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清朝九門提督和直隸總督誰更牛?有什麼區別?

黃梁造了一個夢


九門提督,全稱是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亦稱步軍統領,品秩原為正二品,後嘉慶年間升為從一品。九門提督主掌步軍統領衙門、八旗步軍營、巡捕五營、內外城十六門管理機構和白塔山信炮管理部門等機構,主要負責北京內外城的守衛、治安、偵緝捕查、消防、申禁巡夜、訴訟及斷獄、禮炮的鳴放與守衛和皇室出巡的清道及迎送等事務,轄下的部隊大概維持在3萬人上下,裝備精良可謂是北京城最強大的武裝力量之一。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北京皇城的守衛不歸九門提督管,而是由領侍衛內大臣負責。

直隸總督,為直隸省最高長官,品秩為正二品,但直隸總督一般會被授以兵部尚書銜高配至從一品。直隸總督掌管順天府、保定府、永平府、河間府、天津府、正定府、順德府、廣平府、大名府、宣化府、承德府、遵化州、易州、冀州、趙州、深州和定州等十一府六州的全部軍政事務,轄地大概就是今北京、天津兩市,河北省大部分和河南、山東的小部分。同時直隸總督不但掌控著直隸一省的軍政事務,還兼任直隸巡撫,及北河總督職務,掌管糧餉的徵收,及海河水系各河和運河事務。

那麼清朝的九門提督和直隸總督誰更牛呢?這個其實得根據情況來定。

單論品級

九門提督的品級就是從一品,而直隸總督的正常品級只是正一品,只有在皇帝加授直隸總督為尚書銜或督察院右都御史才能高升至從一品。所有究其本身而言九門提督肯定要比直隸總督牛,畢竟高出一個等級。

單論地位

熟悉清史的人都知道,清朝的制度繼承於明朝,所以清朝奉行的也是如明朝那樣以文制武,也就是說在清朝同等品級的情況下,文官的地位始終是要高與武官的,甚至有些時期即使武官的品級要高於文官,文官的權力也要比武官大,比如清朝的浙江提督,他是從一品的官員,但是他卻是受到閩浙總督和浙江巡撫的雙重節制,而閩浙總督只是正二品,浙江巡撫更是隻有從二品的官階。所以綜合而言,直隸總督的地位肯定是要高於九門提督的,畢竟以文制武是清朝國策。

看誰在當這個官

當然有些時候你不能單單就看這個官職的地位是如何的,你也得看是誰在當這個官。比如清朝雍正年間的隆科多,他在身兼九門提督的同時,還是滿清的吏部尚書和一等公,而當時的直隸總督李維鈞只是一個加授兵部尚書銜的從一品總督,其他別無他職。那你說這個時候是做直隸總督李維鈞牛?還是做九門提督的隆科多牛呢?當然是九門提督的隆科多牛啦。而再不如清朝光緒年間的李鴻章,他在兼直隸總督的同時,還是滿清的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和一等肅毅伯,那你說這個時候是做直隸總督的李鴻章牛,還是做九門提督的毓朗牛呢?當然是做直隸總督的李鴻章牛啦。

其實本質上九門提督和直隸總督沒什麼區別,他們都是皇帝最信任的人,掌管的事務也都是最為重要的,九門提督掌控的是滿清皇室最最核心的都城北京的安全,而直隸總督掌控的是滿清朝廷最核心的區域直隸一省的軍政事務。而且大多數情況下這些人都不會就只擔任這兩個單獨的職務,他們或多多少都兼任一些其他重要的職務,比如雍正的隆科多,他在擔任九門提督的同時也再擔任著吏部尚書的職務,再不如乾隆時期的陳大受,他在擔任直隸總督的同時還擔任著吏部尚書的職務。畢竟這兩個職務其實都是離皇帝最近的地方,而離皇帝近也就意味著離朝堂近,所以很多時候他們都在朝堂上擔任著最為顯著的要職。所以如果一定要深究下去,這兩個官職沒有誰比誰厲害,他們的地位相差無幾,即使有差距也只是少許而不會太多。


澳古說歷史


九門提督,全稱是“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是掌管清代北京的衛戍、警備和治安工作的。直隸總督,封疆大吏,掌管一省的生殺大權,直隸省基本等於今天的河北,是全國各省當中最為重點的地區,直隸總督自然也是各省總督中最高的,是疆臣之首。這兩個職位都屬於朝廷重臣,直隸總督一定是朝中最為信任的外臣,算是位極人臣,九門提督雖然在品級上比直隸總督略低,但他更加核心,而且皇帝與他在個人關係上也會更加親密。如果單說品級和管理的事務,那自然是直隸總督更高一籌,畢竟掌管一省的地方官,總是比只掌管軍隊的提督更有實權、更有油水、更顯地位。


但歷史是複雜的,像九門提督和直隸總督這樣的重臣,不可隨便以普通官員的方式來比較。雖然九門提督和直隸總督都是正經的官職,但從清朝實際的運行情況來看,雖然九門提督的品級略低,但我們看清代任九門提督的大多都是兼職。比如和珅,他是大學士兼任九門提督,再比如晚清的榮祿,他也是大學士兼任九門提督,這二位同時還兼任內務府大臣,皇上最信任的人,能者多勞,自然管的事就多。那麼這樣的九門提督,直隸總督可是比不了的,但在曾國藩、李鴻章任直隸總督時,地位又有所不同。所以說,相比之下,這兩個清代重要的職務的高下之分,主要看不同時期,皇帝委任的人是誰。


紅小豆館主


軍政方面綜合分析,九門提督是無法比擬直隸總督的。

皇帝對九門提督更為親近,能夠擔當京師衛戊的都是皇帝非常信任的人,多為八旗子弟,哪怕“任人唯親”的挑自己親信擔任此職也並不為過,畢竟九門提督不只負責京師的安全,還擔負著皇帝自己性命的保全責任,關鍵詞:信任。

皇帝對直隸總督更加倚重,因為皇帝對此官職更為看重能力,所以擔任直隸總督的漢人要比旗人多,而且這些人都是為清朝立下了汗馬功勞的能臣。

駐京武官,設立於康熙十三年(1674年)的九門提督-"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也可以稱為"步軍統領",代表人物“隆科多舅舅”。

工作職責:

所謂九門,就是特指北京內城九座城門(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安定門、德勝門、東直門、西直門、朝陽門、阜成門)內外的守衛和門禁,還負責巡夜、救火、編查保甲、禁令、緝捕、斷獄等,實際為清朝皇室禁軍的統領,品秩初為正二品,後於嘉慶年間升為從一品。

直隸總督-"總督直隸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饢、管理河道兼巡撫事",位居清朝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首,官階為從一品(加兵部尚書銜),總管直隸(今天津,河北大部與河南、山東小部)的軍民政務。

從職位上來看,九門提督和直隸總督都是從一品,地位不相上下。

從軍隊數量上看,直隸總督管轄的兵員數量肯定要多於九門提督。

九門提督掌管的是大清朝最精銳的皇室禁軍,部隊素質和戰鬥武器,都遠遠超過了地方部隊,即,直隸總督的部隊。


古今通史


直隸總督比九門提督要牛很多。除了品級相差無幾,實際直隸總督完全是超越九門提督的人物。



官員品級

九門提督是京城衛戍部隊的統領人物,嘉慶之前為正二品,嘉慶之後升為從一品。而直隸總督定品級為二品,但是一般都會加尚書銜,所以一般為從一品。從這可以看出依照品級來說,兩者不相上下。



職能和權力

職能和權力而言,直隸總督要比九門提督牛太多了。

九門提督負責皇宮的衛戍職責,常年保持3萬人左右,但是一般皇宮沒有什麼重大事情,所以也就給他分配了點其他的職責;負責北京城的治安和消防任務,擔任一下儀仗隊等等。實際職責也就成為了北京城的警衛部門。

直隸總督可就不一樣了,直隸總督是天下督撫之首。管轄河北大部分、還有京津兩地和山東一部分。總管了這些地方的軍政民務,又因為其靠近中樞,所以堪稱是清朝第一封疆大吏,因為直隸地處京畿重地,擔負著京城和中央的安全,還有保障工作,所以可以說直隸總督要兵有兵,要權有權。



九門提督可以說是北京保衛部門。和直隸總督完全就不是一個等級概念的人物。尤其到了清朝後期,直隸總督的權利甚至有超越皇權的實力,像是李鴻章和袁世凱都曾經擔任過直隸總督。


我是越關


九門提督是武職,直隸總督是文職,二者級別相當,但就職權範圍而論,直隸總督明顯更牛。

九門提督的職權和級別

乍一看,九門提督就是同時管理九個大門的看門大爺,但實際上卻是從一品的高級武職。

在清朝,提督是武職,全稱為提督軍務總兵官,負責統轄一至兩省陸路或水路官兵,一般是各省綠營軍(漢人軍隊,區別於八旗軍)的最高軍事主官,官階從一品。

提督中有一個特殊提督,即九門提督,全稱是“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

所謂九門,是指北京內城的九座城門(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安定門、德勝門、東直門、西直門、朝陽門、阜成門)。

所謂巡捕五營,是指拱衛京城的綠營軍,共設左、右、南、北、中五營。

綜合起來,九門提督的主要職責是負責京城九門內外的守衛和門禁,同時負責京城和京郊的治安保衛工作,包括巡夜、消防、救火、保甲、禁令、緝捕、斷獄等,相當於如今的北京衛戍區司令兼北京市公安局長、消防總隊隊長。

直隸總督的職權和級別

跟九門提督不一樣,直隸總督一看就是封疆大吏,又是直隸,又是總督,霸氣的很。

清朝在全國大多數省份設立總督,管轄1-3個省,最多時設九大總督,包括直隸總督、兩江總督、兩廣總督、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四川總督、雲貴總督、閩浙總督等。

總督是文職,職務本身只有正二品,但總督一般都兼部院(都察院和兵部)職,如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銜,為正二品,加兵部尚書銜,為從一品,加大學士銜為正一品。這樣一來,總督的級別就和九門提督不相上下,甚至略勝一籌了。

九大總督中,兩江總督和直隸總督最為顯要。

兩江總督管轄江蘇、江西、安徽三省,因為兩江地區是清朝財政最主要的來源;而直隸總督總管直隸省,包括天津、河北大部和河南、山東的一小部分,駐地為直隸省城保定。

直隸總督全稱為“總督直隸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饟、管理河道兼巡撫事”,從名稱來看,便知總督“掌總治軍民,統轄文武,考核官吏,修飭封疆”,軍政民事,無所不統,相當於如今的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書記兼市長,以及北京軍區司令(軍區改戰區前)。

九門提督和直隸總督的區別

從級別看,九門提督的級別是從一品,駐京武官,武職;直隸總督也是從一品(通常情況下),封疆大吏,文職,兩者級別不相上下。

從職權範圍看,九門提督的職權範圍主要在京城,皇城根邊,天子腳下,主管軍事,地位特殊;直隸總督的職權範圍主要在直隸省,京畿要地,總管軍民政務,位高權重。

總體來講,九門提督和直隸總督互不管轄,九門提督級別不在直隸總督之下,但實際職權跟直隸總督相比有不小差距,直隸總督明顯更牛。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九門提督全稱是“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而直隸總督全稱則是“總督直隸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饟、管理河道兼巡撫事”,單純從名稱上來看,似乎直隸總督的更牛一些,管轄的範圍更大一些。但其實單單從名稱這一方面來判斷這兩個官位的高低就顯得過於片面了。



清朝作為封建時期最後的一個王朝,因稱其“最後”,自然有其說法。面對清朝大概可以分為兩部分,以1840年為分水線,前期是封建制度強化達到頂峰的時期,也可以說是封建制度最後的“迴光返照”時期;後期就是步入近代化的清朝,封建制度弊端顯露,日益解體,相對於前期來說,封建制度已然風光不再,最終到公元1912年,隨著末代皇帝溥儀的宣佈退位,封建制度完全解體。

所以說,有關九門提督和直隸總督在清朝的比較,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畢竟清朝後期步入近代化,清朝原有的整個封建官吏體系也受到再來“文明”的侵襲,自然也就有所變化。

第一點,根據中國封建歷史的官階差別的傳承,自北宋趙匡胤以來,就一直是選擇重文輕武而一度摒棄了文武平等的政治思想。繼北宋以來,元、明、清三朝更是將重文輕武提現的尤為突出。後世帝王君主都基本上沿襲了重文輕武這一思想,清朝自然也不例外,大都繼承了前明的制度體系。所以說,基於此說法,清朝的直隸總督當屬文官,正二品;而九門提督則是步兵統率,屬武官。按照重文輕武的這一觀點,直隸總督更勝一籌。

第二點,九門提督所職務是直接掌管京城的安全瑣事,最重要的當屬保衛京師,但是管轄範圍受限。清朝的九門提督,統治範圍也只是紫禁城那塊地方,最大也超不出北京城。反觀直隸總督,人家管轄範圍可是京津地區,當時全國的“首府”——直隸,其一,範圍大;其二,有自己獨立的辦公機構;其三,直隸總督在清朝後期集經濟、政治、軍事為一身,權力相對獨立,也相對來說比較大。(清朝末期的李鴻章任直隸總督兼任北洋大臣,當時掌握著清朝大權,可以說是慈禧太后之下,權力最大,九門提督根本沒法比)


第三點,雖說九門提督和直隸總督都是正二品的官階吧,但是咱們看看分別領銜這兩個官階的人員吧。因九門提督負責京畿安全,皇宮周全。故九門提督的人選歷來多為滿人,或者大都是在位皇帝最為親信的心腹大臣,如科隆多、榮祿和和珅。反觀直隸總督,一般都是特別有能力而且忠君愛國的漢人來擔任的,比如,李衛、琦善、曾國藩、李鴻章等。

第四點,九門提督雖然管轄範圍較小,但是護衛責任重大,而且又多是皇帝手下親信或者心腹,所以其領導統率的軍隊也大都是戰鬥力最強的滿清八旗兵和禁衛軍;再看直隸總督,雖然是全國省之首府,但是所統率的軍隊也都是地方軍隊,戰鬥力比較次的。

所以從三、四兩點來看,九門提督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還是略高於直隸總督的,但是論及軍政大權、統轄範圍,掌管軍隊數量等方面時,還是直隸總督更勝一籌的。


小鎮月明


回答這個問題先要搞清楚這兩個職位是幹什麼的,才可以相互比較。

先說九門提督吧。它的全稱為“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也可叫“步軍統領”。是清朝的駐京武官,官階為從一品。可以看出九門提督是武官。掌管著滿、蒙、漢軍八旗步兵和京師綠營的馬步兵。負責保衛京師周圍和北京內城安全和防務。相當於北平的衛戍司令及公安局長。

再說直隸總督,它的全稱:“總督直隸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饟、管理河道兼巡撫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首,官階為從一品(加兵部尚書銜),總管直隸(今天津,河北大部與河南、山東小部)的軍民政務。管轄這一地區的軍隊。相當於這一軍分區的司令加天津,河北等地的省委書記。

從管轄範圍來看,直隸總督無疑比九門提督大得多。從職位等級來看,都是從一品。基本差不多。從管理軍隊數量上來說,肯定是直隸總督佔優,但從士兵的裝備及單兵素質來說,肯定九門提督更好。但是直隸總督不僅管兵,還有這一地區的政務,就權力範圍而言,九門提督是無法望其項背的。

不過,由於九門提督的職責更加重要,保護著京城和皇宮的安全,這一職位的人選肯定是皇帝信得過的人,屬於心腹的那一批。而直隸總督的人選需要有比較全面的才能方能勝任。屬於人才的那一批。故而,九門提督任職的八旗人居多,直隸總督任職的漢人居多,且這些漢人能力,政績都是非常優秀的。

不過,到了清朝後期,直隸總督的出鏡率明顯高於九門提督。

綜上所述,兩者各有側重。綜合來說,直隸總督更勝一籌!


歡迎有不同看法的在下面評論,歡迎關注我,吾乃常山的王子蟲!


小王日常vlog


這個問題非常簡單,九門提督聽起來威風八面,也確實是個大官,但是和直隸總督還是不能比,直隸總督是正兒八經的封疆大吏,顯然要比九門提督更為尊貴。

先說九門提督。

所謂的九門提督是個俗稱,其正式的職務名稱是京師步軍統領,負責統轄禁旅八旗中的步軍營,兼轄京城的巡捕五營,所負責的工作是北京城(不包括皇朝)的治安,類似於京城的警察總局長。

再看直隸總督

清末時期直隸總督的全銜是總督直隸等處地方兼管河道、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即直隸省境內的民政、軍務、治安、財政、水利等等工作,均由其兼管。

兩相比較,不難看出直隸總督的權力要比九門提督大得太多,根本不是一個級別。更不用說到了洋務運動時代,直隸總督因為兼了北洋通商事務大臣,又成了海軍衙門會辦大臣,整個黃渤海沿線直隸、山東、盛京的海防駐軍都歸他節制,這個權力就更大了。

不過事有例外,如果不僅僅看權位,而是比誰“牛”的話。清代曾出現過高級官員兼任九門提督的情況,例如1894年時就是由內務府總管兼任九門提督,這個時候誰更牛,就見仁見智了。


海研會


九門提督是北京步軍統領衙門的俗稱,因為北京城有九門之故。又被稱為執金吾,管理京師治安,緝捕盜賊賭博,查抄獲罪官員,權勢重要,威權甚重,多以王公勳臣兼領其事。管轄八旗步軍、巡捕五營,屬下有郎中、員外郎、主事、司務、筆帖式。“徒罪以下詞訟,皆得自理。出入九衢,清塵灑道,街官閭吏,呵殿道迎,雖親王行途,無此威重也。”

一開始,步軍統領官只三品,後來一侍郎、尚書、大學士、親王兼領,鎮壓京師地面。後來因為衝撞了皇后鑾駕,“嘉慶己未六月二日(1799年7月4日),皇后關防出神武門,有恆謹者不之避,兵部罪步軍統領不能稽察。”嘉慶帝便撤免了當時攝任步軍統領的定親王綿恩,並以布彥達賚代替,將官品定為從一品。且仿綠營提督總兵之例,設左、右翼總兵各一員,正二品。屬下巡捕五營,將中營作為提標,副將作為提督,中軍管圓明園一帶五汛;南、左二營參將以下並所轄之十汛,歸左翼總兵管;北、右二營參將以下並所轄之八汛,歸右翼總兵管。這一年十月,規定總兵每人在南城外輪住半月。六年(1781年)改左翼總兵駐紮城外,右翼總兵駐紮圓明園。

步軍統領衙門在帽兒衚衕。

如果說品級上來說,直隸總督例授兵部尚書、督察院右都御史,是從一品官員,而九門提督也是從一品,所以品級上是平起平坐。但是如果九門提督不是尚書、大學士、親王兼領的話,見到兵部尚書是要行下官禮的,即步兵統領是兵部的下屬。而如果以親王等兼領的話,與直隸總督地位其實並不相上下。


魚兒讀書會擺尾


九門提督和直隸總督都是清代的官職名稱,我們經常從影視劇或者一些歷史書籍中看到,這兩個職務有什麼區別?誰更重要一些呢?

北京城門老照片

九門提督是負責京師治安的機構,其全稱是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衙門,主要負責人叫步軍統領。因為這個衙門主要負責北京城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安定門、德勝門、東直門、西直門、朝陽門、阜成門等九所城門的警衛,所以步軍統領又俗稱九門提督。

九門提督因為負責京師的治安工作,所以朝廷對此極為重視,清代前期定為武職正二品,嘉慶年間升格為從一品。九門提督一職非常重要,所以一般由皇室親貴或者勳戚大臣擔任,比如康雍年間的九門提督就是由皇親隆科多擔任。

清代的直隸總督則是封疆大吏,正式名稱是總督直隸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饢、管理河道兼巡撫事,同治朝以後又以直隸總督兼任北洋通商大臣,兼管北方沿海各省的外交、稅收、海關、洋務、通商等多項事務,權力非常大。

晚清名臣李鴻章曾擔任直隸總督多年

直隸總督與兩江總督、湖廣總督、兩廣總督、閩浙總督、四川總督、陝甘總督、雲貴總督、東三省總督同屬清代最高地方大員,一般都掛兵部尚書、督察院右都御史銜,品級為文官從一品(單純總督是正二品,加掛尚書銜則為從一品),位居天下督撫之首;晚清名臣李鴻章擔任直隸總督多年,他是以文華殿大學士(內閣首輔)身份兼任此職,是正一品,用今天的話說,這屬於高配。

由此可見,九門提督是負責京城治安的高級武官,類似於今天的北京衛戍區司令、北京武警總隊司令和北京市公安局長;而直隸總督則是負責直隸一帶軍、政、財的地方大員,與建國初期的華北局書記差不多,權力和地位遠遠高於九門提督。另外,九門提督是武職從一品,而直隸總督則是文職從一品,清代品級重文輕武,兩者差別巨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