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 段祺瑞的高参军师徐树铮被刺的幕后

段祺瑞的高参军师徐树铮被刺的幕后

傅斯年说历史学就是证据学,该篇文章来源于当事人回忆。

徐树铮是徐州人,留学日本学过军事。系北派安福系首领段祺瑞的灵魂人物。

1916年段祺瑞任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时,他任陆军次长,权势熏天,独断专行,段祺瑞对他几乎是言听计从。

冯玉祥虽出身于北洋系,曾经受到过段祺瑞的赏识和提携。但因冯玉祥性格偏刚,且有独立见解,治军方面才能突出,受到一些人的嫉妒和不满,因此便受到歧视和排挤。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冯玉祥和陆建章关系密切,冯的妻子是陆建章的侄女,算是亲戚,政治观点也基本一致,都是主和派。陆建章和徐树铮虽同属北洋派,但素有积怨,由此造成陆建章和冯玉祥均成为徐树铮打压的对象。

1916年秋,冯玉祥驻兵廊坊,在粮饷方面徐树铮故意给予克扣为难。为削弱冯玉祥的实力,又要冯的一部分兵员调往甘肃,冯不肯接受,被免去十六混成旅旅长职务。冯被撤职之前段祺瑞并不知道,撤职之后段知道也不便于收回成命,只好改任地方队伍的闲职。冯玉祥和徐树铮的矛盾由此不断加深。

不久张勋复辟,冯复职参加了讨伐张勋行动。福建告急,段派冯玉祥支援福建督军李厚基,冯兵至浦口即按兵不动。段又派他出兵湖南,冯玉祥在湖北武穴宣布独立,反对内战,通电主和,被撤职查办。

后来经曹锟从中求情斡旋,对冯玉祥的处分改为戴罪立功,在此压力之下,只好出兵湖南增援。

1917年徐树铮在天津诱杀了他的老上级、亲戚长辈同时也是盟友陆建章。此刻冯玉祥和徐树铮的矛盾由原来的政治矛盾,又新增了私人恩怨。

段祺瑞的高参军师徐树铮被刺的幕后

1924年10月21日,徐树铮派系争斗失利乘英国船出国游历,逗留香港时听说政局发生剧变,冯玉祥在第二次直奉战争如火如荼之际发动北京政变,软禁大总统曹锟,段祺瑞重新被奉为执政。

徐树铮反对段祺瑞出山,强调这只是一个傀儡地位,但段祺瑞还是在1924年11月24日出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

1925年1月4日,段祺瑞任命在巴黎的徐树铮为考察欧美日本各国政治专使,组成一个15人的考察团,考察团先后访问了法国、英国、瑞士、意大利、德国、苏联、波兰、捷克、比利时、荷兰、美国、日本共12个国家,徐树铮会见了这些国家的元首,包括墨索里尼、斯大林、裕仁天皇等, 1925年12月10日,徐树铮率考察团回到上海。

徐树铮回国时,国内处于极度混乱的状态。冯玉祥的国民军与张作霖的奉军互抢地盘,浙江的孙传芳崛起,对抗奉军南下。曾经不可一世的段祺瑞在复出后沦为冯玉祥的傀儡。

徐树铮一心想将段祺瑞推上总统宝座,重掌大权,打算劝说张、孙两家息兵,共同对付有“赤化”之嫌的冯玉祥。冯玉祥得到这些情报,自然感到芒刺在背,再加上七年前徐树铮杀死他舅父陆建章的仇恨,遂对徐树铮萌生了杀心。

段祺瑞得悉徐树铮到了天津,便阻止他入京免生意外,但徐不以为意。

徐树铮到京后的某天,警察厅在西直门外拘留十几个行迹可疑人员,审问得知,是陆建章之子陆承武带人来暗杀徐树铮的一伙人。陆承武口供,得知徐树铮来京,他为父报仇心切,带了几个刺客来京,请冯玉祥派了20个士兵携带手枪协助。

在北京转悠了几天可是无处下手,还被警方发现了事情败露。

当时北京警备司令是鹿钟麟,他是冯玉祥的人,知道这件事,说这个陆承武花花公子稀泥糊不上墙,废物一个。但北京市是鹿钟麟的警备辖区,如果徐在这里被杀,舆论对他不利。于是他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冯玉祥。

段祺瑞的高参军师徐树铮被刺的幕后

冯玉祥告诉鹿钟麟,等徐在京办完事返回天津,在半路拦截逮捕枪决。鹿钟麟担心事大,冯说:天塌了有柱子顶着。

得悉徐树铮即将离京乘专车返回,于是鹿钟麟提前布置。鹿钟麟请示冯玉祥,由张之江在廊坊车站负责执行,冯玉祥同意。

张之江是驻廊坊的警备师长,接到鹿钟麟的电话,张说事关重大,不宜鲁莽。鹿钟麟说这是命令。鹿钟麟立即派他的副官张钺帅卫队往车站守候。

稍后,徐树铮的专车进站,张钺帅卫队士兵登车对徐说:“张师长请专使下车,有事面谈”。徐推辞说没有时间还有急事。士兵将徐树铮强行带离下车,刚出车站立即枪毙。也是怕夜长梦多。

鹿钟麟得到徐已被枪毙的报告,即派人告知陆承武,徐公子知徐已被枪决,对来人说,人都死了还要我去吗?鹿钟麟说,你必须去,只有你去背锅。

段祺瑞得知徐树铮被杀,放声大哭。第二天京津各大报纸都刊登了陆承武为父报仇,刺杀徐树铮的特大新闻。

第二天京津各大报纸即刊登了陆建章之子陆承武为父报仇刺杀徐树铮的重大新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