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英国伦敦6天自由行 参观珍宝无数的大英博物馆 内有中国的文物


向往大本钟,又是第一次去伦敦,特地选择淡季旅店打折的时候预订了距离大本钟最近的公园广场西敏桥酒店。到达酒店已经晚上19点半钟了,想着近水楼台先得月,放下行装即直奔酒店前的威斯敏斯特桥,当看到大本钟全身被脚手架包裹的像个大粽子似的,方知正赶上了大本钟静音四年维修期,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啊!

上午10点半来到大英博物馆门前,本已作了至少排半个小时队的思想准备,不料大英博物馆门前根本没有排队的人群,博物馆安检速度很快,观众也不需购买门票,5分钟即来到展览大厅门口。此情此景,不禁令人想起卢浮宫,法国人看来搞得有些太复杂了。

大中庭前,两侧都是售卖大英博物馆相关资料的书摊,来回询找出租博物馆语音导航器的服务台,最后发现服务台就在左手古埃及馆门口处,其外墙上悬挂印有明显标志的两条黑色条幅。中文语音导航器租借费为7欧元/台,随机还附送了一张博物馆地图,尽管地图不是中文版,但手中平添两样利器,一时信心倍增,随着人流走进古埃及馆大门。


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罗塞塔石碑就展示在古埃及馆的大门口,这块制作于公元前196年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登基的诏书,由于采用希腊文字、古埃及文字和当时的通俗体文字这三种文字记录了同样的内容,使得近代的考古学家得以有机会对照各语言版本的内容,解读出已经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之意义与结构,故罗塞塔石碑为今日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重要里程碑。

进门左手展厅,十几个小学生正在老师的带领下上历史课,他们围绕在三千多年前的石船前听讲,做笔记。国内上这种抽象课,孩子们只能凭死记硬背了。耸立在石头古船后的那尊高大的花岗岩人物胸像即是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直立的鬍子,說明這座石像是拉美西斯二世健在時建造的。

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第九位法老阿蒙霍太普三世巨大的大理石头像及那只左胳膊在古埃及馆的右侧展厅,阿蒙霍太普三世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全盛时代的一位法老。他统治了埃及一共38年或39年,辞世时享年55岁,在他执政埃及期间,整个第十八王朝和平繁荣、文明昌盛。


在展厅通道右侧,看见了貝斯特女神的化身铜像—盖尔安德森猫,这只猫大约制作于公元前600年,即中国的春秋时期。其头上、胸前都佩戴圣甲虫凯普里,象征着重生;它的双眼凹进,应该曾镶嵌有美丽的宝石,脖颈上挂着传统的大埃及项圈与荷鲁斯之眼,象征着驱散邪恶;脸上和现代时髦者一样,佩戴着鼻环和耳环。

第7和第10展厅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新亚述王朝展馆,展厅门口左右放置着舍杜和拉玛苏,舍杜和拉玛苏也被称为“亚述之牛”,它们是亚述人的主神之一,其脸部据说是按照国王萨尔恭二世的形象雕刻而成。

兴建于公元前5世纪雅典卫城的帕台农神庙历经战乱已经变成废墟,英国大使埃尔金勋爵不失时机的从土耳其奥斯曼皇帝那儿取得了巴特农神庙石雕的收购许可,他除了通过收集购买当地人手中的神庙塑像外,同时雇佣当地人从建筑物上拆下残存的石雕。埃尔金将这些石雕运回英国,最后卖给大英博物馆,故此大英博物馆内帕台农神庙雕塑通常也被称作埃尔金大理石雕,埃尔金大理石雕是巴特农神庙雕塑中最精华的部分。


在大英博物馆17号展厅,一个几乎完整的希腊神庙矗立在展厅中,颇令人震撼。其实这是为一座陵墓所建的纪念建筑,建于公元前380年。因其上置放有数尊希腊神话海中仙女涅瑞伊得斯的雕像,故被称为涅瑞伊得斯纪念碑。它是在土耳其西南桑索斯被发现的利西亚时代最大、最精美的纪念神庙。利西亚在古希腊时期和特洛伊类似是个希腊移民城邦小国,约公元前540年被波斯帝国吞并,马其顿灭波斯后,又归马其顿希腊统治。

这里的主题是“生与死”,门口矗立着一尊巨大的复活节岛摩艾石像,这尊摩艾石像制作于公元1000-1200年间,它的背部还有精细雕纹,初时惊讶石像的雕琢制作工艺与起重搬运,后翻查资料得知,摩艾石像所用材料多是凝灰岩或浮石,其硬度并不高,而且比重较轻。

双头蛇是墨西加艺术的代表,也是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其展示在24号馆右侧27号美洲馆内。这件制作于公元15-16世纪的艺术品是仪式上佩戴的胸饰,绿松石镶嵌的胸饰外表非常好看,只是将这两个张着红口露着尖利白牙的蛇头挂在胸前,总感觉有些瘆人。


终于来到位于展馆后方的33号中国展厅,大厅的右侧通道中间位置放置着一尊《纳塔罗阇湿婆青铜圣像》,原来从这里一直到33a室都是印度展区。大厅这尊纳塔罗阇湿婆青铜圣像大约制作于公元1100年的朱罗晚期时代,“纳塔罗阇”又称宇宙之舞,是印度教毁灭之神湿婆的一个状态,这个脚踩恶魔的舞姿预示着毁灭茫然与无知,为创造之神梵天启动创世过程作出准备。

唐三彩是中国馆最显著的标志,但吸引我的不是那位瞋目切齿、洞察一切的明代彩釉判官,也不是唐代将军刘廷荀墓葬中那些辉煌的唐三彩,而是那尊面容严肃,眉心微蹙,双手结印打坐于展厅正中的辽代三彩罗汉塑像。辽三彩是继唐三彩后发展起来的陶瓷新品种,它不仅继承了唐三彩烧制技术的精华,而且更臻成熟,更珍贵的是,等身大的辽代三彩陶塑罗汉像在国内根本是看不到的。

这尊辽三彩罗汉塑像来自河北易县八佛洼睒子洞,洞中原有罗汉像16尊,被当地村民偷运下山时打碎了3尊。德国收藏家、交易商弗里德里希.佩奇因斯基在他撰写的《中国的众神》一书中,曾对这些辽三彩罗汉像的发现,偷盗和贩卖都有详细记录,对村民的贪婪,商人的狡诈,官府监守自盗,做了绘声绘色的描述。目前,存世可查的10尊易县罗汉像收藏在世界各地博物馆中。


辽三彩罗汉身后墙上,有一面残破的、酷似“敦煌壁画”的彩像,画中三位菩萨人物形象端庄、雍容华贵、体态丰满文雅。其实,这面壁画与敦煌没有一点关系。旁边的说明文字显示,该壁画原在河北省行唐县清凉寺内,由五台山僧人创作,始绘于公元1424年,完工于1468年。

中央大厅右侧,一幅封闭在玻璃柜中的观世音菩萨像才是大英博物馆珍贵的展品之一。这幅色彩鲜艳的观世音菩萨像源自敦煌莫高窟第17窟,创作于五代时期。画中观世音左手执柳枝,右手执净瓶,足踏莲花,背后有竹枝。头饰上还有一个小佛像,代表来自净土的佛陀。

《乾坤生意图》是一幅工笔花鸟画长卷,画面上各类花草盛开,其间穿插多种昆虫求生景象,此画绘制于元代,画作含有讽喻时政之意。这幅画的珍贵之处是丝质封面盖有英国人的入藏章,章上的日期标明“1797年”。凭此印章,足以认定这幅画是英国人最早收藏的中国画作。


明宣德年间制作的“掐丝珐琅云龙纹盖罐”被展示在密闭玻璃柜中。目前,世界像这样有盖的宣德景泰蓝瓷罐仅有两个,它们本为一对,另外一个被收藏于苏黎世里特贝格博物馆。

展馆中有许多青铜器,其中西周早期的青铜礼器“康侯簋”堪称弥足珍贵,这件制作于公元前1100年-1000年的青铜器簋底铭文证明,康氏始祖康叔是武王克殷后先封在康城,成王平定“三监之乱”后又徙封卫国的,其也是海内康氏以封国得姓难得一见的实物资料。

《大维德花瓶》是1351年在景德镇生产的一对青花瓷大花瓶,因其对元代青花瓷研究的重要意义,被西方学者称为“世界上最知名的瓷器”,这对青花瓷大花瓶也是英国广播公司BBC评选的100件代表世界历史的标志物之一。

木乃伊Katebet是“神王” 阿蒙神的歌女,制成于第18王朝末期或第19王朝初期。她罩头的彩绘面具上有一张镀金的脸,上面戴有一头精心制作的假发和一副白色的耳环;其腹上有一只小小的深色圣甲虫,这可令她在接受众神审判时受到魔法防护;在Katebet膝盖部位,绑着一个木乃伊造型的小型人俑沙伯替,沙伯替是专门负责替雇主在冥界干繁重体力活的。

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路易斯西洋棋在40号展厅,这些用海象牙和鲸鱼齿精心制作而成西洋棋被发现在苏格兰的路易斯岛,它们可能属于一位从挪威去爱尔兰旅行的商人。这些西洋棋大约在公元1150-1200年制作于挪威,它的棋盘和现代的黑白不同,是红白两色,故推测历史上西洋棋盘最初可能是红色和白色。

走出大英博物馆,已经是下午16点50分,我们匆匆在博物馆门口坐了一辆的士赶往伦敦塔。伦敦的交通是如此的不畅通,用了50分钟才到达目的地。在伦敦塔中间塔的大门处,只见出来的人流不断,却没看见进去的游客。


判断伦敦塔入场参观的时间已过,亦尾随人群来到泰晤士河边,河堤路沿伦敦塔外墙东延,俨然已成广场。堤坝护栏后设有长椅,供游人在此听风观浪,雄伟的伦敦塔桥屹立于滚滚河水之上;河对岸停泊着退役战舰贝尔法斯特号,那里已经成为帝国战争博物馆;战舰后面那座摩天大楼即是英国最高的建筑物碎片大厦,碎片大厦也叫摘星塔,须待月明星稀之夜方可领略其风情。

春风猎猎,一时西方黑云横空,耽心下雨急急奔向伦敦塔桥,经过叛徒之门,大门已经关闭,我们只能隔墙看看伦敦塔了。

伦敦塔桥上车流人潮,交通十分繁忙,顾不得观赏桥下两岸景色,匆匆赶到北侧塔桥处,从这里可搭乘电梯到达塔桥上方的悬空人行道。当我们气喘吁吁赶到北侧塔桥下时,售票处已经在17点半准时关门下班了,真是令人郁闷的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