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想把农产品打造成品牌,该怎么做?

山野强强


把农产品做出品牌关键就是让自己的农产品可视化。然后把自己的农产品快速疯传,那就是场景化。第一个叫产品的可视化就是可见的那个意思。打个比方中国传统小吃包子与肯德基。最大的区别就是包子没有包装,肯德基有自己的标志,让人一眼就能识别出来,这就是可视化的产品。场景化,就是利用短视频或者自媒体人加上感情,加上场景加上动作


把产品叙述出来,从而达到疯传的目的!


突破自我的门小婷


农产品品牌建设,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但怎样建设自己的农产品品牌呢?什么样的农产品,容易在多如牛毛的品牌中,脱颖而出?

首先咱得选品,就是得在咱拥有的农产品中,优中选优,找出适合打造品牌的农产品。

要知道,不是什么产品都可以包装成名品,也不是随便拿出一种农产品,就能打造出品牌来。

①产品具有稀缺性,具备地方特色

千品千面,哪怕同在一个县域,甚至是同在一个乡村,某块地种出来的红薯,可能就出类拔萃,与众不同。

②产品具有稳定特质,品质性状稳定,可复制

标准化生产是农产品品牌化的前提,它可以不那么整齐划一,也可形状各异,但它的内在品质,却不会因个头大小而有改变,也不会因长像不同而有差距。

筛选出具备以上两个条件的农产品,就可以着手进入下一步工作了。

【一】品牌总体规划

你计划你的品牌是什么样子的?准备做国际化还是做个小品牌?

【二】细化各个环节

注册商标了吗?想好广告语了吗?有推广计划吗?包装设计成什么风格?怎么做好售后服务?

【三】实操落地项目

品牌产品选什么品种?什么时候播种?执行什么标准?几成熟采收?走什么物流?

【四】养

品牌就像创始人的孩子,就似收藏的玉器,是与心头肉一样,每一次跳动,都牵动创始人宝贵的生命。

创造一个品牌不易,养活一个品牌,更不易。



九号地


如何做好农产品品牌?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就要理一下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特殊性,也能认识到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难度:

1、农产品的地域属性

农产品的地域属性,使得某一个农产品品牌,与区域农产品品牌,有密不可分的关联,农产品的地理品牌推广的好,那么对当地农产品品牌的推广,都会有很大帮助。

2、农产品附加值低

虽然打造品牌可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但是附加值低的产品,能够投入的资源十分有限,这种怪圈导致农产品品牌建设难度很大。

3、农产品品质很难标准化

品牌产品必然要有统一的形象和标准,而难以标准化,就会导致品牌标准的缺失,从而损坏品牌形象。

4、产业分散、规模小

种植、加工、销售,经营主体都是比较分散,小主体就缺乏实力和动力去打造品牌,这也就解释了农产品品牌很多,但知名的头部品牌却很少的原因。


那么如何做好农产品品牌建设和推广呢?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提升品牌价值

1)提升产品品质,建立产品标准

品牌产品的平均质量,一定是要高于市场上散货的,这决定于品牌是有一套自己的品质标准。

2)提升品牌形象和产品包装

包装形象不是简单的换个箱子,而是要把品牌文化展示在产品上。

2、地域产品品牌保护与推广

1)从地理标志产品入手

一个地方产品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首先打造地理标志品牌,则企业品牌均会受益。

2)从文化和品牌故事入手

品牌文化包括地域、历史、人文等各方面,能够强化大家对品牌的认识和好感。

3、拓展营销平台与推广渠道

品牌需要推广,并转化为产品销售,拓展渠道,是农产品品牌的重点,当然也是难点。

4、注重品牌产品差异化

同质化,是农产品销售困难的症结,利用品牌,让产品的特点、品质、标准等各方面,都能够产生足够的差异,这也是农产品做品牌的一个重要核心。

5、深加工产品开发

最终摆脱低附加值的竞争,打造有竞争力的优势农产品品牌,产品深加工的路,恐怕是必须要走的。

以上是我对如何做好农产品品牌的一些看法,欢迎大家关注讨论。


风物行疆


相信很多的农产品的生产者,都想拥有自己的品牌,因为品牌可以“为产品提供溢价”和“推动销售规模”,品牌也是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做品牌就是在做无形资产的积累。

优选产区是品牌农业的首要考虑

俗话说:男怕人错行,女怕嫁错郎。选择永远比努力更重要,做农产品也一样,选择才是第一位。

做品牌,就是要占领消费者的心智资源,利用消费者已有的认知去建立和塑造品牌价值,这是做品牌的捷径,优选产区的意义便在于此。

在品牌农业中,产区品牌仍然是目前最大且最有价值的心智资源,用产地识别购买仍是普遍性的消费习惯。以五常大米为例,“五常”只是一个产区名称(或称为产区品牌),虽然市场上做五常大米的企业很多,每家企业也都有自己的品牌,但是真正能被消费者记住并识别的品牌几乎没有,消费者记住的并最终实现识别购买的还是“五常”两个字,这就是产区品牌的威力,中国有丰富的产区资源,例如,全国知名的有新疆的大枣、北京的烤鸭、寿光的蔬菜、赣南的脐橙、迁西的板栗、东北的大米等,区域知名如赵县的雪花梨、沧州的金丝小枣、蠡县的麻山药、泸州的桂圆等。

这些产区的最大价值在于消费者对产区内的特有产品具有成熟的认知,信赖产品品质,并考虑优先购买。产区名称就是最大的识别标识,无论这些产区名称是否已经完成了品牌注册,都已经具备了品牌的价值。

产区品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它是经过多年积累,甚至是几代人经营的成果,一个产区品牌往往与某种特定的产地资源(种植、养殖环境)或历史传承的技艺相关,并对应一个知名的品类,因此具有很强的识别性和号召力。再加上各地政府为了推动区域农业的发展,一直不遗余力地打造产区品牌,农产品生产者更应该考虑从产区品牌上借力发展。

所以,品牌农业要做出好产品,首先要考虑能不能从产区资源上借力。如果你这么干了,恭喜你,你已经在品牌的道路上成功了一半。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借势产区资源呢?产区资源包括产区品牌资源、独特的自然环境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和生产技术资源,其中最有价值的就是产区品牌资源。

所谓品牌借势,借的就是消费者对这些资源已有的认知和联想,在没有认知的基础上,资源除非能够形成故事化传播,否则没有实际价值。品牌价值的最终实现要靠抢占先机,通过品牌传播,让消费者在认知的过程中,建立品牌与这些资源的关系,这是传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品牌农业要想借势产区的自然环境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或生产技术资源,需要对这些资源进行挖掘、梳理和提炼,形成独特的符号化或故事化的品牌信息,作为一种品牌的符号、故事或背书,与品牌进行连接即可。这一点相对容易理解也容易做到,真正需要讲究策略的,则是如何借势产区品牌资源来成就自己的品牌。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既然已经有了区域公共品牌,企业直接用这个品牌实现销售不可以吗?为什么还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呢?其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同区域之间企业的竞争不可避免。虽然从短期看,多家企业共用区域公共品牌是有益的,有利于增加销量,提升品牌影响力。但是在面向市场时,区域内企业之间同样存在竞争,而且产品高度同质他,所以企业同样要考虑价格竞争的可能。这一点靠行政管理很难约束,产区品牌也难以解决。

第二,随着时间的推进,同区域企业必然会在销售规模和市场能力上拉开距离。同时每个企业也需要不断丰富产品的层次结构,以赢得更大的竞争优势,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如果没有企业自身品牌的支撑,这一点也很难实现。因为产区品牌所打造的区域个性体现在产品上则成了同质化的共性,这时候企业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如何与区域内其他企业品牌进行区分,因为企业才是市场竞争的主体。

所以,从战略上考虑,企业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自身品牌的建设道路上,但是在前期自身品牌影响力不够的情况下,还要学会借势产区品牌资源。具体应该怎么做?这也是品牌顶层设计要考虑的内容。

因为产区品牌的打造刚刚兴起,农业的品牌化道路也刚刚起步,对企业如何借势产区品牌还需要在实践中做出更多的探索,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办法:

第一,规划好自身品牌的核心价值之后,重视从自身品牌识别上塑造品牌的独特个性,尤其在视觉识别符号和品牌卖点上,要确保自身品牌突出,更不能被淹没,尤其是产品包装和品牌传播。

第二,围绕区域内通用品类资源,包括独特的自然环境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和生产技术资源,研究自身的差异化,并进行强化和突出。一个产区品牌的背后,代表着某种独特的品类或生产环境资源,例如,烟台的苹果、泸州的桂圆、新疆的红枣、寿光的蔬菜等。企业要打造自己的产品特色,就需要通过品类细分或开发亚品类,或者是产品深加工突出自身的差异化.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三,在品牌传播中用产区品牌做背书。使用产区品牌做好自身品牌的传播需要讲究策略。在这方面,金六福的做法非常值得学习,虽然是独立注册的品牌,但是金六福在品牌上市初期以五粮液品牌的身份出现,因为它是五粮液OEM的产品,所以在品牌宣传时,金六福所有的品牌传播内容中都带有“五粮液出品”的背书,品牌很快就被消费者认知并接受。

随着金六福自身品牌影响力的形成,企业开始逐渐舍去五粮液的品牌背书,与此同时,还单独成立了四川金六福酒业有限公司。至此,金六福已经彻底成长为一个独立的白酒品牌。

品牌农业要想在品牌建立的过程中借势产区品牌,需要遵循这样的逻辑——先拥抱再舍去,拥抱时并驾齐驱,舍去时独自为王。

当然,企业也可以考虑抢占先机,从品牌认知上独占产区品牌资源。比如,龙大粉丝就率先打出了“龙口粉丝选龙大”的口号,烟台苹果也可以如法炮制出“烟台苹果选××”,“泸州桂圆选泸美”。随着品牌意识的提升,企业抢占先机的机会将越来越小,不过目前还很充分,谁先想到并先做到,谁就能成功。





小姚果农


想要把农产品打造成品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应该是一个长期战略,短时间内不会有什么效果,我觉得应该注重建立农产品的口碑效益,怎么做呢,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第一、需要注册公司和注册商标的

注册公司现在很容易注册,商标的话一定在名字上下足功夫,比如朗朗上口,接地气,容易记忆,容易传播等。

第二、农产品得具有规模化生产特征

有了规模化,也可以保证产量,保证供应量,如果不能量产,那么遇到需求量大的时候,出现断货情况肯定不利于品牌打造。

第三、标准化生产

因为大多农产品不像工业品,不具备标准化生产的特征,以至于在品质上经常出现问题,所以尽可能让自己的农产品标准化商品化,这样也有利于产品传播,树立形象,建立品牌。

第四、产品质量才是品牌打造的根本

产品的质量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不具备优质特征的产品,更无从谈品牌打造。所以一定要选择绿色健康的产品,而且有明显不同于其它农品的特征。

第五、从建立口碑开始才更容易打造成自己的品牌

以我的了解,对于农产品,对于小公司打造农产品品牌,是一项非常艰难的过程,也正是因为这个过程的不容易,所以开始的心态应该主要放在打造农产品的口碑上,农产品有了口碑,那就得到了大量消费者的认同,这样更才更有利于农产品的传播,这样长时间的坚持做优质农产品,良好口碑的形成,就是打造品牌成功的基石。

综上所述:把农产品打造成为响亮的品牌,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我们完全可以从建立良好口碑开始,提供优质,绿色,健康农产品,得到市场及消费者的认可,这样才能更好的打造属于自己的农产品品牌。


乡村阿朝


我给你分享一个新疆巴楚甜瓜的品牌升级路线。其中主要涉及到互联网营销模式。希望能够让你得到,学到,用到。

新疆巴楚县生产的库克白热甜瓜水分多,口感香甜,含糖量在12%以上,亩产3500公斤以上。肉质香脆甘甜,口感润滑,且肉质脆软。营养价值比较高。而且的话比较出众,就是跟其他天花不同的是它的果肉是绿色的。但是因为知名度不高,所以说销售情况并不乐观。

品牌升级楚留香。

电商团队一直在想着如何给这个甜瓜取一个亮当当的名字。最后想到田瓜来自巴楚县。带有天然的清香味儿,为了便于传播团队灵机一动,想起武侠小说中楚留香大侠的名字,于是就给这个甜瓜起了个名字,叫做《巴楚留香瓜》。同时还设置了身着维吾尔族服饰,手拿楚留香标志折扇的香瓜大侠卡通形象。以卡通娱乐化的精神来设计产品实物形象。

线上线下高度传播。

起了名字之后扒出留香瓜,就开始先上线下高度推广。在新华社,人民网,中新社,文汇报,新民晚报,新闻晨报,新浪财经,网易新闻,上海观察,中国喀什网。天山网,最后1公里,中国瓜网,凤凰网等等媒体对巴楚留香瓜进行了广泛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强烈反应。百度新闻搜索相关结果达到近60000条。

宣传之后,把楚留香瓜在淘宝天猫等平台参与了各种网络销售推广活动。2017年7月14日在聚划算不到12个小时就销售了2万多单,总共销售近200吨。一次性将巴楚县全县的枣树甜瓜销售一空。这次销售为全县1/5的甜瓜找到了销路,惠及6个主要乡镇上万户瓜农。每户的相关收入比往年要增加三倍。让越来越多的当地年轻人投身到现代农业,种植甜瓜种来,充分解决就业,带动致富。

民间百味总结。

以上就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农产品品牌案例。希望能够帮到你。


民间百味


首先咱们来看看目前中国农产品品牌的五个现状:

第一个现状是:产地品牌强过产品品牌。

农产品在中国仍然处在一个产地品牌的阶段。比如说烟台的苹果莱阳的梨,不如潍坊的萝卜皮,这类说法就是非常典型的农产品产地品牌。很多茶叶类产品的品牌,西湖龙井、信阳毛尖、黄山毛峰,也都是强大的产地品牌,目前这个概念总体上强过产品品牌。

即使产地品牌,近几年也暴露出不少短板:以农民为主体的地方产业,缺乏系统有效的控制机制,产品良莠不齐,或者被掺假,最后伤害到消费者权益,对产地品牌也是一种严重的伤害。

第二个现状是:渠道品牌强过产品品牌。

渠道品牌是自垂直电商以来出现的新兴农产品品牌物种,它是突出售卖农产品、农副产品和生鲜类产品的渠道载体,更多强调的是电商渠道品牌本身。

比如未来生活网、河马鲜生、中粮我买网、顺丰优选等都是渠道品牌。这些渠道品牌由于本质是一个电商购物渠道,背后有大量财力物力支持,使得这个渠道无论是品牌知名度,还是品牌势能都远超某一单类农产品的品牌。

第三个现状是:真正农产品品牌的代表作较少。

大部分都还处在贴标贴牌的阶段,换句话说就是真正的农产品品牌大家能说出来的少之又少。有朋友说我这个有品牌,XX牌西瓜,这个品牌可能全国人民都没有听说过,并且都没有概念。他所谓的这个品牌也就是贴标贴牌的概念,不能叫做真正的品牌。

正如陈春花老师在《经营的本质》里所说,她认为有一些阶段的品牌根本不能称之为品牌,只不过是称之为一个商品,或者一个名字。这就是一个贴标阶段的品牌,严格来说品牌根本还没有形成。

第四个现状是:国内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品牌认知弱。

中国的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品牌认知非常弱。而对于3C类、汽车类、快消日化类产品的品牌感觉非常敏感,认知意愿也很强烈。对于农产品一侧,虽然中国的农产品十分发达、丰富,但是因为不好保鲜、难以包装,运输、展示和标识都难以标准化实现的原因,全民的品牌意识其实是很薄弱的。或句话说,农产品在中国人的消费概念中,还没有经历过这种二次加工和品牌溢价。

第五个现状是:目前中国农产品品牌溢价能力较低。

大家都知道品牌的核心作用和价值是提升溢价。那么在中国即便是有农产品品牌,它的真正的溢价也还没有做起来。尽管有个别品牌能把价格抬的特别高,但其实销量并不好,所以这种情况下也没有办法说它的溢价真正起来了。溢价能力的提升是一种长期稳定的状态。

知道了现状,我们来看看为什么说打造农产品品牌很难?

也从五个方面来说:

第一个是标准化难题。

一个标准化的产品是打造品牌的前提。一个农产品的品牌要想做起来,它要有标准的口感,形状,克重,包装,设计等等,甚至在口感一侧会有明确的口感标识,比如说它偏甜还是偏酸,甜度到什么程度能给客户形成品牌记忆。这些都是需要标准、稳定、可控、可量化的内容。

这时我们会想到一些品牌,比如像佳沃的蓝莓,都乐的香蕉不都像品牌吗?这些品牌之所以能够感觉像品牌,是因为他们比同行业的标准化程度更高。所以品牌似乎也就逐渐地跳出来了。

如果去国外看一些农产品品牌,他们在口感、生产、产能、克重,形状方面都有统一的质量要求,正是严格的质量控制管理和标准化的生产程序才决定了农产品的高品质定位。

显然我们的“农产品品牌”的标准化其实还在路上,而这个工作,跟农产品品牌的工作是相辅相成比翼双飞的。

第二个是差异化难题。

品牌的主要性质之一就是在做差异化。简单说差异化就是自家品牌跟别人到底有什么不同?比同品类要好在哪里,特别在哪里?我们的口感,形状,品牌寓意和同类有何差别。

目前在农产品领域里面很难做出差异。口感,形状这些本身的差异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技术需要不断的迭代,从业者、农民,大家都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那么品牌寓意方面不同在于哪里?比如说品牌的代言,核心的情感价值等。褚橙柳桃潘苹果之所以能够形成所谓的品牌,恰恰是因为他们解决了核心情感价值的差异性问题。但这种部分差异化的解决,到底是否可以支撑一个真正稳定并长期存在的品牌还有待商榷。

即便是你做了差异化的设计,比如说你有了褚橙柳桃潘苹果这样的差异化的寓意,也不能遮盖你的第一重标准化的难题,标准化差异化是要叠加在一起才可以产生品牌效果的。

而中国目前很多农产品很难立刻做到突出的差异化。就连产品本身的附加值,比如说情感、品牌势能的差异化都很难做出来,像褚橙柳桃潘苹果背后是非常强大的个人品牌背书做出来的。

第三个是季节性难题。

农产品靠天靠地吃饭、季节性属性很强,在农业技术和产能都不可控,无法保证全年稳定生产时,品牌推广的期间,就会因为产品的季节性断代,存在断续感,而品牌推广是要长期持之以恒进行的,就使得标准化品牌很难形成。

第四个是溢价难题。

所有人都知道品牌的作用,其中有一种很重要的价值是溢价,但是这一种价值目前不太被国人所接受,尤其是农产品溢价方面。人们不会因为你的包装比他的好一点就买你的。有可能会为第一次新鲜感买单,再复购就会很难。

但是目前中国消费者接受三种溢价。

  • 第一种是新品种溢价。比如以前吃玉米是黄的,现在这个玉米是黑的了。人们会接受这种品种溢价。新品种溢价在很多生鲜和农产品购物类公众号上,有赞平台上都是一个很重要的溢价方式。
  • 第二种是渠道溢价。我们上文说的本来生活网,河马鲜生,中粮我买网等优秀的销售渠道带来的溢价,大家对这类渠道的信任和购买动力,都会产生渠道溢价。
  • 第三种是产地溢价。比如西湖龙井、烟台苹果等都是产地溢价的一个概念。

我国消费者普遍在农产品上只接受品种溢价,渠道溢价和产地溢价这三种,真的让他们去接受品牌溢价,还需要市场的再成熟和再教育。

第五个是竞争难题。

这个难题当然在中国的各个领域品牌里都是一个大难题,同质化的农产品无论在外表,还是口感上,防伪都是个难题。有的时候我们的农产品品牌好不容易做起来了,恶意仿造、恶意同质化,就成了很大的竞争难题,尤其是在同区域的农产品中尤为明显。

而且目前,全国有产地公用农产品品牌500多个。虽然各地对申报、推广产地公用品牌,打造地方特色产业、提升地方形象产业比较重视,但对产地公用品牌的授权、监督、管理滞后,相应的监管制度和授权与退出机制还没有普遍建立起来,出现了产地公用品牌“泛用”和未授权生产经营单位“滥用”等问题。这一“劣币驱逐良币”的倾向也正严重阻碍我国产地公用品牌的发展。

在这种同质化的过程中,又很难形成仿品和真品之间的区分维度,一个真正的品牌也很难通过某些方式进行自我保护,在某种程度上也阻碍了品牌的发展。

以上说的五点是一个农产品品牌在打造过程当中所遇到的主要难题。说完这些难题其实是希望兴冲冲进军这个行业的朋友们做好心理准备,对这个品牌困难有真的系统性的认知。

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反而要看到中间的机会。未来中国农业农产品的品牌机会多吗?很多!只不过在当下,它要比其他行业我们所看到的其它行业灵活性和难度更大一些,但是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农业中的很多问题得以解决,我相信中国的农产品会出现大量的新品牌。

像牛奶的利乐包装等包装形式的进步,也使得牛奶这样的初级农产品逐渐开始成为了品牌化的农产品,各种新鲜的肉类借助冷链和新物流保鲜技术逐渐在做出它们的品牌。

而且大家要相信,随着中国人的品牌审美和品牌意识,以及市场对品牌认知度的不断提升,我国一定会涌现出很多非常好的农产品品牌,只是未来和目前的差距还很大。现在我们看到一些萌芽状品牌的崛起,其实是对未来的一种隐喻,将来一定会爆发出大量的农产品品牌。

对于真正当下要创业的新农人,尤其是一些小而美的创业平台、创业个人来说,想打造出农业品牌,客观来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家可以把精力放在我之前讲的那几点标准化,差异化上。品牌说到底永远只是一个结果,它不是原因,更不是能促进企业发展的动因。等标准化的这些难题解决之后,品牌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我的行业分析师


一个农产品品牌的成功关系到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地方的农业发展,只有创造一个优秀的品牌才能够持续性发展。

其实,你与成功的距离只差了一个品牌。当前社会,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刻不容缓,农产品也不例外。可是到了现在,很多人依旧在做「只顾生产,只管收款」的美梦,缺乏农产品品牌意识,不懂得利用媒体造势。

因此,大部分农业企业停滞不前,无法实现转型、资本化。众所周知,品牌的打直接决定了未来农产品的销量及价格。当你为自己的农产品打造品牌时,通过分析、研究,你会对自己的产品有进一步的了解,这样你就能准确定位产品的目标人群,进而制定合理的营销方案,拓宽产品的销售路径。在这方面,也有很多成功案例,他们能准确把握自己农产品的特点,让农产品走上自主品牌发展之路。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采取什么办法和措施将自己的农产品品牌打造的独一无二,并且闻名四方的。

一、借助标准化提升品牌内涵:在农产品生产方面,我们要对其大小、粗细、形状都有确切的规定。例如,在土豆的种植中,从品种选育到生长的不同时期都制定了一套规范,要求每个土豆从长短、粗细、颜色都要符合统一的质量要求。同时我们应对产品进行等级分类,对于不同等级的农产品,由不同的组织予以认证,标明不同级别的环保认证卷标,不同等级农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和受欢迎程度都是有很大差距的。

二、学会讲故事:将农业标准化建设与农产品品牌战略相结合,从品牌认证出发,以质量认证为基础,从严格质量管控和政府扶持入手,对农产品品牌进行发展。以传统文化和地方资源优势为基础,制定一系列产品认证体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体系。

三、塑造多元化品牌:要利用和融合现有科技创新、传媒营销、专业化经营的优势。采用现代企业的运作模式,由农户自愿加入并成立包装厂,由包装厂组建成区域交易市场,包装厂与农民签订合同,负责收购、加工,区域交易市场负责接受订单与销售,并确保订单公平分配。同时完善数字化、信息化的产销管理系统,积极寻求行业之间品牌合作,使其品牌多样化,并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消费者,适当调整产品口味。

打造出一个农业品牌,说实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家一定要把农产品生产做到标准化,差异化和规模化。品牌说到底永远只是一个结果,它不是原因,只有把标准化的这些问题解决以后,塑造农产品品牌就相对容易的多了。

三农开拓者


品牌打造不是一时半会的事儿,以茶行业为例,全国7万多茶企,真正叫得上的茶叶品牌却寥寥无几。

要想打造成品牌,质量是基础。当你为自己的农产品打造品牌时,通过分析、研究,你会对自己的产品有进一步的了解,这样你就能准确定位产品的目标人群,进而制定合理的营销方案,拓宽产品的销售路径。

要有一个响亮的品牌名称,朗朗上口,容易传播。树立差异化品牌形式,提升产品的溢价能力。农产品品牌形象要统一,从包装,颜色,商标都要规范。

感谢你的阅读,希望茶人兄弟的分享能够为你带来帮助。如果喜欢多多互动。


茶人兄弟


随便说说我的经验,品牌路线是长远计划,也是未来的希望,但是也是特别难走的路……

首先要有产品的一套成熟管理方式,包括施肥,农药,修剪都是有讲究的,施肥目前有机肥是趋势,农药选用一些对人身体没有害的药,生物杀虫,比较好,都是需要一定的经验,多学习,刚开始项目不要太宽,不然出现问题,会让你措手不及,等你技术成熟可以慢慢扩展项目……品牌农产品首先要有好看的外表,绿色健康的管理方式

品牌就代表你的自己,一担树立好了未来的路特别好走,加油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