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新經濟:從瘋狂燒錢到開始“殺人”

新經濟:從瘋狂燒錢到開始“殺人”

作者 | flamingoz

微信公眾號:王雅媛港股圈,歡迎前往原文閱讀

2015年滴滴與優步的價格戰,還讓我記憶猶新。網約車平臺燒錢補貼,搶佔市場份額,佔了便宜的是車主與乘客。

轉眼3年過去,優步被收,滴滴一家獨大。昔日叫車易、價格低、服務好的那個滴滴,如今已成殺人魔頭。

同樣是殺人的,不僅只有滴滴。阿里員工因入住自如客的甲醛房,身患白血病去世。自如或者說採用長租公寓模式的經營的一批公司,包括蛋殼等,一時間被推上輿論的的風口浪尖。

先有滴滴殺人案,又有自如甲醛門,中國人的2018,在住和行方面都不太安寧。是什麼導致了這樣的結果呢?下一個“殺人”的新經濟又會是誰?

放長目光,我們會發現身邊各種新經濟商業模式,如今都面臨著一個相同的困局:這些在創立階段不追求盈利的公司,如今一旦面臨尋求變現,便會會擠壓用戶利益。

一、“自如們”的罪與罰

從商業模式看,自如、蛋殼這一類公寓的經營模式存在風險隱患。

自如們通過跟屋主簽約,將房子進行隔斷改造,將原先大家很少使用的公共空間隔斷出一個新房,然後進行出租,可以賺到多出的一個房間的租金。一旦房子空置率過高,收入低於從屋主那裡租房的成本,自如的商業模式就難以為繼。

這與傳統中介不太一樣,傳統中介不承擔滯租風險

新經濟:從瘋狂燒錢到開始“殺人”

從本質上看,自如發現了市場的空檔,願意以承擔風險來獲取這個高收益,這一點無可厚非。大多數合租房的公共空間過大,使用頻率低,將房間隔斷出租,可以有效利用資源,而且創造的供給可以改善租房市場的供需情況。本質上說,自如們的商業模式值得肯定。

當一個模式賺錢的時候,首要做的就是最大化這個模式。

新經濟:從瘋狂燒錢到開始“殺人”

資料來源:網絡,一張自如和蛋殼搶房的圖片被傳得沸沸揚揚,原來租金7500的房間硬生生地被蛋殼以10800左右租走

但自如蛋殼們並不滿足於慢慢賺幾套房子的錢,為了迅速把市場做大,實現公司規模增長,他們開始不計成本地搶市場。

可想而知,當新房隔斷後,再加上裝修成本,還有裝修後空置期的時間成本(往往是幾個月的租金),這間房間的高成本將使得租金定價異常艱難。

在急需擴大規模,資金吃緊的情況下,於是便出現了開頭的那一則新聞,自如無視甲醛汙染直接出租,減少了空置成本。

當租金無法提升,唯一的方法不就是減成本了嗎?然而自如們的手段不絕於此,他們可以往後在公寓運營的管理費和服務費上暗暗加價,還有連年漲租。期交的房租可以打包成應收賬款,用來向銀行進行貸款,將利息轉嫁給租客,提前拿到可供擴張的現金流。在這種情況下,自如在虧損不大的情況下快速擴張。

自如們並不擔心高租金會失去市場,這種情況早已做好充分準備。

他們的策略是:更加大力度地拿房,因為當自如們掌控的房源越多時,他們就掌握了定價權

新經濟:從瘋狂燒錢到開始“殺人”

目前房地產管控部門明令禁止今年漲房租,也下架了甲醛房源,這無濟於事,因為這隻會使得自如們的成本更高。終有一天,自如會想方法從消費者身上拿回屬於他們的利潤,也許是錢,也許是別的東西。

屆時消費者別無選擇,因為轉頭一看,所有網站上已經沒有其他房源了。

很重要的一點是,自如如果拿不回利潤,虧損倒閉,後果同樣糟糕。在這個擴張過程中使用的金融工具將會反過來吞噬房東和租客,正如前幾個星期浙江鼎家的情況一樣。

新經濟:從瘋狂燒錢到開始“殺人”

令人窒息的租房市場,似乎正在進行一個無法回頭的壞趨勢。

二、養成型生意的模式

總結自如們的商業模式:

①他們發現了一個用戶有需求的商機,這種商業模式也有助於社會效用的改善。

②不計成本地大規模推廣,佔據市場,獲取定價權。

③培養用戶粘性。

④開始利用用戶粘性盈利,包括創造新的收費或者提價,並想方設法降低成本。

這種做法是否似曾相識?

沒錯,包括滴滴、美團(3690.HK)、摩拜,大多數的互聯網企業,哪怕是微信、阿里(BABA.US),無一不是通過這種模式做大做強的。他們一開始先虧損後盈利,培養了用戶粘性,後面再慢慢溫水煮青蛙,讓用戶心甘情願付費。

我們不妨把這種商業模式稱作養成型生意,核心商業邏輯是燒錢培養用戶,等到用戶習慣與這種便利後,就可以試著賺錢了。

但做養成型生意真的是一本萬利嗎?

理性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一提價,很多公司就會發現客戶都流失了,降低成本又沒有什麼方法,最後完全找不到實現盈利的方式。正如現在的摩拜,提升收入很困難,降低成本也困難,目前陷入了無法盈利的陷阱中。

滴滴為什麼不做一個完備的司機質控系統?原因是這樣需要更高成本。在保證司機數量來維持收入規模的前提下,保證司機素質,得花大量的投入去監控、培訓,這對於目前累計虧了幾百億的滴滴來說,顯然是艱難的,倒不如鑽監管的空子,承擔不太高的法律成本。

用戶儘管死,公司儘管賠。

新經濟:從瘋狂燒錢到開始“殺人”

我並不排斥這種養成型的生意,這種模式會引領創新。他們的初心只是先帶動社會生產力的提升,再帶動經濟的增長,從而讓公司的盈利合理化。阿里和騰訊都是成功案例。

可惜這個世上的阿里騰訊還是太少了,太多的這種商業模式的後繼者,其提升社會經濟生產力的速度太慢,慢到公司可能要幾十年才可以合理化盈利。

最後形成了一個困局,大多數的養成型生意都難以變現,增加收入異常艱難,投資者又不願自認虧損,最後這些公司就會仗著自己有用戶粘性削減成本。

錢總是往最賺錢的地方流,同理,企業節流總是要減掉最容易減,不影響表面營運的成本。這就放大了我們的困局:我國法律成本較低,監管沒有跟上公司創新,傷害用戶的違法行為懲罰太低,所以我們能看到甲醛房或者滴滴命案這樣灰暗的事件。

事實上,許多公司光明的前景底下,其內核正是這樣的商業模式,包括雲服務、計算機,也包括許多全新的產業,這些PE高得令人窒息的公司,大多如此。

無論是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都應該想清楚這個問題。如果消費者不買賬,又沒有下一個人接盤,誰來付錢?

我們必須考慮估值。假使美團現在估值只有50億美元,現在一天1100萬訂單,投資者也許還能容忍虧損。但現實是美團的估值達到了500億美元左右,估值高決定了高期望,美團一旦做不到500億美元市值對應的盈利水平,那結果只能是投資者們照單全收。

美團如今也沒花多少監管成本,對外賣商家的後廚衛生情況沒有很高要求,這會不會像滴滴事件一樣,成為一個隱藏的地雷?值得警惕。

創業是好的,但是對投資人來說,養成型生意終究是命中率很低的投資。我們或多或少地高估了社會總體生產力的提升速度,高估了養成型生意盈利的前景。當浪水退潮,一切都得打回原形。

三、紅利消失的根源

比較養成型生意與傳統盈利模式,它之所以可以“養成”用戶,可以先提產品和供服務再收費,

是因為他們的成本與盈利在時空上是分離的。

這種養成型生意模式,說到底,是先借錢,養用戶,積累客戶粘性,養肥了,最後殺客戶還錢。在加槓桿的前期,大肆燒錢、培養用戶、搶佔市場。而到了去槓桿的後期,就不得不面臨經營與債務雙重壓力。

為什麼滴滴們、自如們現在變得面目全非、變得殺人無情,那是因為他們的脖子上牢牢地拴著一根繩,而這繩子的另一端就是投資人。他們不殺你,投資人就要殺死他們。

正所謂出來混,遲早都要還。當下,去槓桿的宏觀大勢已成,舉國上下信用收緊、流動性萎縮,一方面剩餘資本在減少,另一方面之前具有投資價值的項目,普遍面臨重估。沒有投的項目,就不投了。但是前期已經投入的資本,總不能打水漂吧。

於是乎,小米們、美團們、海底撈們寧在虧損的環境下,寧可估值打折,也要吐血上市;這已經不是他們自身可以決定的了,身後的投資人嗓子裡都要伸出爪子了。

現在看來,新經濟並未能解決居民“衣食住行”問題;相反他們自身已處於困局之中。

只不過之前在資本的滋養下,可以糊弄過去;現在資本退潮,這些問題就要加速浮出水面了。

現在的投資市場行情如何不必多說了,資產價格的下降,財富效應的消滅,必定導致投資者風格更保守,對資產質量要求更高。這使得對初創公司盈利要求會變得更加苛刻。

這會導致兩個結果:這些商業模式的公司加速實現盈利,或者加速實現倒閉。

我們可以看看一級市場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以前給10年期限要求盈利的創業公司,現在可能只給3年,做不到?殺估值或者倒閉。

新經濟:從瘋狂燒錢到開始“殺人”

聖經中的一句話很符合現實“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養成型生意有這麼一個問題:經濟好的時候,經常好上加好,收入不斷提高,公司願意忍受虧損不計成本提供服務,但一旦經濟不好,一切就得顛倒過來。

而這個困局除了給投資者帶來噩夢,同樣會影響消費者們的生活:大多數公司所提供的紅利將慢慢消失。便宜的外賣,便宜地打車,低廉的房租,都將慢慢消失。

正因為在過去,做這種養成型生意的公司層出不窮,佔據了我們的生活,為我們帶來了太多了便利,以致於我們把這些建立在他人虧損之上的便利當成了理所當然。

如果這些養成型生意提價的幅度比自己加薪的幅度小,那還是好的,可是問題就在於此。

不久前,頒佈了新的稅收和社保政策。規定收入5000元以下免徵個稅。

新經濟:從瘋狂燒錢到開始“殺人”

社保新規規定企業必須足額繳交社保,但如果之前企業按最低額繳交社保,那麼員工總薪酬會變高,到手的錢反而減少。

而根據測算,70%以上的民營企業過去都是按最低額交社保的,大多數人都要面臨到手收入減少的局面。這些企業不但以後要多交社保,還要補繳之前的漏繳額。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想象,企業開支變高,接著是加薪的可能性大,還是降薪或者裁員的可能性大呢?

新經濟:從瘋狂燒錢到開始“殺人”

再想深一層,假設我們不考慮新的財稅政策和社保政策,有幾個人敢說自己所在的行業今年行情大好,前景一片光明?

可支配收入變少,過去的養成型生意要加速從客戶身上賺錢了,衣食住行樣樣漲價。

這個冬天,註定會異常寒冷。

四、結語

如果沒有之前加槓桿燒錢催生的異樣繁榮,也許久而久之,行業內的幾家龍頭公司可以聯合制定行業標準、形成自律。

但可惜的是,前期燒錢已經乾死了對手,形成壟斷,而如今到了需要承擔社會責任的時候,這些早熟的壟斷巨人,一個個都萎掉了。債務的繩索與資本增殖的需求已經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了。

回想亞當斯密的話:“勞動者的收入,或者說是生活質量,取決於社會生產增長的速度而並非絕對水平。”

養成型生意跟之前的傳統生意模式沒有太大區別,只是傳統模式錢物交換同時發生,養成型生意先給物,後面才收錢罷了。養成型生意相比傳統生意模式對社會生產的增長速度沒有很大地加速,只是在加槓桿的階段,如烈火烹油般,給社會帶來繁榮的假象。

世上的交易都是對等的,“那時的我們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饋贈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秋風已起,且看滴滴們、自如們,如何走完新經濟的下半場。

新經濟:從瘋狂燒錢到開始“殺人”

新經濟:從瘋狂燒錢到開始“殺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