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果把钱存入余额宝时,所有人都在受益,那么谁在亏损呢?

用户69290716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如今余额宝俨然已经成为了全民理财产品,P2P的雷暴更是让大量的资金再一次进入了余额宝。那么余额宝作为小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如果大家都在赚取收益,那么谁在为这些收益买单呢?都是谁在亏这些钱?

首先,我们要知道余额宝之所以风险低,是因为投资的都是货币基金,除了固定收益债券和逆回购等小风险投资方式之外,其余大部分的资金都是存入银行赚取收益。但我们都知道银行的利率远低于余额宝的收益,所以余额宝存银行不是按照传统利率来的,而是根据和银行的协议利率。因为这部分资金巨大,可以给银行带来充分的现金流,所以银行可以给到5%的利率。而这个利率是高于余额宝的收益的,扣除给用户的收益,余额宝还能从中盈利。

好,那我们现在就来看,这些收益是谁在亏损。首先银行不傻,给了5%的利率他就要再别的地方找补回来,那银行之所以要现金流就是为了商业贷款。也就是说银行贷款利率会提升,那么贷款利率提升后影响的是谁呢?

当然还是我们自己,毕竟需要贷款买房、买车的人有很多,都需要去银行贷款。所以羊毛出在羊身上,虽然你靠余额宝赚取了高收益,但最后还是连本带利的都吐出去了。


正商参阅


曾经拜读过陈思进老师的一篇文章,里面有一句话我认为可以作为题目的完美解答,里面说到投资和投机的区别,大概意思是投资是互惠互利的,而投机则是一方受益,一方受损。余额宝大家都知道是货币基金,是公募基金的一种,我们都认为投资余额宝是一种投资行为,没人认为投余额宝是一种投机行为,把钱存入余额宝是一个三方共赢的事,不存在谁受损,谁收益的关系。

这里我所指的三方包括:投资人、基金公司、支付宝。

1.投资人是收益的,这个大家都懂,大家投资余额宝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收益而来,如果余额宝的万份收益标个负值,我相信大家都不会去投,那是扔钱。大家都是看中余额宝的灵活和比活期高的收益而来,是最终的受益者。

2.基金公司,其实这里面最稳的就是基金公司,公募基金有一个特点是有别与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追求的是业绩,没有业绩就没有管理费,按提成的。而公募基金的基金公司则是稳坐钓鱼船,不管这只基金的运行的业绩如何,管理费是固定的,不管盈亏都是这个比例,你投进来我就拿钱,所以基金公司也是受益人。

3.支付宝,余额宝的平台是建立在支付宝的基础上,余额宝作为一个代销的平台,赚取的也有基金公司的返佣,而除了这部分返佣之外,还有一笔更大的收益,就是备付金带来的资金沉淀量,这笔收入是非常丰厚的。无论是余额宝的申购和赎回,只要不是直接从银行卡操作的,在申购前和赎回后都会短暂的沉淀在支付宝账户中,面对余额宝庞大的客户群体来说,这部分资金带来的利息收入非常的可观。

所以说,把钱存入余额宝,是一个三方收益的过程,理财不能创造价值,但是可以创造货币。其实这里面还有一个第四方的收益者,就是基金公司的托管银行,都是有利润可赚的。


不立而立


简单来讲,余额宝背后是天弘基金,天弘基金是一个比较大的项目,不仅仅只有余额宝,招行的朝朝盈也是他在运营。把钱存在里面,可以享受24小时0秒赎回,无论是赚利息还是使用便利上都远远高于传统的定期存款。


与传统存款不同,基金是需要有人运营的,和股票一样。基金又分为股票型和货币型,货币基金几乎没有风险。在开通理财产品之前银行会有对用户风险承受能力的评级,而货币基金一般属于R0到R1之间,也就是保证本金但不保证收入。


实际上通俗来讲,余额宝这样的货币基金是稳赚不赔的,再通俗来讲,他的运营模式是这样的,基金运营者先从用户手里把钱集中起来,再借给需要钱的人。而他又会对这些借钱的人做一个统计分析,再把这些钱分为2到3部分,一部分人是那种每次都会准时还款并且保证有还款能力的人。我们称这种人为A类人,而B类人可能还不上,但其实这种可能性并不大。

余额宝之类的货币基金就可以算作是A类基金,B类的风险是大于A类的,但是顺利的情况下收益是要高于A类。打个比方,如果两种类型规模相同,但今天只赚了5块钱,只达到了A类的预期收益值,那么B类就没有收益了,但是如果今天赚了15,那么给A5块,剩下的10块就都给B了。如果赔钱,则先从B类基金里赔钱,所以A类基金虽然收益低,但是可以说是相当安全了。



余额宝与基金运营机构是一种双赢关系,支付宝利用大量的用户,实现资金的快速募集,而用户又可得到更高的收益,每天美滋滋,余额宝只是货币基金的一种,这本来就是一种共赢的运作模式,并不会有人亏损。


历史密探


向全民发福利的最后,亏损的当然还是自己,天下永远没有免费的午餐,这是始终要记住的一点,如果所有人都变得有钱了,那么一定是物价变高了,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不可能存在一个黑箱子,把大家的钱放在一起,然后大家都得利。

余额宝最饱受批评的莫过于向银行吸血,余额宝背后是天弘货币基金,而据称,作为基金公司,天弘大部分将资金作为同业存款或者大额存单存入银行,这样的利息自然要高于普通人存款的利息,事实上,余额宝大部分只是作为银行和储户的中间方,也就是说它所发挥的效用就是将闲散资金汇聚起来,再存入银行,从而收获利差。


这样的行为会导致什么情况呢,银行获取资金的成本提高了,自然会推高贷款利率,加强信用的筛选,贷款更加不易,而企业承受了更艰难的环境,成本自然也要提升,最终又反应到了物价之中。



一定程度上是一种“金融绑架”,活期较高息的模式,更加容易带动人们的消费,更多使用支付宝,同支付宝绑定,信用评估,蚂蚁花呗等等,最终的结果是低储蓄,高消费,高债务。


凯恩斯的猫


把钱放入余额宝之中,其实与把钱放入银行之中是一个道理,虽然风险系数、本质不同,但却形式一样。没有谁亏谁不亏,要看最后接受贷款的这笔资金情况。

将资金放入余额宝中,其实钱还是流通到市场中来被企业、个人所贷款使用。所以,就需要看“最后一棒”是亏是盈,如果是亏的,那么“最后一棒”就是亏的,但是要是盈利的,也就没有人亏损。简单说,用户将资金放入余额宝中,余额宝的收入支付给用户的利息并不是自己的净利润,而是背靠着的货币基金,整个的资金均有货币基金运行,余额宝在其中充当着的是链接入口以及服务的平台,收取的是管理、服务费而已。

货币基金受到用户的资金以后,会执行理财,投资标的包括:银行理财、大额存单、国债、国债逆回购、信投、等等低风险产品。从直观上看,支付宝的钱并没有流入到谁的手中,而是投资了这些低风险理财产品。但是,这些低风险理财产品收到投资的资金以后,会怎么样?会流入到需要使用的金融机构、投资机构、证券机构、企业、公司甚至个人手中进行创收,简单说就是贷款需求的人手中。这样就存在着利差,货币基金支付给你3%的年化利率,货币基金投资标的产品给予货币基金4%的年化利率,而市场需求贷款的贷款人给予这些标的产品5%的年化利率,形成一条产业链。

当然,从整个环节看,生态平衡。但是如果中间存在着什么问题,货币基金出现问题,那么货币基金亏,投资标的产品亏,货币基金亏,就算是最后的贷款人亏,所有的中间环节也都会亏。亏不带表本金一定受损,而是相对的年化利率降低。

所以,最后“最后一棒”可能会亏的概率大一些,但也会影响到整个中间环节,最有中间环节都不亏的情况下,才能够存在更高的年化利率。


厚金说


没人在亏损,存余额宝的钱,两种情况,一种是我们自己买单,一种是大家多赚了。

自己买单

我们存入余额宝的钱,余额宝除了少部分购买固定收益债券、逆回购之外,绝大部分资金都是以协议的利率存入银行(比如我们存银行的利率只有2%,但余额宝资金规模大,它可以与银行谈判到5%的利率),扣除余额宝的运营费用及余额宝想赚的利润点后,剩余的收益在以高于银行存款的利率,比如4%,支付给我们。

按明面上看,银行是吃亏了,但我国银行业的利润年年在增加,而且银行显然也不是会吃亏的主,吸收的存款利率高了,银行会直接加价在利率上再贷款给企业,把成本转移给企业。

企业的贷款利率上升,每年支付的利息增加,财务成本跟着上升,那么要维持自己的利润(或者说不让自己倒闭),那么企业就需要把增加的成本加在商品上面在出售给我们,饶了一圈回来,这个过程社会总财富没增加,最终类似我们自己给自己加息。

大家多赚

资金的流通是有一定的意义的,可以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依然如上述的几个步骤,银行贷款给企业时,虽然利率增加了,但假设企业用这个贷款引进先进的设备,提高生产效率,扩大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那么由于生产成本的下降,企业实际获利增加,这个过程中所有人都是赚的,并无人亏损。

只要企业规模及利润处于稳定增长的阶段,那企业是一直在创造财富的,这一过程是没有亏损方的,最终导致的是我国的GDP总量在增长。也就是说,只要该贷款引起的是生产效率提高,单位成本在下降,社会总财富在增加,那就没人亏损。但是贷款并不一定都能产生上述效用,故而第一点中我才说了,有时候是我们自己在买单。

总结

存余额宝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整体上可以说是有利无害,不用过多的去考虑,有钱赚才是王道。


鲤行者


世间万物皆有因果,因果循环都是缘(圆)

看到这个问题就想到了佛系这个词,因为提高的收益最后绕了一圈还是由消费者买单。

很多小伙伴虎躯一震,瓦特?钱放余额宝不是比放银行多赚了很多利息吗?

别急,我们来捋一捋。

流动性的转移和紧缩

银行一年期存款利息3.5%,活期0.35%,而余额宝现在基本稳定在3%-4%左右(最早出的时候能到6%、7%,还不限额),还是活期,秒杀存款利息。

所以很多人把一部分钱从银行取出来放在余额宝里,等于是从银行嘴里生生夺出一块肉来,这块肉有多肥,1.5万亿,要知道2008年救市不过用了4万亿,全国资金存管的规模也就100万亿,一个区区余额宝背后的货币基金就吸收了上万亿的规模。

余额宝出现之后,银行心有不甘,纷纷推出自家的货币基金,也带动了各种“宝”应运而生,如此一来,全国的“宝宝”不知道吸收了多少资金。

除了储蓄的转移,还有一部分零钱,这样消费者的钱,也就是流动性都锁在了“宝宝”里。

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上升

余额宝本质是货币基金,也是有收益波动的,但是消费者认为它几乎没有风险,这样无形中就提高了全社会的无风险利率水平,银行手里的钱本来就少了,现在无风险利率又上升了,实体经济就更难融到钱,像p2p类的产品更是如此,我们高息把钱贷了出去,机构会以更高的利率贷给实体经济。

这样一来,店铺的租金上涨了,生产企业的成本上升了,那么你认为最后是谁来买单?

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却蕴藏了深厚的经济学原理,所以大家要明白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十分有财


谁在受益?谁在亏损?要从两方面看,有比较才有判断。

从狭义的角度看

余额宝的资金流向是这样的:

储蓄者---余额宝---天弘货币基金---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借款人---投资产业---消费者。在这个链条当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进行利益整合,是受益人的同时,也是付出者。

余额宝的出现,增加了储蓄者和银行之间的环节,打破了两者原来的利益平衡,使得储蓄者收益上涨,银行利润降低,余额宝和天弘基金增加了收益来源。因此,狭义的说,把钱存入余额宝,和传统储蓄来比,储蓄者、余额宝和天弘基金是受益的,银行是受损的。这也可以从近期银行的表现看得出来,揽储压力加大,利润增速降低,员工离职率上升。


从广义的角度看

虽然很多人为此叫好,但这其实不是什么好现象。因为从广义的角度看,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受益者和受损者,大家最终都是利益的共同体,都是“拴在一条线上的蚂蚱”。

如果整个链条算是一个生态平衡,那么哪里薄弱哪里就会出现问题,相应的上下游环节也会随之传导过去。比如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出现利益受损,经过不长时间就会传导到天弘货币基金和借款人。

余额宝最高收益曾到6%以上,现在只有4%,未来可能更低。天弘基金曾经飞速成长,现在也因监管而压力不断增加,未来货币基金的政策也很难说。

如果所有储蓄资金都到了货币基金,货币基金的收益就会降低要现在银行储蓄的水平,银行等金融机构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从上面的链条看,最短可以做到储蓄者即借款者(投资人),但是这基本回到了原始社会的生产状态。

如果余额宝可以贷款,那就可以把天弘基金和银行吃掉,如果银行提高利率,也可以把余额宝和天弘基金吃掉,但是这都将造成制约失衡,储蓄者和借款人也会被极度压榨,到最后谁都不是赢家。

因此从广义的角度看,金融链条任何环节的的变化,只不过是利益的再平衡罢了,根本不存在什么受益者和受损者。


互金直通车


先给答案:是金融市场上每年被割的韭菜们和纳税者!下面细聊:

余额宝作为目前最庞大的货币基金,管理方是天弘基金。钱的主要投资去向有两个:一是以储蓄形式放在银行,分银行的利润。二是政策性金融债券。

再说是谁为你的收益买单,1.前者由于目前银行揽存压力都不小,所以不得不拿出利润分给天弘基金。银行的利润呢,一边拿钱去投资股票期货债券等,一边发行各种理财。最终都是流向了金融市场,不管什么市场都是有赚有赔,我们都知道只要你看不对行情,小散户分分钟被割韭菜,就这样把单转嫁给了投资者!2.政策性金融债券,就是一些由政府信用背书的银行发行的债券,基本是投向城市基建、棚户区改造、农村秋粮收购贷款等低风险实体项目。这些项目最终买单的是每一位纳税人!

因此,所有的收益与亏损背后都是由每一次选择决定的,千千万的选择造就了资金不停的再分配!


听老纳说


  就如你把钱存进银行,你拿到收益了;银行将这笔钱贷给企业,银行也赚钱了;企业再将钱投到生产中,企业也赚钱了;当产品大规模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和运营成本,那么购买者相对以前的价格也是降低了,也可以说消费者也得到好处……

  这一过程,有谁不是受益者吗?没有。只要钱流动起来,它就具有其内在价值,而一旦不流通,那么就会在通货膨胀中贬值。



  不管是我国GDP,还是企业总资产,都是处于不断增长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是没有亏损方的。也就是说,只要生产效率在提高,例如用机器代替人工,那么恩格尔系数就会下降,人们生活水平就会提高。

  也可以这么说吧!金融体系越是发达完善,对钱的应用就会更为完美,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余额宝也是一样。首先要提一下,余额宝它是一只货币基金,属于理财产品,千万不要因其可以随时存取把它当作活期存款,它的风险程度是要你远高于银行活期存款的。

  货币基金资产主要投资于短期货币工具(一般期限在一年以内,平均期限120天),如国债、央行票据、商业票据、银行定期存单、政府短期债券、企业债券(信用等级较高)、同业存款等短期有价证券。

  由上面的投资标的可以看出,货币基金它只是一个信用中介,这笔钱还是要通过金融的方式投资出去,最终到达实体经济中去,从而促进社会生产水平,正如上面阐述,谁都是受益方,不存在亏损方。

  当然喽!如果规模过于庞大,资产过于集中,那么金融系统性风险就会放大的同时,成为议价方。一旦成为议价方,那么总体通货膨胀就会相对上涨。例如人们都把钱存进货币基金,银行吸收不到存款,但它又要维系自身业务,那么只能向货币基金借(如余额宝),这就形成了银行大额存单,利息可能由可议价的货币基金决定。要不其货币基金可以不借给你,借给其他银行。

  那么银行的资金来源成本较高,会导致贷款出去的利息较高(如近期的房贷利率上浮),那么企业经营成本会上涨,生产出来的产品就可能上涨,人们消费需要花较多的钱。物价一段上涨,那么这就形成了通货膨胀。



  也之所以,为了限制货币过快成长,以免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监管层正在研究限制货币基金规模,以及采用基金的一般计算方法——净值法。

  现在余额宝之类的货币基金采用的计算方法为摊余成本法,直接的体现就是货币基金净值每天都是一元一份,而且每天都能看到万份收益。

  万份收益是怎么来的呢?这其中忽略了市场波动,直接计算到期本息收益。例如,假如债券本身一百块钱,一年到期后本和息为一百零五,那么货币基金就直接将其计算为105元,而忽略了该债券跌到90块的可能。

  这样的结果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万份收益为正,不会出现为负。可一旦采用净值计算,那货币基金就跟所有的基金一样,每天买入的价格不一样,投资标的也随市场波动而波动,例如该债券跌到90块,那么其净值就是90块,不能忽略违约风险。

  也就是说,在不同时间买入的投资者可能出现亏损。以净值计算方法计算,可以较大程度的规避违约风险,也是为了完善金融体系。但对热衷于余额宝之类的货币基金的投资者来说,这无疑是一阵强风,刮走什么人和留下什么人就不言而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