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你看過歐陽詢手書墨跡嗎?你怎麼評價?

河間元師傅


今天的頭條新聞中,有一件歐體殘卷被發現的文章。此件作品是藏於法國國家圖書館的藏品。

此件作品其實在去年的時候,就炒作過,並被某書法學派鑑定為歐陽詢真跡。從形態上來看,有歐體字的特徵。從用筆上來看,就值得推敲。
從此件作品上來看,撇畫朋顯偏肥,豎畫乏力,最讓人鬧心的是臥鉤沒有一個寫的像樣的。墨跡與刻石會有一定的差異,但不會有太大的出入。這件作品中的撇畫雖然肥厚,但也沒有什麼毛病,只是用筆的風格。而他的豎畫則是明顯的功力不足,才會前輕後重。我們來看另外一件歐陽詢真跡。



《仲尼夢奠帖》,雖然說這是一件行書作品,第一個字“仲”,卻是地道的楷書。他的豎的寫法,完全的中鋒,剛健強勁,無一絲一毫的懈怠。極富立體感。與上面殘卷中鬆弛的豎畫形成強烈的反差。我們再來對比臥鉤

看看《仲尼夢奠帖》中的臥鉤,舒展剛勁。和殘卷中侷促而又笨拙的臥鉤,從形態到筆法上,都不在一個模式中。某書法學派的人極力否定《仲尼夢奠帖》為真跡的原因,其實大家都知道,他們不尚於行書。而這件殘卷明顯的存在用筆問題的作品,卻被他們說成了真跡,其中的用心,不言而喻!



子衿書法


歐陽詢手書墨跡,我最喜歡這個帖子——

這就是他傳世的幾件行書墨跡之一《張翰帖》,也叫《季鷹帖》,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帖的內容,寫的是西晉人張翰,因為秋風吹起,思念家鄉美味,辭官回家的故事。

張翰如此瀟灑的辭職,大概是歐陽詢所夢想的。不過他也只是想想而已,作為隋朝臣子,轉侍大唐新君,大歐一生唯唯,不知給皇上講過多少次書法課,不知給王公們寫過多少墓誌銘,直到八十多歲離世,都不敢提辭職二字。

尚法的唐人,是有多羨慕尚韻的晉人啊。

這個張翰可不是《戰狼2》裡的小鮮肉,他是西晉吳郡人,三國吳時,他們張家是八大家族之一,以寫文章著稱。西晉末年,張翰偶遇八大家族另一姓氏的佼佼者,此人叫賀循。兩人相見恨晚,相約做一番大事,於是跑到洛陽跟了個老大——齊王司馬冏。

張翰在北方封了官,如了願,但是並不開心。某日,因秋風吹來,忽然想起家鄉的菰菜羹、鱸魚膾,口水嚥下去,眼淚流下來,便給老大留了個話,自己跑回江南老家去了。

為了這麼一碗湯,官都不做了。

史書上說,張翰這個人性格怪誕,放任不拘,時稱“江東步兵”,把他比作阮籍。張翰在為美食而辭職之前,還說了一句話:“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裡以要名爵!”

這句翻成天津話是,“嘛官不官的,樂呵樂呵得了!”

當然,這句話是他跟朋友說的。他留給老大的那句話史書沒有記載,但在前幾年,被河南一位女教師給破譯了,她寫道: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你以為她真的想出去旅遊嗎?也許只是找個藉口,找個更賺錢的去處罷了。

而張翰的辭官,真的是想吃家鄉美味嗎?他只是找個藉口,避開是非之地罷了。

張翰走後沒多久,西晉大亂,他的同僚死傷無數,就連他和賀循的精神領袖,那個寫出《平復帖》的陸機都被殺掉了。

所以張翰辭官這件事,被收入《世說新語》的“識鑑”篇,過後大家才懂,張季鷹這人太有先見之明瞭。

在歐陽詢帖的後面,宋徽宗趙佶用他的瘦金書作了題跋,他講歐陽詢這人多麼傳奇,這字多麼險勁,講了好多,但是完全不提張翰的故事。

他不能提張翰,因為作為大宋的老闆,他可不歡迎這種動不動就辭職的員工。

讀罷《張翰帖》,不知道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反正我是沒注意歐陽詢的字有多險,宋徽宗的字有多帥,而是完全沉浸到張翰的魏晉風度裡去了。

“人生貴得適意爾”,我們為了加薪而勞碌,為了升官而鑽營,為了虛無縹緲的浮名而寄人籬下看人臉色誠惶誠恐寢食難安,這樣做,值得嗎?


書法日課


《歐體殘卷》收藏機構及版權;La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法國國家圖書館。尺寸:30.5x111。

《歐體殘卷》的發現,意義是重大的。1.它填補了歐楷沒有墨跡本的空白。2.真實地再現了歐體筆法。它和《道因法師碑》共同證明了歐體是簡潔明快的露峰起筆,否定了自清代以來存在的藏鋒起筆法。3.使歐體學習更容易。以前只能面對碑刻猜測筆跡,現在有墨跡了,學習起來一目瞭然。4.對館閣體有一定的糾正作用。

發現《歐體殘卷》是書法界的一個大事件。元師傅因為精修《九成宮》和鑑定《歐體殘卷》,被書友們喻為“揭開歐體面紗的人”。


河間元師傅


看過。墨跡沒有碑刻好看,原因是書家寫碑時都很嚴肅認真,加上有石匠的二次加工,以及刀刻的力度,都比墨跡好看。


嵐風觀察


謝謝!歐陽詢的手寫真跡我沒有見過,對於歐陽詢的字是很崇敬讚揚,愛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