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西遊記裡有哪些冷知識?

親孃嘞說不定影響仕途


因央視版《西遊記》的緣故許多人眼中西遊記是尊佛貶道的書籍,其實在西遊記原著中佛教的地位並不高,古時有不少高僧抨擊西遊記,說西遊記誹謗佛教,但不可否認的是西遊記中有諸多佛道的修行隱喻,這裡給大家介紹七個。

一 心猿意馬

唐僧師徒五人其實就暗喻了五行之事,其中唐僧為木,肝藏血而主仁;悟空為火,在斜月三星洞也就是心中修行,脾氣烈;八戒為水,為腎,主淫,原來就是天蓬元帥掌握水軍;悟淨為土,忠厚老實本份;白馬為金,心猿意馬,悟空收服小白龍。

二 十萬八千里

大家都知道取經路遠足有十萬八千里!這十萬八千里非吳承恩隨意書寫,我們可以去看西遊記第六十二回:

十二時中忘不得,行功百刻全收。

五年十萬八千周,休教神水涸,莫縱火光愁。

水火調停無損處,五行聯絡如鉤。

陰陽和合上雲樓,乘鸞登紫府,跨鶴赴瀛洲。

所以說西遊記中以十萬八千里暗喻修行圓滿之路。

三 一萬三千五百斤

金箍棒重一萬三千五百斤,在中國古代人們認為人一天呼吸一萬三千五百此,如在《難經》中就說:“凡一萬三千五百息。”

四 唐三藏

三藏全稱三藏法師是對精通佛教聖典中之經、律、論三藏者的尊稱。佛教有三藏,道教有三洞四輔,佛教三藏是經、律、論三藏,道教的三洞四輔是洞真、洞玄、洞神三部,四輔是太玄部、太平部、太清部、正一部。

五 五行山

孫悟空揚言自己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卻被佛祖用五行山壓住,五行者世間萬物是也,我們的身體也是五行構成,人的靈魂可以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身體還是在五行之中的。

六 緊箍咒

孫悟空的緊箍咒是孫悟空自個戴上的,在《西遊記》的最後孫悟空找佛祖取下緊箍咒,佛祖問:“是誰給你戴的緊箍咒啊?”孫悟空脫口而出“是觀世音。”結果了孫悟空一模緊箍咒沒了,這緊箍咒只能讓自個戴上,這緊箍咒好比是修行人的道德底線,如果不是自個戴上,誰也不能給你戴上。

七 菩提老祖是誰?

菩提老祖是誰網上眾說紛紜,其實菩提老祖真不是一個具體的人物,我們可以在西遊記,中找到答案,菩提祖師住在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靈臺方寸是人心的古稱,也就是說菩提祖師住的地方在人心之中,再看斜月三星洞,古代修行常用月亮比在真我,也就是人的本性,而三星暗喻儒釋道三教。


梁興揚


《西遊記》是一部膾炙人口的神魔小說。而這部小說是一部講述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取得真經,修成正果的書。它集推理、冒險、魔幻、雞湯、人際、搞笑......為一體的長篇鉅著。在這部書裡有沒有一些不為人知的故事?或者冷知識呢?恆實很明確地回答說:”有“!

一、誰吃了唐僧肉。首先,咱們先說一個很冷的推理冷識!在《西遊記》中,大家都知道,吃了唐僧肉,會長生不老。可是有誰吃到唐僧肉了呢?

答案是:”唐僧的生母殷小姐!“恆實你又胡扯了吧!怎麼可能他母親吃了親生兒子的肉。我有證據啊!

在《西遊記》附錄中,陳光蕊赴任逢災,江流僧復仇報本一段中,”又將此子左腳上一個小指,用口咬下,以為記驗......“各位頭條友友上眼。這團血肉在殷小姐櫻桃小口中轉了幾轉,肉含於口,血融於水。唐僧的血肉可以算是讓親母殷小姐嚐到了。

即使這樣不是真正吃了唐僧肉,但是長壽也不是不可能吧。但細極思恐。從這一刻開始,吃唐僧肉似乎也是《西遊記》中的厄運開始。殷小姐報得夫仇後,從容自盡。但凡是想吃唐僧肉的眾妖,似乎也都沒有什麼好結局。

二、誰更不講究?眾妖對唐僧肉如何吃有著千般做法:”吞、蒸、煮、煎、炒......“但是唯獨對一個人,吃法就大不講究了。那麼這個人是誰呢?”豬八戒“!眾妖對如何吃豬八戒有何不講究呢?

兩個字:”簡單“、四個字:”懶得收拾“!把這豬瘟放在水中洗淨了,摘了毛、破了肚,用鹽醃了曬乾,天陰好下酒。這簡直就是做成豬肉脯的節奏啊!

三、嚇出翔來了!這句我們日常經常會說出的話,在《西遊記》中竟然也早就有此說法了。不行了,自從我看到了,我不禁嚇出翔來了!

第七十四回中,豬八戒打探山中情況,遇到一老者。這老者說此山名叫八百里獅駝嶺,有三個魔頭......老豬此時不屑地說道:師兄一棒、我一耙、師弟一杖,正好全部搞定。平安過山。

老者又接著說:”你想得太簡單了,此山共計四萬七八千妖怪。這還是有名牌的。只在此吃人“

八戒聞聽後,不發一言,見著唐僧,也不答話,只在一旁蹲著出恭。孫悟空見了,大聲音斥責:”你這呆子,不回話,蹲在那裡怎地?“

八戒說道為:”唬出屎來了!如今也不消說,趕早各自顧命去罷!“

四、唐僧西遊到底有幾個護送著。很多人都以為護送唐僧西天取經的只是白龍馬、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哥幾個。但事情的真相真是這樣嗎?

西遊記三十七回中,烏雞國王見到唐三藏時,說:我這一點冤魂,怎敢上你的門來,山門前有那護法諸天、六丁六甲、五方揭諦、四值功曹、一十八位護教伽藍、緊隨鞍馬......

大家看看,這陣勢,是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嗎?這簡直就是一個取經團隊啊!


一、 僅限於吳承恩老先生的小說《西遊記》。與其他的神話故事與仙佛無任何牽連。

二、 僅限於《西遊記》書中的故事情節、邏輯關係來進行推理。請勿連扯其它書籍。

三、真實情節以原著《西遊記》為主。 本文中宗教思想不代表現實中的宗教思想。

四、《西遊記》中的此玄奘也不是現實歷史中的玄奘法師,這個很早就有定論了。

五、本文僅屬恆實臆文。切勿自作多情,對號入坐!


恆實說


西遊記中冷知識不少,從書中很多細節就可以得出。下面來看看主要有哪些。


1、混世猴王孫悟空,身高只有一米三

孫悟空在《西遊記》原著裡的長相實在不好,身高不滿四尺,明代的一市尺大約是800px,也就是說悟空身高在1.3m左右。混世魔王曾嘲笑孫悟空:"你身不滿四尺,年不過三旬,手內又無兵器,怎麼大膽猖狂,要尋我見甚麼上下?"


2、唐僧肉吃法的演變

最早要吃唐僧肉的是第十三回裡的寅將軍,要剖腹剜心,剁碎其屍,首級心肝獻客,四肢自食,骨肉分與各妖。

然後是黃風怪,他提出了新的吃法,先綁在定風柱上三五天,也就是風乾了之後或煎或炒;進一步發展是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他們選擇蒸著吃,並使得這種吃法在妖界流行起來,以至於日後的紅孩兒、小雷音寺的黃眉大王、盤絲洞蜘蛛精以及獅駝嶺三兄弟都選擇這種吃法。

最後那些更講究的犀牛精避寒避暑避塵三大王,他們要細切細銼,配著酥合著香油煎著吃。

3、嫦娥不是一個人而是指一大群人

關於嫦娥,西遊記中的說法跟民間傳說中很不一樣,當然也跟影視作品裡說的不太一樣。在我國的民間傳說中,嫦娥一直是一個具體的人,她是三皇五帝之一帝嚳的女兒,后羿的妻子。而在《西遊記》裡,嫦娥卻指的是月宮裡的一群宮娥,豬八戒調戲的那個,有一個專屬的名字叫做霓裳仙子。

4、龍的地位低到難以想象

龍王在《西遊記》裡的地位低到難以想象。在中國民間神話中地位崇高的龍,在《西遊記》裡卻地位低下。四海龍王膽小怕事,涇河龍王為了一點小事就被告死罪,小白龍更是變成坐騎踏上取經贖罪之路。

“龍王”這個概念,其實是隨著佛教經典從印度傳入中國的。在印度的動物崇拜中,金翅大鵬受是很高等級的神物,而龍經常是金翅大鵬的獵物。大鵬每天以龍為食,一天需要一條大龍王,五百條小龍。所以,從佛教經典傳入的“龍王”形象,地位不高,也不難理解。

5、金箍、緊箍、禁箍傻傻分不清楚

《西遊記》第八回,如來讓觀音去東土尋找取經人,除了錦闌袈裟和九環錫杖之外,如來還給了觀音三個箍兒。三個箍兒的順序是:金、緊、禁。孫悟空戴的是緊箍;禁箍收了黑熊精做守山大神;金箍最後收伏了紅孩兒。

6、最強兵器並不是金箍棒

孫悟空的金箍棒原是太上老君冶煉的神鐵,後被大禹借走治水,治水後遺下的定海神針,放在東海,充其量也就是一個測量工具。而豬八戒的九齒釘耙全名為上寶沁金耙,是太上老君用神冰鐵親自錘鍊,借五方謁諦、六丁六甲之力鍛造而成,乃道家至寶。

7、弼馬溫是正四品的大官

中國歷史上並無“弼馬溫”一職。民間傳說,是將母猴子的尿與馬尿混合在一起餵馬,可以避免馬生病。“弼馬溫”的諧音就是“避馬瘟”。弼馬溫這個官職,在《西遊記》是御馬監的“正堂管事”,是給玉帝養馬的,是借用的明朝的“御馬監”來的。而明朝的御馬監一把手,是正四品的官,和地方知府是同一等級。

8、紅孩兒不是小屁孩而是小鮮肉

各種影視劇版本里的紅孩兒都是小孩形象,其實原著裡寫他在火焰山修行三百年,煉成三昧真火。他的外貌是這麼描寫的:面如傅粉三分白,唇若塗朱一表才。鬢挽青雲欺靛染,眉分新月似刀裁。所以,紅孩兒這位聖嬰大王不是小屁孩,而是小鮮肉。

9、牛魔王是唯一一個有坐騎的妖怪

《西遊記》裡有各式妖魔,其中不少是神仙坐騎變的,但是唯有一個有坐騎的妖怪是牛魔王。牛魔王的坐騎是避水金睛獸,避水金睛獸只能辨識容貌,不識氣味,貌似麒麟,龍口、獅頭、魚鱗、牛尾、虎爪、鹿角,全身赤紅,能騰雲駕霧,會浮水,性情通靈,疑似龍族。

10、妖怪最多的地方是獅駝嶺

獅駝嶺為獅、象、鵬三魔王佔據,要抓唐僧來吃。獅駝嶺上的妖怪南嶺五千,北嶺五千,東路口一萬,西路口一萬,巡哨的四五千,把門的一萬,燒火的無數,打柴的無數,共計四萬七八千。


除以上這些外,還有不少平時注意不到的冷知識,歡迎大家評論補充。


knife世界名刀


三十六變和七十二變

大家都被影視劇《西遊記》(不限於央視版,還有動畫片、電影等等)誤導的居多,以為七十二變就是七十二種變化,而三十六變就是三十六種變化。這明顯是不符合原著的。

原著的七十二變代表的是地煞數七十二,三十六變則是代表的天罡數三十六。兩個在變化上的實際效果是差不多的,而這兩個數字只是為了耦合天罡地煞而已,不代表變化的東西的具體數量。



打油詩是個資訊庫

看過原著的朋友們都知道,《西遊記》原著裡面有很多作者寫的打油詩。其實這些打油詩都是很重要的資訊所在,有些則是介紹來歷,像是豬八戒學藝的過程,有些則是作為這一章的預熱來做開場,有些則是總結式的來個結尾和預告。

所以想深究《西遊記》的朋友們不要錯過了原著中的這些詩。它們有些都提供蠻重要的訊息出來,也提供了更多的解讀空間。



淡看天上月


常聽《西遊記》的片頭曲《敢問路在何方》唱道:“你挑著擔,我牽著馬。“

看過的童鞋肯定知道電視劇裡是豬八戒牽馬,沙僧挑擔。

但實際上在西遊記原著中並不是這樣的。

原著中,師徒四人功德圓滿,論功行賞之時,如來佛祖總結如下:(八戒)保聖僧在路,卻又有頑心,色情未泯,因汝挑擔有功,加升汝職正果,做淨壇使者。(沙僧)誠敬迦持、保護聖僧,登山牽馬有功,加升大職正果,為金身羅漢。

八戒挑擔?沙僧牽馬?確實是這樣。

至於電視劇為什麼改成八戒牽馬,沙僧挑擔,這就留給大家自己思考啦。


中國集郵


答友們一定看過大話西遊,裡面的唐僧又囉嗦又墨跡,一首《only you》吵到悟空簡直崩潰,實際上,這種設定並不是憑空空想出來的,原著中的唐僧有時也是這樣嘮叨和無厘頭。

唐僧剛剛收了悟空為徒之時,路上遇到一夥剪徑的強盜,悟空當時狂性未改,直接以暴制暴,把強盜一併絞殺,搶了他們的行李。唐僧此時的表現如何呢?他足足說了兩三頁書,先講道理,“出家人掃地恐傷螻蟻,你怎麼不分青紅皂白一頓打死?你可知……”此處略去200字,然後待悟空辯解後,他又說“出家人寧死不敢行兇不拉不拉,就是你老子做官,也說不過去。”悟空又辯解,他又說出200字大道理。悟空此時的心理活動是,“他見三藏只管絮絮叨叨,按不住心頭髮火”。看吧,《大話西遊》裡那個說著“人是人他媽生的,妖是妖他媽生的”的唐長老並沒有過分誇張吧。

而且唐長老有時很無厘頭的。有一回又遇到劫匪,恪守清規戒律的唐僧開始撒謊破戒了,他說“我徒弟隨後就到,拿銀子給你呀”。然後,悟空回來之後,就把劫匪打死了。這時候,神奇的事情來了,唐僧開始禱告:“他姓孫,我姓陳,冤有頭債有主,告狀別找我麻煩呀。”過了一會兒,又補了一刀,“也別找沙僧和八戒呀”。這是多麼會甩鍋的人呀。

在西遊記中,唐僧就是個膽小又嘮叨的人,有時有自己的小弱點,我覺得這是西遊記中的冷知識吧。


大先生的故紙堆


唐僧告別女兒國國王時,已是俗人

唐僧告別的時候向國王行的是拱手禮,這是俗家的禮節。其餘時候包括第一次見國王的時候,唐僧行的都是立掌的和尚禮。

“長老慢下龍車,對女王拱手道:'陛下請回,讓貧僧取經去也。'女王聞言,大驚失色,扯住唐僧道:'御弟哥哥,我願將一國之富,招你為夫,明日高登寶位,即位稱君,我願為君之後,喜筵通皆吃了,如何卻又變卦?'”

悟空的初吻是被老鼠精奪走的

西遊記原著(第八十一回)是這樣描述的:

女子道:“別人都自在睡覺,你還唸經怎麼?”

行者道:“許下的,如何不念?”

女子摟住,與他親個嘴道:“我與你到後面耍耍去。”

玉帝的地位高於如來

唐僧肉的吃法經歷了一些變遷。

最早要吃唐僧肉的是寅將軍,吃法低級,生吞活剝。

其次是黃風怪,他提出了新的吃法,或蒸或煮,或煎或炒,先綁在定風柱上三五天,一方面孫悟空等人消停了,圖個清靜的就餐環境;其次餓一下唐僧,讓他身子排空乾淨一些。

真正不得了的是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他們選擇蒸著吃,並使得這種吃法在妖界流行起來,以至於日後的紅孩兒、小雷音寺的黃眉大王、盤絲洞蜘蛛精以及獅駝嶺三兄弟都選擇這種吃法。

最後那些更講究的犀牛精、避寒避暑避塵三大王,他們要細切細銼,配著酥合著香油煎著吃。

沙僧之前吃了九個取經人,是玄奘的前九世

八戒的釘耙才是神兵

悟空的金箍棒是老君冶煉的神鐵,根本沒來得及打造就被大禹借走當測量工具了;沙僧的禪杖是月裡梭羅派吳剛砍的一枝月桂,由魯班製造,純木工活;而八戒的九齒釘耙全名為“上寶沁金耙”,乃太上老君用神冰鐵親自錘鍊,借五方謁諦、六丁六甲之力鍛造而成,實乃道家至寶。因此,黃獅精盜走三人武器之後,開的是“釘耙宴”。


東郭娛樂


孫悟空的72般變化是根據8卦來變化的,因為,8×9=72,9是個位數中最大的一位數;沙和尚脖子上戴的其實是9個人頭,因為流沙河上連羽毛都浮不起來,但是,9個人頭卻能浮起來,因此,沙和尚就把9個人頭撈起來穿好掛在脖子上;豬八戒的釘耙是最牛B的,比孫悟空的還牛B,孫悟空是本領比豬八戒高,所以,金箍棒才比釘耙靈活,但,論武器,豬八戒的釘耙是最好的武器;另外,六小齡童是個藝名,本命(原名)是章金萊,孫悟空的扮演者;唐僧的扮演者(86版)一共有3個人;《西遊記》(86版)一共26集電視劇,之所以拍了6年,是因為拍到一半的時候,沒經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