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6 美國將這個產品當成對華徵稅重點 受損最大的卻是它們

美國將這個產品當成對華徵稅重點 受損最大的卻是它們

資料圖:美國莫仕成都公司的員工在生產線上工作。(新華社)

原標題:美國將這個產品當成對華加徵關稅重點 受損最大的卻是……

參考消息網8月27日報道 日媒稱,美國和中國8月23日互相對價值160億美元的進口商品加徵關稅,貿易戰進入“第二幕”。全球性企業建立的供應鏈產生裂痕,全球的自由貿易體制劇烈動搖。中美將全面開戰,還是達成休戰交易?貿易戰的不確定性給世界經濟的前景蒙上陰影。

樹脂等縫隙產品被加稅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8月24日報道,日本企業也被捲入了中美貿易戰的漩渦之中。“不明白為什麼氟樹脂被包含在制裁對象之中。”大金工業的美國法人代表7月24日在美國政府舉行的聽證會上這樣表示。

大金在美國開展空調和化學產品業務。該公司生產的氟樹脂的一種——“聚四氟乙烯(PTFE)”等3種樹脂被納入美國8月23日啟動的關稅商品清單。

報道稱,在美國用於飛機和通信電纜的氟樹脂市場規模出現擴大,在美國銷售的氟樹脂主要由大金的中國自有工廠供貨。大金認為“加徵關稅將導致價格上漲,失去市場份額,最終影響美國的就業”,但這一主張未獲得認可。

美國針對中國實施的第二輪關稅對象包括半導體、電子零部件和樹脂產品。尤其是半導體相關產品,涉及存儲器、處理器和各生產工序使用的裝置及交換零部件等眾多產品。

大量美企在華代工企業被波及

報道稱,雖然美國發動的關稅戰是為了打擊中國企業,但實際上蒙上巨大損失的將是美國企業。這是因為大量“從中國進口的商品”是美國企業的產品。

據美國半導體行業的消息,進口商品的近6成屬於由美國企業設計,由中國代工企業完成附加值較低的組裝等“後工序”後再出口到美國的產品。除了美國企業外,韓國、臺灣地區和歐洲企業也從中國大陸的生產基地向美國出口產品。

臺灣地區和美國的代工企業在中國大陸設有生產基地,還有半導體廠商在中國建立了自有工廠,例如美國英特爾。由於企業推進國際分工,在日本、韓國和臺灣地區完成“前工序”加工的半導體也被作為“中國製造”出口到美國。

報道稱,2017年美國進口的半導體中,中國製造的佔3成,成為美國的最大供貨國。存在感不斷增強,JP摩根證券的高級分析師森山久史指出,“如果來自中國的半導體進口陷入停滯,美國面臨著半導體短缺的風險”。

報道稱,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在中國設立後工序工廠,中國的加工裝置製造商正在崛起。其中包括用於生產發光二極管(LED)的激光加工裝置廠商,以及半導體等產品一條龍生產相關的廠商。製造裝置也被納入8月23日啟動的加徵關稅商品清單之中,今後美國的工廠要引進這些製造裝置的話,關稅層面的成本將提高。

報道稱,以中國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為轉折點,日美歐的全球企業在中國建立生產基地,構建了複雜的供應網。美國特朗普政府的高關稅政策蘊含著一種危險,就是給這種以自由貿易為前提發展起來的供應網造成明顯裂痕。

已經構建起來的供應網的重建並非易事。這是因為如果改變生產工廠和採用的零部件,經常需要再次確認品質等,並獲得客戶的認可。

以日本半導體巨頭瑞薩電子為例,從中國基地向美國出口、被納入額外關稅對象的產品僅佔銷售額的1%左右,但難以迅速改為從日本等地供給。再看3月啟動的鋼鐵和鋁關稅,採用日本造特殊鋼、在美國製造汽車零部件的愛知縣的一家中小企業高管抱怨稱,“成本提高了約15%”。

報道稱,已開始浮出水面的供應網的扭曲將削弱企業的投資意願。“由於擔憂貿易戰,工廠自動化等中國的設備投資需求正在下滑”,發那科會長稻葉善治如此指出。此前因產業升級計劃而保持堅挺的數控(NC)設備和工業機器人的訂單增長乏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