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7 孩子不玩手遊,無法融入集體怎麼辦?#牽手陪伴,共同成長#第一天

通過不斷學習,再加上所從事的職業原因。積累了一些教育孩子的經驗。我會把一些我認為重要的學習內容以及自己的心得分享給大家你。從今天起讓我們一起“牽手”陪伴,共同成長。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孩子不玩手遊,會不會無法融入集體?》


孩子不玩手遊,無法融入集體怎麼辦?#牽手陪伴,共同成長#第一天


接下來的內容呢,是我在得到,訂閱專欄Dr·魏的家庭教育寶典,中的讀者問答截取的一段,看看你是否也有這樣的擔心?也看看我們的教育專家是如何來給我們支招的。

@布一樣

魏老師,現在的小學生如果不玩熱門手遊(比如王者榮耀),都幾乎融不進集體裡。我很擔心孩子玩手機影響視力、養成不好的習慣、耽誤學習,不想讓孩子玩手機,但是也擔心孩子和同學處不到一起、受排斥。我該怎麼辦呢?

Dr. 魏

電子遊戲的兩面性確實會引起很多爸爸媽媽的焦慮,尤其是這幾年電子遊戲的發展勢頭非常猛烈。我的原則還是要放鬆心態,電子產品不是洪水猛獸,不需要一味地禁止,它只是一項高科技的育兒工具。

那麼怎麼最小化電子遊戲的弊端,同時利用它的優勢呢?嚴格限制玩遊戲的時間和空間之後,你可以適當地讓孩子玩一玩遊戲。但注意要把虛擬世界和現實聯繫起來,也就是把他對虛擬遊戲的興趣,遷移到實際生活中。

比如允許孩子玩王者榮耀,但是規定孩子玩完一局(15-20分鐘)之後,要一起玩一個相關的現實中的遊戲。比如你可以告訴孩子,“你剛才用了‘項羽’這個英雄,現在我們來學一學‘項羽’的歷史典故吧。”把遊戲自然地聯繫到歷史知識,孩子也會更感興趣。

你還可以和孩子一起扮演英雄角色,來場“實戰”。當孩子模擬這些角色的時候,也在鍛鍊他的心智能力。你們可以一起做道具服,順便鍛鍊了孩子的精細動作能力。這樣的方法還有很多,總的來說就是幫孩子鏈接好虛擬和現實。


孩子不玩手遊,無法融入集體怎麼辦?#牽手陪伴,共同成長#第一天


分享一下聰明家長 @張偉華 的留言,看看當孩子在看動畫片的時間上耍賴的時候,她是怎麼做的:

@張偉華 這篇文章深有同感,電子產品確實是需要父母篩選和把握的。您總結的三個方向的指導原則非常棒。

1.互動性:我們給孩子挑選的是寶寶巴士的幾個小遊戲,有對話的,有做實驗的,有安全科普的,還有做家務的,有排列的……孩子很喜歡。

2.創造性:和Siri對話,還有彈琴,孩子都喜歡,尤其是對話。我經常和孩子一起和Siri對話,問一些問題。

3.實用性,生活化:我每天早上起來都會查看天氣,然後點擊語音播報,孩子後來也習慣看天氣了。導航現在已經必不可少了,經常是爸爸看著自己的手機導航地圖,孩子拿著我的手機導航地圖,一邊看一邊指揮爸爸,當然是瞎指揮,不過這有什麼關係,開心就好啊。順便我有時會告訴他地圖裡一些標識代表什麼,孩子很喜歡學習,這類標識性的提醒和指導。

還有其他交通的,出行安全的……魏老師還提到,孩子眼中我們在用手機做什麼!這真的是一個需要重視的問題。因為我看到很多父母在孩子面前玩一些成人玩的電子遊戲,孩子的嘴裡也冒出遊戲裡的詞彙。我和我先生是不玩遊戲的,我們在孩子面前用手機大多是用來看電子書和寫筆記,或者查一些不知道的問題。

我們也會告訴孩子我們在幹什麼,需要多長時間。有一次,我在用手機寫東西,孩子問我,媽媽,你在幹什麼,我說在寫作啊。孩子也要求寫作,然後拿筆拿紙開始塗鴉。孩子學的不是我們教了什麼,而是他們看到我們做了什麼。可能,很多父母都遇到過,孩子會在看動畫片的時間上耍賴。我們也遇到過,我們是這樣做的:

1.動畫片我們是篩選過的,拒絕暴力。我們將下載的動畫片用u盤放在電視上看,這樣能避免孩子看到大量的信息衝擊。

2.大多時候戶外活動或者一起搭積木,玩玩具。如果要看,事先約定好看哪個動畫片,多長時間。不過每次控制在20分鐘內。

3.定時器的使用,樹立孩子的時間觀念,用定時器提醒他。

4.當孩子不遵守約定,不願意定時,就要堅守溫和而堅定的原則。關掉電視機。哭鬧是一定的,抱抱他,讓他哭一會,轉移注意力或者用魏老師以前提到的情緒處理方法:引導描述情緒,引導分析情緒,引導反思情緒。或者給他講講眼睛的重要性。經歷過這樣幾次過程,孩子已經形成了習慣,到時間自己關掉電視機。


孩子不玩手遊,無法融入集體怎麼辦?#牽手陪伴,共同成長#第一天


好了,這是我在得到,訂閱的專欄中。看到的問題,以及教育專家的看法。

下面談談我自己的看法。

對於孩子自己個體而言,父母始終是要脫離孩子的社交圈的。假如一味的把一些手遊遊戲視為洪水猛獸。對於孩子未來世界,確實會有一定的阻礙。即便說,你極力地阻止孩子們不玩手遊,孩子也會從別的渠道接觸,反而更加地激發了孩子的好奇心。所以我認為在家長的監控之下,可以讓孩子適當地進行遊戲。但是絕對不建議孩子有自己的電子產品,無節制地來玩遊戲。應該和孩子一起學習,瞭解遊戲。引導孩子,共同成長。

如果你有好的想法歡迎留言,讓我們一起,“牽手”陪伴,共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