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2 為什麼收入和學歷比你低的人,比想象中多?

為什麼收入和學歷比你低的人,比想象中多?

隨著拼多多上市,人們終於搞明白——三億人對拼多多不離不棄,表面上看是“社交+電商”的成功,實質上是人窮真的志短。

為什麼收入和學歷比你低的人,比想象中多?

當第一次知道全國有本科學歷的人只佔全國人口的4%不到,80%的家庭月收入不超過3000元時,筆者和你一樣,是震驚的、恍然大悟的。

我們總以為世界變化得太快,其實只是幻覺,世界改變得太慢了。不信,我們通過數據來看一看,中國本科生佔比和家庭月收入的真相。

高學歷佔比被高估了

先來看一下我國的學歷分佈情況。

就當前而言,高學歷人群的佔比,比人們想象得要低,大部分中國人的學歷是小學和中學。

在此,我們使用1949年以來,歷年小學、中學、高中招生數的加總數,除以2017年的人口數,來簡單模擬小學、中學、高中學歷的人口占比。需要說明的是,專科和本科的招生數從1994年開始公佈,1994年之前的數據使用高校招生數來模擬,即假設55%的高校招生數是本科、45%的高校招生數是專科(1994年至1999年本科招生數佔高校招生數的55%)。

為什麼收入和學歷比你低的人,比想象中多?

由此可以看出,學歷分佈略微正偏,高學歷佔比其實遠低於大家預想的水平,比如本科學歷只有4.23%、專科學歷只有3.93%,即使是高中學歷,佔比也僅有18.92%。而小學學歷的人口占比超過了100%,這說明使用歷年招生數計算學歷佔比,數據是高估的。也就是說,實際本科生學歷的人口占比,肯定要比4.23%還低。

2%的人佔據了80%的財富

再來看一下國人的收入分佈情況。

我國財富分配也適用二八定律,即佔比很小的富人佔據了大部分的社會財富。

比如,觀察我國城鎮居民和農村分五檔的平均收入情況,第一個現象就是收入越高人群,比收入次一級人群的收入,高出的部分越多。例如對城鎮居民來說,中等收入人群只比中等偏下人群可支配收入多出8500元,但高收入人群比中等偏上人群收入高出28500元。這說明收入等級越高,收入水平就越發高得難以企及(參見圖2)。

為什麼收入和學歷比你低的人,比想象中多?

再來一組更直觀的統計數據。以某股份制銀行年報數據為例,高端理財客戶(即在該銀行資產在50萬元以上的人)的總資產佔全部零售客戶總資產的82%,但這部分客戶(213萬戶)只佔全部零售客戶(10663萬戶)的2%(參見圖3)。由此可見2%的人佔有80%的財富,這一二八定律在我國同樣適用。另外,需要引起關注的是,該銀行的私人銀行客戶(在該銀行的資產在1000萬元以上的人)佔全部客戶的0.06%,但總資產佔全部零售客戶總資產的31%。

為什麼收入和學歷比你低的人,比想象中多?

換句話說,即使你的學歷在4%的人口中、月收入也超過了80%的人口,如果你沒有進入2%那部分人群,你依然處在收入等級的尾端,只是在中國這一尾端十分的長。

另外還有一個現象是城鄉收入差距太大。

比如,城鎮低收入群體的平均收入是農村低收入群體平均收入的4.3倍,農村的高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還達不到城鎮中等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

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

如果考察過去十年的價格漲幅,那麼城市裡能夠配置海外資產和一二線城市房產的富人,其收益率是最高的;而農村種地和畜禽養殖的人,其收益率無法直視,過去十年生豬價格下跌了26%,比投資A股的韭菜還要慘(參見圖4)。

為什麼收入和學歷比你低的人,比想象中多?

由此可知,城鄉收入差距加大,與農產品價格漲幅落後有一定關係。農產品價格不漲反跌,反映了農村居民是在一定程度上補貼城市居民。

你真的瞭解真實的中國嗎?

為什麼會出現學歷分佈和收入分佈嚴重超出人們預期的情況呢?

這是因為大家都有認知偏差,當我們根據自己和周圍小團體的情況去推測整個社會時,會導致對社會的認知出現偏差。

常見的認知偏差,包括近因效應(人們通常更關注周圍或者最新的信息)、過度自信傾向(90%的司機認為自己的駕駛水平超過平均值)、避免不一致傾向(不承認或不改變自己的壞習慣和舊觀點)等。

同樣,對於一二線城市的居民來說,習慣了5萬-10萬元/平的房價,就難以想象5000-10000元/平的三四線城市房價,以及廣大農村幾百塊一平的蓋房成本。這跟晉惠帝司馬衷不理解“沒飯吃、為什麼不吃肉”是一個道理。

因此,當購物APP或者短視頻APP不再把4%的高學歷人群當成主要目標用戶時,不必大驚小怪(參見圖5)。一線城市中那些學歷佔據4%但財富不在2%範圍中的小白領的消費能力,已經被高房價嚴重擠壓,生活幸福感可能還不如廣大三四線城市的小鎮青年。小鎮青年有時間又有金錢,消費能力可比一線城市整天加班還房貸的小白領們高多了。

為什麼收入和學歷比你低的人,比想象中多?

所以,中國很大,真正的藍海市場在哪,需要仔細去掂量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