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不少人覺得當代田氏兄弟寫得比歐陽詢本人還要好?

獨立feel


其實這個問題不難理解,不少人覺得田楷比歐楷好就像小學生認為一筆一劃端正的楷書比筆畫連帶的連筆字(行書)來得漂亮。



田楷是現成的田蘊章、田英章兩個兄弟從小學習歐陽詢形成的書法風格,田楷是當今可見的,每個作品都是完好無損的,而歐陽詢是距離我們一千多年的古人,他所能就給我們的無非那一紙拓片,而且還破損嚴重。原碑經過風化侵蝕都已經面目全非,何況再拓下來又是一番變化。



田氏兄弟的書法置於現代其實還是很高水平的,畢竟古之學歐者能有跳出歐陽詢影子的很少,雖然田氏兄弟也並沒有跳出,但是他們簡化了歐楷,對於簡化字的貢獻挺大的。然而書法貴在變化,變化少了,就不耐看了。



我想認為田楷比歐楷好的人大部分是沒有真正學過歐楷的門外漢。我在學歐楷之前看到田英章寫的也是真的覺得美,在學了九成宮之後越來越覺得歐楷令人入迷,讓人愛不釋手,再看田楷確實是覺得遜色歐楷太多太多了!

當然好壞全憑個人審美喜好,你喜歡哪個都行,至於水平高低好壞自由歷史去評判!


書法資源共享


關於二田不可否認他們在書法上確實有所造詣,我沒有黑二田的意思,我身邊也不乏有二田的學習者他們也都很優秀,確實存在的是二田在書法上有不少人對其詬病,可能有跟風的,但無風不起浪,弟弟田英章有些做法確實很欠妥。

下面說點真實存在的事,並非我杜撰。

田英章曾自詡為“當代歐楷第一人”,一直強調自己傳承的事正統書風,但現實中卻是很多人並不買賬;自己創辦了“研田書院”,打著歐楷的旗子教的卻是自己的字。他師從歐楷,但在其出版物中多次用歐楷為名講的卻是自己的字,不僅如此,在其每一屆的田英章書法培訓班的招生啟事中,都以“主學歐楷”為名,而在實際教學中,不見歐陽字帖,只見學員拿著他的例字複印件的描摹,故意混淆歐楷和田楷,這就導致了很多追隨者將兩者合二為一,甚至覺得田楷凌駕於歐楷之上。


他還創辦了“中國楷書網”,顧名思義既然叫中國楷書網那應該是要能代表楷書的權威網站,但裡面推崇的卻都是他的字,還有像他挑選的歐楷十傑等等……像這種事還有很多。相比下他哥田蘊章要好不少,田蘊章一直主張要學習古人的字而並非他的字,自己也謙虛道寫的不好不敢讓別人學怕誤人子弟。

再說說田氏的字,寫的確實不錯。如果說寫的是歐楷,那田英章寫的不怎樣,因為他把歐楷變得僵硬缺少變化,也沒有了原來的險峻,轉折處聳肩嚴重,不像歐陽詢的地方太多。如果說是田楷,那他寫的很好有自己的風格,有一大批的追隨者,符合常人的審美。但兩者來說,田楷把歐楷變成這樣本身就是降低了難度,所以要輪功夫田楷顯然還差點。


對於古貼我們要懷著敬畏之心去臨摹去學習,而不是在練出成績後去攀比,謙虛和敬仰之心還是要有的。

所謂田楷比歐楷寫的好,無非是田氏追隨者的盲目發言,當然也與田氏的高調做事風格有關。當代人和古人去比較本身就是不合理的事情,如若非要比就留給後人去比較吧。


微眼萌


古人有古人的審美標準,今人有今人的標準,時代不同,審美觀念有差異,這本來就是件很正常的事。

我個人認為田先生將歐楷的精華總結的很到位,又增加了新的元素和美感。使得歐體的學習更加的簡單方便,易於掌握。

從書法角度講,每一種書體,就基本的五體吧,無論是楷(歐,顏,柳,趙),行,草,隸,篆,每種書體的產生,發展,興盛,最終都是以大家認同的某種標準,特點或是基本要求,規範的書寫才會被大家稱為某人的字或某體。

田先生的字,無論是從最基本的一筆一劃,還是從單字的間架結構,以至單字,大到整個篇幅,使得楷書(確切講應是歐楷或田楷)的法度和標準更為規範和嚴格,稍有失誤,敗筆就馬上暴露無遺,所以田楷看似簡單,易學,實則極難。

田英章先生的字,還是講田楷吧,難的不是學習和掌握,而是功夫,只有功夫深,只有經過了千遍萬遍的練習,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歩,才能達到隨心所欲,快速的寫出整篇優美的佳作。很多初學者難道沒發現嗎?今天學會了這個字,明天又學會了那個字,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自認為功夫不錯了吧,那就寫一幅吧,前面都蠻好,如中途的某個字沒寫好,小失誤還可隱藏,如一旦出現點明顯的失誤,那就前功盡棄,那個心情,就剩撕紙的心了。這也正是很多耐心不足的,毅力不夠的,或是急於求成的寫著寫著改學其它的原因了,但搞來搞去,發現學楷才是書法的起點,所以凡是學了的,真心喜歡的,都會時不時的迴歸到起點來練練基本功。

習武講:打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書法也是同樣的道理,大多數喜歡書法的人,都是從某種楷書著手,學著學著,一旦接觸了田先生的字,才發現田楷是楷書裡最美的,有規律,容易學,但學的過程中才發現田楷是最講究,最嚴謹的了。所以田楷大家都喜歡,學的人也多,但真正寫的好的就不多了,因為這個比的是真功夫。

今天看到標題了,就瞎寫一通,是我個人學書的一些感受和看法,不喜勿噴!再次說明,平時忙於生計,偶有閒暇,才刷紙過把隱,只是喜歡,並非職業選手,更不是田門弟子,所以大家也沒必要誤解。


風吹來的沙27


歐陽詢,學習書法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楷書大家,是歷史公認的“唐楷之冠”。他的楷書,被稱為“歐體”或者“歐楷”。

說到田氏兄弟,我們也是再熟悉不過的了,他們在當今就如同演藝界的明星一樣,是書法界的明星。


我們知道,他們兩兄弟以歐楷名世,都有過“當今歐楷第一人”的稱號,甚至有了“田楷”的說法,還有人說他們的楷書已經超越了歐陽詢。

我們今天只針對這種說法,談談原因。

第一,“二田”都公開說過,自己不承認自己是歐楷第一人,歐楷第一人是歐陽詢。但這似乎並沒有破除大家的想法,反而覺得是他們謙虛。

第二,現代人的審美,拿一本歐陽詢的《九成宮》,再拿二田的字,我估計絕大部分人會覺得田氏兄弟的字好,為什麼呢?因為符合現代人的審美,歐陽詢的原字有些看上去有點歪,一般人看不出好壞,只覺得田氏兄弟的字漂亮。

第三,媒體宣傳,網絡傳播,現在市場上隨處可見他們的字帖,理論等等,網絡上也有大量視頻,使人們覺得大眾的就是好的。


以上是我分析的幾點原因,不足之處,請大家指出。


鐵匠的頭髮


這是誰說的,比歐陽詢寫得好? 這分明是胡吹亂捧!

實事求是的說,田氏兄弟的楷書,源於歐楷,而且寫得非常好,尤其他們學習歐楷那種執著精神,很值得我佩服和學習的。



田氏兄弟,經過多年修練,書寫技法上有了質的蛻變,並且已經形成了身家風貌。也就是說,他們出帖了。這種基於傳統、銳意求新的習書路數是絕對正確的。

至於田楷,尤其是田英章寫的楷書,為什麼非得追求字形規矩,以寫的方方正正視為漂亮,並以此為榮自豪,只有他自己心裡最清楚。



田英章的楷書,無論是字法、章法千篇一律,而絲毫沒有藝術美感,沒有高雅情調。不管寫什麼內容,字形姿態全都是一模一樣,即使是一篇字,每一畫都像事先用模具鑄造好了的標準件,幾乎沒有一點變化。這樣的毛筆字,與機器印刷打印有什麼區別?

我想,這不是技術問題,是書法創作理念與手法上存在桎梏,說明缺乏字外功夫,把寫字誤認為即是書法,於是,走進了死衚衕,閉門造車。所以,名義上是練書法,實則是寫毛筆字玩兒。並且最終逐步朝著偏離傳統書法軌道的趨勢邁進。



這個現象證明,田英章正在走任政先生曾經走過的路……花費了半個多世紀的精力學歐陽詢,結果,只學到了一點點皮毛,怎麼能說超越歐陽詢了呢? 簡直胡說八道。唏噓,悲哀!



我認為,田楷是現代楷書,確切的說,它屬於今楷,絕對不等於歐楷,充其量算是歐楷派系模仿秀,並非純歐楷。特別是筆法技巧,根本不是歐陽詢的原滋原味,字法上,也只取了形似,而且歐楷的險絕、峻秀、陽剛等特徵還沒有抓住,反而變成柔媚曼麗的氣質……這一點,書友們必須要明白。



希望田粉們多吃點退燒藥吧,喜歡田楷、練田楷是正常的,無可厚非。但是,必須要明白,學田楷不等於學歐楷。別太過於迷信,不要因為崇拜田楷,把情緒弄得挺偏激,像讓瘋狗咬了似的,上竄下跳到處亂噴……

以上是我的真實想法。感興趣的朋友請點贊,或關注我,翻閱之前發佈的相關信息,會有預想不到的驚喜。謝謝支持!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謝邀,歐陽詢書學二王,初唐四大家之首。他寫的楷書,世稱歐體。
他寫楷書用筆嚴整內斂,剛勁險絕。他的楷書,後人尊為唐楷之冠。
以上是歐陽詢先輩所書《皇甫君碑》


,清代翁方綱認為:(此碑)是學唐楷者第一必由之先路。歷代學歐書者眾多,不計其數。當代,天津田氏兄弟可謂佼佼者。

田氏(蘊章,英章)

兄弟自幼學習書法,且主攻唐楷,學習歐陽詢書法,幾十年如一日,取得了卓著的成績,可喜可賀。他們繼承了祖國的優良文化傳統,併發揚光大,並且在歐陽詢的基礎上有所發展,他們二人都出書辦講座,或執教高等學府,或服務於中央,……

田氏兄弟治學嚴謹,為人謙恭,……田氏兄弟書法用筆端莊舒朗,結構嚴謹自如,儀態多方,從字的形體上發展了和創新了歐陽詢的唐楷書法,尤其字的舒朗上可以大膽說,超越了歐陽詢老前輩。限於篇幅,就不再一一對應比較了,總之,超越古人是今人的責任與擔當!


書畫家姚建文


謝謝提問。我是千千千里馬。對於書法造詣不深的朋友來說,當然是這樣。因為,田氏兄弟的書法,比歐陽詢的書法漂亮清晰啊?歐陽詢的書法,都是一千多年前的破舊啊,你想一想,一件新衣服,一件舊衣服,你要哪一件衣服?,肯定新衣服嘛!


對於書法涉水不深的朋友,他們是沒有什麼文化創造這個概念的,也沒有歷史這個概念的,他們總是認為,憑什麼現代人沒有古代人寫的字好?

你看田氏兄弟的書法,是不是比歐陽詢好?

此外,初學書法的朋友,心中只有漂漂亮亮這個“高峰”。他們認為,只要我能夠把字寫的漂漂亮亮,我寫字的頂峰就登上去了。二田就是漂漂亮亮的頂峰。所以二田是大師,是超越歐陽詢的書法大師。

初學書法,也就這樣一個境界,你跟她掰十年也沒有用。


前幾天,千千千里馬在一個帖子的回覆中,對一個挺田氏兄弟的朋友說:你三十年以後再談論二田吧。

他問:為什麼要三十年?我說:假如你近年二十歲,再過三十年是五十歲。你五十歲就會對田氏兄弟的評價基本公正了。

假如你今年四十歲,三十年以後,你是七十歲。那時你會對田氏兄弟的評價,完全會改變。

我又舉例說,北宋書法家薛紹彭與米芾齊名,但是,他連北宋都沒有熬過。南宋都不把他放在“宋四家”之中。不知你見過薛紹彭的書法?如果比漂亮,薛紹彭書法之漂亮,可與王羲之的漂亮一比。但是,薛紹彭再漂亮,終究還是沒有跳出王羲之。


五代書法家楊凝式也是學習歐陽詢的,但是人家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學習書法不在於你青出於藍,重點是要勝於藍。

田氏兄弟不是沒有青出於藍,關鍵是沒有勝於藍。

與田氏兄弟相似的還有晚清書法家黃自元。黃自元在晚清民初非常有名,但是,黃自元也沒有熬過民國。

所以,這是一個書法認識修養全面健康的問題。今天的田粉書法愛好者,需要給自己補課三十年啊。


千千千里馬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弄清楚“不少人”到底是些什麼人?人和人之間的審美有很大的差異,比如說公園裡的花開了,大家都說好都說美。去看一部電影,大家的審美就有了差別,有的人喜歡抓人的情節,有的人欣賞電影中的有血有肉人物。

還有一種先入為主和習慣,讓一個保姆去帶孩子,並告訴他這個是媽媽。等他懂事了,你把另一個女人送到他面前告訴他這個才是媽媽,他能接受嗎?

前面所說的“不少人”,我想大部分是對書法有一般瞭解,或是不太瞭解的人。他們只知道田氏兄弟,而不知道“歐陽詢”是從哪冒出來的,他們看田氏的書法看著順眼了,或者說佩服的五體投地。這時你把歐陽詢抬出來,他們當然不能接受。

我的啟蒙老師就是田英章老師,我第一次從書店買回《九成宮碑技法精解》,我高興了好幾天!在這本書裡,每個字都有詳細的技法講解,同一個字又有不同的分析,真是一本好書。過了兩年,我買到了歐陽詢的原帖,我把兩者一比較,還是看出差距了,田老師的字穩而拙,歐的字險而巧。

我這不是說田老師的壞話,是真實感受,大家可以對比一下,我把兩個人的作品獻給大家——


上面的是歐陽詢的九成宮。



這是田英章老師的作品,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歐陽詢是歐體的創立者,田老師是歐體的模仿者,要說他比歐陽詢寫的還好,甚至超過了歐陽詢,那是審美出了問題。

反正我還是認為歐陽詢的字好些。


京東千里行書法


讓我說,二田之字,田蘊章較好。

就歐楷而言,田蘊章根本沒有超越歐陽詢,就是齊與古人,也沒做到。我們僅以後字為例,加以說明。


從節奏的角度看,田楷節奏慢,歐楷快。怎麼知道人家歐楷快呢。首先,我們看出鋒,越鋒利,說明人家出鋒越快。另外,我們看一長撇,第一個字,人家歐楷前部分是直的。什麼原因,調成中鋒,一帶而到。第二個字,有一個似連似斷,說明人家有個提按,不快做不到。而田楷,是一個平滑的弧線,沒有變化,行筆不慢,做不到。節奏是妙趣很重要部分,因此說,從節奏上,二田不如歐。

從結構中筆畫安排,歐體採用呼應,筆畫之間似連似斷,田體採用鏈接。這樣,田之後字,顯得死板,歐體顯得靈活。也體現了儒家精神,和而不同。田楷的四撇,起筆基本相似,這樣便加重死板效應。


秩和律師147753


這裡說的不少人,恐怕就是網絡一直常出現的一個詞語“田粉”吧。因為以前就曾經見過不少的有關田氏兄弟書法的宣傳與爭論,也真正的見識過“田粉”人數之多、實力之大。

但是不管輿論如何,也別管爭論多熱鬧,相信千萬書法愛好者乃至識字者都會心中有桿秤,正所謂“公道自在人心”是也。

說實話,近幾年我也曾經藉助字帖或者視頻,認認真真的學習過田氏歐體書法,越練覺得人家的書法越漂亮;但是學了很久之後,心中就有了疑惑,總覺得好像哪兒有問題。後來看了許多評論與爭論,便找到了一點切合之處——田氏字越練越接近美術字。這不應該是我們練字的最終目的。

於是後來便有選擇的學習他們的講座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於隸書(張遷碑)的學習,也大量蒐集當代書法大家的理論分析或者相關談論資料。

看得多了也就更加有了點自己的認識。當代公認大師啟功曾經多年習練魏晉尤其是王羲之書法,但沒有拘泥於古人,而是又有個人的特點和變化,最終被大家高度評價和認可。但是他從來就沒有認為自己已經達到甚至超過王羲之們。

這裡我們就不再評論田氏歐體字達到了哪個境界,是處於什麼水平,當然這個評論也沒有什麼意義。我們只是說,看待田氏歐體字也應該像啟功先生那樣,可以學習古人但又不要拘泥於古人,更不用說是否超過了古人。

再說是否達到或者超過了古人的水平,那得交由後人評說,看能否經得住時間的沉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