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7 破解交通擁堵“城市病”有何經驗?成都交警用“智慧”打頭陣

推進科技強警,讓交通管理更智能

破解交通拥堵“城市病”有何经验?成都交警用“智慧”打头阵

第十屆中國國際道路交通安全產品博覽會暨公安交警警用裝備展在世紀城新會展中心舉行,全國30餘個省市交警總隊、交警支隊以及350家單位參展。成都交警做為此次博覽會的東道主,成都市公安局副局長、交管局局長李文勝在智能交通創新發展論壇上就如何打造超大城市高效能交通治理體系介紹了經驗。

作為汽車保有量全國第二的大城市,成都交警通過智慧治理、智慧警務、智慧出行等方式,破解交通擁堵“城市病”。

【智慧治理】

“蓉e行”註冊用戶超173萬人

市民熱情參與

我市汽車保有量476萬輛,高居全國第二位。成都交警在全國首創推出“蓉e行”交通眾治公益聯盟平臺,以“互聯網+”技術為驅動,跨界限整合政府和社會資源,跨時空動員企業和市民力量,推動城市交通共建共治共享。2017年7月23日“蓉e行”平臺上線至今,推出四大類15項功能模塊65個應用場景,註冊用戶173.8萬人,平臺累計點擊量超1.8億次。

破解交通拥堵“城市病”有何经验?成都交警用“智慧”打头阵

通過“蓉e行”平臺,鼓勵市民停駛私家車,養成綠色出行習慣。通過智能交通檢測設備監測停駛情況,對自覺兌現停駛承諾的車主給予“蓉e行”積分獎勵,鼓勵市民為城市良好交通環境和生態環境做貢獻。一年來,全市已有1.5萬輛私家車申報停駛,平均每車停駛13天,單車申請停駛最長天數達112天,累計減少了輕型客車四項主要汙染物(一氧化氮、碳氫化合物、氮氧化物和顆粒物)排放總量約12.15噸。

此外,“蓉e行”上線一年來,共收到66萬餘條群眾提供的交通違法舉報、交安設施故障報告和交通組織優化建議。

【智慧警務】

“違法鳴號 ”自動抓拍

建成網約車監管系統

違規使用遠光燈,在禁止鳴笛路段按喇叭……不要以為這些違法不會被發現,在智慧警務上,成都交警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在建成3600餘套電子警察、智能交通綜合檢測設備、事件檢測設備、視頻監控設備的基礎上,引入圖像識別、聲源定位、光源監測、視頻事件檢測等新技術,實現對 “違法鳴號” “違法使用遠光燈” “不禮讓行人”等不易辨識交通違法行為的自動監測抓拍。

破解交通拥堵“城市病”有何经验?成都交警用“智慧”打头阵

(“違法鳴笛”抓拍)

在我市部分運渣車上試點加裝前碰撞預警、行人探測與防撞警示、自動減速與主動剎車等6項車輛防碰撞主動安全系統。

此外還建成網約車監管系統,強化對網約車企業、車輛、駕駛人的准入監管、即時監管、聯合監管,確保安全發展;加快推進共享單車監管系統,指導共享單車精準調度、投放和調度,減少城市亂象,防範安全隱患。

【智慧出行】

智慧信號燈路口改造

讓交通延誤下降11.2%

成都交警一大批國內知名互聯網巨頭和科技企業開展戰略合作,積極探索“互聯網+交通管理”新模式,初步實現了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

聯合百度地圖研發上線“成都交通實時監測與研判分析平臺”,以平均車速監測、路網交通負荷研判、重點區域熱力分析、交通擁堵路段排名等為重點,掌控城市交通運行態勢,治理交通擁堵瓶頸。依託百度地圖全景路況採集車,全覆蓋更新中小街道實景路況信息,優化調整百度導航智慧避堵規劃路徑,引導群眾利用中小街道繞行擁堵區域,盤活閒置路網資源,均衡路網流量,提升路網整體運行效率。

破解交通拥堵“城市病”有何经验?成都交警用“智慧”打头阵

(會發光的智能斑馬線 )

聯合滴滴、西門子等開展信號配時優化,通過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等先進技術,截至目前,已完成130個智慧信號燈路口改造、173個信號機聯網控制,試點路口交通延誤下降11.2%。

更智能

鐵騎“雲盔雲眼” 讓街頭巡邏民警腦後長眼

破解交通拥堵“城市病”有何经验?成都交警用“智慧”打头阵

當交警蜀黍騎著警用摩托車從你的車邊掠過,看似平平無奇,但實際上他已經對你的車子做了個全面檢查。這款裝備由“雲盔”、“雲眼”和一個“警務雲”數據處理系統後臺組成。“雲盔”就安裝在民警巡邏時佩戴的頭盔上,內置可移動的單目顯示終端,可實現智能語音交互。“雲盔”上的顯示終端對應著警用摩托車後安裝的“雲眼”,看上去跟普通的警燈立杆差別不大,但杆頭上安裝著2個1000萬像素攝像頭,可以對警摩的側方和後方進行無死角拍攝。

這套系統已經在成都交警三分局試點啟用。“通過這套系統可以極大提高民警街頭巡邏工作效率。”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當民警佩戴這套設備上街巡邏時,“雲眼”會自動識別沿途經過的所有車輛,並對亂停車、涉牌涉證等違法自動識別報警,民警也可以立即通過“雲盔”現場取證,“它能讓在街頭巡邏的交警腦後長眼。”

方向盤監測心率

雲端自動監控疲勞駕駛

疲勞駕駛一直是道路交通安全的重大隱患,特別是對於長途客運和貨運司機來說。在成都交警展廳,有一款可以對駕駛員疲勞狀態進行實時監控的方向盤。

破解交通拥堵“城市病”有何经验?成都交警用“智慧”打头阵

這是成都交警與成都一家科技公司創新應用生物科技破解疲勞駕駛監管難題。“過去我們對重點駕駛人員的監控,都是通過連續駕車4小時強制休息規定來實現,但事實上每個人對疲勞的難受程度是不一樣的。”據工作人員介紹,這套疲勞監測系統在汽車方向盤上加裝一個外套,外套上佈滿金屬感應器,可以通過人體皮膚微電流實時監控駕駛員的心率等生理特徵,配合疲勞監測手環,將駕車狀態實時傳回雲端。一旦感應到駕駛員出現疲勞症狀,系統將自動報警,提醒駕駛員立即停車休息。

城市車輛鳴笛擾

聲列陣定位讓喇叭“看得見”

機動車鳴笛已經越發成為城市噪音的重要來源,特別是在學校、醫院和居民小區附近,刺耳的鳴笛聲擾民嚴重。2017年8月,成都市交管局發佈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機動車鳴喇叭管理的通告,明確在成都繞城高速內實施24小時禁鳴。

破解交通拥堵“城市病”有何经验?成都交警用“智慧”打头阵

禁令發佈後,不少司機並不以為然,“街上那麼多車,交警怎麼知道是我鳴笛?”在博覽會上,一款基於先進聲列陣定位技術的機動車鳴笛抓拍系統作出回應,交警蜀黍是能夠知道的。

這套系統由一體化聲陣列單元組成,能實時準確判斷喇叭聲,精確記錄定位聲源位置。與之配套的高清攝錄設備將根據聲源位置定位圖像中的汽車,識別車牌,並且在畫面上形成一個聲場省壓變化雲圖。其中紅色區域代表聲壓值較大、藍色區域較小。

這套系統已經通過公安部檢測認證,符合相關標準,可以用於違法證據獲取。目前,成都交警已在成都市區內兩個路段試點啟用這種設備。

大型路口直行待行區

給交通擁堵動“小手術”

在博覽會上,各地交警和企業展示的不僅是高科技裝備,還有先進的交通管理理念。

破解交通拥堵“城市病”有何经验?成都交警用“智慧”打头阵

交通擁堵是主要的“城市病”之一,成都也不例外。近年來,成都交警採取各種措施,在現有道路條件下儘量緩解交通擁堵,通過“工程治堵”,給擁堵路段動“小手術”就是其中之一。

在成都交警展廳,有大型路口“直行待行區”經驗介紹。在一些較大型的十字路口,當路口左右兩側道路進入左轉行車時間時,路口直行的車輛可以提前啟動進入直行待行區,“其實原理並不複雜,就是最大化利用路口空間,提高通行效率。”據成都市交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日前發佈的《2018年第二季度中國城市交通研究報告》中,成都作為全國汽車保有量排名第二的城市,在全國100個主要城市第二季度擁堵排名中位列第32名,交通擁堵指數再次下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