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4 13所大學遷出北京,2所成為頂尖級高校,7所成為重點大學

13所大學遷出北京,2所成為頂尖級高校,7所成為重點大學

劉冷絲

欄目絲說大學校園

1969年,北京共有13所大學因為特殊的年代關係集體外遷,各自也命運不同。

目前的結果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合並後的中國農業大學成長為985、雙一流高校;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林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中國礦業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和華北電力大學成長為211工程大學、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13所大學遷出北京,2所成為頂尖級高校,7所成為重點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園

首先,我給大家說說這13所大學外遷之後的辦學發展歷史。

外遷高校的辦學歷史有三種情況,每一種情況都很複雜。

一是外遷之後再也沒有搬回北京的大學,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為首,還有武漢理工大學(原來的北京建築工業學院)、西安理工大學(原來的北京機械學院)、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原來的北京電力學院)。

二是外遷之後又恢復了北京的辦學,這就造就了兩地兩個實體辦學卻共有一個高校名字——中國地質大學(原來的北京地質學院)分別有武漢和北京兩個辦學實體、中國石油大學(原來的北京石油學院)分別有北京和華東兩個辦學實體、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礦業學院)分別有北京和徐州兩個辦學實體。

13所大學遷出北京,2所成為頂尖級高校,7所成為重點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三是外遷之後搬回了北京,有中國農業大學(由北京農業大學和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合併)、北京林業大學(原來的北京林學院)、北京交通大學(原來的北京鐵道學院)、華北電力大學(北京校區和保定校區)和北京工商大學(其中一部分拆開後組建了陝西科技大學)。

其次,我重點說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外遷辦學的歷史。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外遷歷史,這是一段至今讓人記憶猶新,也讓很多人嘆息不已的大學辦學歷史。

中國科技大學當年外遷時的首選地是河南,其次是江西和湖北,但結果是都被拒絕了。1969年12月由北京遷往安徽省安慶市,但是安慶條件有限,最終確定遷到合肥。目前發展為中國頂尖大學,是985、211和C9成員。

13所大學遷出北京,2所成為頂尖級高校,7所成為重點大學

中國礦業大學南湖校區

當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外遷受到困擾時,安徽省第一書記李德生將軍聽聞後迅速行動起來,他用特有的真誠把中科大爭取到了安慶,由於安慶條件太差無法安頓中科大,李德生專門安排人馬騰出合肥師範學院和銀行幹校的校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終於在1970年初遷至安徽省合肥市,開始了第二次創業。1978年3月,在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李政道教授的大力倡導和熱心支持下,在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支持和推動下,中國科大創建了少年班。

這裡還需要再重點說說李德生將軍,這位開國將軍對安徽所做的一些貢獻。

13所大學遷出北京,2所成為頂尖級高校,7所成為重點大學

晚年時的李德生將軍

1916年出生的李德生將軍是河南省新縣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後參加長征。這位開國將軍進入公眾的視野成為新聞人物,源於舉世聞名的抗美援朝中的上甘嶺戰役和金城反擊戰,他獲得朝鮮二級國旗勳章和一級自由獨立勳章。李德生將軍1954年回國,1955年任軍長,同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當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外遷受阻時,李德生將軍聽說後非常著急,他也感覺到這是一次給安徽發展的好機會,於是親自出面做協調工作,並親自指揮為中科大師生提供臨時的住宿和教學樓。這位出生貧民且在兒時未接受過正規教育的將軍深知一所大學的價值,他可以說是不遺餘力地為處於困難時期中科大做出貢獻,也為安徽做出了貢獻。

13所大學遷出北京,2所成為頂尖級高校,7所成為重點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李德生將軍是在1967年臨危受命趕赴安徽任負責人,為當時處於較為混亂的合肥做了很多事情,也為整個安徽做出了貢獻。也正因為如此,安徽人至今對這位開國將軍念念不忘。

歷史是老百姓創造的,但一些重要人物在特殊時期和關鍵時期所做出的貢獻,我們也不能否認和忘記。中國高等教育發展也是如此,我們應該緬懷、感恩那些卓有眼光的前輩。

13所大學遷出北京,2所成為頂尖級高校,7所成為重點大學

敬告劉冷絲所有文章如有錯漏和最新信息,作者將在首發媒體評論版塊及時更正和補充,也請各位網友批評指正,謝謝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