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山丹軍馬場存在的意義在於:把駿馬變高鐵,把汗血變清泉!

提示:我們看到,古城及水庫周圍被整理得沒有一點雜物,一些草甸下都滲出了清清的泉水,微弱地流向水庫,都是生態環保的結果。在清泉的蠕動裡,我們忽然發現自己哭了。2000多年前的漢帝國不容易,養在這裡的馬也不容易,流的汗都是血。今天更不容易,為了保護生態,草甸都滲出了“汗血”,它就是為此付出的人們的心血。

山丹軍馬場存在的意義在於:把駿馬變高鐵,把汗血變清泉!

說實話,山丹軍馬場的路不是很好走。但是,這個可以克服。

在扁都口的觀景臺上,就能遠遠地看到皇家馬場的建築,我們也是從扁都口進入軍馬場的,沒走幾里,就遇到坑坑窪窪路,右側是標有軍馬一連的招牌。

走近了,看過去,發現那裡的門是鎖著的,裡面養著一群羊,是個遊玩的場所,但宣傳標語是部隊式的。為堅決貫徹落實加強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工作決策和部署,服從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建設大局,確保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工作取得實效,我們曾在網上瀏覽到山丹馬場中央環境保護督查反饋問題整改行動指揮部發出的這樣一條消息: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山丹馬場範圍內所有旅遊景點均停業整改,整改期間任何旅遊經營單位不得營業;自2017年6月28日起,禁止遊客、無關人員及車輛進入保護區;在保護區內進行正常生產經營的馬場牧業職工、生產施工單位人員及生產生活車輛,經自然保護站登記備案後方可進入……情節嚴重的要交公安機關依法進行處置。

所以,遇到“關門”是正常的。

山丹軍馬場存在的意義在於:把駿馬變高鐵,把汗血變清泉!

山丹軍馬場是在公元前121年,由驃騎將軍霍去病始創。其位於河西走廊中部,祁連山冷龍嶺北麓的大馬營草原,地跨甘青兩省、毗鄰三市(州)六縣,總面積329 .54萬畝,系亞洲最大的軍馬場。

在漢代,這裡養的應該就是傳說中的汗血寶馬。張騫出使西域時,在大宛國(今費爾幹納盆地),曾經見過一種良馬,耐力和速度都十分驚人,不但能日行千里,更會從肩膀附近位置流出像血一樣的汗液,故稱“汗血寶馬”。這種馬頭細頸高,四肢修長,皮薄毛細,步伐輕盈,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強。到現在還是土庫曼斯坦的國寶,並將其形象繪製在了國徽和貨幣上。

山丹軍馬場存在的意義在於:把駿馬變高鐵,把汗血變清泉!

也正是這種馬馱著大漢王朝在河西走廊打開了一條生路,它的汗血中流淌的是漢帝國的政治生態。人類的路,最早是被馬踏出來的,所以,我們直到現在還將公路稱作馬路。河西走廊的路就是汗和血的路,漢帝國因為它連接了整個地球。

後來,這種馬被叫作山丹馬,有過無數次地改良,到了現在也就成了今日馬場中那些馬的樣子。山丹的山字最早是柵或刪,都與欄杆和馬圈有關。所以,山丹應該是一個因馬而得名的。因為馬的存在,歷朝歷代都非常重視這裡,都是軍隊總部的直屬機構,直至民國裡,這裡仍歸陸軍部軍牧司管轄。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奉毛澤東主席令正式接管山丹軍馬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接收山丹軍牧場。其後,就有了這樣一首歌:站在草原望北京,心中一輪紅日升,草原北京萬里遠,山丹軍馬場牧工和毛主席心連心……牧工最聽毛主席的話,為保國防養軍馬。

唱的也有付出和奉獻,也有汗血,汗和血。

山丹軍馬場存在的意義在於:把駿馬變高鐵,把汗血變清泉!

9月中旬,因為降雨的原因,馬場的氣候完全可以用“寒冷“這個詞來形容,因為沒有帶的防寒衣物,下車的當口我們總會被凍得發抖。窗外有霧,在遠山看不清的時候,撞入我們的眼睛的只有黃綠兩種顏色,都是農作物與草地。

軍馬場自1949年9月建場以來,近50年一直歸屬軍隊管理,系我軍較大的糧油肉生產基地。2001年9月,軍馬場整體移交中國牧工商(集團)總公司管理,實現了由軍隊保障性單位向社會化企業的轉變,2013年7月,根據中國農業發展集團系統內企業重組戰略部署,馬場作為集團二級企業由集團直接管理。 現為張掖市規模最大的中央駐地方企業。

山丹軍馬場存在的意義在於:把駿馬變高鐵,把汗血變清泉!

除了農作物,我們還看到一些地方種植中藥材,板藍根、當歸等都是一碧千里,還用了現代化的灌溉設備,大約都是農場轉變為企業的經營結果。當然還有草場,都被綠網圍了起來,草很深,馬在裡面無憂無慮。

與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的還有這樣一組數字:山丹馬場共有8項問題被責令整改。至目前,西大河水庫及周邊環境、山丹馬場良種馬繁育基地建設項目、蘭新鐵路第二雙線工程項目、山丹馬場一號水電站4項已經完成整改,通過張掖市驗收;驃騎大營、槐溪小鎮、鸞鳥湖3個項目按照環保要求也完成整改,正在申請銷號,準備恢復運營;甘肅大禹西大河二級水電項目移交至金昌市整改。

山丹軍馬場存在的意義在於:把駿馬變高鐵,把汗血變清泉!

同時,馬場連續兩年實施草原減畜,至2017年底,草原載畜量已經減至核定的5.59萬個羊單位,兩年累計減畜1.38萬個羊單位,提前一年完成三年減畜任務。建成標準羊棚牛舍17棟,從草場向舍飼棚圈轉移牲畜4830個羊單位。增加人工牧草種植面積,預留20萬畝燕麥草茬地,減輕草場壓力。將原有76名兼職草原管護員調整增加到122名。還將4391戶職工從海拔2600米以上的山區搬遷到張掖市、山丹縣城居住。

大約走了20多里的樣子,我們在圍欄的馬群后,見到了牧馬人老馬。老馬雖然不是唱著那首馬場之歌長大的,但在他的童年裡,曾經把馬場的屋頂由新的站成了舊的。老馬說,馬場是一個迷人的地方,這個地方不但迷倒了他的童年,也迷倒了他的青年和中年。時間久了,他感到那些馬都是從草地上長出來的,都是一副副無可匹敵、傲慢帥氣的樣子,他甚至能看到它們的骨頭在運動中的樣子,有著鋼鐵的巨力。他就是在這巨力裡,把自己幻想成了英雄,有了躍躍欲試地騎到馬背上的經歷。

那時候,牧場的屋頂是泥土的,泥土的屋頂在老馬的童年裡老去,很舊很舊的樣子。而當他進入青年、中年的時候,這些屋頂變成了磚瓦的,成了新的,紅紅的,像火,燃燒在馬場裡。也漸漸明白了什麼叫付出。在三年困難時期,為給國家把馬養好,父親和所有馬場職工一樣,每天給馬群餵雞蛋和豌豆吃,自己卻餓著肚子。

山丹軍馬場存在的意義在於:把駿馬變高鐵,把汗血變清泉!

中牧集團接管山丹軍馬場後,馬場成為中央駐地方企業,雖然都做著和農民一樣的事,但享受不到“三農”的優惠政策和補助,他們這一代人的日子過得也很清苦。但即使這樣,馬場的職工們一直沒有忘記生態保護,1995年至1998年馬場主動退耕約10萬畝地;2001年實施“天保工程”後,逐步退耕還林3.2萬畝,荒地造林4萬畝,對祁連山進行封山育林生態保護。都是企業自己出資的,現在,最早的護養林木已經有碗口粗了。我們經過的坑坑窪窪的路,不是不想修,而是修不起。

馬場的努力換回的是這樣一組數據:經甘肅省農科院有關專家測算,近年軍馬場地區祁連山年平均增雪30多毫米;甘肅林業勘察隊調查顯示,軍馬場自然保護站林地覆蓋率與70年代相比,提高了15.3%。曾經多年未見的棕熊又出現在了林區,瀕臨絕跡的灘黃羊也在山區顯出身影。

山丹軍馬場存在的意義在於:把駿馬變高鐵,把汗血變清泉!

老馬說,曾經,在旅遊紅火的日子裡,馬場每天清晨6點左右在一場場部旁邊,專職的牧馬人會趕著幾百匹軍馬前往草原上吃草,這時前去觀看,一定會被這種神似萬馬奔騰的場面所震撼,拍出的照片也一定是難得的。他就是被這場面高貴、桀驁、有力地震撼了幾十年,震去了他清貧生活裡的孤獨感,撼動著他活下的每一個神經。但是,如今這一切沉寂了。

蘭新高鐵在馬場有一個小小的站,高鐵在馬場穿行,每每見到時,馬上的老馬就會停下來。那時候,他會拉拉馬的韁繩,讓馬把頭昂得高高的,感覺到自己和白色的高鐵列車一樣帥氣,而在列車飛速前行的音樂裡,他真的想像父輩們一樣唱:站在草原望北京,心中一輪紅日升!

從軍馬場至扁都口的入口到西大河水庫,行走了整整4個小時,不平甚至是泥濘的路讓我們把這一方大美風景裝在了心裡。西大河水庫的附近,我們見到了漢代的鸞鳥古城。這座帶有幾分神秘色彩的古城,雖然經歷兩千年的風雨打磨,但遺蹟至今輪廓猶存,實乃罕見奇蹟。史載,霍將軍逐出匈奴,漢王朝在河西邊陲設置郡縣,於祁連山下軍馬場選址築城時,看到附近有座山貌似鸞鳥展翼,有躍躍欲飛之勢,認為是鸞鳥棲息之地,為吉祥的象徵。於是,將此山命名為鸞鳥山,在山下築起鸞鳥城。

山丹軍馬場存在的意義在於:把駿馬變高鐵,把汗血變清泉!

鸞鳥城依山傍水,是通往河西至青海的關隘要道,遺址東臨水庫,南與鸞鳥山口、平羌口及其古代烽燧相呼應,地勢十分險要。清人曾為此賦詩:

萬仞摩天到眼頻,縣依山立並嶙峋。

昆邪率眾知降漢,武帝開邊遠軼秦。

雪嶺自升青海月,松風今度玉關春。

高城低谷煙霞裡,有鳥飛鳴景色新。

古城也曾是漢代皇家屯兵牧馬的場所。馬,在這裡長上了翅膀騰空嘶鳴,漢帝國也因此真像鸞鳥一樣飛了起,成為了真正的強大帝國。當時,軍馬場這個地方有一個非常響亮和豔麗的名字——漢陽。

西大河水庫的位置叫大河壩灘,古稱上房塞子,是一個自然生成的小盆地。水庫的東北邊緣,有一個天然峽口,叫兩個半峽,峽口處築起了一座長294米、高37米的水庫大壩,看上去猶如一道雄偉的屏障,攔截著咆哮的河水,在這裡形成了一個綠色的高原湖泊。它承擔著永昌縣新城子、紅山窯、焦家莊鄉、城關鎮及軍馬四場、黑土窪農場共23萬畝農田的灌溉任務,養育著10多萬勤勞的人民。

山丹軍馬場存在的意義在於:把駿馬變高鐵,把汗血變清泉!

我們看到,古城及水庫周圍被整理得沒有一點雜物,一些草甸下都滲出了清清的泉水,微弱地流向水庫,都是生態環保的結果。在清泉的蠕動裡,我們忽然發現自己哭了。2000多年前的漢帝國不容易,養在這裡的馬也不容易,流的汗都是血。今天更不容易,為了保護生態,草甸都滲出了“汗血”,它就是為此付出的人們的心血。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找到了軍馬場存在的意義,那就是在青山永在中,把漢代的馬路變成現代的高鐵。有一種力量可以讓人們淚流滿面,但淚不一定在人們的臉上,也可以是草甸的清泉,汗和血,在大地上。

汗血泉湧,不管是馬路還是鐵路,都是為了讓我們有路可走,走得更遠。(文/路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