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公募基金史上的牛人牛基

面對基金公司宣傳摺頁上五花八門的男神、一哥、一姐和大牛,我們需要一些客觀中立的數據作為參考,於是便有了本文及相關圖表。

(1)樣本為單隻基金連續任職超過5年的基金經理,取任職收益排名靠前者。。

(2)散點圖中橫座標為基金經理管理年限,縱座標為年化收益率,故而越右上方表現越出色,代表不僅乾的久,而且乾的好

(3)白色散點為已離職,彩色散點為仍舊在職。

(4)本文只討論權益基金經理,下次推送討論債券基金經理。

一、夜空中最亮的那些星

公募基金史上的牛人牛基

王亞偉依舊孤懸北方,周圍一片空白無人近身。6年半的公募生涯,接近50%的年化收益,毫無疑問的奇蹟。不管你服不服,即使是奔私了以後,市場上也不會有第二個公認的公募一哥。圖中右上方的空白位置代表著長時間的超高收益,是永遠不會有凡人去佔領的,曾經有個喜歡穿白色大褂的大佬一度佔據了那個位置,卻由於油門踩的過猛直接衝出了圖的邊界直接開到了青島的深牆大院中。

其實在圖畫出來以前,哪些人大概落在那些位置,心裡基本上是有數的,可是當圖畫出來以後,仍有一些事實驚到我了。

“流量IP”謝治宇和“爭議天王”任澤松的兩個散點,竟然完全重合(見上圖左上方)!任澤松從12年底開始管理中郵戰略新興,到18年6月離職,整整5年6個月,取得了23%的年化收益,而謝治宇從13年初第一次當基金經理接手興全合潤到今天,也正好是5年6個月23%的年化收益。好似東邪西毒,道法不同卻殊途同歸。

公募基金史上的牛人牛基

同為八零後少年成名,任澤松的產品,有拔劍斫地不可一世之慨,也有地崩山摧壯士崩死之烈,而謝治宇的產品,有手揮五絃目送歸鴻之情,亦有風吹浪打閒庭信步之致。

我問一個從業的朋友,你會選擇誰。

答曰:“自己買任澤松,給客戶推介謝治宇。

去年和任澤松一起被“樂視網”推上風口浪尖的還有嘉實基金的元老邵健,雖然他已在2015年7月份的股災“大奇蹟日”之前離任,卻仍被人在網絡上拿“賈躍亭病房調研”調侃了半天。但這些都絲毫不能影響他在中國公募基金史上的地位,管理嘉實增長超過11年,21%的年化收益,依舊是座豐碑。時至今日,中國公募基金史上市場化募集紀錄,仍舊是邵健在2006年在大牛市中期發行的嘉實策略:419億,十二年前的419億

什麼工銀瑞信900億,什麼國家隊基金400億,興全合宜300億,早已看淡。

另一個任職超過10年的是廣發小盤的陳仕德,可惜也在殺人如麻的15年股災中離任。唯一留下來的骨灰級玩家只剩下富國天惠的朱少醒一人,理論上如果他願意繼續幹,在這行裡應該不可能有人超越他的紀錄。不僅僅指接近13年的管理年限,更指超過20%的年化收益,當然,也可能包括顏值。朱少醒之所以常被我提起,還有一個原因是他真正做到了一個人陪著一隻基金度過漫長歲月,這得有多大的愛啊,否則以他的名望,如果像其他基金經理一樣,剛有點名氣便一個渠道發行一個爆款,趁著業績熱乎多圈點錢,so easy。

有多家公司在圖中出現多次。

比如興全基金,除了謝治宇,還有董承非、傅鵬博、王曉明、吳聖濤四位牛人入選,不僅管理時間都比較長,而且業績相當出色。可惜的是,王曉明、吳聖濤、傅鵬博均已離開,董承非原來管理著興全趨勢和帶有業績提成的興全新視野,傅鵬博走了後又接任了興全社會責任。

曾經神人輩出的興全,因為拿了那300億,正站在自己的十字路口。(傳送門)

比如新華基金,雖然現在受到tomorrow風波的影響,但當年也闊綽過,特別是旗下三隻“優選”系列基金,既有能和王亞偉一爭高下的王衛東(新華優選成長),也有取得了9年22%長跑業績的曹名長(新華優選分紅),而崔建波仍在管理的新華優選消費同樣業績不俗。

14位現役基金經理中(圖中為紅色),最多的公司是易方達和大成,均為2位。

易方達最近幾年勢頭頗猛,從15年的宋昆,17年的蕭楠,再到今年的張坤,它總是能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中推出最為炙手可熱的股神。很顯然它並沒有受到幾年前陳志民(也在圖中)事件的影響,而是找到了一條非常成功的運營之道,絕對是基金公司經營的典範。

當然也包括bonus

而大成基金在11年重慶啤酒事件之後,終於慢慢走了出來。當年漩渦中的人物,從管理層到投研人員,幾乎全部新陳代謝掉了。雖然暫時還沒能恢復老十家,行業前十的榮光,但是在李本剛、徐彥等新的優秀基金經理擔當下,人們正在看到大成的產品業績出現在排行榜前列中。

除了上面提到的,圖中還有多隻基金可被成為“一代名基”。

比如華安創新,是中國第一隻開放式基金,管理過它的除了創造出優異業績的劉新勇,還有華安的元老尚志民和同樣業績出色的楊鑫鑫(華安核心優選,未列出)。當年人們認購它的時候場景是這樣的。

公募基金史上的牛人牛基

比如匯豐晉信大盤,圖中的王品是它最早的管理者,年化收益超過16%,而王品的繼任者包括林彤彤丘棟榮,業績只比她更好。特別是丘棟榮,在最近的三年半時間為這隻基金創造了35%的年化收益,其離職頗為可惜。

而最早離開的王品,現在是另一隻名基興全全球視野的基金經理,這隻基金曾經是王曉明,董承非、吳聖濤等人的作品。

注意,本圖中沒有出現任何一支東方紅的產品和基金經理,因為他們還沒有到5年時間,也許明年我們再總結的時候就會出現了。

另外,圖中白色的基金經理均已離任,有的作為管理層不再兼任,比如富國天益的陳戈、嘉實邵健

;有的去管理了其他產品,比如王品、董承非、曹名長(中歐恆利),有的是離職去幹了私募,比如王亞偉,王曉明,有的則放馬南山歸隱林泉,比如國富的張曉東成為了一名話劇製片人。

紅色現役的基金經理,且投且珍惜。

二、尋找真恆星

下面問題來了。

這些明星基金經理的業績,到底是因為正好趕上了牛市,還是自己真刀真槍拼出來的?

或者說:是運氣還是實力,是貝塔還是阿爾法?

一起來看看下面這張圖吧,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建議點開查看或回覆獲得原圖】

公募基金史上的牛人牛基

這張超額收益圖是我們把基金經理的年化收益減掉同期間滬深300年化收益後得到的結果,取前40名。很多新的東西出來了。

有一些人仍然在。

公募基金史上的牛人牛基

比如王亞偉,他依舊是那個野值點,巋然不動,每年超越滬深300高達30個百分點。

比如謝治宇任澤松,我們發現他們稍微拉開了一些距離,謝治宇每年超越滬深300高達18.5%,而任澤松則為15.8%,還都是相當強的。

其他一些基金經理也再次上榜,比如景順的餘廣、中歐的魏博苟開紅,大成的徐彥李本剛,興全的五位基金經理又全部再次出現,不得不服。而陳仕德朱少醒不見了,東邊的老將名字中只剩下邵健獨在。(後面會有解釋)

上一張圖中14位現任的基金經理中,有9位仍然在超額業績圖中,比例非常高。這說明最近五六年,只要能持續戰勝滬深300一定的水平,便能取得非常好的業績,而在早年間,即使戰勝市場,想成為明星也沒那麼容易,因為

那時候戰勝市場的難度比現在小多了

整體看來,牛人牛基超額收益率的圖呈現出向右下方傾斜的趨勢,也就是說,即使是最牛的投資人,時間越長,相對市場的超額收益就越低。很少會有人能夠長期、穩定、顯著的戰勝市場,也就是獲得持續穩定的阿爾法。當然,那些做量化對沖的大神們可能不信這一條。

三、幸運的人和不幸的人

經過和滬深300比較,有些人在超額業績圖中消失了,如下:

公募基金史上的牛人牛基

可以看出,其中易方達蕭楠、富國朱少醒陳戈、國泰張瑋、華泰柏瑞田漢卿等人,均有年化8-10%的超額收益,還是非常強的,只是差一點沒進入到前40位,圖實在放不下了而已。不過從另一方面也說明,他們的成功,除了自身功力豐厚,也有借勢的因素在。

當然,比他們更幸運的人也有。

比如華安核心的陳俏宇,年化超越大盤只有2%,但是他在2008年10月份1600多點開始管理基金,到2015年6月份5000點離任,於是便創造了6年半,將近18%的年化收益水平,這段時間滬深300年化收益16%。

比如廣發小盤的陳仕德,他在2005年2月1200點任職,到2015年6月5000點離任,每年超越滬深300有6.9%,但這足以幫助他創造長達10年多,25%的年化收益率。

投資這行,命運很重要。比如下表中的一些基金經理,沒火起來只能認命了。​

公募基金史上的牛人牛基

比如中銀中國精選的孫慶瑞,管了6年基金,年化超越市場18.5%,卻只取得了6%出頭的年化收益,中銀收益的甘霖,同樣的情況,年化收益卻只有3.68%。他們二位都是在2007年8月份任職,分別在13年和14年離職,趕上了山頂,卻跌在了坑裡,這兩隻基金都獲獎無數,但是他們卻沒能取得輝煌。事實也證明,女將

孫慶瑞去了著名私募高毅管理產品,立馬業績爆棚,甘霖管理的其他基金同樣業績出色,而一直堅守中銀收益的的元老陳軍,堅持12年,成績就相當不錯。時也運也。

圖中甚至出現了超額收益很強,但是任職收益居然為負數的基金經理,可以理解一下他們欲哭無淚的心情。

四、氣死人的中國股市

下圖是目前市場所指數的成立年限和收益散點圖,會有一些驚訝的發現。

【建議點開查看或回覆獲得原圖】​

公募基金史上的牛人牛基

天天被人詬病SB的上證指數(基點100點),竟然出現在了右上方。28年,年化13%的收益率著實嚇到人了。其實,上證指數羸弱主要是在2000年以後,早年間90年代,它相當闊綽過,92年時曾經一年半的時間漲14倍(牛一)。​

公募基金史上的牛人牛基

2016年9月海通證券荀玉根曾寫過一個頗招人恨的報告稱,每年年初買入等額所有A股,截止當時投資漲幅為576倍,年化漲幅為28.0%,A股波動性雖然非常大(比如下圖中的跌幅也相當驚人),但是收益其實真的蠻不錯。​

公募基金史上的牛人牛基

在目前這個位置,創業板(2010年)竟然是最差勁的。而2004年大牛市前期公佈的一系列指數看,以小盤股為代表的中證1000,中小板指相對於滬深300、上證50等藍籌股仍舊優勢明顯。那一時期的小盤股溢價著實挺厲害,也就是最近兩三年才被收拾服帖。

而運行54年的

恆生指數,年化收益約為11%。同志們照著這個目標努力吧,超越M2增速並非不可能。(理財三大目標:CPI,GDP,M2)

結語

熊途慢慢,有大把的時間可以挑選好的標的,除了股票之外,個人建議普通投資者多多關注公募基金,無論是指數基金還是優秀的基金經理,都比那些每天跳躍的K線更值得你擁有。把投資交給對的人,把生活交給自己。

最後,引用不想當製片人的驢友不是好基金經理的張曉東的話作為結語。

我辭職後,也有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兩次打電話,問我什麼時候成立私募。他們打算把資金交給我打理,投資於中國股市。但是我仔細考慮一下,沒有接受。這樣做的原因在於,股市估值混亂,業績壓力常在,政府政策又比較多變,這樣的投資,於我而言並沒有太多樂趣。

很多時候,社會上會根據人的富裕程度衡量幸福,但實際上,只要你的資產量滿足了生存需求後,幸福感便與人的態度有關。我在尼泊爾旅行所看到的笑容,比在香港看到的多得多。為什麼?因為有的人很有錢,但苦惱卻並沒有減少一分。所謂幸福,是人的期望與現實之間的差異造成的,現實狀況低於期望,則不幸福;反之,則幸福滿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