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3 论金庸和古龙所写小说的不同

在上世纪末是武侠小说创作的高潮期,也是一个高峰。其中最为著名的作者有金庸,古龙,梁羽生和温瑞安四人。但对整个武侠江湖影响最大,最深,最远的不过金庸和古龙二人。网上已经有很多人发文去评判二人,但我还是根据我所读的,说一些我自认为的比较。

无论是金庸也好,古龙也罢。他们之后,武侠小说多少离不开二人的影子。但二人的江湖仿佛是遥不可及的两个世界。我喜欢古龙,但不厌金庸。因为他们不同,我才无法用一个标准去衡量,我才无法断言好坏。如果一味相仿,那孰好孰差,一比便知。不如将他们的不同,列于各位读者,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论金庸和古龙所写小说的不同

金庸古龙梁羽生

一:世界观和时间线

金庸的小说的世界观往往伴随着历史,而时间线往往贯穿了一个人的一生。就比如射雕三部曲,金庸写《射雕英雄传》是从郭啸天和杨铁心开始,之后郭靖杨康出世,成长,一直到长大醉仙楼比武,华山论剑。是一条娓娓道来历经数十年的主线。而他所描述的江湖所处的世界往往和历史又密不可分,郭靖杨康取自“靖康之耻”、乔峰扶宋抗辽、而一代弄臣韦小宝,又是康熙爷的亲近。所以金庸小说可以说以史为骨,笔墨为魂。

论金庸和古龙所写小说的不同

黄日华版乔峰

但古龙的小说不一样,他的大多数故事不知道从这个人什么时候开始的,不用一大堆的出身成长作为沉淀,无论是陆小凤还是楚留香,好像只是从这个人的一辈子抓出来那么几十天离奇的经历去写下这一篇小说。你不知道他生于那个年代,他从哪儿出生,经历了什么,你只知道他叫什么,他武功很高还有几个朋友,他现在的身边发生了有趣而又离奇的故事,但是你不知道他的故事什么时候会结束,因为你说读的这些事,不过是他们人生中的几个插曲。

论金庸和古龙所写小说的不同

陆小凤和花满楼

二:古龙和金庸小说中的“侠气”

金庸谓之侠,很大气,大多是郭靖乔峰所表现出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他们心中所坚持的是中国儒家思想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他们承担的是国仇家恨。他们是英雄,国比家大,一身热血都抛在了战场上。襄阳城破,郭靖黄蓉二人殉城便是此类人最好的写照。这种侠气是当代大多数人所无法实现的,更多的是在历史上所看到的。也许,金庸大师正是想用这些英雄气去感染国人,让国人更有血性。

论金庸和古龙所写小说的不同

郭靖和黄蓉

古龙笔下的侠,很自由,自由到天地之间任我而行。他笔下的人物无论是沈浪还是西门吹雪,都是放浪形骸之外的人。在他们眼里没有纲常礼教,以自己的喜好去做自己觉得对的事。他写西门吹雪,写他为了一个不认识但很有义气的人奔波了三天,斋戒了三天去替他报仇;他写楚留香是“盗圣”劫富济贫,但为了救济穷人把自己田庄的租金都搭进去了。而他写人性,更是入木三分:李寻欢为义将林诗音许配给龙啸云,自己走马章台,对酒寻欢。连城璧“仁义无双”实则是一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萧十一郎虽为大盗,但未曾做过一件自己所蒙羞的事。前一个故事写了人性的逃避,我不能承受,那我便借酒浇愁;后一个对比反映了社会的现实,君子可伪,小人非奸。

论金庸和古龙所写小说的不同

焦恩俊版小李飞刀

金庸的小说正好填补了人心中英雄主义的空白,虽不是英雄,但读过他的书,会很满足。古龙小说更让人感同身受,大侠离我们没那么远,我们每个人多少都有对酒当歌的侠气。

三:写作方式

熟读武侠的人都知道,剑走轻灵,刀行沉稳。但是二位大师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剑有八八六十四斤的玄铁巨剑,刀却有三寸七分的小李飞刀。

金庸的小说就如同他笔下的玄铁巨剑一样,沉稳刚劲。一句“重剑无锋,大巧不工”正是其最好的写照。

金庸的每部书都很长,一个故事起承转合娓娓道来。他的文字很平稳,读他的书就像走路,一步接着一步脚踏实地去走。你不用去思考将来你面对的是山峰还是大河,因为你面前的不止有路,还有船,还有一切可以让你平稳度过的东西。因为它总是一环扣一环的,虽然长,但读而不厌。但当你读罢后你会发现,你已经安然走过了平川大山。

论金庸和古龙所写小说的不同

沈浪

古龙的小说就像小李飞刀一样,轻盈,飘忽。他的文章就像他的思想一样天马行空,你永远不用去思考未来故事的走向,因为当你思考之后你会发现,你所有的努力都是徒然。因为他的结局总是出人意料。

而古龙小说的文字更耐人寻味,他不像金庸的书中,动作描写和故事的描述占绝大多数。而他小说中,对白和人物的心理描写占主导地位,有些对白的描写是为了讽刺小人和社会,而有些对白却让人玩味。叶孤城去杀皇上的那一段“论剑”,皇上的那一句“可惜你手中有剑,但心中却无剑”写尽了自己对叶孤城的悲哀。卿本剑神,奈何为贼。

论金庸和古龙所写小说的不同

叶孤城

金庸为教授,古龙市井出身。他们的书中承载了自己的经历,但没有谁对谁错,谁好谁坏。各位看官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