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西游记里有哪些冷知识?

亲娘嘞说不定影响仕途


因央视版《西游记》的缘故许多人眼中西游记是尊佛贬道的书籍,其实在西游记原著中佛教的地位并不高,古时有不少高僧抨击西游记,说西游记诽谤佛教,但不可否认的是西游记中有诸多佛道的修行隐喻,这里给大家介绍七个。

一 心猿意马

唐僧师徒五人其实就暗喻了五行之事,其中唐僧为木,肝藏血而主仁;悟空为火,在斜月三星洞也就是心中修行,脾气烈;八戒为水,为肾,主淫,原来就是天蓬元帅掌握水军;悟净为土,忠厚老实本份;白马为金,心猿意马,悟空收服小白龙。

二 十万八千里

大家都知道取经路远足有十万八千里!这十万八千里非吴承恩随意书写,我们可以去看西游记第六十二回:

十二时中忘不得,行功百刻全收。

五年十万八千周,休教神水涸,莫纵火光愁。

水火调停无损处,五行联络如钩。

阴阳和合上云楼,乘鸾登紫府,跨鹤赴瀛洲。

所以说西游记中以十万八千里暗喻修行圆满之路。

三 一万三千五百斤

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人一天呼吸一万三千五百此,如在《难经》中就说:“凡一万三千五百息。”

四 唐三藏

三藏全称三藏法师是对精通佛教圣典中之经、律、论三藏者的尊称。佛教有三藏,道教有三洞四辅,佛教三藏是经、律、论三藏,道教的三洞四辅是洞真、洞玄、洞神三部,四辅是太玄部、太平部、太清部、正一部。

五 五行山

孙悟空扬言自己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却被佛祖用五行山压住,五行者世间万物是也,我们的身体也是五行构成,人的灵魂可以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身体还是在五行之中的。

六 紧箍咒

孙悟空的紧箍咒是孙悟空自个戴上的,在《西游记》的最后孙悟空找佛祖取下紧箍咒,佛祖问:“是谁给你戴的紧箍咒啊?”孙悟空脱口而出“是观世音。”结果了孙悟空一模紧箍咒没了,这紧箍咒只能让自个戴上,这紧箍咒好比是修行人的道德底线,如果不是自个戴上,谁也不能给你戴上。

七 菩提老祖是谁?

菩提老祖是谁网上众说纷纭,其实菩提老祖真不是一个具体的人物,我们可以在西游记,中找到答案,菩提祖师住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灵台方寸是人心的古称,也就是说菩提祖师住的地方在人心之中,再看斜月三星洞,古代修行常用月亮比在真我,也就是人的本性,而三星暗喻儒释道三教。


梁兴扬


《西游记》是一部脍炙人口的神魔小说。而这部小说是一部讲述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书。它集推理、冒险、魔幻、鸡汤、人际、搞笑......为一体的长篇巨著。在这部书里有没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或者冷知识呢?恒实很明确地回答说:”有“!

一、谁吃了唐僧肉。首先,咱们先说一个很冷的推理冷识!在《西游记》中,大家都知道,吃了唐僧肉,会长生不老。可是有谁吃到唐僧肉了呢?

答案是:”唐僧的生母殷小姐!“恒实你又胡扯了吧!怎么可能他母亲吃了亲生儿子的肉。我有证据啊!

在《西游记》附录中,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一段中,”又将此子左脚上一个小指,用口咬下,以为记验......“各位头条友友上眼。这团血肉在殷小姐樱桃小口中转了几转,肉含于口,血融于水。唐僧的血肉可以算是让亲母殷小姐尝到了。

即使这样不是真正吃了唐僧肉,但是长寿也不是不可能吧。但细极思恐。从这一刻开始,吃唐僧肉似乎也是《西游记》中的厄运开始。殷小姐报得夫仇后,从容自尽。但凡是想吃唐僧肉的众妖,似乎也都没有什么好结局。

二、谁更不讲究?众妖对唐僧肉如何吃有着千般做法:”吞、蒸、煮、煎、炒......“但是唯独对一个人,吃法就大不讲究了。那么这个人是谁呢?”猪八戒“!众妖对如何吃猪八戒有何不讲究呢?

两个字:”简单“、四个字:”懒得收拾“!把这猪瘟放在水中洗净了,摘了毛、破了肚,用盐腌了晒干,天阴好下酒。这简直就是做成猪肉脯的节奏啊!

三、吓出翔来了!这句我们日常经常会说出的话,在《西游记》中竟然也早就有此说法了。不行了,自从我看到了,我不禁吓出翔来了!

第七十四回中,猪八戒打探山中情况,遇到一老者。这老者说此山名叫八百里狮驼岭,有三个魔头......老猪此时不屑地说道:师兄一棒、我一耙、师弟一杖,正好全部搞定。平安过山。

老者又接着说:”你想得太简单了,此山共计四万七八千妖怪。这还是有名牌的。只在此吃人“

八戒闻听后,不发一言,见着唐僧,也不答话,只在一旁蹲着出恭。孙悟空见了,大声音斥责:”你这呆子,不回话,蹲在那里怎地?“

八戒说道为:”唬出屎来了!如今也不消说,赶早各自顾命去罢!“

四、唐僧西游到底有几个护送着。很多人都以为护送唐僧西天取经的只是白龙马、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哥几个。但事情的真相真是这样吗?

西游记三十七回中,乌鸡国王见到唐三藏时,说:我这一点冤魂,怎敢上你的门来,山门前有那护法诸天、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教伽蓝、紧随鞍马......

大家看看,这阵势,是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吗?这简直就是一个取经团队啊!


一、 仅限于吴承恩老先生的小说《西游记》。与其他的神话故事与仙佛无任何牵连。

二、 仅限于《西游记》书中的故事情节、逻辑关系来进行推理。请勿连扯其它书籍。

三、真实情节以原著《西游记》为主。 本文中宗教思想不代表现实中的宗教思想。

四、《西游记》中的此玄奘也不是现实历史中的玄奘法师,这个很早就有定论了。

五、本文仅属恒实臆文。切勿自作多情,对号入坐!


恒实说


西游记中冷知识不少,从书中很多细节就可以得出。下面来看看主要有哪些。


1、混世猴王孙悟空,身高只有一米三

孙悟空在《西游记》原著里的长相实在不好,身高不满四尺,明代的一市尺大约是800px,也就是说悟空身高在1.3m左右。混世魔王曾嘲笑孙悟空:"你身不满四尺,年不过三旬,手内又无兵器,怎么大胆猖狂,要寻我见甚么上下?"


2、唐僧肉吃法的演变

最早要吃唐僧肉的是第十三回里的寅将军,要剖腹剜心,剁碎其尸,首级心肝献客,四肢自食,骨肉分与各妖。

然后是黄风怪,他提出了新的吃法,先绑在定风柱上三五天,也就是风干了之后或煎或炒;进一步发展是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他们选择蒸着吃,并使得这种吃法在妖界流行起来,以至于日后的红孩儿、小雷音寺的黄眉大王、盘丝洞蜘蛛精以及狮驼岭三兄弟都选择这种吃法。

最后那些更讲究的犀牛精避寒避暑避尘三大王,他们要细切细锉,配着酥合着香油煎着吃。

3、嫦娥不是一个人而是指一大群人

关于嫦娥,西游记中的说法跟民间传说中很不一样,当然也跟影视作品里说的不太一样。在我国的民间传说中,嫦娥一直是一个具体的人,她是三皇五帝之一帝喾的女儿,后羿的妻子。而在《西游记》里,嫦娥却指的是月宫里的一群宫娥,猪八戒调戏的那个,有一个专属的名字叫做霓裳仙子。

4、龙的地位低到难以想象

龙王在《西游记》里的地位低到难以想象。在中国民间神话中地位崇高的龙,在《西游记》里却地位低下。四海龙王胆小怕事,泾河龙王为了一点小事就被告死罪,小白龙更是变成坐骑踏上取经赎罪之路。

“龙王”这个概念,其实是随着佛教经典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在印度的动物崇拜中,金翅大鹏受是很高等级的神物,而龙经常是金翅大鹏的猎物。大鹏每天以龙为食,一天需要一条大龙王,五百条小龙。所以,从佛教经典传入的“龙王”形象,地位不高,也不难理解。

5、金箍、紧箍、禁箍傻傻分不清楚

《西游记》第八回,如来让观音去东土寻找取经人,除了锦阑袈裟和九环锡杖之外,如来还给了观音三个箍儿。三个箍儿的顺序是:金、紧、禁。孙悟空戴的是紧箍;禁箍收了黑熊精做守山大神;金箍最后收伏了红孩儿。

6、最强兵器并不是金箍棒

孙悟空的金箍棒原是太上老君冶炼的神铁,后被大禹借走治水,治水后遗下的定海神针,放在东海,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测量工具。而猪八戒的九齿钉耙全名为上宝沁金耙,是太上老君用神冰铁亲自锤炼,借五方谒谛、六丁六甲之力锻造而成,乃道家至宝。

7、弼马温是正四品的大官

中国历史上并无“弼马温”一职。民间传说,是将母猴子的尿与马尿混合在一起喂马,可以避免马生病。“弼马温”的谐音就是“避马瘟”。弼马温这个官职,在《西游记》是御马监的“正堂管事”,是给玉帝养马的,是借用的明朝的“御马监”来的。而明朝的御马监一把手,是正四品的官,和地方知府是同一等级。

8、红孩儿不是小屁孩而是小鲜肉

各种影视剧版本里的红孩儿都是小孩形象,其实原著里写他在火焰山修行三百年,炼成三昧真火。他的外貌是这么描写的:面如傅粉三分白,唇若涂朱一表才。鬓挽青云欺靛染,眉分新月似刀裁。所以,红孩儿这位圣婴大王不是小屁孩,而是小鲜肉。

9、牛魔王是唯一一个有坐骑的妖怪

《西游记》里有各式妖魔,其中不少是神仙坐骑变的,但是唯有一个有坐骑的妖怪是牛魔王。牛魔王的坐骑是避水金睛兽,避水金睛兽只能辨识容貌,不识气味,貌似麒麟,龙口、狮头、鱼鳞、牛尾、虎爪、鹿角,全身赤红,能腾云驾雾,会浮水,性情通灵,疑似龙族。

10、妖怪最多的地方是狮驼岭

狮驼岭为狮、象、鹏三魔王占据,要抓唐僧来吃。狮驼岭上的妖怪南岭五千,北岭五千,东路口一万,西路口一万,巡哨的四五千,把门的一万,烧火的无数,打柴的无数,共计四万七八千。


除以上这些外,还有不少平时注意不到的冷知识,欢迎大家评论补充。


knife世界名刀


三十六变和七十二变

大家都被影视剧《西游记》(不限于央视版,还有动画片、电影等等)误导的居多,以为七十二变就是七十二种变化,而三十六变就是三十六种变化。这明显是不符合原著的。

原著的七十二变代表的是地煞数七十二,三十六变则是代表的天罡数三十六。两个在变化上的实际效果是差不多的,而这两个数字只是为了耦合天罡地煞而已,不代表变化的东西的具体数量。



打油诗是个资讯库

看过原著的朋友们都知道,《西游记》原著里面有很多作者写的打油诗。其实这些打油诗都是很重要的资讯所在,有些则是介绍来历,像是猪八戒学艺的过程,有些则是作为这一章的预热来做开场,有些则是总结式的来个结尾和预告。

所以想深究《西游记》的朋友们不要错过了原著中的这些诗。它们有些都提供蛮重要的讯息出来,也提供了更多的解读空间。



淡看天上月


常听《西游记》的片头曲《敢问路在何方》唱道:“你挑着担,我牵着马。“

看过的童鞋肯定知道电视剧里是猪八戒牵马,沙僧挑担。

但实际上在西游记原著中并不是这样的。

原著中,师徒四人功德圆满,论功行赏之时,如来佛祖总结如下:(八戒)保圣僧在路,却又有顽心,色情未泯,因汝挑担有功,加升汝职正果,做净坛使者。(沙僧)诚敬迦持、保护圣僧,登山牵马有功,加升大职正果,为金身罗汉。

八戒挑担?沙僧牵马?确实是这样。

至于电视剧为什么改成八戒牵马,沙僧挑担,这就留给大家自己思考啦。


中国集邮


答友们一定看过大话西游,里面的唐僧又啰嗦又墨迹,一首《only you》吵到悟空简直崩溃,实际上,这种设定并不是凭空空想出来的,原著中的唐僧有时也是这样唠叨和无厘头。

唐僧刚刚收了悟空为徒之时,路上遇到一伙剪径的强盗,悟空当时狂性未改,直接以暴制暴,把强盗一并绞杀,抢了他们的行李。唐僧此时的表现如何呢?他足足说了两三页书,先讲道理,“出家人扫地恐伤蝼蚁,你怎么不分青红皂白一顿打死?你可知……”此处略去200字,然后待悟空辩解后,他又说“出家人宁死不敢行凶不拉不拉,就是你老子做官,也说不过去。”悟空又辩解,他又说出200字大道理。悟空此时的心理活动是,“他见三藏只管絮絮叨叨,按不住心头发火”。看吧,《大话西游》里那个说着“人是人他妈生的,妖是妖他妈生的”的唐长老并没有过分夸张吧。

而且唐长老有时很无厘头的。有一回又遇到劫匪,恪守清规戒律的唐僧开始撒谎破戒了,他说“我徒弟随后就到,拿银子给你呀”。然后,悟空回来之后,就把劫匪打死了。这时候,神奇的事情来了,唐僧开始祷告:“他姓孙,我姓陈,冤有头债有主,告状别找我麻烦呀。”过了一会儿,又补了一刀,“也别找沙僧和八戒呀”。这是多么会甩锅的人呀。

在西游记中,唐僧就是个胆小又唠叨的人,有时有自己的小弱点,我觉得这是西游记中的冷知识吧。


大先生的故纸堆


唐僧告别女儿国国王时,已是俗人

唐僧告别的时候向国王行的是拱手礼,这是俗家的礼节。其余时候包括第一次见国王的时候,唐僧行的都是立掌的和尚礼。

“长老慢下龙车,对女王拱手道:'陛下请回,让贫僧取经去也。'女王闻言,大惊失色,扯住唐僧道:'御弟哥哥,我愿将一国之富,招你为夫,明日高登宝位,即位称君,我愿为君之后,喜筵通皆吃了,如何却又变卦?'”

悟空的初吻是被老鼠精夺走的

西游记原著(第八十一回)是这样描述的:

女子道:“别人都自在睡觉,你还念经怎么?”

行者道:“许下的,如何不念?”

女子搂住,与他亲个嘴道:“我与你到后面耍耍去。”

玉帝的地位高于如来

唐僧肉的吃法经历了一些变迁。

最早要吃唐僧肉的是寅将军,吃法低级,生吞活剥。

其次是黄风怪,他提出了新的吃法,或蒸或煮,或煎或炒,先绑在定风柱上三五天,一方面孙悟空等人消停了,图个清静的就餐环境;其次饿一下唐僧,让他身子排空干净一些。

真正不得了的是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他们选择蒸着吃,并使得这种吃法在妖界流行起来,以至于日后的红孩儿、小雷音寺的黄眉大王、盘丝洞蜘蛛精以及狮驼岭三兄弟都选择这种吃法。

最后那些更讲究的犀牛精、避寒避暑避尘三大王,他们要细切细锉,配着酥合着香油煎着吃。

沙僧之前吃了九个取经人,是玄奘的前九世

八戒的钉耙才是神兵

悟空的金箍棒是老君冶炼的神铁,根本没来得及打造就被大禹借走当测量工具了;沙僧的禅杖是月里梭罗派吴刚砍的一枝月桂,由鲁班制造,纯木工活;而八戒的九齿钉耙全名为“上宝沁金耙”,乃太上老君用神冰铁亲自锤炼,借五方谒谛、六丁六甲之力锻造而成,实乃道家至宝。因此,黄狮精盗走三人武器之后,开的是“钉耙宴”。


东郭娱乐


孙悟空的72般变化是根据8卦来变化的,因为,8×9=72,9是个位数中最大的一位数;沙和尚脖子上戴的其实是9个人头,因为流沙河上连羽毛都浮不起来,但是,9个人头却能浮起来,因此,沙和尚就把9个人头捞起来穿好挂在脖子上;猪八戒的钉耙是最牛B的,比孙悟空的还牛B,孙悟空是本领比猪八戒高,所以,金箍棒才比钉耙灵活,但,论武器,猪八戒的钉耙是最好的武器;另外,六小龄童是个艺名,本命(原名)是章金莱,孙悟空的扮演者;唐僧的扮演者(86版)一共有3个人;《西游记》(86版)一共26集电视剧,之所以拍了6年,是因为拍到一半的时候,没经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