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健康的心理在職場中的重要性

困擾我們企業員工的問題和挑戰有很多,比如我們生活的環境、住房、交通、醫療、教育。在中國,越來越多的員工頻繁產生心理/情緒問題,很多時候我們的員工會感到緊張、煩躁、焦慮、挫折等。這些情緒嚴重時會導致信心的喪失,進而導致員工抑鬱。似乎這已經成為新生代群體的心理通病,特別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員工是屬於新生代的員工,8090的員工。員工的心理問題或者心理危機,有的時候不僅僅給員工自己帶來痛苦、傷害,很有可能也會給組織管理帶來負面影響,嚴重的甚至會給社會帶來危害。

我們的情緒有消極和積極之分,每個人都不可避免的存在這兩種情緒。其中消極情緒包括:焦慮、抑鬱、嫉妒、憎恨、怨恨、悲觀等;積極的情緒包括:幸福、健康、激情、愛情、歡樂、幽默、樂觀等。這兩種情緒哪一種是大家想要的,大家希望跟哪一種類型的員工相處?毫無疑問,大家更多時候都想要跟積極情緒的員工相處。前段時間社會上有一個很熱點的話題是關於新生代員工的管理,現在的新生代員工為什麼越來越難以管理?因為新生代生活在一個更加感性的時代,更加關注個人的心理感受。有的時候一些惡性事件會使新生代員工產生焦慮,焦慮有可能驅動消極的負面情緒以及負面的行為,從而導致惡性循環。

從另外一個角度,不同工作年限的員工離職率分析,職場經驗在1年以下以及1-3年的員工離職率非常高。原因是什麼呢?大家可以做思考。

心理學這門學科以前往往不被人不瞭解。有些朋友甚至對心理學帶有偏見。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整個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包括戰爭其實給人類帶來了很大的創傷,特別是軍人、軍人家屬及所有參與戰爭的人,都帶來了心理創傷;2011美國世貿中心和五角大樓被恐怖襲擊,2008年汶川大地震。 實際上,經歷了這些重大事件的人們,很多都患上了PDST(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人在遭逢重大變故,心理受到重創時就容易產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發生的原因可能是目擊、親身經驗、或被迫面對戰爭、地震、車禍、墜機、火災、虐待、性侵害、家暴、重大疾病如癌症、所愛的人突然死亡或分離等;不論已實際發生或未發生但威脅生命或身體傷害時,都可能產生PDST。從心理學領域,如何在重大事件後進行及時的危機干預,如何去治癒這些PDST成為世界性的難題。因此,心理學也愈發成為大家的關注點。前段時間有一篇新聞標題讓人印象深刻,“研究顯示我國精神病患超1億 重症人數逾1600萬”。失眠症、焦慮症、抑鬱症、神經衰弱、焦慮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似乎悄悄來到了我們身邊。我身邊有很多心理學的從業人員。他們在深圳做臨床諮詢,他們告訴我,“現代社會的壓力讓很多人產生了各種各樣、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中國的文化是大家不願意承認有心理疾病。而治癒心理疾病,實際難度是比較大的,週期也更長。

在過去的60年裡,人類的收入水平應該說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的心理現象、精神功能和行為的科學,既是一門理論學科,也是一門應用學科。包括基礎心理學與應用心理學兩大領域。心理學研究涉及知覺、認知、情緒、人格、行為、人際關係、社會關係等許多領域,也與日常生活的許多領域——家庭、教育、健康、社會等發生關聯。心理學一方面嘗試用大腦運作來解釋個體基本的行為與心理機能,同時,心理學也嘗試解釋個體心理機能在社會行為與社會動力中的角色;同時它也與神經科學、醫學、生物學等科學有關,因為這些科學所探討的生理作用會影響個體的心智。積極心理學把研究和關注的重點放在人自身的積極因素上。主張心理學要從人固有和潛在的具有建設性的優勢、力量、美德為出發點,提倡用一種積極的心態來對人的許多心理現象,激發人自身的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並利用這些積極的力量和優秀品質來幫助有問題的人、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賦的人最大限度地開發自己的潛能並獲得幸福的生活。

積極心理學包含的框架有哪些呢?

健康的心理在職場中的重要性

積極心理學在國際上整體確定的內容包括三大部分,第一是積極的體驗;第二是積極的人格;第三是積極的組織。關於積極的體驗是以主觀幸福感作為研究中心,然後去研究人們對過去、現在、未來的積極情緒體驗。積極的人格是研究人類積極人格的分類,這個分類為研究及評價我們的人格打下很好的基礎。積極的組織,包括了積極的家庭、積極的學校、積極的職場以及積極的社會環境等等,在社會心理學中,人的社會行為是由人的性格、天賦以及外部環境所決定的。所以,員工所在的組織是積極或消極的氛圍,會極大影響後期的員工行為傾向。

三、積極心理學在管理學中的運用思考

積極心理學的三個內核對管理有什麼影響,對管理會有哪些啟發?首先,作為每一個職場員工,積極的體驗、積極的人格、積極的組織都是我們想要的。我們希望在工作中、生活中能夠過得快樂,能夠發現自己的優勢,工作更加投入,更加正向的思考,職業取得更好的發展。對於企業來說,希望人崗匹配,將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崗位。但實際上,人崗匹配在中國做得並不好,很多人都是錯配的。如果我們的組織員工都擁有積極的性格,善於發現自己的優勢並且強化,處在積極的情緒體驗中,那麼我們組織也能更好的發展。對於HR來說,我們能夠做什麼呢?首先自己需要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其次,最重要的是幫助組織識別積極性格的員工,幫助員工啟發幸福的心態,提升幸福感,幫助企業建立積極樂觀高效的氛圍,增強企業的幸福感,這種幸福感會驅使公司變得更好。

從事招聘工作的大家可以回顧一下以往招聘到的員工,擁有積極品質的員工是否在公司的發展都更好呢?

馬丁塞利格曼——積極心理學之父發現不僅無助可以習得,樂觀也可以通過學習獲得,進而提出習得性樂觀。他認為學會樂觀的態度,不僅有助於避免抑鬱,而且有助於提升健康的水平。其實為什麼會有樂觀和悲觀呢?這兩個詞經常發生在我們或者我們身邊的朋友身上。最主要的是面對不同事情的解釋風格,解釋風格其實是我們對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給出的持續一貫性的解釋方式,具體地說是不同的人看待不同的事會有不同的觀點。這裡面分為兩種,一種是樂觀的解釋,一種是悲觀性的解釋。樂觀的人認為失敗挫折是暫時的,是特定的、外因引起的;悲觀者的解釋是失敗和挫折是自己的原因,有可能是長期、持續的,是由於自己內在的原因引起的。而這種解釋風格很多時候是有先天遺傳的因素,當然後天的影響也很重要,比如父母管教的方式、老師的教育風格、身邊的朋友、社會支持系統的影響。

那麼樂觀有什麼好處呢?樂觀可以讓原來不大可能成功的事情變的成功。美國通過對1900年-1984年的總統選舉大數據研究發現,那些對負性事件提出樂觀主義的候選人,基本上都贏得了總統選舉,這個比例是22場裡面贏了18場。記得當時奧巴馬上任的時候口號式change,美國人需要change,之前是小布什執政,奧巴馬明確的給了大家一個積極樂觀的口號,所以他勝任了,他的競爭對手沒有像他那麼樂觀。

接下來跟大家分享一個心理學家的實驗,讓人們寫下未來七天內可能發生的煩惱的事情,然後投到一個大箱子裡。到了第三週的星期天,打開箱子逐一核對大家寫下的煩惱是否發生。結果顯示,90%所擔心的煩惱並沒有發生,而如果將10%剩下的煩惱也投入到箱子裡的話,你會發現其實也不一定會發生。既然90%你所擔心的事情沒有發生,那我們為何不聚焦於那10%可能會發生的事情呢。所以,不同的解釋風格會決定一個人是樂觀或者悲觀。大家所關注的很多人的社會心理問題,很多時候是由於悲觀的解釋。認知療法是最好的應對焦慮、抑鬱的方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ABC的方法。以後如果有機會,我們再與大家交流ABC方法,這個方法對我們日常的幸福感提升非常重要。

(三)積極的組織

積極組織是積極心理學三大重要內容之一,積極的組織包含積極的家庭、積極的工作場所和積極的社會。家庭是我們每個人生活的第一站,從出生,學習、成長,整個過程家庭深深地影響了我們的心理。今天重點分享積極的工作場所,有的時候我在思考什麼樣的企業是最好的企業,國企/外企/民營,互聯網企業/傳統企業,規模大/小,利潤高/低等等,但其實這些並不是影響幸福的最關鍵的因素,我們是否選擇一家公司,最重要的是員工在企業的幸福感受。前兩年有一個著名的雜誌做過一個關於影響中國員工幸福感七個維度的調研,分別是工作的意義,職業安全、成長、全面薪酬、公司的聲譽、人際關係以及對工作的掌控度。

美國在這方面做了很多的研究,為什麼員工選擇這家企業並願意長期為這家公司工作。實際上,這些僱主就是我們所說的積極組織。經過調查我們發現,最佳僱主的員工更願意向自己的朋友推薦自己的公司,更願意分享公司的資訊,更加的敬業,在公司獲得培訓發展機會、獲得認可的機會更多,整個文化價值概念是最強的。

財富雜誌在2014年評選了美國的100個最佳僱主,第一家是谷歌公司——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多年蟬聯最佳僱主。原因不僅僅是因為業務特別好、利潤特別高,還因為特別關注員工的全面回報,致力於不斷提升員工幸福感,讓員工工作更加快樂,激發員工更高的生產力,發揮員工的潛能,比如給員工提供很好的飲食、健身環境、隔音太空艙休息室、娛樂設施等,甚至還有很多激勵方式,比如還允許員工在工作時間有20%時間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想目前國內也有很多互聯網公司在學習谷歌的這種激勵方式。

Sas公司連續兩年蟬聯最佳僱主第二名,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給員工提供一流的醫療保健服務,員工及家屬在享用完醫療保健之後還可以配備來自營養師、心理醫生、專業醫生的幫助。實際上,他們就是很關注員工的身心平衡,工作與家庭的平衡,同時Sas公司為員工子女提供幼兒園,對員工子女大學費用提供支持等。

高盛——全球著名的投行,這幾年也做了很多提升員工幸福感的事情,他們給員工提供的環境包括,員工可以在公司練太極、擁有彈性工作制,幫助員工自由選擇工作時間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