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 比起教会孩子分享,允许孩子“拒绝”更重要

戳↑关注,你关心的育儿问题都在这里!~

比起教会孩子分享,允许孩子“拒绝”更重要

我们一直都在说,分享是一种美德。

但是最近,小编和闺蜜都遇到了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那就是如果孩子不愿意分享怎么办?

比起教会孩子分享,允许孩子“拒绝”更重要

前几天,我带孩子下楼玩儿,他带了他最喜欢的小汽车。到了广场上,正好碰到了另一个小朋友想和他一起玩儿,但他死活不愿意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给那个小朋友。

哪怕他带了4个小汽车,但他一个都不给。

一个哭着要,一个哭着不给。我和那个妈妈都无比尴尬。

最后那个妈妈把孩子带走了,还有点置气地说:“妈妈给你回家取,小汽车我们家多的是。”

说实话,我当时心情挺复杂。

比起教会孩子分享,允许孩子“拒绝”更重要

一方面,我知道我是应该尊重孩子的,强行逼他分享自己最喜欢的玩具,他一定会特别难过。

另一方面,我又不知道自己这么做对不对,孩子会不会因此变得自私?

一直这样的话,到长大也自私可怎么办?

而且,看那个妈妈的态度,她或许会觉得,我这做家长的也不称职,不会教育孩子。

我翻了翻后台的留言,发现大家有和我一样的为难之处。

——不愿意分享真的是宝宝自私吗?我家宝宝不喜欢分享,老被别人说自私,唉~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宝宝不喜欢分享,有几次都是被我逼着分享的,回来之后晚上做梦都哭醒,那我下次还要不要逼他分享呢?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一聊“孩子分享的那些事”,帮大家解决这个困惑。

  • 拒绝分享,是宝宝太自私吗?
  • 宝宝为什么不愿意分享?会持续到成年吗?
  • 强迫宝宝分享有什么危害?
  • 如何正确引导宝宝分享?

01拒绝分享,是宝宝太自私吗?

首先,0~5岁宝宝拒绝分享,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儿童心理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0-10岁儿童心理发育大致有4个阶段:

物权模糊期(0-1岁)

心理特点:

在这个阶段,宝宝身体发育迅速,但心理发育还未开始。

他们正忙着探索自己的身体,以及周围环境,更没有自我意识。

典型场景:

阿姨带着小朋友来家里做客。

哥哥看到宝宝小汽车,问:我可以玩你的小汽车吗?

妈妈连忙说:玩吧玩吧,宝宝小,还不知道护东西呢。

看着哥哥足球玩的不亦乐乎,宝宝自己也手舞足蹈起来。

比起教会孩子分享,允许孩子“拒绝”更重要

物权敏感期(1-4岁)

心理特点:

在这个阶段,宝宝开始有了自我意识,甚至能分清自己和别人的关系。

比如,只要是喜欢的,就可以拿来,就全部都是我的。

典型场景:

小区里的孩子一起玩玩具。

2岁的宝宝看到别的小朋友拿着玩具玩,嚷嚷着:

这是我的!这是我的!我要玩!

小朋友说:这是我的!

宝宝委屈大哭,被妈妈及时抱走。

比起教会孩子分享,允许孩子“拒绝”更重要

规则建立期(4-6岁)

心理特点:

随着宝宝心理发育,他们开始理解这个世界,以及规则的意义。

开始尝试与他人平等协商,创造共享规则。

典型场景:

小区里孩子们一起玩滑梯。

5岁宝宝看到后,说:

这个给你们玩,可以让我玩滑梯吗?

于是双方进行了互换,玩的不亦乐乎。

乐于分享(6岁后)

心理特点:

这个阶段,宝宝的分享意识渐渐趋近于成人,道德观念开始倾进于公正。

发展出了关心与同情的道德观念,所以就不会再那么“自私”了。

比起教会孩子分享,允许孩子“拒绝”更重要

*以上数据仅供参考,因宝宝心理发育各不相同,时间会有所偏差,不可机械照搬挪用。

学龄前的宝宝,正处于物权敏感期,他们对喜欢的东西,都十分在意。

别说是他最喜欢的玩具,就连所看到、摸到的,都可能出现“护犊子”的行为。

宝宝拒绝分享,只是他心理发育阶段性的表现。

所以,拒绝分享,不是宝宝自私。

02宝宝为什么不愿意分享?

会持续到成人吗?

宝宝5岁前,由于心理发育,还没有分享的概念。

他们对于喜欢的东西,暂时还非常的“自我”。

我们还会担心,宝宝现在不愿意分享,长大了会不会很小气呢?

比起教会孩子分享,允许孩子“拒绝”更重要

其实完全不用担心。

在宝宝6岁以后,随着心理发育和社交扩展。

他们逐渐会理解分享的乐趣,并可以与他人进行平等分享。

03强迫宝宝分享,有什么危害?

宝宝不愿分享,家长不断劝说,甚至强迫分享,可能会给他造成两种后果。

比起教会孩子分享,允许孩子“拒绝”更重要

第一种,讨好型人格。

孩子对别人的不合理要求不敢拒绝,牺牲自己的利益去讨好别人。

第二种,自我型人格。

孩子走向另一个极端,变得不尊重别人的物权,喜欢抢夺、侵占别人的东西,成为人见人厌的小霸王。

而这两种性格,对孩子的成长都是极为不利的。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 让·皮亚杰 说过:

“被迫的无私、分享,对于孩子而已,通常是以牺牲自我需求而终结的。”

“很容易让孩子潜意识里认为自己的心理需求不重要,导致孩子自我价值感低。”

“甚至形成讨好型人格,认为只有顺从和讨好,才会让别人喜欢自己。”

所以,强迫分享,会对孩子性格造成影响。

那我们做父母的要怎么做,才能在“自私”的问题上,科学引导孩子呢?

04如何正确引导宝宝分享

接受占有,是教会孩子分享的第一步

1-3岁,尤其2岁左右,孩子会进入物权敏感期,他会表现强烈的占有欲。

此阶段,要充分保护宝宝的“自私”,给予孩子保护自己东西的权利。

让他知道:我的东西,我有绝对的支配权。

这个权力带来的支配感满足了,以后的占有欲才没那么强。

比起教会孩子分享,允许孩子“拒绝”更重要

鼓励轮流与交换,巩固物权意识

小朋友出门玩,家长可以带上一两件玩具。

当孩子看中别人的玩具时,家长就可以鼓励他用手里的玩具,去跟其他小朋友交换。

其他小朋友同意分享,他们轮流交换玩具,无形中巩固了宝宝的物权意识。

宝宝需要及时表扬

多数情况下,家长关心孩子是否有礼貌、有教养,但忽略了孩子的进步。

当孩子出现分享行为时,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

夸赞一句:宝贝,和小朋友分享玩具了,你真棒!!

比起教会孩子分享,允许孩子“拒绝”更重要

你的肯定让孩子意识到,分享是件正确、被称赞的行为。

这样才可以激励孩子继续分享。

单纯说教,不如以身作则

言传不如身教。

父母是宝宝最好的老师,行动,往往比语言更具说服力。

比如,家长带着宝宝去邻居家做客,把做好的小点心分给邻居。

一旁的宝宝看到了,会切身感受分享的乐趣。

所以父母要从身边小事,以身作则,给宝宝树立最好的榜样。

重视绘本、动画片、儿歌的力量

家长还可以通过动画、绘本和儿歌,用孩子喜欢的方式,让他明白,其中的道理。

  • 社交类动画片,比如《蓝迪智慧乐园》。
  • 社交类儿歌,比如《兔小贝儿歌》。
  • 社交绘本,比如《艾薇的礼物》。
比起教会孩子分享,允许孩子“拒绝”更重要

动画片选好了,怎么播放呢?

  • 宝宝学龄前,选择每天固定的1-2个时间点,为宝宝播放,或朗读精选的绘本儿歌。
  • 学龄后,选择每天宝宝上学前和放学后,当做课后娱乐活动来播放。

最后,我们一起听听《引导宝宝分享三步曲》

1 尊重幼儿心理发育规律,选择权,交给他。

2 鼓励宝宝轮流交换活动,潜意识,要培养。

3 创造儿童分享交换环境,懂分寸,有礼貌。

引导宝宝学会分享,除了上面说的,你还有哪些小妙招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