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7 孩子不玩手游,无法融入集体怎么办?#牵手陪伴,共同成长#第一天

通过不断学习,再加上所从事的职业原因。积累了一些教育孩子的经验。我会把一些我认为重要的学习内容以及自己的心得分享给大家你。从今天起让我们一起“牵手”陪伴,共同成长。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孩子不玩手游,会不会无法融入集体?》


孩子不玩手游,无法融入集体怎么办?#牵手陪伴,共同成长#第一天


接下来的内容呢,是我在得到,订阅专栏Dr·魏的家庭教育宝典,中的读者问答截取的一段,看看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担心?也看看我们的教育专家是如何来给我们支招的。

@布一样

魏老师,现在的小学生如果不玩热门手游(比如王者荣耀),都几乎融不进集体里。我很担心孩子玩手机影响视力、养成不好的习惯、耽误学习,不想让孩子玩手机,但是也担心孩子和同学处不到一起、受排斥。我该怎么办呢?

Dr. 魏

电子游戏的两面性确实会引起很多爸爸妈妈的焦虑,尤其是这几年电子游戏的发展势头非常猛烈。我的原则还是要放松心态,电子产品不是洪水猛兽,不需要一味地禁止,它只是一项高科技的育儿工具。

那么怎么最小化电子游戏的弊端,同时利用它的优势呢?严格限制玩游戏的时间和空间之后,你可以适当地让孩子玩一玩游戏。但注意要把虚拟世界和现实联系起来,也就是把他对虚拟游戏的兴趣,迁移到实际生活中。

比如允许孩子玩王者荣耀,但是规定孩子玩完一局(15-20分钟)之后,要一起玩一个相关的现实中的游戏。比如你可以告诉孩子,“你刚才用了‘项羽’这个英雄,现在我们来学一学‘项羽’的历史典故吧。”把游戏自然地联系到历史知识,孩子也会更感兴趣。

你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扮演英雄角色,来场“实战”。当孩子模拟这些角色的时候,也在锻炼他的心智能力。你们可以一起做道具服,顺便锻炼了孩子的精细动作能力。这样的方法还有很多,总的来说就是帮孩子链接好虚拟和现实。


孩子不玩手游,无法融入集体怎么办?#牵手陪伴,共同成长#第一天


分享一下聪明家长 @张伟华 的留言,看看当孩子在看动画片的时间上耍赖的时候,她是怎么做的:

@张伟华 这篇文章深有同感,电子产品确实是需要父母筛选和把握的。您总结的三个方向的指导原则非常棒。

1.互动性:我们给孩子挑选的是宝宝巴士的几个小游戏,有对话的,有做实验的,有安全科普的,还有做家务的,有排列的……孩子很喜欢。

2.创造性:和Siri对话,还有弹琴,孩子都喜欢,尤其是对话。我经常和孩子一起和Siri对话,问一些问题。

3.实用性,生活化:我每天早上起来都会查看天气,然后点击语音播报,孩子后来也习惯看天气了。导航现在已经必不可少了,经常是爸爸看着自己的手机导航地图,孩子拿着我的手机导航地图,一边看一边指挥爸爸,当然是瞎指挥,不过这有什么关系,开心就好啊。顺便我有时会告诉他地图里一些标识代表什么,孩子很喜欢学习,这类标识性的提醒和指导。

还有其他交通的,出行安全的……魏老师还提到,孩子眼中我们在用手机做什么!这真的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因为我看到很多父母在孩子面前玩一些成人玩的电子游戏,孩子的嘴里也冒出游戏里的词汇。我和我先生是不玩游戏的,我们在孩子面前用手机大多是用来看电子书和写笔记,或者查一些不知道的问题。

我们也会告诉孩子我们在干什么,需要多长时间。有一次,我在用手机写东西,孩子问我,妈妈,你在干什么,我说在写作啊。孩子也要求写作,然后拿笔拿纸开始涂鸦。孩子学的不是我们教了什么,而是他们看到我们做了什么。可能,很多父母都遇到过,孩子会在看动画片的时间上耍赖。我们也遇到过,我们是这样做的:

1.动画片我们是筛选过的,拒绝暴力。我们将下载的动画片用u盘放在电视上看,这样能避免孩子看到大量的信息冲击。

2.大多时候户外活动或者一起搭积木,玩玩具。如果要看,事先约定好看哪个动画片,多长时间。不过每次控制在20分钟内。

3.定时器的使用,树立孩子的时间观念,用定时器提醒他。

4.当孩子不遵守约定,不愿意定时,就要坚守温和而坚定的原则。关掉电视机。哭闹是一定的,抱抱他,让他哭一会,转移注意力或者用魏老师以前提到的情绪处理方法:引导描述情绪,引导分析情绪,引导反思情绪。或者给他讲讲眼睛的重要性。经历过这样几次过程,孩子已经形成了习惯,到时间自己关掉电视机。


孩子不玩手游,无法融入集体怎么办?#牵手陪伴,共同成长#第一天


好了,这是我在得到,订阅的专栏中。看到的问题,以及教育专家的看法。

下面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对于孩子自己个体而言,父母始终是要脱离孩子的社交圈的。假如一味的把一些手游游戏视为洪水猛兽。对于孩子未来世界,确实会有一定的阻碍。即便说,你极力地阻止孩子们不玩手游,孩子也会从别的渠道接触,反而更加地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所以我认为在家长的监控之下,可以让孩子适当地进行游戏。但是绝对不建议孩子有自己的电子产品,无节制地来玩游戏。应该和孩子一起学习,了解游戏。引导孩子,共同成长。

如果你有好的想法欢迎留言,让我们一起,“牵手”陪伴,共同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