿下来,对于解放东南亚的兵力部署,或者是在印度建立相应的殖民地,掠夺战争财富,这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但是日本人这回还是犯了骄傲自大,自己作死,轻敌的死循环,就好像日本人无脑的发动了太平洋战争,即便山本五十六一再的提醒日本当局政府发动太平洋战争,日本人很难赢下这一场战争,而且会面临灭顶之灾,但日本高层已经阻止不了自己的野心,阻止不了自己的欲望,最终发动了太平洋战争。

此时此刻。日本人已经击败了缅甸和新加坡的英国军队,英国军队战斗力历历在目,此时此刻,派遣10万军队进入印度,击败已经毫无战斗意志的英国军队,这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为什么不去干呢?

结果日本人的军队在进攻的途中遭到了英国人的设计,英国人的作战思路很简单,你当初进攻缅甸的时候,均是补起,就已经是捉襟见肘了,此时此刻我就放开了让你进来,让你拉长你的不体现,我率领部队突袭你的后方,将你后方的补给线彻底切断,你这10万的军队就有10万张嘴,每天就要消耗10万人的食物,我让你活活饿死在这雨林里面。

更加要命的是日本人认为英国人没有任何实力反击,所以对于自己的军事补给线采取了一种放任的态势,或者负责军事补给线的就是印度的伪军,英国人虽然不能正面击溃日本人的精锐作战部队,但是却可以对付印度伪军,在这种情况之下,日本人的败退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就在这个时候。苍天有眼,又是瘟疫又是大雨,10万的日本军队活活饿死或者病死在了热带雨林里。

最后只有1万多的日本军队逃出了这一偏吃人的热带雨林,想想在这之前饿死在野人山的中国远征军撤一会,算得上是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总体来讲,这是法西斯主义在世界上面所做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垂死挣扎,从始至终,这些人就并不是什么投机分子,他们就是最纯正的法西斯主义者,他们才是真正的战争罪犯,他们的罪行一开始就被牢牢地钉在了人类的耻辱架上面,狗改不了吃屎,只是可惜,后来因为利益上面的纠纷,最后导致某些人没有遭到正义的制裁,称一点人类之罪过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