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8 這次是一加,網友為華為背面受敵大喊不忍心

隨著未來幾個月華為的麒麟980將至,網絡上關於980如何跑分爆滿,吊打高通的文章不斷出現,但華為自身卻始終保持沉默,對芯片的性能極為保密。這些文章使得一些人又將不買華為不愛國的老梗拿了出來。但與之同時,華為最大的敵人卻是來自國內一些廠商的詆譭。小米雖然和華為有競爭關係,但雷軍也是正人君子,人家與華為競爭就真真正正的擺出同等,互贏的姿態。小米的自主創新能力也在不斷提高,不得不說,這樣的競爭是有好處的,它能讓我們國家的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但還有一些廠商,不僅不想與其他企業平等的競爭,還想盡手段來詆譭本國的企業與發展能力,在這些已經所謂“國際化”的企業中,他們已經看不上我國的企業。但小米有了堅果,華為有了海思麒麟,他們卻沒有自己的芯片,連繫統的深改都是“借鑑”的其他企業的成果。

那華為生產出芯片的過程到底有多麼艱難呢?

這次是一加,網友為華為背面受敵大喊不忍心

2009年,華為推出了搭載K3處理器的手機,儘管這是一款實驗性質的處理器,性能不夠bug多,但它是國內第一款智能手機處理器。

而華為D1則是華為第一款令人矚目的產品,它搭載了海思K3V2,是頂級智能手機處理器。在性能上與三星獵戶座Exynos4412相當。

之後,華為發佈了首款八核處理器Kirin920,整體性能與同期的高通驍龍805相當。

麒麟950採用4XCortex-A72+4XCortex-A53的架構,擁有四枚Cortex-A53處理器和四枚Cortex-A72處理器,主頻高達2.3GHz,由臺積電用16nm技術生產,但是在單核性能方面與當時高端芯片驍龍820與Exynos 8890差距較大。

麒麟960是行業首款全面兼容次時代Vulkan API的芯片,搭載4枚Cortex-A73處理器和+4枚Cortex-A53處理器,和麒麟950相比圖形處理性能提高180%,尤其是針對VR技術與讀寫能力提高較大,GPU性能提高20%,並且在性能、能耗、遊戲、拍照等方面都有較大提升。通過華為公佈的數據,麒麟960跑分測試僅次於蘋果的A10芯片。

麒麟970是採用10nm工藝生產的全球首款內置獨立NPU(神經網絡單元)的AI計算平臺,GPU增加到了12核,搭載了專門的NPU(Neural Network Processing Unit,神經元網絡)處理系統,它代表著華為在ai方面邁出的一大步。

任正非曾經說過:中國缺少寬容,人家又沒危害你,你幹嘛這麼關注人家。你們看,現在網上,有些人都往優秀的人身上吐口水,那優秀的人敢優秀嗎?

要構成一個突破,需要幾代人付出極大的努力,所以我們不能今天說明天能在哪裡登陸,這不是諾曼底。

然而,就在麒麟進一步發展的時候,國內一些廠商終於看不下去了!

這次是一加,網友為華為背面受敵大喊不忍心

比如已經不太關注國內市場而在國際市場春風得意的一加ceo兼創始人劉作虎。他在微博中對對華為抱有期待的網友們進行嘲諷,還反問——麒麟超過高通在十年後嗎?

是的,從華為mate7開始,由於mate系列卓越的表現以及華為榮耀系列的高性價比,網友們自發的對華為抱有期待,因為華為的創新性舉動懷有一顆國產終於開始崛起的自豪感。

這次是一加,網友為華為背面受敵大喊不忍心

但就在國外廠家送來祝賀的時候,接踵而來的是一些國內廠家的背地打擊。小米一直以華為為目標,雷軍也不屑於用下流的手段來贏得市場。但總有一些手機廠商掌控著輿論,打壓華為,引導著“不買華為不愛國”的輿論導向。不僅是華為,還有小米,這些敢於自主創新的廠家都在被輿論打擊著。在前幾年,小米引領著全面屏風潮,走出了陶瓷後殼的步伐,開發出了還不成熟的堅果處理器。華為發佈了數千像素的三攝,發佈了全新深改的系統,擺脫了系統的缺陷。但是當他們將創新的成果發佈之後,詆譭小米的“萌寶寶”、“清正之風”,詆譭華為的一些5毛黨都發揮著不小的作用。

這次是一加,網友為華為背面受敵大喊不忍心

華為在2017年的水逆期走了出來,走向了2018,華為p20給世界以驚豔,美國和西歐國家的媒體在發佈會後瘋狂轉載華為p20帶來的震撼,直到現在還佔據著素有“手機拍照界福布斯榜”dox榜的第一名的位置,將以拍照著稱的三星壓在了自己下面。但是在國外都愛為華為叫好的時候,國內一些媒體卻不高興了,怎麼敢說國產的東西好呢!只有國外的才是好的,只有鉗制著我們國家命脈的東西才能是好的!

麒麟980將至,也希望大家不要被所謂的p出來的跑分所矇騙,這些的目的無非是營造人們自豪的心理,等到發佈那一天如果到不了這種成績,人們的心情就會瞬間逆轉,變為反感,覺得自己被欺騙。華為對這些現在都是嚴格保密的,所謂工程機在現在是不會出現的,還請我們一起以理智的心理來看待國內的企業。

這次是一加,網友為華為背面受敵大喊不忍心

接下來還是讓我們一起期待著祖國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