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亮劍》中,李雲龍有了勃朗寧手槍,為何還用盒子炮?

vivi95


楚雲飛送給李雲龍勃朗寧以後,李雲龍確實還用了一段時間盒子炮。直到秀芹死了以後,李雲龍為了紀念秀芹才開始一直佩戴那把勃朗寧手槍。其實,不僅李雲龍不用那把“公”勃朗寧,楚雲飛自己也不用那把“母”勃朗寧。下面,我分兩部分說說這件事:李雲龍都是在什麼情況下使用這兩把槍,和為什麼要用盒子炮。

首先,說下李雲龍和這兩把槍的事。

勃朗寧手槍是楚雲飛到獨立團參觀時,送給李雲龍的。楚雲飛有一對勃朗寧,一公一母。李雲龍要了那把公的。之後,李雲龍在剿滅日軍華北觀光團以後,送了一把佐官刀給楚雲飛,算是回贈(將官刀讓旅長要走了)。但是,李雲龍一直不使用這把勃朗寧。當秀琴找他要槍的時候,李雲龍“借”給了秀芹。李雲龍在秀芹犧牲前,的確是一直沒用過這把槍,而是使用的是盒子炮。如下圖:

(獨立團突圍的時候,李雲龍使用的就是盒子炮)

(李雲龍應楚雲飛邀請,大鬧日軍宴會時,使用的也是盒子炮)

(當時,在大鬧日軍宴會時,楚雲飛也不用勃朗寧,也是用的盒子炮!)

但是,當秀琴在平安縣城犧牲以後。秀芹犧牲前佩戴的勃朗寧手槍,又回到了李雲龍手裡。從此以後,李雲龍的配槍改成了這把勃朗寧。

(秀芹犧牲以後,勃朗寧又回到李雲龍手裡。)

(解放戰爭時,李雲龍使用的就是勃朗寧!之後,李雲龍去老丈人家,佩戴的也是勃朗寧!他還掏出勃朗寧跟老丈人“講理”!)

(李雲龍去軍校上學時,被繳械的就是這把勃朗寧手槍。)

迴歸正題,分析下為什麼李雲龍在秀芹犧牲前愛用盒子炮。

簡單來說,盒子炮比那把勃朗寧威力大,裝彈量大!

盒子炮是一款毛瑟軍用手槍。在抗戰時期,八路軍和國軍都很喜歡盒子炮。該槍子彈初速達到每秒425米,裝彈20發,有效射程在50米-150米。並且,該槍可以單發和連發,有威力大、動作可靠、使用方便等優點。

而楚雲飛送的那把勃朗寧,應該是勃朗寧M1910手槍,俗稱"花口擼子"。該槍確實比盒子炮精緻。但是,子彈初速只有295m/s,威力和射程肯定遠低於盒子炮,射程只有50m!彈容量更少:使用7.65mm口徑彈藥,只能裝7發子彈;使用9mm口徑彈藥,只能裝6發!(楚雲飛送的是9MM口徑的,裝彈只有6發!)

如此近的射程,和如此少的裝彈量,根本不適合戰場實際需要。而且,9mm彈藥也很難補充,打完子彈就成廢鐵了。所以,楚雲飛自己在大鬧日軍宴會時,也不用勃朗寧。而是和李雲龍他們一樣,使用的是兩把20響的盒子炮!

不過,李雲龍為了紀念秀芹,後來佩戴的就是勃朗寧了。當然,這也與戰場環境有關係。他都是師長了,不需要經常衝鋒陷陣了。一把勃朗寧,完全夠他使用了。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亮劍》劇情中楚雲飛第一次和李雲龍見面的時候,將自己配槍中的一把槍送給了李雲龍,據楚雲飛所說,此槍是世界名槍勃朗寧,出廠時就是一對,可以說非常的彌足珍貴。


對於楚雲飛送的這把槍李雲龍有點愛不釋手,但是李雲龍並沒有用來作戰,而是收了起來,後來到趙家裕之後,在秀芹的這個婦女主任強烈的要求下,李雲龍將楚雲飛送的槍給了秀芹。

對於勃朗寧手槍,李雲龍到了解放戰爭之後,才真正的用於作戰之上。

相比於勃朗寧,李雲龍的盒子炮(又稱駁殼槍,正式名稱為毛瑟軍用手槍),在性能上遠遠及不上勃朗寧手槍,為何李雲龍卻一直用盒子炮不用勃朗寧呢?

①太小

勃朗寧手槍普遍都比較小巧玲瓏,因為勃朗寧手槍追求的不僅僅是性能,還有外觀,對於李雲龍這樣一個粗狂的男人來說,雖然勃朗寧手槍很好,但是太過於小巧,拿在手上有點不適應,所以就棄用了勃朗寧,一直使用盒子炮。


②子彈問題

雖然楚雲飛送了槍,但是子彈卻沒有給多少,也就是用一顆少一顆,當時八路軍普遍用的都是盒子炮,幾乎只有像副總指揮一個級別的才能用上勃朗寧手槍,李雲龍如果子彈用完了,不可能跑去師部找師長去要,而沒了子彈勃朗寧也就和廢鐵差不多了,所以還不如盒子炮,至少子彈好找。

③彈容量問題

勃朗寧手槍普遍彈容量為6-7顆,而盒子炮普遍彈容量為20顆,李雲龍也是屬於衝鋒陷陣的類型,勃朗寧6-7顆的彈容量在後方還能用用,到了前線戰爭還不夠換子彈,所以現在勃朗寧手槍對於李雲龍來說個雞肋差不多。


而且楚雲飛也很少用勃朗寧手槍,詳見:大鬧醉仙樓

所以種種原因下,讓李雲龍不得不捨棄勃朗寧,而繼續使用盒子炮。


湯裡放藥


老李也想用,沒辦法,沒子彈啊,心裡苦啊

楚雲飛探訪李雲龍時,贈送李雲龍一把手槍,勃朗寧,風靡全球的好玩意兒。而李雲龍回贈了楚雲飛一把佐官軍刀。但李雲龍在戰場上,一直沒用,還是用的盒子炮。


我們先看這手槍

楚雲飛贈送的這把手槍,眾說紛紜,說是什麼槍的都有,我也不清楚,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這把槍主要用途是自衛,而不是進攻。這和現在的手槍都一樣,主要用途就是自衛,進攻的話,射程短,不划算,還打不準。而李雲龍的盒子炮,可以裝20發子彈,而且射程遠,能達到100米,很有優勢了。

李雲龍的身份

李雲龍接受這把槍的時候是團長,而且在當時的環境下,李雲龍是要上戰場的,那這把手槍就沒什麼意義了。按照正常情況下,李雲龍如果親自上戰場打仗,也是要拿步槍的。軍官的手槍,其實都是自衛用的。

而到了解放戰爭時期,不一樣了,李雲龍開始拿楚雲飛送的小手槍了,這個時候的李雲龍,已經不是團長了,他是師長了,要做的是坐鎮指揮部指揮打仗,而不是帶著突擊隊衝鋒。他和楚雲飛交手的時候,想帶著突擊隊走,給參謀長什麼的都氣壞了。李雲龍當師長了,那是貨真價實的高級軍官,高級軍官在指揮部,拿盒子炮基本沒啥用了。



而且解放後的李雲龍,一直拿的都是勃朗寧,為啥,因為不打仗了,開不了幾槍,頂多有個特務,抓個小偷。這個時候,才是他的勃朗寧用的地方。而且,勃朗寧小啊,帶在身上,無傷大雅,盒子炮那麼長,直接給人一種全副武裝的感覺。


還有最最關聯的一點,子彈,李雲龍送給秀芹的時候,趙政委說了,李雲龍還有一盒子彈,一盒,能有幾發,也就100個,打起仗來,根本就不夠用,而且打光了,真就沒了,後面的兵工廠也不可能單獨給他造子彈。


軍武文齋


眾所周知,手槍是一種自衛武器,射程一般在百米內,殺傷力有限。所以指揮官配備手槍只是用來督戰、自殺、防身罷了,更多時候是彰顯指揮官的身份。在《亮劍》中,楚雲飛將一把比利時FN公司生產的勃朗寧手槍贈送給了李雲龍,而李雲龍將繳獲的佐官刀贈給了楚雲飛,二人算是結下了友誼。

比利時FN公司生產的勃朗寧手槍可是世界名槍,至今有些國家的警察都還在使用。它小巧玲瓏,殺傷力適中,後坐力小,非常適合指揮官用。抗戰時,國軍團以上軍官都很難有機會用這種槍,更別說八路軍了。由於這把槍很珍貴,李雲龍把它視為珍寶,再加上子彈不夠用,老李只好用盒子炮代替。

盒子炮其實就是德國造的毛瑟C96手槍,此槍150米射程,每分鐘40到120的戰鬥射速,而且還能自動裝填和待擊,彈容量10發,在當時完全是手槍中的異類,威力比一般手槍大得多。

當時中國軍事工業落後,武器大多依靠進口,1919年西方對中國實行了武器禁運,步槍、大炮等都在禁運之列,只有手槍不在禁運範圍,再加上中國戰場對近戰火力需求大,故毛瑟手槍進口多,在中國廣泛使用,中國的兵工廠也仿造或改造了大量毛瑟手槍,以至於在抗戰時毛瑟手槍成了中國軍隊的明星武器。

老李後來當了師長,喜歡帶著突擊隊直搗敵人老窩,當團長的時候就更不用說了。而勃朗寧手槍彈容6發,威力有限,主動進攻能力差,根本滿足不了老李的作戰需求,所以他更喜歡選擇用盒子炮。


兵說


抗戰連續劇《亮劍》中,八路軍第129師第386旅獨立團團長李雲龍,與晉綏軍第358團楚雲飛團長,在抗擊共同的敵人侵華日軍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兩人惺惺相惜。

為此,楚雲飛將一對心愛的雌雄勃郎寧手槍中的那把雄槍送給了李雲龍,劇中楚雲飛介紹說,“這是由比利時FN公司生廠的手槍,口徑點三六,裝彈六發,一雄一雌,勃朗寧品牌。”

此槍,非常小巧玲瓏,實際上就是勃郎寧M-1910 型7.65毫米手槍,在中國它還有一個名字叫“花口擼子”,具備後坐力小、威力一般、殺傷力適中的特點,非常適合作為中高級軍官的配槍。

但片中,李雲龍卻將此槍送給未婚妻了秀芹,在結婚的大喜日子裡,李雲龍所部遭日軍山本一木大佐率領的特種部隊偷襲,秀芹被當作人質押到了平安縣城。

大怒之下的李雲龍,率所部獨立團圍攻平安縣城,用二營長拉上來的那門他孃的意大利炮,一炮轟開了平安縣城的城牆,秀芹犧牲以後,那把勃朗寧手槍,就又重新回到了李雲龍手中。

李雲龍之所以極少用那把勃郎寧手槍,顯然是此槍彈容量少,有效射程近,戰鬥中威力小,只能用來防身,主動進攻能力太差。

因此,在作戰中,李雲龍依然使用大威力彈容量大的德國毛瑟C-96軍用手槍,也即俗稱的“駁殼槍”。

李雲龍、魏和尚和晉綏軍楚雲飛團長、參謀長方立功四人大鬧聚仙樓鬼子軍官生日宴時,手中使用的都是毛瑟20響駁殼槍,四人8把20響駁殼槍噴出160發子彈的強大火力,即便當時不換彈匣,也足以射殺在場的所有鬼子和偽軍軍官。

倘若換成6發的比利時勃郎寧手槍試試,不要說是全都射殺鬼子和偽軍軍官,極其稀薄的火力,突出鬼子的重圍,都非常困難,弄不好其中就有人掛了。

解決戰爭以及戰後,李雲龍佩戴了勃郎寧手槍,解放軍師長配戴駁殼槍,似乎歷史上沒有過,腰間別的都是小手槍。

不過閒不住的李雲龍,在率小分隊突入敵陣時,手中的武器是一把32發彈匣供彈的司登式衝鋒槍,其持續火力和威力,都要遠超德國20響駁殼槍。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國平軍史


這個問題很容易回答,個人覺得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對於李雲龍來說,勃朗寧只能做收藏品,畢竟沒有充足匹配的子彈來源。看過《亮劍》或者其他抗戰片都曉得,勃朗寧這種手槍很稀少,子彈就更不用說了,雖然楚雲飛送給李雲龍這樣一支手槍,但估計也沒啥子彈的,所以肯定不能經常用或者不能用啊。



而且這種手槍只能是高層軍官擁有,李雲龍有一支都不錯了,怎麼可能捨得拿出來用,畢竟稀少的原因。只能做收藏品,所以是根本不可能真的用勃朗寧作戰的,只能說用來收藏或者應急亦或者用來炫耀。
二.勃朗寧雖然精美好用,但沒有盒子炮用的順手。拋開子彈有多少不說,臨時收穫的勃朗寧遠沒有使用了這麼多年的盒子炮用的順手的,畢竟已經習慣了,在戰爭中使用不習慣不順手的武器對作戰可不好。


陽陽Vivian聊電影


電視劇《亮劍》中楚雲飛說,他的槍為比利時FN公司生產的勃朗寧手槍,口徑6.3毫米。實際上,楚雲飛的雙槍為勃朗寧M1910,口徑為7.65毫米,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花口擼子”。而楚雲飛說的6.3毫米的手槍應該為勃朗寧M1906。

(這個才是楚雲飛描述的手槍)

(楚雲飛拿的手槍為勃朗寧M1910)

為什麼李雲龍還要用盒子炮(駁殼槍)呢?

一、這把手槍是楚雲飛送給李雲龍的禮物,加之這種手槍的子彈很少,打完了就成了一堆廢鐵,沒法補充。作為八路軍團長的李雲龍是用不起這把手槍的。

二、李雲龍身為團長經常在一線作戰,勃朗寧M1906是一把袖珍手槍,威力太小,遠遠不及口徑為7.63毫米口徑的盒子炮(駁殼槍)的威力大。

三、李雲龍作為一個團級幹部就配帶這麼好的一把手槍,與自己的身份不符,要李雲龍的上級如386旅旅長才能配帶這種手槍。


歷史軍魂


槍支沒有了彈藥還不如根燒火棍,李雲龍在將勃朗寧手槍送給秀芹時說了子彈打完了沒用要秀芹還給他,而老趙則說李雲龍還有一盒子彈,但是試想一下一盒子彈有多少?一盒子彈真的能滿足戰鬥需求嗎?答案是肯定不夠。


勃朗寧手槍設計得小巧精美,但主要用於自衛或者自殺(最後李雲龍自殺用的就是楚雲飛送給他的這把勃朗寧),並不適合衝鋒進攻,八路軍李雲龍不像楚雲飛那樣在後方運籌帷幄,而是喜歡帶頭衝鋒,經常帶領著士兵衝鋒陷陣,所以那種嚴重缺乏子彈而是威力還不足的手槍比較適合收藏,而不是用於衝鋒陷陣。


而毛瑟C96盒子炮手槍誕生之初的定位就是衝鋒手槍,一戰時如今就用它裝備到組建敢死隊當中,所以因為採用威力更大的子彈,所以後坐力特別大,以至於歐洲人非常不喜歡這一款手槍,而在自動武器嚴重缺乏的中國卻深受歡迎,畢竟半自動火力在近戰可是無敵的,所以在中國毛瑟C96衝鋒手槍就成了國共戰地指揮員們,而且這種槍中國有生產子彈管夠。
注意李雲龍左手拿著是20發彈容的駁殼槍,而和尚和他右手拿的是六發彈容的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其實這個問題再簡單不過了,熟悉武器的朋友們都知道,盒子炮還有個名字叫二十響,就是說盒子炮的彈匣能裝二十發子彈,而勃朗寧手槍的彈匣僅能裝填七發子彈!三倍的差距,也就是說同樣是二十發子彈,勃朗寧需要換三個彈匣,在你死我亡的戰鬥中,時間就是生命,實用至上主義的老李絕對毫無疑問的選擇盒子炮啦!再說了勃朗寧在當時的中國屬於稀罕玩意兒,子彈也不好找啊?而且近代中國的軍官們幾乎都對盒子炮有著一種酷愛,遠到北洋軍閥張作霖,近到解放軍虎將許世友,都對這個盒子炮愛不釋手,解放軍軍中裝備這種槍從十年內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一直使用到朝鮮戰爭時期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


李老師歷史課


抗戰時期的兩軍交火都在百米開外,那小手槍難道給鬼子聽響用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