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 59歲倪萍素顏照曝光:你的自律,真的能救命!

是的,你沒看錯,過去總被嘲諷體態臃腫、盡顯老態的倪萍瘦下來了!

以前的她是這樣的:

現在的她是這樣的:

整整瘦了20斤!

瘦下來的她容光煥發,被各路網友驚呼為:女神。

總有人調侃“肥胖總是來得讓人猝不及防”,其實換個角度想想,肥肉不是一天長成的,減肥當然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很多人問倪萍是如何瘦下來的,她開玩笑說:餓的。

是啊,我們都知道減肥就是要管住嘴、邁開腿,倪萍減肥的過程和其他人一樣,沒有捷徑,就兩個字:自律。

01

最近,看了央視一檔節目,印象深刻。

它講述了一位醫務工作者堅持游泳18年,最終戰勝癌症的故事。

20年前,40多歲的張雷被查出患了癌症,三次手術後,醫生委婉地告訴她:生命留給她的時間不多了。

四十幾歲的年紀,正是事業有成,家庭美滿的時候,醫生的一句話就像是給自己的生命加上了一個期限,一切對未來的憧憬都可能變成虛幻。

即便如此,還是得堅強啊,不能還沒被病魔打敗,自己卻先投了降。

張雷愛好游泳,治療期間她決定將游泳提上日程,一天不落。

不給自己找藉口,不給自己留退路,就是要和“跟癌症死磕”。

堅持游泳18年,她曾面臨數不清的難關。

天冷的時候,家人勸他休息一天,她果斷拒絕,冒著大雪去遊;

臨時有事,朋友勸他下次再去,誰知她辦完事,馬上騎車去游泳館;

十幾年間,張雷參加了很多游泳比賽,斬獲了不少獎牌。

不少病友被她的堅持感動,受到激勵,也跟著她一起組團游泳。

堅持游泳20多年,張雷的癌症沒有復發,堪稱一個奇蹟。

關於游泳,張雷說:“獎牌不是最重要的,健康才是最大的獎勵。

經歷了這麼多,才明白生命有多麼鮮活,活著、運動、參與是多麼幸福。”

自律的人有多開掛呢?大概,可以可以讓你多活一次吧。

02

復旦大學青年教師于娟在2009年確診患乳腺癌,在和癌症抗爭的一年多時間裡她一直堅持寫病中日記,在日記中反思生活,引發很多網友的關注和熱議。

2011年4月于娟辭世,留下了70多篇“癌症日記”。

"第一,我沒有遺傳;第二,我的體質很好;第三,我剛生完孩子餵了一年的母乳;第四,乳腺癌患者都是45歲以上人群,我那時只有31歲。"

"我想我之所以患上癌症,肯定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累積的結果。"

面對突如其來的疾病,她開始冷靜下來,客觀分析,為何癌症會找上她。

最後她找到了三點原因:

瞎吃八吃,暴飲暴食

于娟個性率性隨意,吃東西講究大碗喝酒大口吃肉。

熬夜成癮,缺乏睡眠

生病前十年,她從沒有十二點之前睡過,學習、考證書、網聊、吃飯、K歌,填充了她的每個夜晚。

突擊作業,作息不規律

頂著讀書的名頭,大把揮霍自己的青春與生命,各類考試都拖延到最後關頭突擊準備,埋頭苦學時從不考慮健康、身體,下死手去折騰自己。

管不住自己的嘴,無法控制自己的作息,嚴重的拖延症,總結起來就三個字:不自律。

十年如一日持續性自律,幫助張雷抵禦了癌症的襲擊;成年累月的放縱卻,揮霍完了于娟的健康。

《少有人走的路》中有這樣一句話:

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途徑。

不自律是我們人生路上最大的敵人,它不僅阻礙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更直接威脅著身體的健康。

03

日本的一檔綜藝節目中,有位叫真美的女士,身高163公分的真美體重足足有93公斤。

然而,十年前的她只有58公斤!

讓她十年間胖了70斤的“罪魁禍首”就是毫無節制的飲食習慣。

視頻中有一個片段是真美為家人準備晚餐,她做了25塊炸雞、6大片炸豬排、12條炸蝦、滿滿一碗的東坡肉、一大碗烤豬肉,還有大量的肉醬意大利麵。

分量驚人的油炸食物和肉類,完全不像四口之家的食量。

真美大口大口吞下豬排,接著夾起一塊塊炸雞,還用意大利麵配米飯吃得津津有味,一邊貪婪無度地享受著美食,一邊難掩笑容地說這些都是自己最愛的食物。

沒一會兒,丈夫和兒子都吃飽了,真美還要將分量很多的剩菜吃光,她自己也承認可能因為這樣才會越來越胖。

吃完晚飯,收拾和洗碗的工作就交給了同住的媽媽,真美則躺在沙發上看電視。

真美的丈夫接受採訪時說,妻子幾乎不動,吃飽了就躺著,一直重複著吃飽睡,睡飽吃的狀態。

毫無節制的飲食,拒絕運動,不斷放任自己,讓真美的體重越來越驚人。

聽過一句話,你的身材就是你最好的名片。

十年前因為經濟條件的限制,沒有舉辦婚禮,沒有穿上自己心儀的婚紗,一直是真美心裡最大的遺憾;

而如今有條件穿婚紗了,渾身上下的贅肉,卻使之變成了遙不可及的夢。

選擇自律還是放縱,你的身材會給出最真實的答案。

04

美國科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研究人員將200只猴子分成兩組:一組猴子不控制飲食,頓頓管飽;另外一組嚴格控制飲食,只讓它們吃七八分飽。

10年過去後,敞開吃的這100只猴子中,很多體胖多病的猴子,有得脂肪肝、冠心病、高血壓的,100 只猴子死了50只;

而控制飲食的那100只猴子中,只有12只死亡。

15年後,頓頓吃飽的猴子都死光了,高壽的猴子都在七八分飽的那一群中。

不要小看飲食上的自律,節制有度的生活看似痛苦,但長久下來,受益匪淺。能控制食的人,才能控制生活。

嚴歌苓在《寫作是自律並堅持的日常生活》中提到過自己的自律生活。

她每天寫作6小時,每隔一天就要游泳1000米,每隔一兩年,嚴歌苓的名字就會出現在暢銷書架或者改編的影視作品上。

她總會被問:“你怎麼能如此高產?”

嚴歌苓的答案是:“我當過兵,對自己是有紀律要求的,當你懂得自律,那些困難都不算什麼。”

村上春樹在《我的職業是小說家》也提到:當自律變成一種本能的習慣,你就會享受到它的快樂。

他給自己制訂的生活守則是:

早睡早起,不說洩氣話,不發牢騷,不找藉口,每天跑10公里,每天堅持寫10頁,要像個傻瓜似的。

正是這種高度自律,讓他有精力能夠持續產出優秀的作品出來。

安東尼·羅賓說:塑造你生活的不是偶爾做的一兩件事,而是你一貫堅持做的事。

05

最近看到一段話,覺得很勵志:

“仔細想想,其實你的競爭對手從來就不是其他人。

你的競爭對手是你的拖延、你的自負、你的不健康飲食、你的懶惰,和你長久以來的壞習慣。

如果能克服它們的話,你還怕誰?”

每個人都渴望過上自律的生活。

優異的成績、完美的身材、規律的生活、健康的體魄,凡是好的東西,幾乎都是通過自律得來的。

說不想自律的人,不是不想要自律後的結果,而是懼怕自律要付出的代價。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心理舒適區,它就像一個圓圈。在圓圈裡我們感覺最舒適,而圈外才是我們想要達到的目標。

我們看到圈外的自己,體重減輕了,身體變得健康了,吃外賣的次數減少了,更常在家做飯,堅持讀完了某本書,而不是躺在床上一遍遍刷著微博和抖音。

很遺憾,這些我們感興趣的目標都要經歷不舒適才能實現。

“不懂節制的人,總是在內疚、焦慮和無盡的悔恨中煎熬。而自律,才是唯一的救贖。所謂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而自律就是每個人對自己的要求和修煉。

一個人可能達到自律的級別,就是一個人能夠掌控自己的級別。這一輩子,我們可能會遇到很多對手,但最強大的對手其實是我們自己。

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