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閒聊|用不信任和欺瞞的手段對待消費者,到底能堅持多久?

前段時間,我的建行公務卡的芯片生鏽了,一直都刷不了ic卡芯片,只能用磁條。因為平常刷芯片的機會也少,一直都懶得換。昨天想起這件事兒來,剛好建行幾個月前還主動給我辦了一張可以境外使用的建行信用卡,我印象裡已經開通了,但是拿出來刷過一次,沒有成功。兩件事情在一起,我就給建行客服打了個電話。

把情況一說,客服答應,幫我把公務卡立刻寄一張新的給我。我又諮詢為什麼另一張卡不能用,是不是我沒有開通?順便把這張卡從錢包裡取出來,告訴她賬號尾號。結果一拿出來,發現那張卡的芯片,也同樣已經生鏽了,鏽跡斑斑,慘不忍睹。

閒聊|用不信任和欺瞞的手段對待消費者,到底能堅持多久?

客服說,你那張卡確實已經開通了,不過規定是境外使用的,國內不能刷,所以您刷不成功。那我這張卡的芯片生鏽了,可以給我換一張嗎?客服說,您得先證明這張卡的芯片確實壞了。

可是你們不是說,境內不允許刷這張卡嗎?我這也沒法拍照給你看啊。

客服回答,您可以到當地的建行網點去檢查,如果確實芯片壞了,您只需要支付10元制卡工本費,我們給您換一張新卡。

閒聊|用不信任和欺瞞的手段對待消費者,到底能堅持多久?

what???我一聽很生氣,這張卡我從來都沒有使用過,就從錢包裡掏出來試過一次,無緣無故地芯片自己就損壞了,為什麼需要我來承擔這個換卡片的錢?

客服回答,因為我們不能證明這個芯片的損壞是我們造成的。

那就更有意思了,建行一共給我寄過兩張帶芯片的卡,現在,兩張卡的芯片都出現了同樣的問題,特別是那張所謂的境外信用卡,我根本就沒有使用過,基本算是全新的。現在芯片出了問題,反而讓我來承擔責任,相當於把卡片本身可能出現的風險完全轉嫁到了消費者身上,這是一個什麼樣的道理?

客服停頓了一下,那這一次我們可以免費給您換一張卡。

閒聊|用不信任和欺瞞的手段對待消費者,到底能堅持多久?

我,我,我,我是差這十塊錢的人嗎?(我是隻差這10塊錢的人嗎?)我是對這個規定感到不滿意,我認為這個規定有漏洞,我要求要變更換卡制度,我要投訴這個規定。客服一聽要投訴,立刻很歡快地說,那我把您的電話轉我們特服專員那裡。

閒聊|用不信任和欺瞞的手段對待消費者,到底能堅持多久?

特服專員不愧是專員,聽完我又重複了一遍我之前的申述後,首先非常得體地表示,很明白我現在的感受。然後話鋒一轉,他告訴我,境外卡因為損毀、消磁等原因需要換卡,按照規定就是要收十元錢手續費的,這個規定是不能改的。當然,他可以利用權力來免除我的這次換卡費用。

閒聊|用不信任和欺瞞的手段對待消費者,到底能堅持多久?

啊,對這樣官方的回答,作為一個斤斤計較的老母親,怎麼可能輕易接受呢?

萬一我委曲求全地答應了他,一是顯得我就是為了這十塊錢,二是下次芯片像這樣莫名壞了再換卡,不還是得再把省下來的十塊錢再掏出來?

我說,現在是你的芯片有問題,為什麼規定裡沒有提及這個可能性,而一律要求客戶來掏工本費呢?

客服專員回答得很巧妙:我們的卡片都是完全按照有關規定來製作的,所以我們保證我們的芯片是沒有問題的。

閒聊|用不信任和欺瞞的手段對待消費者,到底能堅持多久?

呵呵呵,這個回答,讓我想起了前段時間建行金條生鏽的新聞。輕飄飄一句按照規定來製作,就能夠保證標準和規定本身沒有問題嗎?就能夠保證在所有環節內芯片的質量都是完全100%沒問題的嗎?就能保證芯片在使用期間沒有問題嗎?就能確定錯誤都是消費者造成的嗎?

建行的兩張信用卡都出了問題,相當於我手裡的兩張卡的芯片的報廢率是100%,就這樣還回答我,能保證是完全沒有問題的,用什麼保證?腦袋還是工資?

一聽這個套路辯論不過我,客服專員趕緊引導我,女士,我們給您辦理這張信用卡的時候,是有相關的條款的,上面已經有相關規定換卡的時候是需要付10元的工本費的,所以,這是在當初您辦卡簽字同意時,就表明您也同意了上面的條款。

閒聊|用不信任和欺瞞的手段對待消費者,到底能堅持多久?

一聽起來有理有據,而且,還是我簽名的,好像是不應該我再找事兒了。我剛要偃旗息鼓,為我剛才的胡攪蠻纏賠禮道歉,突然一想,咦,不對,差點兒著了他的道兒!

我氣不打一處來。

當初這張境外卡的辦理,是因為我偶爾出國刷了你們建行別的信用卡,你們建行給我發了短信,推薦我辦的卡,短信說只要回覆幾個關鍵字,即可領取一張信用卡,在境外進行消費。你那條短信裡,可從來沒有提及關於這張卡換卡需要工本費、特別是卡自己質量問題而非人為損壞時也要我掏工本費的。我根本就沒有簽字,你們就已經給我把卡寄過來了。更沒有任何的條款發給我說要我簽字,以便讓我瞭解這幾張信用卡之間收費的不同。

客服專員說,可是,我們銀行的規定裡,就已經是規定了這幾張卡的收費是不同的,而且我們的收費也是經過物價局核准的,不會更改的。

閒聊|用不信任和欺瞞的手段對待消費者,到底能堅持多久?

你們這種霸王條款,是不是也太不把消費者放在眼裡了?我之前簽字辦理的信用卡,是其他類型的,所簽字的條款裡,完全沒有提到我如果辦理你們行其他信用卡,可以無需經過我簽字確認即可完全同意你們其他信用卡里所列出的名目繁多的條目。更沒有提到說,如果你們的芯片質量出了問題,需要換卡的工本費也需要我來承擔。

今天我申訴後,你們確實給我免去了換新卡的費用,但是,你們的這條收費制度本身就是有不合理性,很多消費者不會像我這樣去申訴,更沒幾個人像我這樣鑽牛角尖,那麼多很可能不是因為自身原因而芯片損壞的,只好自認倒黴自己掏錢換卡,你們難道沒有考慮過這樣的情況嗎?這不是欺軟怕硬嗎?我打電話來這裡不是為了這十塊錢,而是這背後的制度,你懂嗎小夥子。

小夥子眼見扯不過我,趕緊換話題,那您現在需要我給您再寄一張新卡過來嗎?

不用了。架也吵完了,道理也講完了,再加上以後出國的可能性也不大了,我更加心灰意懶了,你幫我把這張卡註銷吧。

閒聊|用不信任和欺瞞的手段對待消費者,到底能堅持多久?


掛了電話,我陷入沉思,所謂的霸王條款,不就是這樣產生的嗎?

首先拋出利益誘導消費者辦理相關消費業務,但是卻沒有把所有的規定內容告知消費者,或者不明示消費者。等到真正出了問題的時候則用之前各種各樣的霸王條款來限制消費者,更有甚者,將有可能是因為自己造成的風險引起的損失,以不能夠判斷為由,完全轉嫁到了消費者的頭上來。

建設銀行是我國國有四大銀行之一,在這件事情上做得一點都不夠大氣。

仔細想想,當消費者買買買在商家處用信用卡刷掉一筆一筆錢時,銀行要收取商家的手續費,羊毛出在羊身上,這筆手續費相當於是消費者掏的錢,可以說,銀行在消費者身上賺取了相關的利潤,消費者也是銀行的消費者。可即使銀行已經通過非明面上賺了錢,但還是要在各種小事上去糾纏消費者,在我看來,這又有點像撿了芝麻丟了西瓜。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國有企業在壟斷的市場下制定霸王條款的不合理性。

而我,一個錙銖必記、斤斤計較的京漂、老母親,從我口袋上想白白掏出十塊錢來,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兒,我寧願以後出國不用這張卡,也不會把這筆不明白的錢掏出來。當然,我的做法是極端的,吵架上看起來,我也佔了上風,看起來消費者又一次贏得了勝利。可是,到底有幾個人會花上半個小時時間為這十塊錢吵架?那麼這十塊錢,甚至更多的錢,不就這麼不明不白地,進了建行的賬戶,而他們,甚至不需要花一丁點兒力氣去檢查一下他們的芯片生產線。反正,有消費者給我們買單呢,他們可以這麼心安理得地想。

萬一今天我沒有把卡拿出來看,可能就沒發現芯片已經出問題了。萬一,下個月派我單獨出境出差。再萬一,我想著這張境外卡比較方便就帶這一張卡出去。不敢想象一個人孤零零隻拿著一張損壞的卡片在國外的街頭,刷不了卡住不了酒店,哎呀媽呀,這個損失,到時候找誰投訴?銀行會不會賠?銀行有沒有膽兒搭理我?

我想,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一個連過失都不肯承擔,需要消費者幫他們買單的企業,一個首先把消費者放在會佔便宜會不講理的位置上去制定政策的企業,一個以最嚴苛的方式去剋扣消費者的企業,如何在殘酷的競爭中立足?如何在經濟下行壓力如此巨大的社會立足?

如果僅僅是靠國家和地方給予的壟斷和優惠制度,又如何,在全球這個大金融圈裡,和已經看透這一切並且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去思考和服務的外企競爭?

不單單針對建行,擴大一點範圍,我們現在的國有企業,到底有幾家,可以把用戶的感受,真正放在第一位的呢?

只有真誠對待他人才能夠真正做到成功吧?

用不信任和欺瞞的手段對待消費者,到底能堅持多久?

如果只是靠國企的這個牌子,只是靠壟斷制度,只是靠國有資產,只是靠背後的靠山,

那我想,這件事情必不能長久。


我是科科,謝謝你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