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4 支付行業的“9.6費改,馬上就要到了,有信用卡的向這看

前言:

2016年,支付行業的最大事件就是被稱為的“96費改”。之所以稱之為“96費改”是因為其正式實施的時間是2016年9月6日。

“96費改”由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人民銀行發佈,文件全稱:關於完善銀行卡刷卡手續費定價機制的通知發改價格[2016]557號

正文:96費改最大的改變是取消了封頂機,所謂封頂機就是客戶在刷卡信用卡時有一個手續費的封頂值。打比方封頂20,則無論刷多大金額只收20塊錢的手續費,封頂60則最多收60元;也正是有封頂費率的存在,導致了很多人用封頂機進行大額套現。

96費改的第二項改變是費率的簡化,從以前的多種費率改變為:標準類、優惠類和減免類。

實際上費改後只有兩種費率:標準類和減免類。

之所以存在優惠類是考慮到政策過渡期,對於大型倉儲、水電煤繳費、加油站、超市、交通運輸售票商戶實行的髮卡行服務費、網絡服務費的優惠,過渡期兩年,換言之,到今年、2018年9月6日起,市面上將不存在優惠類商戶,屆時商戶只剩下標準類(普遍為0.6%)和減免類(0費率)兩種。

96費改的第三項重要改變,是關於髮卡行、收單機構、清算機構對刷卡服務費的分配,也就是持卡人刷卡後被扣除的費用給了誰,他們之間又是怎麼分配的。

費改前,三方分配比例為7:2:1,這是2013年的政策。

費改後,三方的分配比例改為:髮卡行不得超過交易金額的0.45%;打比方你刷招商銀行的信用卡,那麼招行做為髮卡行則最高可收取交易金額的0.45%,刷一萬,招商銀行收取45元;目前所有髮卡行均按最高標準(0.45%)收取,只要髮卡行(銀行)們不犯二,這個費率就不可能降低。

支付行業的“9.6費改,馬上就要到了,有信用卡的向這看

什麼是收單機構?

比如拉卡拉、支付寶、微信支付等都是收單機構,他們還有一個名稱叫第三方支付。

清算機構:銀聯、網聯等。

清算機構獲得的部分由之前7:2:1中的1改為分別向髮卡行和收單機構收取,收取總比例為不超過交易金額的0.065%,髮卡機構和收單機構各承擔50%,也就是各承擔交易金額的0.0325%

同時,清算機構單筆收取費用不得超過6.5元(即分別向收單、髮卡機構計收時,單筆收費金額均不超過3.25元)

換言之,對於單筆一萬及一萬以內金額的交易,清算機構可按比例收,單筆超過一萬部分的交易額與清算機構就沒什麼關係了。

中間我跳過了收單機構,因為收單機構收取的就是扣除了髮卡行的0.45%和支付給清算機構的0.0325%,合計0.4825%的部分。

以上即為96費改的主要內容。

1、對於貸記卡(信用卡)費改取消了封頂費率,

2、將多種費率進行整合,整合後只有標準和減免兩類。

3、對三方機構對於刷卡手續費的各自分成比例做出了明確的規範。

產生的影響:

影響很多,但與大眾有關的不多,因為對髮卡行和清算機構的基本上跟普通人搭不上邊。

其中受益的是廣大商家,特別是小微商戶,刷卡費率從以前的1.25%-2%降低到了0.6%。

有人受益當然就有人受損,這裡面受損比較明顯得是收單機構,也就是第三方支付,以前因為純在多種費率,比如2%、1.25%、0.78%、0.38%、0費率等等,業內人通常說的跳碼就是支付公司跟刷卡人收取了2%的手續費,結果跳大了1.25%甚至更低的MCC嗎商戶。

比如向持卡人聲稱並按2%費率收取費用,而第三方支付將單子跳碼到0.78%費率的商戶,這裡支付公司不僅從0.78%裡面分得一份,而且2%-0.78%的差價全部歸了第三方支付。

比如本來客戶在2%費率商戶(餐飲、酒吧等)消費一萬元,9800到商家,200元按照正軌的分配是髮卡行、收單機構、清算行按照7:2:1的比例分配,髮卡行得140、收單機構得40、清算機構得20;但是第三方支付不跟你按套路出牌,第三方支付依然向商家收取了200元,但將單子跳碼到0.78%費率的商戶(百貨、批發等),於是0.78%被拿出來按照7:2:1的比例分配,裡面的1.22%(2%-0.78%)被第三方支付直接吞下。

在費改以前,幾乎所有的第三方支付公司都存在跳碼行為,這算是人盡皆知的秘密,區別只是跳的少和跳的多、跳高一些費率和跳低一些費率的區別,所以費改前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基本上都肥到流油。

而費改對髮卡行和清算機構來說更加的公平、公正和透明化了。

綜上所述:

之所以重提費改,更多的還是寫給我名下的代理們,同時讓大家更加了解費改、瞭解支付。

文中提到關於費改文件中針對超市、大型倉儲式賣場、水電煤氣繳費、加油、交通運輸售票商戶刷卡交易實行髮卡行服務費、網絡服務費優惠,其優惠時間是兩年,也就是到今年(2018年)9月5號優惠期就結束了,屆時上述商戶費率也將調整至標準費率(0.6%)。

在費改過渡的兩年時間裡,很多第三方支付依然沿用跳碼的方式進行獲利,因為在優惠期間持卡人在上述商戶消費,髮卡行、清算機構會進行一定比例的減少或免除相應費用。

最後,費改後持卡人消費後的0.4825%的部分是歸髮卡機構和清算機構,在0.4825的基礎上才是第三方支付的所得部分,目前市面上標準類商戶的刷卡費率多數是0.6%,看似第三方支付還有0.1175%的利潤空間,但目前支付公司與一代的簽約結算價通常在0.51%左右,有的甚至只有0.4975%,所以看似利潤空間很大、實際上其中至少7層是要分給旗下代理的,扣除運營等成本後,支付公司如果不跳碼,那麼利潤實際上相當薄。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現在看到大多數支付公司都開始發展其他業務,諸如代還、小額貸款、代繳費等,在費改以前這些業務的利潤支付公司可都是看不上的。

支付行業的“9.6費改,馬上就要到了,有信用卡的向這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