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4 河南瞄準共享停車,能否破解停車難題?


河南瞄準共享停車,能否破解停車難題?


| 總第1052期

牽一髮而動全身。


工作日大家都是怎麼上班的?

開車?電動車?自行車?還是健康又環保的雙腿11路?

網上曾經對一二線上班族選擇的交通工具做過調查,結果顯示距離工作地十公里以內的絕大多數人都選擇了地鐵、電動車,開車反而成了無奈之舉。究其原因,有一種痛叫做“開車半小時,停車一小時”。

河南瞄準共享停車,能否破解停車難題?

根據國家發改委公佈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大城市小汽車與停車位的比例約為1∶0.8,中小城市約為1∶0.5,缺口非常嚴重。對於停車難問題,河南地區也有共識。2017年底,鄭州市個人汽車保有量已達到285.3萬輛,全市停車位91萬個,交警前期審批的路內泊車位20177個,缺口明顯。

為了解決停車位有限的難題,各地市政府紛紛加入“共享停車”大軍。

今年10月,河南省公安廳表示將積極助推發展“共享停車”經濟,鼓勵互聯網企業通過互聯網、手機APP等方式,實現企事業單位、居民小區及個人車位信息共享,並宣佈將在2018年完成5萬個公共泊車位的建設。

河南瞄準共享停車,能否破解停車難題?

這幾年國內共享經濟如火如荼,但是追本溯源真正利用閒置資源的只有共享停車一個,其他無論是共享單車、共享汽車甚至是共享充電寶都是變相的租賃模式,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一定的浪費。

共享停車可以把有限的車位充分利用起來,利用“錯峰使用”的辦法,讓需要車位的人能夠有地方停車,而擁有車位的業主、經營方則可以得到一定的收益,理論上來講確實是兩全其美。共享停車也因此得到了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然而繼2017年“共享停車”概念被提出之後,以青島市為首,北京、上海、成都、西安等地陸續推出相關政策,鼓勵閒置車位“共享”,結果卻並不盡人意。

河南瞄準共享停車,能否破解停車難題?

據媒體報道,成都某小區引入共享停車之後,入駐平臺的業主還不到真正擁有車位業主總數的兩成。而作為小區物業的管理方以及其他業主也對共享停車提出了種種質疑,共享停車的推廣舉步維艱。根據目前各地的反應來看,這個小區表現出的牴觸並不是個例,和當初共享單車的爆紅不同,各社區、機關單位都出現了不同程度上的困難,倒是白天人流集中的商場成了接受度最高的一個。

一番瞭解之後,我們發現共享停車叫好不叫座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安全管理難度大

小區是居民生活的地方,業主們對環境的私密性、安全性都有一定的要求,而共享停車顯然打破了這種平衡。陌生人流的進入在無形中增加了安全隱患,讓人們不禁擔心起自己的生命財產安全會不會因此而受到損害。再加上並不是每一家在購買房子的時候都會買上一個車位,不能享受共享停車帶來的收益卻要承擔相應的風險,是業主們不願意接受的原因之一。

河南瞄準共享停車,能否破解停車難題?

而其他一些機關單位,雖然晚上有不少的空置車位,但是因為其工作性質,開放停車同樣會遭遇和居民區一樣的安全隱患。

2

收支難以平衡

按照目前的行業水準,共享車位的收費在4—10元每小時,15分鐘以內免費,幾個小時之後會有封頂費用。不同的地方業主、物業以及平臺方的分成方式會有一些出入,絕大多數是將受益的50%—60%留給業主,15—25%給物業,剩下的留給平臺。

北京海淀區的某位先生聲稱,一年來自己平均每個月可以得到60多元的收益,而付出的代價是兩次地鎖被損壞,中間有事回家要租借別人的車位,因此他和家人商量之後決定今年將不再對外出租車位。

河南瞄準共享停車,能否破解停車難題?

除此之外,因為租借司機個人素質參差不齊、開車技術不穩定而導致的環境汙染、車輛剮蹭等問題,也成為業主們吐槽的集中點。

對於物業方而言,開放停車意味著監控系統的升級迫在眉睫,發生糾紛的處理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人員成本進一步提高。如此一來,每個月五六千元的額外收入顯得不值一提。小收益卻帶來無窮問題,讓這場共享在幾方人員的抱怨聲中變了味道。

3

APP技術難題尚未攻克

目前國內的共享停車APP均為地域性軟件,沒有出現當年和小黃車、摩拜那樣的獨角獸企業,資本也在觀望階段。這就讓APP技術難題的攻克顯得格外艱難。

很多用戶反映APP在使用期間導航不準,自己在上班高峰期捧著手機在小區的底下停車場轉了一圈又圈就是到不了指定位置,再加上有些小區建設時間較長指示不清,很多時候只能依靠肉眼判斷距離和方向,對於不熟悉小區環境的外來人員而言非常麻煩。

河南瞄準共享停車,能否破解停車難題?

另外APP還有數據不能及時更新的問題。車輛進入小區就開始自動扣費,離開之後卻遲遲不能結束訂單也讓租借車位的司機感到十分頭痛。

而部分業主則表示,平臺對超時停車的現象沒有懲戒措施,以致於很多人鑽封頂付費的空子,超過停車時間仍然不把車移走,最後業主自己的車沒地方停只能求助警察。

4

相關法律法規有待完善

共享停車自身的優越性使其自概念提出之後就受到了各地政府的力捧,但是涉及到具體運營的細節問題卻遲遲沒有相關的政策落地。

比如共享停車收取多少費用屬於正常區間?資金由誰監管?一旦出現車輛剮蹭、危害群眾生命安全的問題責任如何劃分?小區物業有沒有配合義務等問題都還處於模糊階段。所以出現了目前APP推廣難,小區業主、物業方態度曖昧的局面。

就目前國內的現實環境來說,共享停車勢在必行。

然而怎樣吸引資本進入,如何平衡業主、物業管理方以及平臺之間的利益衝突還有待商榷。只有真正解決了這些問題,共享停車才能成功落地。

河南瞄準共享停車,能否破解停車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