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 这就是最好的方式养殖出来的鱼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颁发2017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的通报,珠江水产研究所项目“草鱼品质提升及养殖减排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该奖励项目为支撑广东省绿色发展做出贡献。

作为中国“四大家鱼”之一的草鱼,其养殖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为人类提供了优质、价廉和充足的蛋白质。但是草鱼整体产业长期处于价格低廉、养殖废物排放压力大、养殖模式落后、效益提升乏力的瓶颈阶段,研究创新更科学、更方便、更经济、更生态的草鱼健康养殖模式将是大势所趋。

“草鱼品质提升及养殖减排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成果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养殖与营养研究室主任、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谢骏研究员主持,由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省中山食品水产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及广东省海洋与渔业技术推广总站等3家单位共同完成。

谢骏研究团队联合相关科研单位和水产龙头企业,结合产业和生态发展需求,对草鱼养殖技术进行研究创新,取得“四大成果”。

一是发明了草鱼品质提升新工艺。发明了养殖新工艺和加工,

以草鱼为养殖对象,采用高密度精养专利技术,采用配套的草鱼提质“瘦身”和“脆化”养殖技术工艺,极大地改善草鱼品质,大规模生产优质“瘦身”和“脆化”草鱼,并通过专利技术进行切割和加工,获得“绿色食品证书”和“广东省名牌产品证书”。

二是创制了养殖零排放模式。即在“轮捕轮放”模式基础上,综合利用“淡水生物絮团”调控、池塘底部改良和高能低氮饲料等技术,实现三年养殖不换水、污染零排放,该模式的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构建的草鱼养殖过程排放控制的微生物群落调控技术获我国生物絮团研究领域的首个专利授权。

三是构建了全程可追溯体系。建成“水产主导品种数字化智能专家系统”,实现了出口香港淡水鱼合格率由70%提高至99.8%。

四是阐明品质提升分子机制。首次发现脆化草鱼品质改变属肌纤维细胞数量性增殖模式,首次构建出鱼类肌肉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网络图谱,发现草鱼肌肉改变时糖、脂质代谢需经热应激蛋白再导致肌纤维结构变化这一特征,为草鱼品质改变提供直接理论指导,撰写的论文发表在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IF: 5.228)。

核心成果在广东广州、中山、佛山等市县推广,应用面积达92万多亩,新增产值17亿多元,新增利润4亿多元。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发表学术论文71篇,其中SCI或EI收录论文12篇;研制技术规程5项;培养研究生24名,同时培训和培养技术骨干500多人次,渔民10000多人次。通过综合防控技术的研发与运用,节水减排20%-50%,建立动态的营养精准供给模型和技术,提高饲料效率6%-7%,成活率提高约8%-10%。该成果推广以来,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极大提升了草鱼品质,推动了我国草鱼养殖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养殖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