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需要多管齐下

提高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需要得到资本市场的支持和鼓励金融创新。我国资本市场等直接融资体系特别是股权融资渠道太薄弱,是小微企业融资存在的重要的障碍。因此,必须加快推进多元化的融资结构改革,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更好满足融资需求

近一段时间,国务院和各部委连续出台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重点聚焦降低融资成本、拓宽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减税降费等领域。推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政策落地见效,已成当下稳增长急需解决的问题。

小微活,就业旺,经济兴。小微企业在我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事实上多年来融资难融资贵始终困扰着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即便今年以来央行采取多项措施释放充裕的流动性,近期公布的数据亦显示7月份新增贷款超预期,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下行,但小微企业融资难“涛声依旧”。更有甚者,有些时候,国家给小微企业开的“药方”到银行机构实施时,却少了“剂量”,也减了疗效。

其实,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世界性难题。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经营时间短、信用记录不规范、内部管理和财务制度不健全的问题,而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则会陷于风险识别难、审核成本高和收益不对称困境。经济下行压力大时,小微企业的风险加大,信用也进一步降低,即便有政策,让银行“雪中送炭”也不容易。

所以,短期看小微企业融资难,与当前的经济金融环境收紧有关,严监管和降杠杆让小微企业首当其冲,因此有必要释放流动性,并采取各种措施疏通政策传导机制,引导和推动流动性进入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但也要认识到,货币传导机制不畅通背后有深刻的制度性根源,和现有的融资结构及融资体制密切相关,因此中长期而言,着力创造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环境,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投融资体制机制和法律保障更为重要。

在国家今年陆续出台包括三次定向降准等一系列旨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政策措施后,8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货币政策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提出了具体要求,更加强调精准施策,强调疏通政策传导机制,鼓励金融机构通过加大融资、拉长久期的方式,在保持货币政策稳健的基础上,增加小微企业贷款,降低融资成本。银监会日前也发文提出银行不得盲目抽贷断贷,不得协商约定或强制设定条款进行贷款返存等要求,所有这些疏通传导机制的重要举措,若能落在实处,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很快当有所缓解。

当然,造成小微企业融资困局的原因复杂,治理上也需要政策配套和体制机制支撑。因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需要多管齐下。基本原则是,要对国有和民营经济一视同仁,对大中小企业平等对待。落实在具体的工作流程中,除了货币政策全力支持外,还需要财税、资本市场、金融创新等方面鼎力相助,真正创造有助于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环境。

小微企业融资难,难在融资的可得性。提高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需要得到资本市场的支持和鼓励金融创新。我国资本市场等直接融资体系特别是股权融资渠道太薄弱,是小微企业融资存在的重要的体制性障碍。因此,必须加快推进多元化的融资结构改革,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更好满足融资需求。而由于金融机构传统的服务模式与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差距较大,在小微金融领域扩大金融创新空间也很有必要。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稳健发展中小企业高收益债券、私募债,支持发行小微企业贷款资产支持证券等金融创新举措,对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将有很大帮助。另外,财税政策进一步支持同样重要。除了已经制定的税收减免优惠政策要尽快落地外,在今年税收收入增长势头还不错的情况下,应该针对技术升级,支持创新、研发支出和减轻企业负担,对中小企业精准施策,推出更多减税措施。

总之,化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有关各方协同努力,多管齐下,综合施策,既能针对现状有的放矢,更要探索并构建长效机制,从制度上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