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历史上多尔衮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密探零零发


多尔衮领着一帮人出去打猎,从马上摔下来,腿受伤,没几天就死了。这是官方记载。

从马上掉下,摔伤了腿,就能死人?以现代人思维,不太可能。可那是古代,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可能性。

多尔衮体质差,底盘不好。皇太极的大儿子豪格就说,多尔衮身体羸弱,摄政王当不久,会早死,要是他不想死的太快,就辞官回家养着去。豪格是多尔衮的政敌,说这话有泄愤的意思,但是豪格的判断还是有道理的。清兵入关,开启大清基业,以多尔衮羸弱之躯,实在有点吃不消。



多尔衮好色。皇太极死,他娶了庄妃,也就是顺治他妈,孝庄皇太后。整死了政敌豪格,他纳了豪格妃子,也就是他的侄媳妇。多尔衮一生中前后共娶妻10人,其中三个朝鲜人,一个满族人,六个蒙古人,这是有记载的。多尔衮纵欲过度,这一点和他弟弟多铎很像。多铎入关后,经常逛妓院,身体透支而死。

多尔衮心情不好。清兵入关初期,多尔衮对明朝的遗民比较宽松,后来接连胜利冲昏了他的头脑,他的政策越来越严苛,不尽人情。圈地使很多百姓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移民使百姓无家可归,露宿街头;易服使本来就没衣服穿的穷苦百姓雪上加霜;剃发更是严重,“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使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汉民纷纷起来抗争。这些事闹得多尔衮焦头烂额,加上他的弟弟多铎死了,顺治小皇帝又经常给他闹别扭,使得多尔衮郁闷至极。




体质差,高强度工作,过度纵欲,心情郁闷,结果是多尔衮身体吃不消了。顺治七年十一月,多尔衮感到身体不适,于是出古北口外打猎,其实就是散心、休养,以求恢复健康。实际上,多尔衮这时不去打猎,不坠马受伤,他那被掏空的身体也支撑不了多久。

马背上长大的多尔衮是轻易不会坠马的,作为马上将军,多尔衮更清楚战场上坠马几乎等于送命。多尔衮能在围猎时坠马,可见他的身体已经差到何种程度。



有了上面的铺垫,我们就可以大胆分析了。多尔衮正在围猎,突然脑袋一晕就从马上摔了下来,腿摔伤了。随行医生及时进行了处置。但是第二天伤口就开始发红发炎,按现在说法就是感染了。当时的医疗条件差,没有抗菌消炎药,只能靠自身抵抗力。可是多尔衮的抵抗力实在是太差了。多尔衮摔伤后,大概四五天时间就挂了。


有得观史


多尔衮一生战功卓著,争战察哈尔部、获传国玉玺,俘朝鲜国王家属。特别是在1641年开始的明清松锦大战中,洪承畴被俘投降,祖大寿率部投降,明朝山海关的据点除宁远外基本丢失殆尽。

公元1643年9月21日,皇太极突然去世,以代善为首的权臣为了避免大清帝国刚刚建国就陷入内乱和分裂,决定由6岁的福临继承大位、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为两大辅政大臣,但不久多尔衮肃清济尔哈朗和豪格的势力,造就了一家独大的局面。

自1644年起,多尔衮先后授封为大将军、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满朝文武、王公贵族见了他,都是要“列班跪送”,后又取消了对顺治的行礼,他穿的朝服有八条龙,仅比皇帝的少一条龙,帽冠上为十三颗珠子,仅比皇帝的少一颗珠子,多尔衮的睿亲王府更是豪华壮观,大有和皇宫相比的趋势,完全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此时多尔衮万人之上,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他既爱权,更好色。他广开“色”路,在八旗女子中举办选美大赛,看上的,都拉上床。后又强娶侄儿豪格的老婆和朝鲜公主姐妹花,但他早年在战争中落下的病根也逐渐找上门来。

1639年松锦之战时,多尔衮就得了病。但因为作战太忙,多尔衮没有好好调养身体。他率军入关后,又独揽国家军政大事于一身,加之再加上爱好“床上运动”,纵欲过度,使他的身体日渐衰弱,经常感到头昏目眩,精力和体力逐渐下降。

特别是1649年他的亲弟弟多铎和阿济格的福晋,他的元妃博尔济吉特氏都因天花先后去世。给他的精神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总感觉灾祸随时会降临到自己头上。

11月13日,多尔衮因为有病,心绪烦躁,便率领诸王等人到边外去狩猎。但在行进之中,突然感到头晕目眩,跌落马下,膝盖跌伤,当地土民用石膏给他涂抹了伤口,他勉强支撑着继续前进。后来感到膝盖剧烈疼痛,难以忍受,胳臂无力,便急令回营。此时,诸王大臣们见他面色苍白、伏鞍不起,便慌慌忙忙地找来担架,将多尔衮抬至附近的喀喇城,不久死去,年仅39岁。

多尔衮的死讯传入京城,如晴空霹雳,举国震惊。顺治皇帝到东直门迎接多尔衮的灵柩并亲亲自举爵祭奠,按皇帝礼节下葬。

1651年2月,多尔衮死后仅2个月,顺治皇帝就“削去爵位、黜出宗室、抄没财产”,追夺一切封典,毁墓掘尸。

直至1778年,乾隆帝发布诏令,正式为多尔衮翻案,平反昭雪,恢复名誉。下令为他修复坟茔,复其封号,“追谥曰忠,补入玉牒”。


美丽青春您真痘


据我的分析,有一种可能是被气候折磨死的。

多尔衮这个人,心高气傲。性格中总有一种少年丧母后从被歧视中演变过来的豪气,基本上是天最大,他老二的模样。

清兵入关以后,决策定都北京,这都是他的功绩。

定都北京后,有一个问题成为折磨多尔衮的挥之不去的阴霾,那就是___北京太热!

1644年定都北京时,他就已经感受到了北京夏日的炎热。要知道,北京的三伏天可比东北难熬的不是一点儿半点儿。第二年开春,多尔衮就下令把北京城几处大的洼地进行清淤,并安装闸门,并与京杭大运河水系沟通,最终形成了现在人们看到的北京城三山五园的雏形。

当年夏天,多尔衮就急不可耐地搬到水边居住,大概就在现在的圆明园边上。

结果,本来他的身体是适应了东北的高冷,现在不但加上了热,还多了一个湿,我怀疑还有一个蚊虫叮咬所传播的疾病的问题。可想而知,不出三个夏天,这个年轻汉子就吃嘛嘛不香了。

他这时很年轻,医学知识又跟不上,汉族医生又不得信任,宫廷里事情又多,他又好色,结果估计是那种死硬的活着。这样的生活环境,只会使人在突然间亡故,估计也就是像现在人们熟知的心脏骤停之类的结果了……要知道,多尔衮是死在冬天狩猎的过程中,不论白天骑射,还是晚上睡觉,心脏骤停的可能性都是很大的。再加上这种环境还会使人体中脑血管供血不足或者脑出血的概率增加,都促使人容易暴亡。

因此,关爱身体,从我做起,拒绝“淬火”!夏天到了,大家尽量调高空调的温度,出点汗没关系,脑血管痉挛就麻烦了,更何况心血管也会痉挛……

一家之言,抛砖引玉。谢谢大家!


纪录片老饕


《清史稿 诸王传》关于多尔衮的死只是一笔带过:

说的是他薨于喀喇城(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并没有详细说明死因。

《内国史院满文档册》相对比较详细地记录了多尔衮去世的过程:

十一月十三日,皇父摄政王,欲出口外野游。(十二月)初七日,宿喀喇城。是日,皇父摄政王病重歇息。初九日,戌时,皇父摄政王猝崩。

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北游录》中则如是说:

初,摄政王膝创,涂以凉膏。太医傅胤祖谓其非宜。是日围猎,值一虎,须尊者射而众从之,时王创甚,勉发三矢,度不自支。

膝盖受伤(可能是坠马引起)涂了不合适的凉膏导致死亡,从医学角度并不合理;从记录可见,多尔衮之前就「身体欠安,居家烦闷」。

多尔衮去世的时候39岁,我们来看一下《摄政王起居注》中以下的记载:

当多尔衮说出自己头昏目胀、体中时复不快,年齿渐增、心则燥懑的时候,他才只有34岁,却已经是一个老病号。顺治四年(1647)的《清实录》记载

皇叔父王体有风疾,不胜跪拜。

这时的多尔衮也才只有36岁,病情已经很严重了。

从家族成员病史和多尔衮平日的饮食嗜好分析,皇太极患有风眩(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多尔衮本人喜欢吸食烟草,饮酒,种种表面症状显示也患有慢性高血压,其最后在四十不到这个不算太大的年龄早逝,可能与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加重有关。


谈古论金


多尔衮是继其兄皇太极之后,爱新觉罗家族中又一位政治家、军事家。他英俊潇洒,富有儒将之风。但他自幼体弱多病,用豪格诅咒他的话说:是个“有病无福”之人。多尔衮则自称是在关外松山大战时“劳心焦思”、“披坚执锐”种下的病根。他率军入关后,又独揽国家军政大事于一身,加之水土不服和生活习惯上的差异,使他的身体日渐衰弱,经常感到头昏目眩,精力和体力逐渐下降。

到了顺治七年(1650)初,多尔衮的身体明显不如从前了,虽然他还是支撑处理政务,但是有时不得不在家休养。当时,由于对清朝军政要务的操劳和对付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使多尔衮没有一天安宁的日子。这耗费了他大量的精力和体力,积劳成疾;加之,他在生活上毫无节制,纵欲过度,疾病缠身,使他在日夜与病魔斗争中度日,精神负担很大。尤其是他家族内连续发生不幸,接连失去亲人,给他的精神造成了巨大的创伤。

顺治六年(1649)三月,他的亲弟弟,年仅36岁的多铎因出天花而死;接着他的两个兄嫂即阿济格的福晋也因出天花相继而亡。这些对体弱多病的多尔衮来说形成了很大的心理负担,总感觉到他的家族正在衰败,时有灾祸降临之感,说不定哪一天就会降临到自己头上。

果然,同年十二月,他的元妃博尔济吉特氏也因天花去世。他为元妃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令两白旗牛录章京以上的官员及官员的妻子都要身穿缟衣,六旗牛录章京以上的官员都要摘去缨带,以示哀悼。顺治七年(1650)正月,多尔衮追封博尔济吉特氏为敬孝忠恭正宫元妃,并将文字刻在玉石宝册上,企盼着家族的灾祸尽早过去。

亲人相继死去,使多尔衮在精神上遭受了极大的创伤,在心理上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加之,他又连续率兵出战,内外攻心,终于难以支撑他的病弱之躯,被迫在家休养。顺治七年 (1650)七月的一天,多尔衮在家休息,心情烦闷。福临的侍卫大臣锡翰等人到家中探望。多尔衮对福临不亲自前来探望他,心中不悦,于是他对锡翰等人说:“我刚刚遭到不能再大的忧愁(指元妃病逝一事),身体又不舒服,皇上虽然是万民之主,但我遭到这么大的不幸,按照家族的礼节也应该到我这来看望一下。”随后,又气哼哼地说:“皇上年幼,可你们都是亲近皇上的大臣啊!”他虽然对此非常不满,但他已在内心里意识到皇帝已经长大,看来自己也快该归政了,感觉自己独撑朝政的时间不会太长了。于是他又说:“你们不要因为我说这番话,就去告诉皇上,请皇上到我家中来。”可见,多尔衮除了身体有病之外,他的心理也已经非常脆弱。

十一月十三日,多尔衮因为有病,心绪烦躁,便率领诸王、贝勒、贝子、公以及固山额真等官兵到边外去狩猎。然而,他没有想到,这是他最后一次狩猎。此一出就再也没有回来,猝死在边外的喀喇城。

多尔衮究竟是怎么死的?《清实录》记载简略而含糊。据清初笔记记载,多尔衮在与诸王等外出狩猎时,不意在行进之中,突然感到头晕目眩,跌落马下,膝盖跌伤,当地土民用石膏给他涂抹了伤口,他勉强支撑着继续前进。后来,骑兵们将一支老虎赶入围中,多尔衮连射三箭未中,这时便感到膝盖剧烈疼痛,难以忍受,胳臂无力,便急令回营。此时,诸王大臣们见他面色苍白、伏鞍不起,便慌慌忙忙地找来担架,将多尔衮抬至附近的喀喇城,时隔不久,多尔衮还未来得及交待后事,就一命呜呼了!当时是十二月初七日,年仅39岁。

多尔衮的死讯传入京城,如晴空霹雳,举国震惊。福临对皇叔摄政王之死,也很悲痛。他诏令天下臣民易服举丧。当多尔衮的灵柩车返京时,顺治皇帝率诸王、贝勒、文武百官易缟服,迎于东直门五里外。他亲自举爵祭奠,向皇叔父多尔衮的灵柩行三跪大礼,扶棺痛哭失声。十二月二十日,下诏颂扬多尔衮功德,二十五日,追尊多尔衮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多尔衮死后的尊荣,到此达到了顶峰。

顺治八年(1651)二月,多尔衮死后不久,被政敌揭发,皇帝判处他“削去爵位、黜出宗室、抄没财产”,追夺一切封典,毁墓掘尸。一百多年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发布诏令,正式为多尔衮翻案,平反昭雪,恢复名誉。下令为他修复坟茔,复其封号,“追谥曰忠,补入玉牒”。


邓海春




根据《清史稿》记载,多尔衮是行猎时坠马跌伤,没有有效救治,只使用了石灰涂抹伤口,最后导致不治身亡,年仅39岁。对于一个骑行打仗出身的人来说,摔下马背是常有之事,为什么正值壮年的多尔衮就一摔而亡了呢?关于多尔衮的死因,历来众说纷纭,有不少争议。



多尔衮自幼多病,据说有16个老婆,有名分可查的至少有10个妃子(六妻四妾),但一辈子只有一个女儿爱新觉罗·东莪,足以说明他的体质很差。

作为清朝统一中国的关键人物,多尔衮一辈子驰骋沙场多年,负伤也多,导致身体很差。



当然,关于多尔衮之早死,还有学者认为与纵欲过度有关。这个方面就不多说了,只要有条件,不少男人都会犯这个错,缺少节制。本来体质就差,再纵欲过度,很容易挂掉的。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多少尔衮死的前一年,多尔衮最喜欢的弟弟也就是大屠夫多铎得天花死了,这个对他的打击也很大的。



也有的人说,作为清初大屠杀的主要制造者,多尔衮杀虐太重,所以无后。当然,这个是封建迷信说法,不足为凭。

虽然,以上原因,可能都加速了多尔衮的死亡。不过,我认为多尔衮可能死于在外因作用下突发的脑溢血。脑溢血(脑出血)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严重的一种,为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仔细翻阅大量史料,我们会发现,多尔衮家族在那个年代的确有心脑血管疾病的遗传,明显死于这类疾病的有莽古尔泰、德格类、皇太极、豪格等。



多尔衮突然摔下马,促使他突发脑溢血,导致不治身亡也是有很大可能的。不过,这个很难考证了,而且多尔衮死后不久,就被毁墓掘尸,早就尸骨无存了,后人也无法取证了。

当然,多尔衮之死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个死心,应该是种种原因促使了他的早死。

作为造成数千万人死亡的清初屠城事件的主要制造者,多尔衮在当代清宫戏的不断洗白下,早已从屠夫刽子手华丽变身为一个专注风花雪月而又多情痴情的大帅哥,不知雄才大略而又充满血腥的多尔衮死后作何感想。



可汗说事


(电视剧中多尔衮)

清太祖努尔哈赤第14子,1612年出生,1626年封贝勒;17岁的多尔衮随皇太极征讨蒙古察哈尔部,因为军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成为正白旗旗主。1635年多尔衮等率军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额哲,并获得传国玉玺;1636年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次年追击朝鲜国王家属;1641 ~1642年松锦大战中立下卓越战功。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皇太极第9子福临继帝位,称摄政王;1644年指挥清军入关,清朝入主中原,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 1650年冬正值壮年的多尔衮在外出狩猎时不慎摔下马跌伤身体,后不治而亡,时年39岁。

关于多尔衮的死因,有史学家考证出,多尔衮死于自然疾病,与什么谋杀沾不上边。

1、先天遗传,多尔衮身体羸弱,可能患脑血管疾病,这样的疾病死亡在他的家族中有过多例。豪格多次说过: “和硕睿亲王(多尔衮)非有福之人,乃有疾之人也。其寿几何,而能终其事乎?”

2、满清入关后,京城爆发了大规模的天花,当时为不治之症。多尔衮的亲弟弟多铎、两个嫂子和宠爱的妃子相继因天花而亡,这给他内心造成了一种巨大的阴影,他担心自己会随时出天花死掉。

3、他常年征战身体过度疲劳,当摄政王期间兢兢业业日理万机,繁重的国家政务让他羸弱不堪的身体更是雪上加霜。

4、多尔衮13岁开始娶妻,在八旗中选美女,至少纳了10个妃子,让朝鲜送美女给自己做妾,还对孝庄太后垂涎不已,过早、过度的纵欲让他瘦弱的身体元气大伤。

多尔衮常年在外征战经常几天几夜不眠不休,他自己宪说过身上的一些毛病是在松山大战时落下的。根据他的病情以及现代医学的考证,他可能患有一种气胸病,这种病不适合剧烈运动,而他是少数民族,骑马射箭在所难免。当时他在塞外打猎从马上坠下,因为他的胸部受到了猛烈的撞击,病情爆发,导致猝死。

[图片、资料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告之,立马删掉相关部分]


天宁阁


多尔衮的死,应该没有什么争议,就是病死的。而且病程比较长,不存在毒害的可能性。


《清史稿-多尔衮传》记载:“寻有疾,语贝子锡翰、内大臣席讷布库等曰:「予罹此大戚,体复不快。上虽人主,独不能循家人礼一临幸乎?谓上幼冲,尔等皆亲近大臣也。」既又戒曰:「毋以予言请上临幸。」锡翰等出,追止之,不及,上幸王第。王因责锡翰等,议罪当死,旋命贳之。十一月,复猎于边外。十二月,薨于喀喇城。”

顺治七年八月,多尔衮在其母阿巴亥被尊奉为皇后以后迅速生病,但是在十一月,他依然和皇帝一起出关去塞北打猎。但是他的身体已经承受不了这样严寒的气候条件,一个月后,他病死在了喀喇城。

但是从多尔衮病中的表现来看,被毒害的可能性基本没有。因为即使在病中,他还是要小皇帝顺治亲自来探病,而且还要求不要表现出是他自己的意思。当白手套们把事情办得稍微有点不妥的时候,他居然打算处死一个贝子!

也就是说,在临死前,多尔衮依然权倾朝野,说一不二。在这种条件下,能要他的命的,也就只有老天爷了。


青言论史


在我国历史上,皇帝制度一直盛行,自从公元221年由秦始皇建立之后,皇帝一直是唯我独尊,国家权力最大的人。在很多的影视剧中都是皇权至上,生杀大权都唯有皇帝一人主宰,在清朝皇帝制度维持了276年,从努尔哈赤到溥仪,这些年来皇帝的身份不容置疑,可是却诞生了可以制约皇帝,权力比皇帝还大的“摄政王”,很多皇帝决定不了的事情,都要和摄政王商量,由摄政王去决议。

可是到这个时候就会产生一个疑问,既然摄政王的权利比皇帝还大,那么为什么摄政王不当皇帝呢,这样一来岂不是不需要摄政王这样一个人去制约他?

清朝比皇帝权力还大的官职,276年仅2人担任过,多尔衮是其中之一,另外一位是溥仪皇帝的载沣。提到多尔衮,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他本来也是先帝的儿子,但是在先帝死后,他并没有紧盯着皇位伺机出动,而是选择辅佐皇帝,多尔衮是比较强势的,虽然不能当皇帝,但是他在权力上制约皇帝。

无论多尔衮不当皇帝的原因是什么,多尔衮对于后来大清的建功立业确实功不可没。但是其实历史上对于多尔衮的评价肯定不是绝对的,有人说他残忍至极,有人说他为国家奉献了许多,开垦疆土等等,后来多尔衮英年早逝,顺治在治理国家上肯定也可以自由些,那个时候他也成为了一名成熟的皇帝,不再需要别人替他决定国家大事了。

第二位载沣他就没那么多的亮点了,他作为溥仪的父亲,在溥仪很小的时候,他就开始作为摄政王替溥仪决定国家大事。但是那个时候的清朝,已经不像清朝开始那样的繁荣,他接手了一个烂摊子,也许他能做的只是尽力不把国家局势变得更为糟糕。有人说他是清朝的宿命,其实不然,他主动学习,积极的去处理国家政事,只不过当时局面实在是太艰难,仿佛清朝的灭亡已成为了必然,再加上当时的溥仪比较软弱无能,对于外国的侵略一再的忍让,最终沦为了日本人的傀儡,成为了大清的一大败笔,也导致了大清最后的灭亡。所以那个时候就算摄政王再努力,似乎灭亡也成了大清最终的宿命。

同为摄政王,他们有相同点,当然也有不同点。摄政王不是每一个时期都有的,只有在皇帝年幼无知或不能处理政事的时候,摄政王才会出现帮他们去处理国家大事,一般是皇帝的兄弟或者是亲戚,多尔衮就是顺治皇帝的亲兄弟,载沣就是溥仪皇帝的亲生父亲,通俗点说,就是代理皇帝。

大清一头一尾,终于结束了皇帝制度,再也不需要摄政王了。


历史云顶


多尔衮是清朝的奠基者,太祖皇帝的第十四子。他生前位极人臣,得享荣宠,在顺治皇帝一朝,先后被封为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至于他为何能获得如此高头衔,除了自身的功勋卓著,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太后下嫁说”。这种说法没有什么官方记载加以说明,反倒是各种野史层出不穷。

怎么回事呢?在当时,满清正要入主中原的重要阶段,当时的满清皇帝皇太极不幸猝死,这就导致满清集团内部出现动乱,当时的大明王朝已经是风云飘摇,农民起义军李自成攻入北京后,崇祯皇帝被迫在煤山上吊自杀,李自成随即在京城建立大顺政权,接着准备出关消灭满清。当时的形势危殆不已,整个天下要么被农民起义军夺取,若是这样,那山海关外的满清自然也会被土崩瓦解,而这是满清内部又因为继承人的问题发生内容,由于皇太极死的突然,没能及时立下遗诏,这就导致八旗各路势力都想着夺位,当时最有资格和能力继承皇位的,有皇太极的几个儿子,还有他的兄弟皇太极等人。

如果继承人问题处理不好,那满清早年制定的“入主中原”的野心将化为泡影,同时满清也面临着有可能被关内的起义军消灭。在局面僵持不下之际,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无足轻重的人物出场了,她就是皇太极的妃子,也就是后来的孝庄太后。按理说当时的皇位之争,都是在有能者相互之间争之,然而孝庄太后为了使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她和皇太极生的第九子福临,能够克乘大统。她秘密找到了多尔衮,希望多尔衮能够支持拥立福临为皇帝。并许诺嫁给多尔衮。多尔衮权衡利弊,他知道此时的各路势力都虎视眈眈,想要夺取皇位,自己虽然也有资格,有能力和实力夺取皇位,然而到时势必会引起更大的内讧,到时局面他也并不一定能控制得住,而如果立没有任何实力和根基的福临继位,那其他几路势力也就无话可说,福临继位他有拥立之功,况且孝庄又答应下嫁于他,那将来的一切岂不还是自己说了算,想通了此关节,多尔衮这才就此罢手,没有因夺取皇位而造成内部的分裂。

后来的一切也果真在预料之内,满清入关夺取天下后,多尔玛果真如愿以偿,其加封的官衔、爵位,在朝中无人能出其右,而其出行的仪仗冠冕,与皇帝无异,顺治七年,多尔衮在一次狩猎途中不行坠马身死。在他死后没多久,朝中官员开始弹劾多尔衮生前的种种不法僭越之举,顺治于是也就借机褫夺其封号,并掘其墓以泄恨。多尔衮的死可以说是咎由自取,当然也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