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 孫子:謀略分三等,帝道、王道、霸道(老闆必學)

孫子:謀略分三等,帝道、王道、霸道(老闆必學)

吳王問謀略於孫武。

孫武說:“謀略有三:上等謀略,為黃帝之類上等品德之人所信奉的帝道;

中等謀略,為周武王之類中等品德之人所信奉的王道;

下等謀略,為齊桓公之類下等品德之人所信奉的霸道。”

(一)

上等謀略:無往而不勝的帝道

吳王問什麼是“帝道”。

孫武回答說:“以前神農氏為帝的時候,諸侯相互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不能徵,且欲侵凌諸侯。於是軒轅氏習用干戈,以徵不享,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而得其志。既得其志,而不奪其位,不圖名利,非大仁大義者誰能為此!

當時蚩尤殘暴,與軒轅並無怨仇,只毒害於他處,而軒轅氏不遠千里為民除害,戰於涿鹿,禽殺蚩尤。

敢於鬥爭,不畏強暴,非大智大勇者誰能為此!”

孫子:謀略分三等,帝道、王道、霸道(老闆必學)

“軒轅不在帝位之時,為民謀利,爭先恐後;為民除害,一往無前。

沒有享受過一天的安寧,所以被諸侯們擁戴為天子,是為黃帝。

為民眾排除萬難,不辭勞苦,不言退縮,這就是帝者的無往不勝之道!”

(二)

中等謀略:無敗而必勝的王道

吳王於是又問什麼是“王道”。

孫武回答說:“勝者,慎也。慎之於始,繼之於中,又慎之於終,則無敗;持之以恆,久而久之,他人敗,我勝出,故而必勝。

“所謂‘慎之於始’,就是決策者要運籌帷幄量力而行,從一開始就要認真做好計劃工作。所謂‘繼之於中’,就是要讓管層認真做好準備工作,落實到位,確保執行。

所謂‘慎之於終’,就是要讓執行者認真做好執行工作的每一個細節。

計劃到位,勝券在握;準備到位,胸有成竹;執行到位,一錘定音。自始至終,有條不紊。

這就是王者的無敗必勝之道!”

(三)

下等謀略:奮勇而好勝的霸道

吳王默然,轉而又問什麼是“霸道”。

孫武說:“雖然勝敗乃兵家常事,但只要仔細分析一下失敗的機理,就可以發現一些他們共同的原因。

有的是在開始初期計劃不周密;有的是中間過程準備不充分;有的是最後階段執行不得力。

“比如,在開始的謀劃階段,您如果選擇了用不知道如何控制戰局走向的將領,那麼他一上場,肯定是不知道該如何控制戰局走向的,必然會使戰局失控,從而導致中間的過程、最後的執行都很被動。

“齊桓公之所以能夠勝出成為霸主,那是因為他的大臣管仲會為他謀劃,善於因禍為福、轉敗為功。

正是由於管仲能夠用正確的路線、方針來輔助齊桓公,所以才能幫助齊桓公稱霸。

孫子:謀略分三等,帝道、王道、霸道(老闆必學)

“從另一方面來說,其他的那些諸侯國君們如果並沒什麼錯誤紕漏,就不會給齊桓公創造征伐他們的條件。

但那些諸侯國君們都沒有正確的方向,所以齊桓公能夠取得勝利,也不是自己太強,而是對手太弱,註定了該敗。

“由於霸者的對手並不是王者,所以就不會失敗;又假作王的樣子,專欺負弱小的諸侯,所以他就獲勝了。這就是霸者的奮勇爭勝之道。”

於是,吳王笑問:“那麼你的兵法十三篇屬於那種檔次的謀略?”

孫武說:“帝道失傳,而後有王道;王道又失傳,而後有霸道。當今周室,禮崩樂壞;諸侯專權,強國爭霸。所以,我獻給大王的,正是幫助您足以打敗霸主的王道!”

吳王問:“你不是說王道已經失傳了嗎?”

孫武說:“當初武王伐紂,以姜太公為師,故此王道出於太公之謀。

後太公受封於齊地,所以王者之師的謀略也傳承於齊地。

後來我的先祖陳完來到齊國避難,從此定居了下來,因此我的祖輩們才有幸能夠接觸到姜太公流傳下來的王者之師的理念,而司馬穰苴就是我們家族中最著名的一個將領。

於是,我把這些彙編成十三篇,是獻給王者無敗而必勝的謀略。我縱觀天下列強,只有霸主,而無通曉王道者,但願吾王洪福,天命所歸。

吳王聞之大喜,遂欲重用孫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